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地球使用指南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在現實企業管理中,企業管理實踐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事務繁雜,如何統籌好整體和局部、重點和一般、當前和長遠,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全面提升工作效能,是每個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和積極實踐的重要問題,探求管理規律,總結管理經驗,把握管理原則,是一個合格管理者的基本素養,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個合格的管理者需要把握以下十個方面的管理特性,各級管理者予以高度重視。

一、系統性

企業必須要求每一位管理者建立系統全而的思維習慣,不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問題,是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的基本思維方式,世間事物廣泛聯繫,管理的系統性源於管理的複雜性。剖開管理工作,可以發現,構成矛盾的內因涉及到不同的管理系統,比如,項目成本控制的問題就涉及商務管理、財務管理、採購管理、項目管理、甚至績效管理等多方的內容,如果僅抓住一點,而不從全盤進行控制,就無法實現成本控制的目標。

在企業規模快速擴張的形勢下,管理系統性更顯重要,而對日益擴張的經營、生產規模,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須貫徹系統管理的思想,兼顧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抓經營規模的擴張,也要追求經營質量的提升;抓項目進度控制,同時也確保質量、安全、成本目標的實現;抓市場開拓,更要注重從源頭控制風險,工作目標要具備系統性,企業管理更講求系統性。解決一個管理問題,必須要協調各系統、各部門的力量,從剖析矛盾、研究對策、理清職責、制定日程、檢查監督等各方而入手,分階段、分重點進行推進,根除隱患,提升效能。可以說,系統論是管理科學的重要理論基礎

二、計劃性

法約爾提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是管理的五項職能,而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計劃是貫穿管理活動的主線,計劃越科學、細緻、周全,管理工作就越清晰,糾正與控制就越明確,執行效率就越高,每項工作一旦啟動,就如同運轉中的機器,每個齒輪相互結合,按自身節奏轉動,計劃就是設計機器的藍圖,離開了計劃,或者計劃水平低下,就容易引起混亂。

加強管理計劃性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計劃管理工作在各行各業廣泛推行的過程中,仍存在計劃不嚴、落實不實、執行不力等問題,必須花大力盡快解決,從而使目標更明確、標準更明確、措施更具體、考核更科學。計劃精細性直接決定了管理精細化程度,項目策劃更是指導項目提高管理水平的首要工作。

三、組織性

組織是構成企業的肌體,組織機構設置是否科學、合理、嚴密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執行效率,決定了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化的能力,組織結構變化的趨勢之一是“扁平化”,既要保證管理職能的實現,又要最大限度地控制企業成本、發揮企業效能。組織對員工的基本要求是遵循組織秩序,嚴格按照組織規定的程序和方法處理事務,以減少摩擦,保證方向一致。

四、規律性

正確的認識指導正確的行動,管理者必須掌握規律、遵循規律、運用規律,推動企業在科學規範的軌道上運行,規律反映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要求,是企業實現科學管理的必然選擇,離開規律的指導,企業管理工作就容易出現經驗主義錯誤,產生盲目性傾向,經營發展就會受阻礙,在知識經濟時代,發現規律、運用規律的能力,己成為企業管理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具體來講,要認識市場經濟規律,特別是價值規律、競爭規律和供求規律等,實現分析形勢、把握大局、科學決策的目的,要探求行業發展規律,推進工廠化施工,推廣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改善企業管理機制,提高企業競爭能力。要掌握企業運營規律,結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企業管理模式,推行目標管理、量化管理、流程優化管理,提高企業運行的精細化和高效化程度。要運用專業管理和項目管理規律,使企業在市場營銷管理、財務管理、工藝技術管理、物流採購管理等方面,始終處於較高水平。

五、原則性

發現原則、提煉原則、落實原則,是管理者處理事務的核心要求。原則是指導工作開展的方針和準繩,只有掌握了原則,處理事務才能“隨心所欲不逾矩”,從而提高效率、完善結果。合格的管理者必須不斷的學習知識、豐富經驗,提升駕馭管理原則的能力。同時,必須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缺乏靈活性的原則是教條的原則,會在實踐面前舉步維艱。

企業管理工作至少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

一是全面原則,管理覆蓋企業經營、生產乃至文化、黨群活動的一切領域,必須時時講、處處講;

二是持續原則,管理必須實現持久,講求傳承,並保持持續改進,不可進行掠奪式管理;

三是匹配原則,市場無疆,管理有限,管理必須與企業掌控資源相匹配;

四是制度原則,企業管理注重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和規範化,制度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

五是簡單原則,要化繁為簡、以簡馭繁,重執行,找規律、求實效;

六是有效原則,以結果檢驗過程,追求結果至上;

七是“四從”原則,從快、從細、從嚴、從實,追求高效、科學、精細、務實的管理。

六、預見性

預見性是指管理者對尚未發生的管理活動進行預先判斷,提前採取應對措施,預見性強調見微知著,對管理活動中的各種傾向和徵兆,管理者必須儘早察覺,發現問題,引正糾編,使管理的整個過程保持正確方向,深入開展項目策劃管理是提高管理預見性的具體要求。通過制定科學的項目施工、商務、安全、環保等管理策劃,並結合實際情況嚴格落實,可以極大地化解管理風險,提高執行效率。增強管理預見性,離不開長期的實踐,特別是管理意識的提升、管理知識的豐富和管理經驗的積累。同時,管理預見性也來自高度的責任感,做管理的“有心人”,才能厚積薄發,於細微處明察秋毫,於剎那間洞穿變易。

在實踐中,缺乏預見性制約著管理者能力的發揮,由於對變化情況缺乏或者判斷不全,導致管理陷入被動局面,其原因主要在於,

一是管理知識和經驗的缺乏;二是信息渠道不暢通,信息不對稱;三是警惕意識不強,存在僥倖心理;四是應急機制不健全。若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須通過提高管理預見性,強化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水平。

七、針對性

管理針對性強調員工具體的工作方向和目標,日常工作在按部就班中開展,卻時刻瞄準發展的方向,關注階段性的重點,每個管理人員頭腦中必須對自己工作有著清晰的方向和概念。這源自於對企業戰略目標的認識,源自於對企業方針的內化和具化。公司各部門管理人員一定要時刻注重部門工作的進展情況,以責任狀為管理總綱,以目標方針展開圖為指導,分階段、有重點、有計劃地推進各系統管理工作。

堅持管理的針對性,尤其要做到抓住重點工作和工作的重點內容,解決好重點問題和問題的重點方面,一般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管理效率就能得到提升,骨幹員工還要突出亮點工作,把管理的一般性要求與部門的針對性工作進行有機結合,體現出自身特色。抓重點、盯熱點、補弱點、破難點、推亮點,是抓好管理的五點基本要求。

八、及時性

“日事日畢,日清日高”,海爾的管理法則對管理及時性作了很好的詮釋。

及時性源自商業竟爭的需要,商機轉瞬即逝,容不得半點拖延,快人一步,勝人一籌。及時性源自流程控制的需要,流程管理具有明確的時間要求,喪失及時性的流程是失敗的流程;

及時性源自管理條件的需要,管理必須“趁勢而為”,方可事半功倍,缺少“東風”相助,唯有空留遺憾;

及時性源自提升效率的需要,運行快速、節奏良好的管理系統,必然會為企業帶

來實際的效益。

九、確定性

確定性就是強調管理要明確,對工作落實到位、交接細緻、考慮周全,不可含糊不清,舉例而言,施工技術交底是最能夠體現確定性要求的基礎管理工作,對施工部位、時間要求、質量標準、操作流程、材料消耗等,必須明確而具體。管理指示明晰是管理者對工作負責、對同事負責的表現,管理者要善於將簡單的指令複雜化,就是要考慮到問題的各個方而,對執行中的風險進行預防,對執行過程進行控制,以確保效果。

管理的確定性是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要求。然而,國內企業在精確管理方面仍有較長道路要走,管理目標不具體、工作標準缺乏量化、考核監督隨意性大等問題,顯而易見,很多公司提出開展管理量化活動的要求,就是要系統的推進企業管理確定性,通過管理量化,實現目標更具體、流程更清晰、職責更明確的目的。

十、成果導向性

管理重在實踐,“結果至上”是檢驗管理有效性的根本法則,達不成結果的管理行為,對於追求卓越的過程存在遺憾。追求成果導向性,既要設定明顯的目標,更要規定詳細的路徑;既要開展全而細緻的策劃,更要時刻掌握管理的全部過程;既要掌控管理大局的進展,更要關注每一個管理細節,唯有管理成果最終實現,管理循環方可閉合。

強調成果導向性,需要關注過程,並且用成果來檢驗過程;

強調成果導向性,要提倡“敢於成功、善於成功”,堅持用比較高而實際的標準對待各項工作,追求“謀其上,得其中,謀其中,得其下”;

強調成果導向性,要堅持“守正出奇、自強不息”,不畏懼過程的艱難,採取靈活的方式;

強調成果導向性,要反對不擇手段、反對歪門邪道,追求個人、集體和社會的共同利益。

管理十性從內容上看,既是所有合格的管理者應不斷追求的目標,在功能上,針對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又各有側重,掌握規律、把握原則、提高管理預見性是決策者引導企業沿正確方向又好又快發展的保障。中層管理人員需著重在計劃性、系統性和組織性原則上下功夫,基層管理者要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效率,重點在於不斷增強管理的針對性、及時性和確定性,各層次管理者必須在堅持基本準則的條件下,著重提升在某些方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員要自覺樹立管理意識、提升管理標準、加強管理訓練,通過持之以恆的有效鍛鍊,必將極大促進管理技能的提升,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從而使企業管理工作持續進步。

【歡迎親愛的朋友留言、互動、點贊、關注、收藏、轉發。更多精彩分享給你......】


思維技術


1.確認管理職責。分清是管人、管物、管錢、管事,還是一手抓。

2.確定管理目標。要知道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算管理好了。

3.制定管理規範。根據管理流程,制定適宜的規範,規範一定要能夠得到認可,並根據情況適時調整。

4.執行規範。嚴格執行規定中的條款,以法服眾,以理服人,處理事物一定要公平合理。

5.及時溝通。無論是上級領導、平級幹部還是下級部屬都需要多溝通,做到上通下達中協調。


人生百態聽我心


首先感謝悟空答題平臺給我提供的答題機會。我從事管理工作將近十年時間,在管理方面有一些粗淺的實踐心得,希望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和探討。

首先,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員最重要的是要具備紮實的業務知識。每一個管理人員都隸屬於一定的行業,每個行業的業務範圍都不盡相同,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對自己所在行業的業務吃透吃準,才能引導和帶領下屬做好本職工作。

其次,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堅持一碗水端平。管理者一般是通過建章立制、考核評比、獎懲激勵等措施來實現管理的,偶爾還要評判和化解職工間的矛盾和糾紛,大部分工作都會切實觸及員工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堅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的原則,就會損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利於企業長遠的發展。

再次,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還要做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作為一名管理者如果不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不僅影響自身形象,降低自己在員工心目中的威信,還會給員工起到不好的帶頭作用,天長日久,導致單位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給自己後續的管理帶來無盡的麻煩。

最後,作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要經常深入職工、深入群眾。管理工作的實質是充分調動和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盡力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能”,所以管理者要經常深入職工,深入群眾,瞭解職工想法,解決職工困難,使廣大職工能感受到領導的關心和關愛,從心底裡願意發揮自己最大的光和熱,從而為單位多做貢獻。

當然,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者還要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能力,在工作之餘要加強學習,使自己在思想上和能力上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以上是我個人一些粗淺認識,歡迎大家指正,謝謝!


阡陌煜瑄


我認為,管,就是要管好大局和人才的任用,理就是要正確的理解領導的意圖和理解員工的需求。做領導和員工之間的聯繫橋樑。為領導的決策和部署做一個推動者,同時在員工面前做一個表率。我認為只有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曉欣律師


推薦三個人、三本書、三句話:

三個人:彼得·德魯克、弗雷德曼·馬利克、陳春花。

三本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實踐》、《管理成就生活》。

三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管理是一門職業、管理是一門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