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產業基金為何如此難“出彩”?

集微網報道,一系列IC禁售事件持續敲響了警鐘,而製造芯片不只是難度的問題,更需要技術、資本和人才的有機結合,方能淬鍊出“精品”。尤其是在資金層面,隨著我國IC業投資進入“政府引導和民間資本並舉”的階段,大基金及相關產業基金組成航空母艦集群,帶動民間資本、風險投資等全面開花。這其中,眾多地方政府也相繼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地方產業基金,紛紛湧入。但在這股洪流奔騰之際,我們更應該警醒的是泥沙俱下還是百川到海?

理性看待 避免惡性競爭

在內外力的助推下,IC已儼然成為各地政府眼中的“金礦”,各種政策、各種地方產業基金也紛紛出臺與成立,看似喧囂之際,是否仍應理性對待?

“各地綜合的產業環境不同,無論從規模還是產業環境發展成熟度來看都各有差異。並且,各地的主打發展方向亦不一致。”因而盛世投資管理合夥人劉新玉主張說,“無論是各地政府還是地方產業基金,需理性看待當下的環境,一起尋求合作共贏,而不要過度競爭而去抬高價格。”

而且,此時的IC業已進入“外緊內松”的大變局之中。AMD大中華區副總裁黃志強提到,一方面,海外併購窗口已大幅收窄,前幾年每年全球半導體併購金額都在上千億美元的盛況已一去不復返,近一兩年已經低到百億美元量級。尤其是中國對海外IC公司的併購幾率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無論是國家大基金還是各省市的基金,經過前期密集投資後,一些好項目都基本投的差不多了,如何遴選餘下有價值的好項目是一大考驗。

在“錢多好項目少”的情形下,劉新玉還是希望各地方政府之間一定不要惡意競爭,而應探討以合作為主的模式。

而除了資本投入之外,其實還有多種思路發揮作用。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設計園董事長苗軍介紹,園區將持續完善產業服務體系,提供清單式、模塊化自選服務,不僅包括共性技術平臺、檢驗檢測服務等,還將在股權投資服務、科技金融服務加大力度。將設立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成果轉化基金,通過資本的手段服務園區企業。此外,為降低企業入園的成本,將以服務、租金換股權的方式降低企業入園的門檻,使企業能夠安心研發和發展。

如何合理退出?

對於地方產業基金機構而言,考驗的不只是選對企業,更應考量的還包括退出機制。

“因為投資在半導體領域,尤其是PE這一中長期、大體量的投資,就要有非常綜合的考量,要能夠找出對參與方都合理的退出方式,而合理的體現就是多贏。” 劉新玉分析說。

對於產業投資人來說,成功的退出絕對不是僅限於企業賣出或IPO或換股。劉新玉認為,能最終助力企業落地,實現真正的技術、文化、人才的整合以及業務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這才是成功退出的終極要義。

如今業界評判產業投資項目的成功標準是利益最大化。但劉新玉進一步表明,利益最大化絕不僅僅指的是商業方面的回報多少,所謂飲水思源,首先地方產業基金機構要考慮投資人的訴求。其次,經濟效益只是最基本的,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注重技術的積累,實現產業的升級。最後,更重要的是能夠產生正向的社會效應。

落地要考慮政策延續性

在各地政府紛紛大摘梧桐樹吸引企業落地的同時,也要意識到這是雙向選擇題。

劉新玉指出,企業落地都是相互的選擇,不是單方面的,不存在說因為是政府就可以硬性要求,而應著力打造開放落地的產業環境、完善配套的設施,提升對產業的理解、對人文文化的包容,

這些都是企業選擇落地的重要因素。

此外,政策的可持續性包括資金、土地乃至退稅政策等至關重要。“在以往地方產業基金收購的案例中,無論是IPO還是與現有上市公司換股過程中都遇到了層出不窮的問題,而之前始料未及。一些宏觀政策的變化對產業影響是非常大的,地方政府如何保持對IC產業持續的政策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劉新玉強調。

對於被投企業來說,也需要遵守契約精神。劉新玉提到,很多被投企業選擇落地、選擇被投資即要做出交換,而所交換的條件未必一開始就能落實到合同中,這時就需要企業的契約精神,投資機構需要嚴格把握,能讓雙方互相履行兌現承諾。

而無論是各地政府還是產業園區以及投資機構,面臨最新的課題之一還有如何保證存量外資企業的篤定。黃志強提到,在貿易糾紛之下,海外半導體企業為了避免受到長期影響,或將自己的產能和業務向第三方轉移,而由於高門檻,向第三方轉移的趨勢或對中國產業發展不利,這需要深入研究。


地方產業基金為何如此難“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