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郭德綱和姜昆誰對相聲的貢獻大?

留情索丘



客觀的說,姜昆對於相聲的傳承和發展是有一定貢獻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相聲市場剛剛復甦時,姜昆從師父馬季和師爺侯寶林手中繼承和發展了新相聲,並將新相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發揚光大,使得相聲這個行業的元氣有所恢復,這就是姜昆對相聲的貢獻。


但是姜昆對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相聲走向衰落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片面強調相聲的教育意義,直接將相聲帶進了死衚衕,最終把廣大觀眾所拋棄,而他本人亦是如此。特別是2005年以後,對於郭德綱為代表的傳統相聲復興潮流處處設限,大大阻礙了相聲的大發展。


郭德綱自從創立德雲社起,不僅將相聲再次請回了小劇場,帶動了傳統相聲的大復興,更帶動了一大批從業者加入進來,目前全國遍地開花的相聲小劇場,絕大部分都是由於郭德綱的示範效應才出現的。


郭德綱近些年收了100來個徒弟,而且德雲社每年還在源源不斷的招生和培養新人,每一年都有出色的演員嶄露頭角,為相聲界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同時也創造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相聲界將會受益多年。


郭德綱還將相聲的商業化和娛樂化做到極致。憑藉相聲這一門傳統藝術,郭德綱創造了一個商業帝國,商演行程遍佈全球;同時還培養了張雲雷這樣的娛樂化相聲演員,為相聲演員的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這都是相聲界的財富。


相聲演義


這種貢獻大嗎??



司馬缸砸缸123


郭德綱只是為相聲救火了,至於說郭德綱對相聲的什麼貢獻我一點都沒有看出來。

姜昆是中國相聲表演藝術家,郭德綱同他比起來,還差那麼一點點的。

姜昆的相聲,絕對是正品,絕對充滿了正能量,絕對正宗。而郭德綱的相聲是狗肉好吃上不了宴席。

當然郭德綱出來救火,總是好的。

相聲世界越來越低迷了,我認為十分正常。現在的相聲世界有點浮躁,要現在就出幾個相聲表演大師或者相聲藝術家,有點不切實際。但社會在進步,相聲業也應該如此。

既然郭德綱跨入了相聲這一行,那我們只能多多鼓勵了,祝他事業有成吧。


南海艦隊原老兵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軒主個人觀點,郭德綱對相聲藝術的貢獻要遠大於姜昆老師。郭德綱堅持繼承傳統,姜昆老師堅持創新改革。郭德綱把相聲觀眾又給拉了回來,姜昆老師把相聲帶入了死衚衕。您說誰對相聲藝術的貢獻大呢?



姜昆老師對相聲藝術最大的貢獻,是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整個80年代,那個時候文革剛剛結束,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十分匱乏,姜昆老師帶領相聲界的演員們,利用電視機的普及,讓相聲藝術真正的走入了千家萬戶,引領了時代的潮流,他們大膽諷刺社會的不良現象,熱情謳歌新形勢下中國人民嶄新的精神面貌。為當時的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咱們公平的說,姜昆老師是特殊時期,對相聲藝術有特殊貢獻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藝術家。




另外,姜昆老師的貢獻還在於自己領導相聲發展的過程中對於相聲類書籍的編撰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由他主持編訂的相聲權威書籍《中國傳統相聲大全》,對於相聲的傳播和發揚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對研究傳統相聲有著很權威的借鑑作用。姜昆老師為相聲所做的貢獻,不能因為他打壓郭德綱,就全部被抹殺!

而郭德綱對相聲藝術的貢獻,說起來再簡單不過了,沒有郭德綱,今天的相聲觀眾至少去掉百分之八十!不信您就看關於郭德綱各種文章的評論區,綱絲與綱黑的對比基本上是8:2。雖然我們不能把相聲藝術沒落的全部責任都推到姜昆老師身上,但是做為連續幾屆的曲協主席,姜昆老師肯定難逃其咎!

在郭德綱德雲社火爆之前,姜昆老師已經專注相聲理論研究了,馮鞏先生已經演小品了(他自己叫相聲劇),李金斗先生拍廣告、做主持,楊少華楊議父子倆個拍電視劇,師勝傑先生給星光大道當點評嘉賓,汪洋、趙寶樂改行當主持人。而郭德綱德雲社火爆之後呢?姜昆老師居然老將出馬,全國巡演、世界巡演忙不停。馮鞏先生在2018年春晚居然一本正經的又說起相聲,李金斗成立了週末相聲俱樂部,楊少華楊議成立了楊光相聲社重操舊業……

說郭德綱拯救了相聲藝術過分嗎?以上純粹是軒主個人觀點,朋友們有不同意見,歡迎做君子之爭!


靖逸軒主


不帶情緒的、客觀的說:倆人都有貢獻,側重點不同。如果從對當代相聲發展的推進和弘揚作用,應該算郭德綱的貢獻大些。雖然倆人相聲界輩分一樣,但屬於兩個時代、不同身份、不同風格。姜昆表演的是北京相聲、出名較早,郭德綱屬於天津相聲、後起之秀,年紀上姜昆比郭德綱大了足足二十三歲。

話說姜昆

這些年姜昆倍受詬病,主要還是後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相聲節目,對相聲傳承和行業發展缺乏手段,又在和郭德綱關係處理上有些失策、給人留下話柄,輿論上處於劣勢。

相比郭德綱、或體制內一些相聲名家,姜昆雖然職務上位居行業首位,但對相聲藝術的鑽研比較欠缺,自身創作能力也有限,留下經典段子極少。這既有自身藝術才華不足及精力分散的緣故,也有其所處的歷史階段和周圍相聲環境有關。

姜昆嶄露頭角於文革末期,聲名雀躍於改革開放初期,經歷過那段苦難十年的藝人,都心存一定程度上的陰影,“但求無過,不求有功”是普遍心態,對藝術的追求也是“戰戰兢兢”。而隨著改革開放的突飛猛進,一切變化的太快,各種流行藝術崛起,讓相聲這門老曲藝有些不知所措。那時候大家都在談相聲改革以適應新時代,卻都沒方向沒目標,無從下手。——這就是所說的歷史階段。

姜昆承接了馬季先生的相聲基本路數,但沒得到真傳,是老師不教還是學生不用功,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了,這裡不做評論。但姜昆相聲水平欠缺是不爭的事實,同時對相聲如何發展,缺乏思維和引領作用,導致世紀末相聲幾乎走入死衚衕。有人說他是替人背鍋,這話有些牽強,既然他是行業第一領導人,責任自然在他身上。

民間藝人郭德綱

“非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無疑是如今相聲界的一面大旗幟,網絡上黑他的人也很多,但喜歡的人更多,這點從他的商演現場“滿坑滿谷”就可以看得出。經濟社會,一切以市場說話,老百姓接受並喜歡就是硬道理。

郭德綱不但出名,還引發了觀眾對相聲的重新認知和興趣,畢竟在此之前老百姓普遍只知道“電視相聲”,知道相聲有“說學逗唱”四門功課,卻很少見到發揮盡致的表演。

出現了郭德綱和德雲社,老百姓才知道,原來相聲還可以這麼說、還有那麼多門道和講究、“說學逗唱”居然包含這麼多內涵和才藝。太平歌詞、河北梆子、小曲小調等幾乎失傳的各種曲藝,通過郭德綱重新走入觀眾視野。

可以不誇張的說,郭德綱拯救了傳統曲藝,重現了原汁原味的相聲,這就是他對相聲行業最大的貢獻。有網友可能會反駁說,郭德綱說的這些,天津相聲劇場都有。問題是,天津相聲在郭德綱沒紅之前,受眾只是天津觀眾啊。

還沒落幕

對於相聲的發展之貢獻,姜昆也好,郭德綱也罷,功過是非尚未到蓋棺定論的時候,還是留給後人去評定。但相聲走到今天,不管是真繁榮還是虛假景象,大江南北有更多老百姓關注相聲、討論相聲和觀看相聲,這是真實的。這幾年相聲行業相安無事,不爭吵不拌嘴,各圖帶給老百姓歡樂,這是最好的狀態。百年傳承的藝術,就應該理性和健康地延續下去。


岑詮


相聲起源在清末,發展至今百餘年!

任何一種藝術,最開始不過就是藝人謀生的手段,受眾多了,慢慢的才會產生藝術上的探索和突破,餬口都成問題,談高雅根本就是耍流氓啊!

相聲的發展按我的理解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解放前

第二,解放後至2005年!

第三,2005年至今!

第一個階段,基本沒有留下什麼影音資料,世人的瞭解不過僅憑少量的錄音,錄像,文字,老輩人的回憶!我想說的是,以當時人民生活水平,底層百姓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尚且不能保障,那些老藝術家們依靠底層百姓的票錢居然能夠成為高收入人群,其技藝真讓人歎為觀止!當然包括其他曲藝項目!但我想說京劇還略有不同,解放前京劇本身就不乏頂層人士追捧!

第二個階段,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相聲必須改革,否則只有消失!侯寶林先生做到了!相聲活了下來!因為政治正確了,所以活了下來!要知道當時的年月,百姓業餘生活是極其匱乏的,只要收音機裡放的那就沒有不火的!在之後電視出現了,姜昆火了!很正常,當時電視裡放啥不火?怎麼後來小品火了,相聲就沒人要看了?八九十年代相聲演員在電視上火爆說服裡有限啊!電視現在也有啊,怎麼現在沒人要看了?到九十年代末開始,相聲真的沒人關注了,為什麼?老百姓業餘生活豐富了,電視裡的節目也豐富了!電腦走進了人們的生活,網絡出現了!相聲愛好者一直都在,但他們喜歡的相聲不見了!知道2005年!

第三個階段,是的,老郭出現了,而且一直火到了現在!天知道這十幾年這個世界,我們中國有多瘋狂?看電視現在屬於很low的娛樂活動了!饒是如此,老郭的相聲專場一票難求,姜昆貌似還活著吧?您倒是賣票啊!不要和老百姓作對!老百姓的錢不是大風颳來的!

最後,說說老郭,低俗是有的,套用頑主裡的一句臺詞:我只能說今天的節目非常庸俗。哥們就喜歡俗的!

最後的最後,說說相聲要有教育意義!有個軼事,當年侯寶林大師去中南海給中央領導說相聲,去之前和中辦的溝通,問是不是說新相聲,有教育意義?回:中央領導要你教育?按原來的說!都有錄音,侯大師臨死前交待,永遠不公開!所以各位有誰說是我杜撰的,我虛心接受,信不信?愛信不信!


哈動動


平心而論,兩者都是大家!

不能因為粉一個而黑另一方!

姜昆,代表了一個時代,創作不少精品!有人說姜昆是歌頌型相聲的代表!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如此照相》、《樓道曲》等,都是辛辣諷刺!《樓道曲》,即使是現在,也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記得姜昆有段相聲裡,東城西城南城北城的買菜,為了便宜2分錢,因為打的能報銷!這個現在還是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郭德綱,重新把劇場相聲搞火了,也是新時代的代表!不過個人不喜歡郭的風格,經常我是你爸爸、你媳婦跟我曖昧等倫理的玩笑,還有屁屎尿等攪屎棍式的相聲,不喜歡,這個沒有什麼可樂的!也不是完全杜絕低俗,但不要充滿低俗!當然,既然劇場演出成功,那他還是有兩把刷子!

姜昆一代,搞的是電視相聲,具有承上啟下的連接傳承作用!

郭德綱,搞火了劇場,也讓相聲更有活力,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從對相聲貢獻來講,兩者都有重大貢獻!對未來的影響,郭德綱更大一些。(雖然我不喜歡他的相聲,但我還是要站在公允的角度看待問題)。

還有一點,網上有一群郭粉,只要是非德雲社的相聲,一律噴,這樣不好!不是給郭德綱長臉,是拖累郭德綱!郭德綱在“笑傲江湖”“笑聲傳奇”“歡樂喜劇人”裡面多次說過,只要是相聲,他都支持!

功成名就的郭德綱,隨著年齡的增長,胸懷也更加寬廣大度起來,向著藝術家的方向邁步!

總之,姜昆的巨大貢獻,掩蓋不了郭德綱的光芒!

反之,郭德綱的成就,同樣也掩蓋不了姜昆曾經的風采!

所以,都是大家!貢獻都大!

對未來的影響,郭德綱更大一些!


大師兄講故事侃天下


姜昆是主流相聲領軍人物,旗手!郭德綱是非主流相聲領軍人物旗手!兩人對各自的相聲都貢獻巨大,客觀的說姜昆走的是新,高,雅之套路!而郭德綱走的是老,低,俗的套路!兩人都將各自的相聲發揚廣大並推向一個新高度!

姜昆把建國初期侯寶林創建的新相聲發揚廣大,貢獻巨大!將新相聲繼侯寶林馬季之後又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和局面!

而郭德綱把建國初期侯寶林拋棄的傳統相聲的糟粕檢回來,重新包裝粉墨登場併發揚廣大,貢獻巨大!把傳統老相聲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局面!創了一個新的老度,新的低度和新的俗度!

兩人的貢獻都巨大級別的,只不過是一個新一個老!一個高一個低!一個雅一個俗而已!


公儀閱


還用說嘛?有目共睹,一個是旱澇保收,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干與不幹都一樣。另一個則是時時刻刻為生計奔波,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一邊是一年不演出,工資獎金照發。另一邊則是一天不演出就要捱餓。就是天天演出,如果沒有好作品好段子,觀眾不買票不掏錢不賞飯,同樣還是捱餓。現在,郭德綱的小劇場殺出一條血路,從一定意義上說他挽救了瀕與滅絕相聲藝術。這個時候很多人看著眼紅了,是人不是人都想分杯羹,為了蹭熱量達到了不要臉的地步。


堅果220711545


差不多吧?一個做出了失敗的示範,一個帶出了正確的道路,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