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我們都應該聽說過古代的殉葬制度,它是一種十分落後和令人唾棄的陋習制度,最早是在殷商時期,他們是採用的活人殉葬的方法。在漢代劉邦當上皇帝之後禁止活人殉葬的,採用陪葬的方式。但是在明朝的時候,這種活人殉葬的制度又被朱元璋起用,這也成為他備受歷史詬病,被人口誅筆伐的一件惡事。

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朱元璋畫像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紅顏薄命的妃子,就是這種無情的殉葬制度中的犧牲品。這個妃子名叫郭愛,而且出身名門大家,從小飽讀詩書,可以說是精通琴棋書畫,而且文采斐然。但正是這樣一位,令人憐香惜玉的美人,在14歲,迎來了自己生命的終點。

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宣德十年,她被有幸選入宮中。但不幸的是,皇帝卻在這一年,患病駕崩。進宮不到20天,明宣宗便病逝,而且更讓人痛心的是,她連皇帝的面都沒見過一次。她知道自己,將難逃殉葬制度,必將要陪著皇帝入土為安,所以他還寫了一首絕命詩,宮中的太監看到之後,不禁感到惋惜,流淚,同情她的命運,但這也是不能改變的。

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在憐惜美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這種,制度的落後性,封建時代的皇帝,特別重視,對自己的安葬,而不顧他人的生死,這也能讓我們看到封建制度的落後和陰暗面。

說道墓葬制度,這應該從漢朝開始說起。在我國漢朝,人們的上升渠道主要是靠舉孝廉制。所以,當時的社會人們為了當官。必須要體現出自己的美好品德,其中,對家裡老人的孝順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比如說一個家裡有老人去世之後,家裡的兒子要對老人進行埋葬。

當時有很多人都將家裡的財物,隨著逝去的人一同埋入了地下,據統計,當時漢朝財產的1/2都被埋到了地下,所以這個制度對於當時的經濟的打擊也是很嚴重的。周圍的鄰里相守,也會覺得他是一個非常,孝順,有孝心,有愛心的人,這自然,為他當舉孝廉,增加了不少分數。因此厚葬制度開始流行。

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到了在三國時期,曹操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不能把整個國家的財力,用到這個地方,這簡直是一種浪費和奢侈,所以他提倡對人死後進行薄葬。從這一個方面也節省了很大的財力,這為他後來能夠斬黃巾、定戰亂,恢復魏國的國力,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的。

而且他還從自身做起,要求後人,薄葬自己,絕不厚葬,因此,現在我們關於曹操墓的爭奪和定論,也很多,因為曹操墓並沒有沿襲當時的厚葬制度,所以,人們在尋找和發掘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

出身名門大家,精通琴棋書畫,14歲進宮做了20天妃子便被殉葬

當然,現在這種制度已經早已經被廢棄。在歷史的長河中,越來越多的封建陋習被廢除,更多的文明制度在我們生活中得到應用。所以能生活在這個幸福我們還是應該感到很幸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