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基金圈流行這10個熱詞

11月以來,基金圈流行這10個熱詞

11月以來,A股在政策暖風的呵護下一度反彈,但持續時間有限,進入下旬後仍在反覆磨底。在A股市場估值底疊加政策底的新形勢下,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持續出現分化。相對積極的機構投資者通過大舉買入指數ETF來佈局後市,而相對保守的投資者則對債券型基金的避險功能情有獨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11月重點關鍵詞,一起來看看吧!

反彈

自10月19日監管層陸續喊話A股以來,一系列政策暖風勁吹,市場迎來一輪不錯的反彈行情。Wind數據統計顯示,在2018年10月19日至11月19日這一個月間,上證綜指累計漲幅8.73%,深證成指累計漲幅12.82%,創業板指累計漲幅15.71%。滬深兩市所有股票中,漲幅超過50%的股票有121只,漲幅超過30%的股票有518只,漲幅超過20%的股票有1442只。而在反彈期間(10月19日至11月16日),權益類基金算術平均漲幅為7.08%(只計A類份額),近2900只基金中,約96%的基金淨值上漲。

本輪反彈僅持續一個月。此後行情快速回落,市場人氣再遭打擊。

針對本輪反彈行情,海通證券分析認為,短期反彈後,市場未來還會回撤反覆築底,真正市場底的大拐點仍需等待。

進博會

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開幕式就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出了幾項推進措施。

具體來看,中國正在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今後將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採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特別是外國投資者關注、國內市場缺口較大的教育、醫療等領域也將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分析人士認為,放寬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將為相關產業的一級、二級市場帶來新一輪投資高潮。

科創板

首屆進博會上還傳出資本市場的重磅信號: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隨後上交所表示,科創板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並在該板塊內進行註冊制試點。上交所將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積極研究制訂科創板和註冊制試點方案,向市場徵求意見並履行報批程序後實施。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此次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利好科技創新型優質企業,符合迎接“新經濟”和戰略轉型的主基調,為一些尚未盈利但市值規模較大的潛在優質企業創造了孵化環境,未來我國多層次市場建設或將實現各交易所的“錯位發展”。

指數ETF

受今年以來A股大幅調整影響,各類基金產品的業績與規模均有所打折。然而,ETF指數基金卻持續逆勢增長,成為市場上當之無愧的“爆款”基金。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1月23日收盤,市場上共有191只ETF基金,合計份額2227.96億份,相比三季度末1509.86億的份額增長47.56%。

ETF指數基金一般都是持有一籃子股票,並以精準追蹤指數標的為投資目標。因此,對於不會選擇個股、難以把握市場熱點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持有ETF指數基金是一種既可以參與股票投資,又不會因選錯個股而損失慘重的好方法。尤其是當前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之際,ETF指數基金可以作為投資者中長期佈局的核心配置工具。

新經濟

港股近期又迎來一波新經濟上市潮。近日,包括同程藝龍、新東方在線、創夢天地、寶寶樹等多家赴港上市的知名公司通過港交所聆訊,之後將陸續登陸港股。

今年以來,在4月初上市新政的鼓勵下,港交所迎來新經濟企業上市潮。據畢馬威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港交所以249億美元的募集資金領跑全球IPO市場,其中主要以承攬內地新經濟企業IPO(包括原始股票發行和已上市公司在不同證券交易所的首次股票發行)為主。

投資新經濟實際上就是投資中國未來。而內地新經濟企業扎堆到港股上市,又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值得期待的投資標的。11月28日起,內地首隻聚焦新經濟的港股通基金——嘉實恆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基金(LOF)隆重首發,採取完全複製法來投資於恆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的成分股來實現對標的指數的緊密跟蹤,從而致力於為投資者獲取超額回報。

中短債基金

今年債市行情好,債券型基金整體收穫頗豐。其中,主投低風險固收資產的中短債基金尤為走俏。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市場上17只中短債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2.2%;2018年以前成立的中短債基金全部獲得正收益,且平均收益率達到4.53%。

 

在貨幣基金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中短債基金突出的收益率表現讓其成為替代產品。其中,市場上成立最早、運作最久的超短債基金——嘉實超短債憑藉低波動率、短久期、高流動性等優勢,迅速成為市場新寵。基金2018年三季報顯示,嘉實超短債基金(基金代碼:070009)自成立以來至報告期末累計淨值增長達54.02%,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累計漲幅達36.57%;報告期內淨資產規模達45.94億元,比前一季度同比增加407.27%。

理財子公司

截至11月26日,在具有託管業務資質的27家銀行中,包含中行、建行兩家國有大行在內的16家銀行已經陸續宣佈設立理財子公司。目前,四大行均已成立理財子公司,其中,建設銀行公告稱擬出資不超150億元投資設立建信理財;中國銀行擬不超100億元發起設立中國銀行理財;農業銀行擬不超過120億元設立農銀理財;工商銀行擬出資16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

在資管新規落地近六個月後,銀行理財新規、銀行理財子公司新規(徵求意見稿)先後出臺。其中,銀行理財子公司新規(徵求意見稿)允許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取消銷售起點門檻、以及個人首次購買時無需強制網點面籤等。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加入到資管行業的競爭之中,分析人士認為投資理財的格局或將發生新的變革,新一輪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印花稅

本月初,國家稅務總局網站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徵求意見稿)》,其中第18條顯示:證券交易印花稅的納稅人或者稅率調整,由國務院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江瀚表示,本次《徵求意見稿》把印花稅調整的權限給了國務院,使得國務院有權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這無疑是印花稅變動的一個潛在信號,意味著稅收靈活度提升很多了。

部分媒體將上述條款譽為《徵求意見稿》中最大的亮點。其意味著,一旦股市遇到較大波動,國務院一紙命令,印花稅馬上就可以降,行政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停復牌新規

11月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復牌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上市公司停復牌的基本原則,要求壓縮停牌期限,強化披露要求。隨後,滬深證券交易所分別起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籌劃重大事項停復牌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信息披露指引(徵求意見稿)》,並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

總體來看,滬深交易所的停復牌業務信息披露指引,都堅持“以不停牌為原則、停牌為例外,以短期停牌為原則、長期停牌為例外,以間斷性停牌為原則、連續性停牌為例外”,引導上市公司審慎行使停牌權利,確保停復牌功能有效發揮。

近年來,滬深交易所持續規範上市公司停復牌行為,健全規則、強化監管、鼓勵引導多措並舉,減少交易阻力,保護投資者交易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上市公司“隨意停”“任意停”“長期停”等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

救民企

本月,各地證監局下發《關於支持轄區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積極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要求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自有資金或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通過成立資產管理計劃等形式,參與化解民營上市公司流動性風險,有助於支持具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自11月1日民營企業座談會以來,包括北京、上海、廣東在內等至少13個省份通過設立紓困基金等形式來馳援上市公司,援助對象涵蓋高質押率、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以及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的民營上市公司。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2日,各地政府、保險機構、券商等成立的相關產品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由於業內沒有先例可循,基金公司可能會參考券商模式,成立專戶產品來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來源於各媒體報道。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並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及其淨值高低並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