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海峽曾經關閉,導致全球氣溫驟升,鱷魚跑到南極晒太陽!

現代人一直宣稱極力遏制的“全球變暖”危機,其實在地球億萬年的歷史長河中,早已出現過無數次。現代人之所以會將其稱之為災難,僅僅是因為氣溫變暖會導致兩極和高山冰川融化,進而引發海平面上升,淹沒低海拔的城市和平原,而地球上半數以上的人口又都居住在這些地方。

而事實上,這些對於擁有45億歲的地球老母親來說,則完全是不痛不癢的小事情,不要覺得只有碳排放超標才會導致全球變暖,在碳排放幾乎為零的太古時期,地球就曾經歷了數次的“冰火兩重天”。

這個海峽曾經關閉,導致全球氣溫驟升,鱷魚跑到南極曬太陽!

德雷克海峽位置圖

比如說,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冰期-“石炭—二疊紀大冰期”時期,冰川覆蓋已經突破了南北迴歸線,包括現在北半球的印度,以及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大部分都是冰封狀態。當然,這麼說只是為了更形象的說明冰川具體的範圍,畢竟當時的印度大陸和澳大利亞大陸還跟南極大陸連在一起,盤踞在南極圈附近呢。

每一次冰期之後,地球便會經歷很長時間的溫暖期,據悉地球先後出現了至少八次大的冰期以及溫暖期,小冰期更是不計其數。比之於冰期,溫暖期的形成原因也有很多,這裡只說一次因為海峽關閉所造成的全球氣溫驟升事件。

這個海峽曾經關閉,導致全球氣溫驟升,鱷魚跑到南極曬太陽!

南極環流示意圖

現在的南極之所以能擁有很大範圍的冰蓋,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功於南極繞極流。南極繞極流是地球上中緯度地區盛行西風的原因而形成的,北半球因為有多個大陸的阻隔,所以無法形成大環流。而南半球的這個大環流圍繞在南極大陸周圍,流量、流速奇大,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從低緯度帶來的溫熱海水阻擋並化解,使之不能靠近南極大陸。

真正的南極繞極流大約形成於約8000萬年前。在侏羅紀晚期(1.4億年前),盤古大陸中的南美和非洲板塊脫離了印度、南極、澳大利亞大陸,環流開始顯像。到了白堊紀中晚期(9000萬年前),印度和澳大利亞也差不多已經脫離了南極,使得南極成為單獨的一塊陸地,四周的洋流不再被阻隔,直至約8000萬年前時期,南極繞極流終於形成。

這個海峽曾經關閉,導致全球氣溫驟升,鱷魚跑到南極曬太陽!

南極大陸原貌

但是好景不長,在大約8000萬年前時期,南美洲的最南端與南極半島之間開始靠近,導致德雷克海峽越來越窄,並形成極度危險的暗流,最終在約4100萬年前關閉。德雷克海峽關閉之後,等於說這裡出現了一個“大壩”,太平洋和初具雛形的大西洋、印度洋的海水因此停止交換,南極繞極流中斷。

南極繞極流消失之後,低緯度地區的溫暖海水不斷地向南極大陸湧來,沖刷著南極的冰川,冰川消融之後,加劇了海平面上升,進而淹沒南極大陸中部大量的低地,這些湧入的溫暖海水進一步加劇了南極冰川的全面溶解,直至南極沒有冰蓋,全球也因此進入新的溫暖期,大量的動物追逐獵物而來到南極大陸,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到現在兩三倍,甚至連鱷魚都跑到南極高原上去曬太陽,因為其他地方太熱了。但是在3000萬年前左右時,德雷克海峽再次打開,南極繞極流再次出現,南極大陸因為缺乏低緯度地區海水的溫度補給,逐漸冷卻,直至進入冰封狀態。

(注:上文中的大部分過程一般都是以千萬年為單位的,所以不要認為這個過程速度真的有那麼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