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北京西部,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清水鎮境內,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百花山自然保護區基礎上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開放時間

7:30—18:00

門票價格

40元/人

著名景點

百草畔

建議遊玩時長

3-4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4-11月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地理環境:

地質

保護區在地質構造上位於華北陸臺中部的燕山沉降帶,其中北部屬於北京北山隆起構造區的青白穹窿區,南部屬於北京西山凹陷構造區的西山褶皺隆起區。地層主要有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以及中生界侏羅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等,岩石種類比較齊全,包括多種沉積岩、變質岩和火成岩。

地形地貌

保護區中北部及西南部為山地侵蝕構造地貌,約佔全區面積的90%,地勢陡峻,河流下切深,東南部為侵蝕構造地貌或堆積地貌,佔全區面積的10%左右,地勢較平緩,併發育寬淺河谷。

保護區大部分區域海拔在750-2200米之間,最高峰為東靈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第一高峰;區域內百花山海拔1991米,為北京第三高峰。山坡坡度多在30度以上。

氣候

百花山自然保護區地處亞高山地帶,屬於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垂直變化明顯,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降水量較多,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風且乾燥,夏季溫熱多雨,春季乾旱,風沙盛行,秋季晴朗少風,寒暖適中,但雨量偏少。

年降水量在450-720毫米,多集中於夏季,6、7、8月三個月份的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74%,其中,尤以7月份降水量最大,且多為暴雨;冬季降水量最少,只佔全年的2%,秋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4%,春季降水量約佔全年的10%。

全年平均氣溫在6-7℃,最熱月是7月份,平均溫度22℃;最冷月是1月份,平均溫度-5.7℃,3-4月氣溫急劇上升,10-11月氣溫突然下降。年積溫≥3800℃,全年無霜期110天左右。

土壤

保護區土壤屬於褐色土地帶,共有4個土類、9個亞類,分別為:

  • 草甸土:亞高山草甸土
  • 棕壤: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山地粗骨棕壤
  • 褐土:淋溶褐土;普通褐土;粗骨褐土;碳酸鹽褐土
  • 耕作土:耕作土

水文

百花山保護區內自海拔900-2000米處均有清泉分佈;百花山屬海河水系,是永定河流域清水河的一個源頭。

植被

百花山自然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在天然植被的植物種類組成中,有熱帶親緣植物(蕨類、獼猴桃等),也有寒帶親緣植物(核桃楸、毛榛、錦帶花等)。

森林植被垂直分異明顯可分四帶:

(1)海拔1000~1200米之間以油松林、櫟類林和油松櫟類混交林為主;

(2)海拔1200~1600米之間以山楊林、樺樹林為主;

(3)海拔1600~1900米之間以雲杉、華北落葉松林和雲杉樺樹針闊葉混交林為主;

(4)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脊、山頂則是亞高山草甸。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旅遊資源:

百花山的風景資源分為百花山主峰景區、百花草甸景區、望海樓景區、百草畔景區四大景區。有“百花草畔”、“百花山瀑布”、“萬年冰肌”、“古樹擎天”、“雲頂日出”、“冰壁巖柱”、“冰緣城堡”、“雲海升騰”、“晚霞映翠”、“七色玉帶”、“金蟾拜月”、“螞蟻山”、“白莽長嘯”、“松樹長廊”等十八處獨特景觀、35個景點。

保護區內有“古石海”、“冰緣城堡”、“冰壁巖柱”等,是地質變遷的歷史遺蹟,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寒冷條件下形成的。有“天然長城”、“母子石”、“震山石—錦簇攢天”東梁的“駝峰”及“文殊像”等典型的地質結構景觀、地質剖面景觀、火山熔岩景觀。

歷史人文景觀有五代時期後唐李克用作戰時曾在此建過的亭子;明代建有龍王廟、瑞雲寺等廟宇,廟宇遺址尚存。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交通線路:

公交

蘋果園地鐵站西邊乘892路公交車到達百花山(黃塔張家鋪方向),每天早9:00和下午4:30共兩趟。

房山長途汽車站可乘房20路,房25路到龍門臺村,車程2小時,車次不多,末班15:45。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自駕車

1.京石高速路至房山出口——坨里——108國道——賈峪口路口右轉彎去史家營方向即到(門票60元)

2. 走109國道是從門頭溝方向進入景區,到達的地點就是張家鋪(門票40元)。

3. 走108國道至賈峪口不右轉,一直到龍門臺村,再往北到四馬臺村,沿著路一直開就能到四馬臺村的景區入口。這邊叫白草畔,也叫房山世界地質公園,到景區門口後坐景區觀光車(40元,往返),走15公里左右到達山頂的五指峰,然後有通往大草甸的木棧道,走1小時左右到大草甸,是能上到草甸最輕鬆的方式。

門頭溝百花山的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