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11月30日,美國前總統老布什去世。他是美國第41任總統,民眾支持率曾一度高達90%,深受人民愛戴。老布什出生於1924年,曾任美國駐中國聯繫處主任,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與中國的情緣,最早可追溯到1971年。這一年,尼克松總統欽點47歲的喬治•布什出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在美國老百姓的記憶裡.作為駐聯合國大使的老布什留給他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曾經率領一批外交官為獲得當年冠軍的紐約棒球隊去作啦啦隊,正是在他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期間,新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幾十年後,當老布什回憶此事時,不無感慨地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是聯合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包括共產黨國家在內的反西方集團,在美國威信處於危險狀況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不論我個人對驅逐臺灣的感受如何,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和建立與北京的外交接觸顯而易見是高瞻遠矚和明智的。”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一週的訪問會見毛澤東主席,與周恩來總理共同簽署了中美《上海公報》。尼克松訪華成功和中美《上海公報》的發表,標誌著中美兩國尖銳對立局面的結束,兩國關係實現了正常化。同年11月,尼克松挑選喬治•布什擔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次年5月1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和北京互設了聯絡處,建立了直接聯繫機構。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門事件”,由副總統福特接任總統。福特履新之初,曾有意讓老布什出任美國駐英國或法國的大使。這兩個一向被認為是美國政府內最有吸引力的美差。福特想以此對自己沒有履行讓老布什當副總統的諾言進行一些補償。但是,出乎福特意料的是:當他在辦公室內詢問布什本人的意願時,布什作出了出乎總統意料的選擇:“我要去中國!”福特裝完菸斗,抬起頭來。“中國?”他顯然很吃驚的問道。老布什重複道:“中國——如果可能的話。”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老布什的選擇令福特總統大為不解。但這一選擇正是布什夫婦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明智選擇。之所以作出這樣的選擇,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想暫時遠離“水門事件”後的是非之地華盛頓:二是他們考慮到:儘管當時中美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但在聯合國的經歷使他感覺到“新中國正在壯大,在未來的歲月裡,美中關係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對美國的亞洲政策,而且對全球政策,都具有關鍵性意義”。

老布什認為:到倫敦或巴黎這樣的地方赴任,對“前途是有利的”,但出使北京則更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務,是去經歷一次新的挑戰,更有意義,用布什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職位”。

啟程赴任之前,老布什想接觸一些有關中美關係的文件,瞭解當時中美關係的進展。但是,他發現,國務卿基辛格把有關中國的事物看作是他個人的領域,只有他和他的幾個最親密的助手才能處理對華事物。他所需要的一些最重要的文件——例如最終導致1972年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的尼克松同毛澤東的會談記錄那樣的重要文件——都牢牢掌握在基辛格部下的手中。而老布什只能從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高級官員理查德所羅門的私人辦公室看到有關材料。

1974年,喬治•布什攜夫人來到北京,出任美國駐華聯絡處第二任主任。因為此前老布什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所以可以以“大使”頭銜來北京。此時,作為老布什助手的美國駐華聯絡處第二號人物就是後來曾經負責遠東事件的助理國務卿約翰•霍爾德里奇。

老布什曾這樣描繪他在北京的官邸:這座房子一半是西班牙式,另一半是東方式:每當日落時,矗立於林蔭道旁的聯絡處就會使人想起20年代南加州的建築風格。布什夫人也曾對朋友們說:“假如問我同布什婚姻生活中最愉快的時光,那就是派駐北京的那些日子……那時我們經常遊覽北京的各處名勝,真是快活極了。”多年後,在為訪美的中國攝影家鄧偉題詞時,老布什深情地寫道:“芭芭拉和我永遠珍惜在中國的那些日子,我們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感情”。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從1985年到1988年,一連四年的聖誕節,已擔任副總統的老布什都是帶著夫人、子女到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韓敘的官邸,同韓大使夫婦及中國外交官聯歡。

在北京當聯絡處主任期間,老布什一反其前任認為自己並非全權大使,避免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的做法,積極參加各國駐京大使館舉辦的國慶慶祝活動。他認為,這樣可以“多讓別人感到美國人在北京的存在”,“努力在中美之間建立互相尊重和友好的氣氛,探索一種能超越意識形態分歧的民間接觸的途徑”,以期“打破橫在中美兩國之間的某種猜疑和不信任的壁壘”。

布什回憶:“我收到的第一份邀請來自阿爾及利亞使館。當我們在霍爾德里奇夫婦陪同下走進招待會場時,房間裡引起一陣竊竊私語。美國人出現在北京的一個外交招待會上!但是,情況不久就恢復了正常。外交的堅冰打破了。從這次開姶,出席招待會成了我們的例行公事。”

今天,當人們提起布什在北京的外交官生涯,最為津津樂道的,就是布什夫婦曾像普通中國老百姓那樣,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布什夫婦認為:在北京城裡騎自行車是一種打破使館區沉悶外交空氣的最佳方式。在北京工作期間,布什夫婦時常騎著他們心愛的自行車逛街。莊嚴的天安門前,曾留下布什夫婦腳踏自行車的身影。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在《自傳》中,老布什這樣寫到:“在中國還不到一個月,我就開始了打破陳規舊俗的第一步。我想:既然在中國,為什麼不能用中國人那樣的交通工具呢?有朋友把芭芭拉和我稱作‘像中國人一樣騎自行車的布什夫婦’”。一次,布什騎自行車到中國外交部辦事,面對眼前這位騎著自行車的高級使節,外交部門口的警衛人員驚得目瞪口呆。

1975年,時年28歲的小布什曾到北京探望過在北京工作的父母。當時,布什一家享受到了中國最髙級的禮遇,並被獲准前往西藏參觀訪問。楊潔篪當年還是一名剛自英倫留學歸來的學子,被指派為布什一行擔任翻譯並全程陪同,與這對日後的父子總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年8月18日,布什在北京為他18歲的女兒舉行了洗禮。洗禮儀式本身很獨特一一在北京外交使團光顧的一座教堂裡,由3位中國的基督教牧師施行洗禮。

在北京期間,布什還曾有幸兩次見到了毛澤東主席。第一次是在1974年陪同訪華的基辛格國務卿,另一次則是陪同1975年訪華的美國總統福特。

對1974年基辛格訪華,中國政府給予高規格的外交禮遇。當基辛格乘坐的標有美國國徽的藍白兩色巨型噴氣專用機著陸時,北京機場內迎接他的人數之眾,就連美國總統本人來訪也不過如此。“機艙打開後,我還以為總統親自駕呢。”布什回憶,“首先走出飛機的是保安人員。當我數完第6個人後就沒下去。”

1975年10月19日,基辛格再次抵達京。基辛格此次訪華的目的是為福特總年內的訪華鋪路。布什和助理國務卿哈比卜陪同基辛格一起,在兩天內同鄧小平副總理進行了三次會談。這是一次尖銳的交鋒。在中美雙方各持已見的氣氛中,基辛格說:“我不希望總統的來訪將留下我們國家是來吵架的印象。”鄧小平表示同意,他說;“我們還有時間從事進一步的實質性的討論嘛。”

21日午餐時,在座的外交部副部長王海蓉有意提到了英國前首相愛德華•希斯前不久訪華時曾經見到了毛主席。王海蓉接著說:“希斯是經特別請求後受到毛主席的接見的。”聰穎過人的基辛格當即表示;“如果這是正式詢問我是否願意會見主席的話,那麼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幾小時後,基辛格在人民大會堂同鄧小平舉行了第三次會談。在會談進行中,工作人員遞給了鄧小平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幾個很大的漢字。看完紙條後,鄧小平隨即宣佈:“主席將在6時30分接見你們!“

在回憶見到毛澤東主席時的情形時,布什說:“81歲的毛澤東坐在一張扶手椅中,他在兩名女服務員的攙扶下站起身來。這是我來到中國後第一次見到毛主席。從遠處看去,他的身體狀況讓我感到震驚。當他開口歡迎基辛格,基辛格頭一個走近毛主席時,只能聽見喉嚨裡發出的聲音。”

當布什走上前去,從近處觀察毛澤東時,他發現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似乎要好得多。他個頭很髙,皮膚曬得黑黑的,仍然很結實,握手很有力。穿在毛澤東身上的中山裝和腳上的棕色襪子,白橡膠底的黑布鞋在千百萬普通中國人腳上同樣都能看得到。在毛澤東會見他們的書房內的牆上安裝了新聞攝影用的燈光設備,面前的小桌子上放著一本字帖,對面的幾張桌子上放著一些醫用橡皮管和一個小氧氣瓶。

會談中,當基辛格詢問毛澤東最近的身體情況時,毛主席指指頭上:“這裡運轉正常,我能吃能睡。但是這部分,”他拍了拍腿,“這些部分工作得不好。我走路不穩,肺也有毛病。”他停了一下,“總之,我身體不好!”接著他又笑著加了一句:“我是讓參觀者看的一種擺設。”

由於說話不連貫,毛主席一邊交談,一邊吃力地把談話內容要點寫在一本寫字簿上,由坐在他身邊的兩名工作人員解釋給大家聽。毛主席寫道:"我接受Doctor的命令。”Doctor在這裡語帶雙關,即可被理解為醫生,又可以指基辛格博士。

基辛格點點頭,改變了談話的主題。他說:“我認為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具有重大意義。”而毛主席的回答則是舉起一個拳頭,“你們是這個,”他晃晃拳頭說,“我們是這個,”他又伸出一個小指頭,你們有原子彈,我們沒有。”與基辛格會談時,中國原子彈的爆炸已有10年曆史了,毛澤東的意思是指美國此時在軍事上比中國強大。“但是中國說武力不是唯一的,”基辛格說道,“並且我們有共同的敵人。”毛澤東用英文寫出他的回答;“Yes”。

隨著會晤的進行,毛澤東似乎變得更強健,更活躍了。他不停地打手勢,左右搖頭。看來是談話激發了他的活力。他又提到了上帝,“有一次這樣上帝保佑你不保佑我們。上帝不喜歡我們,因為我是一個好戰的軍人,還是一個共產主義者。不,他不喜歡我,他喜歡你們三個。”他對基辛格和布什點點頭。

會見臨近結束時,毛澤東頭轉向布什,“這位大使”, 毛澤東邊說邊對布什做了一個手勢,“處境窘迫,為什麼不到我這裡來作客?”布什連忙回答說;“非常榮幸。但我怕您太忙。”毛澤東說;“噢,我不忙,我不管內政,我只看國際新聞。你應該來我這裡作客。”

五週後,福特總統到北京進行國事訪問時,布什第二次見到了毛澤東。此時,布什即將調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任命已經宣佈。當想起毛澤東的邀請時,布什說曾同聯絡處的專家們交談過一次,希望能夠到毛澤東那裡去作客。但是專家們對他說;主席的話不過是外交辭令而已。

然而,在毛澤東逝世一年後,布什夫婦再次訪問中國時,曾向一位中國官員重提毛澤東的邀請。“你應該按你的本能行事”,他告訴我,“我可以肯定地說,除非是出於真心,主席決不會發出這樣一種邀請的。”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離開中國以後,老布什曾經以不同身份多次訪問過中國。1989年2月25日至27日,已是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老布什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0小時工作訪問。按照慣例,新當選的美國總統首次出訪的第一站要選擇西歐盟國。而這次,布什卻打破常規,借出席日本天皇裕仁葬禮之際訪問了中國。

儘管老布什訪問被宣佈為一次普通的“工作訪問”,但這已充分證明了中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外電在評論布什此次中國之行說,這次訪問“說明亞洲在他心目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美國一些輿論甚至把布什首次出訪中國稱為“激動人心的外交政變”。

出使北京期間,老布什夫婦嚐遍了中國的各種美味佳餚,尤其對“北京烤鴨”情有獨鍾。回國後,布什夫婦仍然對北京烤鴨的味道念念不忘。1995年,在老布什夫婦的金婚宴上,最搶眼的一道菜便是北京烤鴨。

中國人民老朋友,老布什的中國情緣

老布什對烤鴨的喜愛之深,甚至影響到了他的愛子——小布什。就在小布什宣誓就任美國第41任總統前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時報》不約而同地推出特刊,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布什一家情連北京烤鴨的故事,美國乃至世界各國的人們才知道了美國總統全家和北京烤鴨的情緣。一時間,父子總統與中國烤鴨之間的趣聞軼事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2000年9月,當總統大選激戰正酣之時,布什父子還忙裡偷閒,跑到老布什當總統時就經常去的華盛頓北京飯店,大飽了一頓口福。承父業的小布什當選總統後,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格林斯潘和剛剛提名為總統國家安全助理的賴斯女士共進的第一頓“政治早餐”,也是在這家飯店吃的烤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