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3000多人就業,新增產值3000萬,看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魚”

在陝西,提到安康相信大家一定能想到瀛湖,提到瀛湖的水產養殖,那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吉紅教授一定是被大家津津樂道。多年來他一直在安康致力於發展漁業,不僅為安康引進了淡水小龍蝦、框鱗鏡鯉等10餘個品種,還解決了3000多人的就業,為安康市漁業新增產值3000餘萬元。

解決3000多人就業,新增產值3000萬,看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魚”

歸國後全省考察與安康結緣

眾所周知,陝西安康氣候溫和,天然魚類品種多,水資源極為豐富,江河縱橫,池塘、水庫星羅棋佈,發展漁業潛力巨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陝西安康水產養殖業主要以鯉魚、草魚、鰱魚、鱅魚為主,品種比較單一,效益不高,嚴重製約了安康水產養殖業的發展。

2004年3月,在日本廣島大學生物生產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的吉紅回到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為水產養殖專家,吉紅被派往全省考察。來到水資源豐富的安康時,他心裡就想著能否為安康漁業發展做點什麼。誰也沒想到,從此他與安康結下了不解之緣。

成立安康水產試驗示範站

2007年1月,在吉紅教授的努力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範站在漢濱區恆口鎮成立。吉紅擔任試驗示範站首席專家,團隊成員包括7名博士、3名碩士。這個佔地60餘畝的試驗站自此成了他給力安康漁業發展的陣地。

解決3000多人就業,新增產值3000萬,看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魚”

為快速進入角色,吉紅帶領團隊用了近一年時間走遍了安康的山山水水,從漢江沿線到秦巴山區,許多河流、水庫、池塘、稻田等可開發和利用的水面都遍佈他的足跡。弄清了安康的水產養殖現狀後,他又遠赴漢中、成都、荊州、丹江口等地取經,尋找突破口。

一條匙吻鱘的“成長路徑”

2008年,經過前期調研,吉紅髮現生活在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鱘是一種以浮游生物為食、養殖成本低、生長速度快且能淨化水質的魚類,是貧困地區群眾發展漁業的理想切入點。這種原產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魚與國人熟知的中華鱘同科,肉質細嫩、營養豐富,每公斤零售價超過100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但魚苗引進來怎麼養,網箱的深度多少合適,一個網箱養多少魚,怎麼解決魚食問題,如何保證魚苗供應?這些難題不解決,匙吻鱘就難以在瀛湖生根。

解決3000多人就業,新增產值3000萬,看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魚”

2013年,吉紅教授帶領團隊攻破了匙吻鱘人工繁殖技術。自此,這種魚在瀛湖開始大量繁殖,成為撬動安康漁業發展的新支點。此後,吉紅先後為安康引進了淡水小龍蝦、框鱗鏡鯉等10餘個品種,其中僅匙吻鱘1年飼養量就超過100萬尾,解決就業3000多人,為安康市漁業新增產值3000餘萬元。

在試驗站和吉紅教授的不懈努力下,安康漁業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2006年至2017年,安康市水產品產量從6687噸增長到4.5萬噸,漁業總產值從0.8億元躍升至20.2億元,漁業佔全市大農業的比例由1.23%增至12.0%,水產養殖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科技助力扶貧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2018年6月,中國僑聯第七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會上頒發了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白瑪赤林、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等領導出席會議併為獲獎者頒獎,吉紅教授喜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二等獎。

解決3000多人就業,新增產值3000萬,看這位教授如何打造“爆款魚”

頒獎大會上,吉紅教授“用科技打造安康水產的‘閃亮名片’”的事蹟,贏得了評委們的肯定。其“用科技打造安康水產的‘閃亮名片’”事蹟也被大會交流材料《新時代 新徵程 新作為 – 新僑創新創業故事》收錄。

回望十餘年的奮鬥之路,吉紅說:“秦巴山區水資源豐富,我希望下一步能夠攜手自己的科研團隊,一步一個腳印,為這裡的農民早日脫貧盡綿薄之力。”

延伸閱讀:

吉紅,河南靈寶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3月博士畢業於日本國廣島大學生物生產學專業。1992年8月至今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分別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入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年學術骨幹支持計劃”,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康水產試驗示範站首席專家。先後承擔本科生《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魚類生態學》、《水產養殖學》、《養殖水域生態學》等課程,為碩博士研究生講授《水產動物營養學原理與研究方法》、《高級水生生物學》、《高級水生生物學研究進展》、《漁業政策與管理》等課程。現已培養博士研究生4名,碩士研究生40名;在讀博士研究生5名,在讀碩士研究生14名,其中外國留學生2名。

歡迎大家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部分素材來源於華商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