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批評某些相聲演員模仿女人表情的表演方式,是針對德雲社嗎?

相聲演義


劍之所指是誰,只有姜昆老師自己知道了,但舞臺就是表演、演戲,角色反串是很正常的事,就像電影、京劇、話劇一樣,不必上綱上線、大做文章。梅蘭芳一生都是演旦角,同樣的還有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等京劇名角,歌手李玉剛也經常女扮男裝演出,難道這些都是錯?

趙本山和小瀋陽在春晚舞臺上表演小品《不差錢》,小瀋陽的反串夠“女人”吧,難道這也是姜昆老師說的“本來是男同志總做女同志的表情,羞答答的,怎麼難看怎麼來,騙取一些廉價的不動腦子的笑聲來取得這種效果”?

現在綜藝娛樂節目甚至影視圈,那麼多娘炮,曲協應該管一管,而不是隻盯著傳統曲藝這個舞臺。相聲演員至少在舞臺上還穿著大褂,偶爾演一些“娘們”表演和聲調,一些綜藝的奶油小生,不管是著裝、走姿還是全程發音,都比女人還“娘”,這些恐怕才是“騙取廉價的不動腦子的笑聲”吧!

“反串”原本就是傳統戲曲的一種演出方式,相聲界歷來也有借鑑,不是到了現在才有之。姜昆老師在參加山東某綜藝節目時,不是也出現了男演員“反串”演《貴妃醉酒》,還當場被“索抱”了一次,把站在旁邊的主持人朱丹嚇的瞠目結舌。(下圖部分做了馬賽克,以免被“反三俗”

潘長江老師也時常在舞臺上反串,記得有一期參加一檔綜藝節目(好像是《歡樂喜劇人》吧),有一個節目就是反串演一位“大媽”,非常精彩。

岳雲鵬在舞臺上,有過“賣萌耍賤”片段,但觀眾不覺得作嘔,因為很多時候是節目劇情需要、或是烘托現場氣氛。就像在他和孫越在參加《歡樂喜劇人》時,用河南話表演《泰坦尼克號》片段的反串裝扮和演出,效果不是很好嘛。

舞臺表演都是假的,走下臺還是爺們,不必較真。比起那些臺上臺下都分不清男女的“娘炮”,相聲演員在臺上的反串表演,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岑詮


姜先生說的是一種現象,至於說是不是批評的德雲社,看看官們怎麼看這件事情了

畢竟,2006年也反過一次三俗

12年一個輪迴,反三俗又開始了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

三俗該不該反?

整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必須要反,而且是徹底的反三俗。

說道這裡,肯定會有人說那要被反的肯定是德雲社。你看這傢伙褲子都脫了

太三俗了

有一人會說,這算啥。電視上、電影上接吻、露大腿、上床的多得是,哪一部影視作品沒有這樣的鏡頭呢?忽一人有說,你看著小嬰兒真好看。旁邊一人忙捂住他的嘴。

剛要發怒,該人在其耳邊說道,你忘了嬰兒怎麼出世的?

這樣一想,還真是太三俗了。必須要禁止,連想都不能想。想也是三俗。

忽一人說,姜先生應該高升。升到廣電一把手才好。那樣的話,全部的影視化作品就都乾淨了。

在會議上,姜先生說相聲必須要有教育意義,照著這個思路下去,那全國的影視作品打開來都是教育產品,想想都很美好。

至於說是不是針對的德雲社,這點很難說。看看苗先生的兔女郎裝扮,也是很驚豔。

再有就是姜先生說的不能男扮女裝

那電視上也就不能出現女扮男裝耍酷的事情,多三俗?

有的人會說,電視那是假的

可怎麼擱到相聲身上全是真的?

可是,這又有何辦法?說你三俗就是三俗,俗一點而也不行。已經登上了大雅之堂,還想著撂地演出?

額,不對

姜先生這句話怎麼回事?

姜先生這話有點過了

相聲不就是撂地演出麼?進了城就忘了本了?

進了城就不知道 自己是誰了?


回到話題本身

民間有講,12年是一個輪迴。上一次反三俗動靜很大

這一次反三俗,不知道以德雲社為代表的三俗表演隊能否扛得住?


蜜桔娛樂


曲協反三俗會議內容,全文刊發於《曲藝》雜誌。姜昆作出重要發言,大致歸納有三點:

1.“觀眾聽相聲就是圖個樂呵”姜昆對此言論提出批評和看法。他認為:提升自身修養,幫助觀眾分辨真善美、假醜惡,脫離空虛的廉價的笑聲才正確。

2.姜昆提出:男同志總是做女同志的表情,羞答答的,怎麼難看怎麼來,給予批評。

3.要對藝術感到神聖與敬畏,杜絕低俗、媚俗、粗製濫造,把作品當做利益的搖錢樹,這些都是文化垃圾。



筆者認為,姜昆最後的建議比較不錯。他建議後續建立版權登記方案,讓曲藝家們的版權受保護。相聲演員李丁在會議發言提出批評,大致稱:“有的曲藝從業者以觀眾愛看為擋箭牌,甚至認為一味的迎合觀眾就是接地氣,這就是沒有深入生活的表現。”我們簡單的分析一下,曲協會議李丁的發言,雖然沒提名字,但郭德綱常說的話:“觀眾就是衣食父母,一定要說觀眾愛聽的相聲”這與李丁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矛頭直指德雲社)。下圖為李丁:


那麼我們看整個曲協會議內容,不能說是全針對德雲社。因為如果針對體制內主流相聲來解釋的話,筆者完全支持沒毛病,因為這些主流藝術家沒有什麼經濟壓力,追求藝術性就是唯一標準。哪怕觀眾再少也要追求藝術(觀眾多少與收入無關),最起碼圈內的人都認可他是藝術家。那麼他們有錯嗎?站在他們的角度完全沒錯,誰能說追求藝術去除糟粕有錯呢?但主流界似乎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當一個飢餓的人好不容易討到一碗時,你卻告訴他:姿勢不好看,這樣吃相難看,要保持風度,葷素要搭配的吃才健康。你認為他會不會打你?

筆者認為:民間藝人第一要素必須是賺錢(也就是相聲先搞笑),其二能夠吃飽飯後再考慮吃相難看問題(相聲別太葷),然後有錢了也過上小康生活了,這時考慮營養搭配問題(也就是搞笑的同時再帶些思考)。筆者認為:這才是正確道路。

如果真的按著姜昆開會的內容來理解相聲,相聲必死。90年代末的相聲(沒落),就是前車之鑑。如果德雲社按著姜昆所說得來,不出一年倒閉關門大吉。因為這些人把藝術放在第一位,不管觀眾愛聽不愛聽,反正我是藝術家,請問誰沒事花錢去聽相聲報告呢?在家睡會覺不好嗎?也就是說姜昆將民間藝術搞反了,任何藝術生存必須放在第一位。生存與藝術並不矛盾,當相聲的生存解決了,日後必然產生藝術性。筆者認為:準確的分類,德雲社代表商業相聲,要養活400多人的團隊必須賺錢。姜昆代表文藝相聲,賺錢與否與他無關。這就是區別,所以說姜昆每次不把商業和文藝分清楚,總是混在一起說,不被噴才怪呢?

其實說這次針對德雲社,不如說針對商業相聲。如同電影就分為商業片文藝片,混淆解釋就會有矛盾,分開解釋井水不犯河水。相聲也是同一個道理,不知大家如何看呢?


明辨是非123


請大家給評論一下 在姜昆相聲虎口遐想中有兩句詞兒 姜昆從虎嘴脫線後第一時間找到了姑娘的裙帶 說是聞見有女人的香味 唐老師還有一句 別聞了 還有汗味呢 請問在那個年代 這兩句臺詞 算不算三俗 甚至更俗 望大家指教


期待明天141841188


在德雲社這塊蛋糕越做越大,越來越撩人眼球時,姜昆批評某些相聲演員模仿女人的表情,是有含沙射影的嫌疑。這不能不讓人懷疑姜先生現在因被德雲社的步步緊逼亂了方寸。



當非主流的相聲團體在民間苦苦掙扎時,主流相聲拿著納稅人的錢,端著高雅的架子,逢年過節到軍區,民間去慰問慰問,輕輕鬆鬆,穩穩當當。那是何等的逍遙自在。那時,他們高高在上,是不屑批評非主流相聲的表演方式的。



可是近年來,德雲社由兩演員對著一聽眾的窘況走出來,並且路越走越寬,風頭越來越勁,收入也越來越高,口碑也越來越好,主流相聲界一部分坐不住了,開始針對非主流相聲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批評,夲來這也無可厚非,沒有批評就沒有進步。本來藝術就是一種揚棄的過程。但是,關於這個對模仿女性表情的表演方式的批評則有點讓人啼笑皆非。



相聲的四門功課是什麼?說,學,逗,唱!學是什麼?是模仿!模仿個龍爭虎鬥,模仿個小孩撒潑,老頭說話,大姑娘害羞,小媳婦吵架等都屬於相聲的功課,怎麼學個女性表情的表演方式就該受到批評了?姜先生真是愛說笑。



況且,模仿女性表情的表演方式,自古有之,不但相聲。京劇中的旦角,歌曲中的反串,都是一種模仿,不單娛樂圈,就是社會上,不也經常出現一些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的現象嗎?社會已經不再是非黑即白,還有繽紛絢麗的中間地帶,姜先生的思想有點老化了。



我覺得,不管哪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只要不違法,不反社會,不反黨,就沒有必要去批評,去禁錮。


萍風竹雨123


可憐的人啊,相聲本不景氣,剛有點起色又走回頭路,必死無疑,以德雲社為主的商演,以姜昆為主的所謂商演,老百姓已做出了選擇,尤其是德雲社國外商演的壯觀場景,三俗不三俗有文化部,工商局,公安局管,輪不到裝逼貨,道德婊指手畫腳。另外,小品演員有反串,電影,電視劇裡也有反串,國外也如此,為什麼自己人容不下自己人,真是同行間只有赤裸裸的仇恨?


笑傲江湖7266


靠!小人就是看不得別人好,自己啥比本事沒有,就是靠裝逼過日子!相聲低迷不景氣的時候你們都他媽幹嘛去了?俗不俗是老百姓說了算,老百姓喜歡就好,你們有本事讓老百姓笑呀?只會裝B!


蛇遊四方


從解放到現在,請姜主席舉例說明有多少人是受了相聲的薰陶由惡變善的,由懶變勤的,由窮變富的,由頹廢變積極的,由狹隘變大氣的,由齷齪變高尚的????請舉五個以上的例子,具體到姓名職業住址工作單位,為免造假,每個例子需要一個同事一個鄰居一個朋友來佐證。建國70年了,全國找這五個例子該不難找吧?


風雲開闔970


姜昆你那腔調是男的還是女的?


海風131830026


那公公腔,算不算低俗?反串算不算,梅蘭芳算不算?這廝瘋了,看到德雲社滿世界巡演,一口氣堵在心頭,要使壞了,老郭小心!姜主席也小心,火氣攻心後果很嚴重,都跑那邊了,那邊也需要有個領導,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