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在曲協這麼多年,對相聲乃至整個曲藝界的貢獻有多大?

海涯27


嚴格說來姜昆對體制內相聲的貢獻是很大的,留下了《如此照相》、《虎口脫險》等作品,但僅限於此,以後就沒有什麼膾炙人口的作品了。其實他也不用再有其他的作品了,因為在體制內他就憑這幾個作品就可以評上國家一級演員、拿著財政的固定工資快樂生活一輩子了…………

反觀郭德綱相聲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樣了,他是體制外演員,不僅財政不給錢,反過來他每年還要給國家交稅。這就註定了郭德綱要比姜昆累得多、思想緊張得多,他必須要不斷創作新的作品出來,否則沒有票房,他就無法生存下去!可以這樣說,郭德綱每創作出一個作品來幾乎都是一次性的,不管拿多大的獎、老百姓如何喜歡都不能用來評職稱,更不能吃一輩子…………

體制內的姜昆在他的崗位上是稱職的,但他不可能像郭德綱一樣有不斷的新作品問世,其實他也不需要!就算他有再多的作品對於他而言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工資他不能多拿一分!

體制外的郭德綱在他的領域裡同樣也是稱職的,他讓“相聲”這一傳統藝術真正的走向了市場,讓被體制內判了“死刑“的相聲再次的走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並大放異彩!

體制內的相聲,姜昆了不起!體制外的相聲,郭德綱了不起!他們兩人走的路線、服務對象完全不同,根本不能類比。如果非要比,也只能說郭德綱拿的錢要比姜昆的多很多,畢竟郭德綱在相聲上的付出要比姜昆的多很多,但姜昆在體制內掌管著相聲的話語權,畢竟他是體制內的人,必須為體制服務!

總的說來這兩位都是中國相聲界不可多得的藝術家,都在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貢獻,都值得尊敬!!!


黔嶺歌飛


良心話,這個人也就是個混混,好吃,好擺譜,到處送毛筆字,八面玲瓏,幽默,灑脫,還有點色,據說有個私生女現在都混成腕了……中國曲藝界不是淨土,大多有這些人坐堂,還有那個金斗大哥牛群大哥……嗨……都想在未來的墓碑上刻下大名頭……近代說對相聲貢獻大的莫過於郭德綱,小品二人轉把傳統相聲擠上斷頭路時,草根裡蹦出個響噹噹的人物,硬是把傳統相聲給拉回老百姓的生活,相聲裡的低俗,詼諧,幽默,的確讓基層老百姓笑掉了眼淚……姜昆不願意了,以三俗大棒不知廉恥的打在老百姓的輿論尖上,老百姓要的就是俗還要帶點小葷,生活是什麼,老百姓要的就是樸實與無華,其實俗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姜昆你不俗,摸摸良心你俗的招人怨了……


琉璃叔


關於相聲界勾心鬥角的問題,咱沒有興趣。單說姜昆同志在任期間,對曲藝界確實沒作出任何貢獻。各個門類各種形式的曲藝節目,已經滅絕的差不多了。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由於後繼無人,失傳在所難免。姜昆做為曲協主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近年來中國曲協為振興曲藝都做了哪些工作?我想姜昆同志心裡肯定沒譜。你看人家戲曲界,多次舉辦了專業和票友電視大賽,唱歌的有多種比賽,跳舞的有各種比賽等等。曲藝界除了有相聲大賽外,誰還見過其他門類的比賽。就連各種晚會上也少有其他形式的曲藝節目,這讓一些在基層,仍然堅守傳統藝術的同志們,內心感到特別的淒涼。他們捨不得這些傳統藝術的失傳,還在努力的撐著。姜昆同志你應該手摸胸口,向全國仍在堅持傳統藝術的同志們,說聲對不起。然後辭去曲協主席的職務,讓有能力有作為的同志擔此重任,把中國的曲藝發揚光大。


勸也不喝


首先,我不是鋼絲。姜在曲協多年,80年代社會閉塞,姜表演過一些歌頌型的相聲,在當時人們業餘文化生活單一,品味較低,所以姜還算是較受歡迎。90年代,改革開放,社會進步,姜仍活躍於電視裡,但是人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了,品位提高了,對曲藝形式要求就高了,普通敘事型的相聲,令人感到乏味,單調,故姜的相聲逐漸不受歡迎,但姜不能靜心思考,還是一如既往的表演他的背誦相聲,人們無奈的看著電視機,表情嚴肅,心裡默唸:咋還沒完呢?!進入21世紀,相聲藝術在一幫業餘水平的所謂表演藝術家的推廣,演出,研討,發揚光大下,終於淡出人們視線,原來的藝術家,演員,及相關工作者分分跳槽小品,電影,電視劇等行當混飯。姜主持下的曲協也名存實亡,沒聽說開什麼會,演什麼出,只知道姜與時俱進搞了個網站,我從未登錄瀏覽,覺著沒什麼意思。近年來,相聲如雨後春筍,又火了。對此我感謝姜一如既往的陪伴相聲,並對在相聲起死回生的過程中,姜始終站在普通聽眾的對立面,堅持打壓最普通勞動者的低級趣味,努力提升相聲向高大上的殿堂藝術發展所做的徒勞無效功,表示悲哀!


盧群


我回答。自姜昆先生表演了他自己創作的《如此照相》、《詩歌與愛情》、《鼻子的故事》、《祖爺爺的煩惱》等多個段子後,著名曲藝家劉梓鈺先生斷言:以後,姜昆先生必定是中國曲藝的領軍人物,他,也讓我注意姜昆。所以,我們幾乎掌握姜昆的全部資料。

這個問題是問姜昆對曲藝乃至整個曲藝的貢獻有多大?應該說:很大!只舉一個例子

2000年,他提議,並親自跑文化部、中國文聯和贊助單位,促成了一次很大的活動。這次活動就是“國際曲藝界”。能促成這樣大規模的曲藝活動,除了姜昆,還有其他人能辦到嗎?

 

國際曲藝節舉辦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主辦,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瀋陽藍翎經貿有限公司協辦的“北京國際曲藝節”於2000年11月10—14日在北京舉行。

組委會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喀麥隆、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近20個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曲藝專家、演員和曲藝愛好者參加。

這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擴大中國說唱藝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團結僑居海外的華人藝術家和愛好曲藝的國際友人,增進彼此間的藝術交流和友誼。是一次重要的國際曲藝盛會,是國際曲藝界的一次大聯歡,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為曲藝藝術面向新世紀、迎接新挑戰、尋找新機遇的一次精心策劃和大膽嘗試。

其間,進行了“新世紀中國曲藝與國際交流”學術交流研討會和演出活動。

在研討會上,來自美國的白素貞;日本的鈴木靖、藤田香、木之下章子;韓國的柳垠再、丁一;丹麥的易德波;新加坡的韓勞達、陳伯漢;馬來西亞的姚新光等專家、教授和國內著名曲藝理論家吳宗錫、夏雨田、薛寶琨、汪景壽、王兆一、劉梓鈺、戴宏森等,就中國曲藝藝術的現狀與發展,國際曲藝藝術交流等問題展開了討論,宣讀了論文。

在展演中,相聲名家丁廣泉、劉喜堯與來自美國的莫大偉、郭安瑞、柏邁高合作表演了相聲《新地理圖》、《錯位》等。來自日本的王新德;印度的古瑪、謝克;剛果的伊馮;新加坡的徐惠民、邱勝揚、黃家強、楊世彬;馬來西亞的紀慶榮、蘇維勝;喀麥隆的馬馬杜等,也分別演出《漫遊中國》、《雙語相聲》、《奇人妙事多》等相聲節目。

此外,來自摩洛哥的沙姆斯丁;亞美尼亞的瑪麗娜、蓮娜;我國港澳地區的何關美儀、蔡蓮娣、伍志強、譚小云等分別演唱了京韻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粵曲等。臺灣漢霖說唱團的王振全、金永祥、鍾秋玲、王德志也分別演出了太平歌詞《韓信算卦》、雙簧《前仰後合》、四川打連廂《勸孝道》等。

國內曲藝名家馬季、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袁闊成、劉蘭芳、趙學義、籍薇、黃霞芬、張保和、潘長江、鄒德江等參加了展演。  


曲藝聊齋


姜昆說過這種相聲嗎?



6852477454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貌似不能用簡單的一個郭德綱的問題來為姜昆定性,可能需要辯證地來分析。

早期姜昆的相聲給我的感覺和剛看到郭德綱一樣,感覺就是一個字,痞,不管是他諷刺特殊時期照相的特殊步驟,還是掉進老虎洞裡的人生百態,或者是困在電梯裡的官僚主義,還是鄰里之間的雞毛蒜皮,都是那麼痞壞痞壞的,諷刺得有力,一針見血。那個時候是我最喜歡姜昆的時候,可以說他的每一個段子都是經典。就從這一點,姜昆對相聲有貢獻。

中期的姜昆給我的感覺是勞碌。頻繁換搭檔,頻繁為相聲搖旗吶喊,搞相聲網,拍相聲劇…感覺他心裡有相聲,想為相聲出力,卻每次重重一拳都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當了曲協主席的姜昆又是另外一個樣,感覺像是《琅琊榜》裡的皇帝,所有不合乎自己主觀意思的人就都要抹殺掉,哪怕那個人是麒麟才子,或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總結起來,姜昆對相聲有貢獻,但是…功過相抵吧,畢竟現在他是站在相聲發展的對立面,卻是站在曲協的最高點…


豆夫6


貢獻非常大,怕德雲社人才流失,德雲社出走的紛紛收留,並冠以國家一級演員稱號。為了讓德雲社發展強大,故意與之唱對頭戲。而且假裝自己不會說相聲,還命令體制內說相聲的演員把相聲說的奇爛無比來烘托出德雲社相聲的好,以此來博得大家對相聲的喜愛,對戲曲的喜愛。姜昆主流相聲演員犧牲自己揹負罵名振興相聲,此乃大師風範。佩服佩服 。


貸你飛


曲藝家協會,文聯下設的正廳級單位,字面理解應該是代表全中國的曲藝工作者,而曲藝工作者一定是為大眾娛樂服務的,這應該毫無疑問,團結廣大為群眾娛樂服務的曲藝工作者,這也是黨和國家交給曲協的光榮的政治任務,曲協主席是當之無愧的群眾曲藝文化娛樂活動的核心和代表。當年,姜昆的確是在曲藝的導向工作中起了先鋒模範作用,但時代在改變,大眾文化娛樂的取向也在變化,作為曲協的領導者,姜昆卻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既沒有為大眾的娛樂起到切實的導向工作,也沒有與像郭德綱這樣的被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曲藝工作者建立起高屋建瓴的行業指導關係,反而是冷嘲熱諷,含沙射影的在發表一些毫無建設性的言論,如果姜昆是一個普通的曲藝工作者,這也可以理解,但作為行業導向的領軍人物,姜昆是絕對不稱職的,也愧對曲協主席的稱謂,姜昆應該反思,是時代變得讓他無法理解,還是變化讓他無法掌控,如果不理解,就應該好好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無法掌控,那就不如讓出曲協主席的位置,老老實實做個普通的曲藝工作者吧。


紅鯉魚湯


反感姜昆的真不少啊 想當年我就反感他 說起相聲來觀眾沒笑他就先笑了 說的都是一點味道都沒有的相聲 說實話 自從姜昆說相聲以後 我就對相聲之類節目一點興趣都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