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直吃手是因為餓嗎?

赤小珠


寶寶一直吃手是因為餓嗎?寶寶吃手並不單純表示餓了,如果真餓了,會哭鬧。寶寶一般三個月左右就會出現明顯的吮吸手指,甚至吃拳的行為,有的寶寶甚至更早。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一歲以前,寶寶出現吃手的症狀是口欲期的表現。隨著寶寶生長髮育,對外界充滿好奇,需要認知以及熟悉周圍環境,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吃手開始的,寶寶吃手時神情專注,表情愉悅,滿足了自己用嘴感知世界的需求。

有家長覺得吃手不乾淨,就會阻止或干預寶寶吃手,其實沒有必要去幹預,只要注意衛生的清潔乾淨就可以了。如果寶寶的口欲期沒有得到適當的滿足和照顧,長大以後,很容易出現咬指甲、吸菸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生脾氣暴躁、容易焦慮、對人缺乏信任等表現,而如果寶寶到了兩三歲還經常吃手,那就需要家長干預了。

小羽媽是國高級育嬰師,有十年的母嬰護理經驗,學前教育專業,多網絡平臺撰稿。關注媽媽健康和寶寶成長,同時也是二胎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感謝您的閱讀和關注!

小羽媽咪愛baby


寶寶把手放嘴巴里吸吮是不是因為餓了呀?該餵奶了嗎?有些媽媽為了避免寶寶吃手,很多媽媽用手套將寶寶小手包裹住,到底是否應該阻止?

首先要了解吃手的原因。

一、由於飢餓引起的生理反應。由於吸吮反射,當寶寶含住乳頭或者手指的時候,就會主動吸吮。所以想要判斷寶寶是否餓了,可以用手指輕輕觸碰他嘴角,如果寶寶餓了,他會用嘴巴側向你手指一側,這表示他想吃東西。

二、自我安撫的行為習慣。吸吮手指其實是寶寶自我安撫的需求。為什麼寶寶哭鬧,大多數情況下,吃奶就不哭了?媽媽以為哭鬧就一定是餓嗎?其實並不是,也有可能是寶寶有吸吮的需求而已。當感到恐懼、不安、煩躁、緊張的時候,寶寶通過吸吮、手指乳頭可以獲得鎮靜的作用,從而得到自我安撫,不再哭鬧。另外長牙期的寶寶,通過吃手還可以緩解牙齦痛癢。

三、達到探索的目的。1歲以內的寶寶處於口腔敏感期,也是我們常說的“口欲期”,表現為喜歡吃手,有時候一個一個手指輪著吃,有時候把整個拳頭塞進嘴巴吃。其實這是寶寶通過口來認識世界的開始。通過吃手,他認識到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用手塞東西進嘴巴,是他嘗試、感知外面的世界的途徑。

瞭解到寶寶吃手的真正原因,那我們應該明白,不要阻止他吃手的行為。只要保持手部清潔,就無需擔心和阻止了。通過吃手,也有助於寶寶手部的發育,因為在吃手的同時,他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在發展,口腔肌肉、手部肌肉也得到鍛鍊,大腦皮層也能得到刺激,寶寶也會越來越聰明。


王榮輝快樂育兒


寶寶一直吃手,不僅僅是因為他餓了的原因哦。孩子王育兒顧問告訴你,寶寶吃手還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寶寶到了口欲敏感期

每個寶寶幾乎都會經歷一個口欲敏感期,在他10個月左右的時候。在寶寶的所有感官器官中,嘴是最先發育的,從寶寶吮吸母乳開始就是本能的反應。寶寶吃手,也是他在通過這種行為去探知不同的東西,而手是他最容易接觸到的身體的一部分。寶寶在吃手的時候,會慢慢意識到手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在完成對手的探索後,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外部的東西上,譬如玩具、布書等等。

寶寶長牙了,牙齦不舒服

當寶寶乳牙開始萌出的時候,他會覺得牙齦根部很癢,這時候就會下意識去尋找緩解這種不舒服的方法,吃手就成了寶寶首當其衝的選擇。寶寶開始長牙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他準備一些磨牙餅乾、自制蔬果條等,替代寶寶的手指,幫助緩解他長牙的不適。

自我安慰,舒緩情緒

吃手,也是寶寶自己尋求自我安慰、尋找安全感的一種方式。譬如他覺得不安、緊張的時候會不自覺的吃手,當他覺得無聊的時候也會把玩手指,當他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委屈難過的時候也會含著手指頭,等等。

身體、心理其他問題

譬如寶寶缺鋅的時候,吃手啃指甲也是表現之一,當然了,並不能憑這一點就判斷寶寶是缺鋅,同時還得結合其他症狀和檢查數據來看。譬如寶寶吃手啃指甲的同時,伴有不愛吃飯、生長髮育落後、好動等。

而如果寶寶已經過了口欲期,也不是因為長牙、缺鋅等原因引起的吃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對吃手上癮,只有這樣才有安全感、滿足感和慰藉感。這時候爸爸媽媽就要適當干預了,轉移寶寶注意力,平時多陪寶寶,讓他儘快戒掉吃手的習慣。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寶寶認知這個世界首先是從嘴巴開始的,家長朋友經常會看到自己家的寶寶小的時候吮吸手指,這時通常就會給孩子哺乳或者餵食,寶寶吃手指一定是餓了麼?當然,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吮吸手指的現象在嬰兒早期的發生率可以達到90%,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必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動作也會隨著消失。但是如果孩子到了學齡期還有吃手的習慣,那就要引起重視了。長時間的吃手還會使局部手指變粗,皮膚變厚,影響美觀。

吃手的原因首先要分清到底是真的餓了還是生理反應。有些寶寶吃手是因為進食母乳後沒有得到心理的滿足感,可能因為母乳吃的太快,雖然胃裡吃飽了,但對奶頭的依戀沒有得到滿足,此時就會通過吮吸手指來進行心理滿足,解決方法則是下次餵奶要等寶寶自己吐出奶頭。

對於稍年長兒童仍吮吸手指,此時父母也不應強行制止。家長首先要冷靜,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要轉移注意力,用玩具或者畫冊等引誘他,不經意間他的小手便從口中拿出來了,同時也增進了親子交流,再無需去吮吸手指。

為了避免局部感染以及防止“病從口入”,家長需要讓寶寶的小手隨時保持清潔乾淨;多到戶外與小夥伴玩耍,也是一種使其心理得到滿足的辦法。如果寶寶到了三、四歲,仍然經常吮吸手指,便需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家長要注意,用表揚鼓勵來代替懲罰批評,以獎賞為主。

本期答主:鞏吉平,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我估計這個孩子應該是在一歲以內的寶寶。我首先要恭喜這個媽媽,說明寶寶很聰明,因為寶寶吃手不是食物沒吃飽,而是心靈是餓的,孩子通過自己找一個最安全的東西來吃,緩解自己心靈上的飢餓。

我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寶寶在三四個月開始就會非常的喜歡吃手,而家長拼命的阻止,卻發現也是於事無補,家長一不注意,寶寶又會把手伸到嘴巴里。

寶寶吃手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1、寶寶有鍛鍊自己的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在吃手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鍛鍊精準的把東西伸到嘴巴的這個動作,這個動作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需要大腦的參與,而且多吃多聰明哦。

2、口欲期來了,聰明的寶寶用手來滿足

要知道對於寶寶來說,吃對她來說特別的重要,而通過吃最先發展的就是它的口欲期,也是寶寶發育得比較早的敏感期。口欲期的時候,寶寶就想什麼東西都往嘴巴里面放,而最簡單最容易放得進嘴巴的就是他自己的手,拼命的啃自己的手,會讓寶寶得到滿足。

3、吃手可以讓寶寶更有安全感

小寶寶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是新鮮的也是讓他有恐慌的。在他害怕的時候需要做一此事情來緩解這種緊張,那麼吃手就是他能做到的,比較有效的,比較方便的,讓他比較舒服的一種緩解緊張的方法。

所以寶寶一歲吃吃手是肚子不餓心裡餓。

所以我們建議一歲前的寶寶家長就把他自己的小手洗乾淨,讓她啃個夠,啃夠了以後自然不會想著啃了。

萬一孩子到一歲還想著啃手,那麼家長就建議要進行干預了。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玩一些要動手的玩具

多帶寶寶玩,儘量的玩需要用手的玩具,這樣子減少她想把手往嘴巴里面放的慾望

2、用安撫奶嘴

安慰安撫奶嘴來代替手

3、多給孩子安全感

多抱抱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對她的愛。

都看到這裡了,你要不要轉發一個給朋友看?


菁媽育兒


寶寶吃手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很多寶媽都挺擔心孩子為什麼會吃手呢?寶寶吃手會不會有問題,那麼長期吃手怎麼辦呢?有什麼方法制止孩子吃手呢?

寶寶吃手指會有一定的階段性:


一、在六個月之前,寶寶吸吮手指是為了滿足吸吮的需要,尤其是喝奶粉的寶寶和寶寶餓的時候表現的比較明顯。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被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展挺重要的一個時期,這個是後他們吸吮自己的小手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尤其在睡覺前更為明顯。大多數寶寶在三四個月的時候會出現吸吮手指的現象,寶寶在第一年這麼大的小寶寶開始能夠支配自己的小手,從而獲得樂趣,也獲得安全感。這個階段寶寶吃手是嬰兒期合理的需求,寶媽不用刻意去制止,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平時注意寶寶手上的衛生即可。

二、在六個月以後,寶寶孩子繼續吸吮手指的話,主要就是要獲取安全感。

大部分寶寶在六個月以後,情感上比較脆弱,他對親人特別依戀,而且在疲勞、焦慮、緊張等情況的時候就會去吸手指,從而獲得安慰。寶寶在八個月以後吃手就會比以前少了很多,而且還會經常吃一根手指,慢慢養生習慣,可能會延遲到三四歲的時候。

孩子吃手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孩子就要長牙了。寶寶長牙的初期,寶寶的牙床有點不舒服會有那麼點癢癢的,也會有點疼。有的寶寶會有些敏感自己身體的變化,寶寶就會一天到晚吃小手。這個時候寶寶吃手比較多,流口水也會比較多的,嘴唇周圍還是有些紅點點。一般不用特殊護理,多擦擦口水保持乾燥就可以了。

三、三歲之後的寶寶基本上不在吃手了,但是如果到了四歲還吃手指就需要干預了。

大部分的寶寶在3歲以後就不再吃手指或者吃其他東西了,有時候偶爾吃手指,是因為無事可做或者焦躁不安。如果還在還在4歲以後吃手指,已經養成習慣,那麼父母應該重視起來了。如果孩子吸吮時間太長或者太用力的話,會影響牙齒的整齊排列,如果直接制止,效果並不明顯。那樣就需要父母媽媽觀察孩子,為什麼吃手指呢?從而找到解決方法。


寶寶吃手指有這些危害:

一般來說,吸手指並沒有不好,但是必須謹慎觀察所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吸手指而影響到日後的健康。

一、寶寶在嬰幼兒時期吃手這個行為本身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寶寶小手上的髒東西,吃進肚子裡面,那麼就可能引起拉肚子,和感染寄生蟲等。

二、寶寶常吃手指的話,手指在口水中浸泡,長時間會容易手指脫皮、腫脹、感染、變形等。

三、如果寶寶養成了吃手的習慣的話,不僅能夠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容易產生緊張、焦慮、自卑等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四、寶寶在吸手指的時候,如果正還遇到恆牙生長,有時候會導致牙齒會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從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而且嚴重的還會影響嘴型。

五、如果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講話可能咬字不清。

六、如果寶寶已經4歲了還吃手,可能會引起其他小朋友嘲笑,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糾正寶寶過度吮吸手指的行為:

如果寶寶養成了過度吃手指的習慣,寶媽就需要採取一些方法來糾正孩子的行為了。但是媽媽們不可以採取強硬的態度或者在手上抹藥水禁止孩子吃手指,有可能有效果,但是對孩子的心理會產生不好的影響。最好的方法是選擇合理的方法引導寶寶。

一、多給寶寶拿玩具,教給他去用手拉、扯玩具,讓寶寶瞭解手不只是用來放到嘴裡吮吸的,而且慢慢地減少他吃手的時間。

二、給寶寶多介紹一些其他的東西,看圖畫書、玩積木、玩遊戲等,還有生活中的一些實物,轉移注意力。

三、如果寶寶吃手頻繁,就需要給他準備安撫奶嘴。

三、如果是4歲的孩子養成了習慣,就需要有意識的觀察孩子的情況,注意孩子情緒,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媽媽可以合理的開導孩子。

寶寶吃手是很常見的,媽媽們不必過度焦慮,而且不同的寶寶也會有不同,很多寶寶只是一段時間吃手指,之後自己戒掉了



說到寶寶吃手這個事,作為全職爸爸,我的感觸挺深的。元寶從四個月大的時候開始,一直到一歲左右的將近半年時間裡,一直都有吃手的習慣,我們總是擔心吃手很不衛生,害怕寶寶會因此受到細菌或病毒的感染,所以經常會想方設法阻止小傢伙把手放進嘴裡,但沒多大效果,只要不你盯著小傢伙,他可能隨時把手伸進嘴裡,如果得不到滿足,還會用哭鬧來表達強烈的不滿。

後來通過學習、查資料,才瞭解到,幼年的寶寶喜歡吃手,是有緣由的,而且,吃手的表現往往意味著孩子的智力發育很正常。😂

不知道題主的寶寶是多大的年齡,畢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喜歡吃手的原因原因會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寶寶吃手,一定不是餓的緣故。

寶寶成長必須經歷的口欲期

幾個月大的寶寶喜歡吃手,是大多數寶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寶寶喜歡吃手,恰恰說明寶寶的智力發育有了進步,幾個月大的小寶寶,他的生理本能主要就是吸吮的需求,對於寶寶來說,嘴巴是寶寶早期探索外界未知事物的最主要工具之一,寶寶除了喜歡吃手,還喜歡吸吮奶嘴,用初牙啃咬玩具、被子、衣服,總之,寶寶不管抓到任何東西,都可能會往嘴巴里面塞進去,感受一下,體驗一下,這樣的行為,恰恰是寶寶成長的一種表現,是本能的驅使,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為了滿足吸吮、感知周圍事務、學習的需求。

寶寶吃手有哪些好處呢?

一、滿足探索的慾望。

嬰幼兒期的寶寶的本能就是需要通過嘴巴探索外部的未知世界,建立認知,如果父母過早阻止寶寶吃手,會對寶寶的心裡造成負面的影響,別以為寶寶小什麼都不懂,很小的嬰兒就一直知道建立認知體系了,這種強行的阻止,會嚴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造成孩子的心理恐慌,影響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性格上容易出現膽小、多疑的情況。

二、生理上的需求。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有生理上的吸吮需求,吸吮手指會讓寶寶具有安全感,寶寶通過吃手的體驗,能夠加強對觸覺、嗅覺和味覺的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是一種非常有利於寶寶智力發育的行為。而且,寶寶吃手可鍛鍊寶寶手部的靈活性,有助於手眼協調、手指分化等一系列能力發展。

三、心裡上的需求。

一般在寶寶覺得無聊或者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寶寶可能會通過吃手的方式進行自我安撫,吃手的過程,可以幫助寶寶獲得舒適、充實的感覺,我們會發現,寶寶在吃手的時候,通常會異常的安靜,一點都不哭鬧,這也恰恰說明,吸吮手指、吃手的行為,對寶寶心理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四、緩解精神壓力。

嬰幼兒期的寶寶,對於外界環境的變化通常會很敏感,光線的變化、環境聲音的變化、熟悉的親人(比如爸爸媽媽)突然不在身邊的變化,都容易讓寶寶產生恐懼感和壓力,寶寶通過吃手可以緩解消除不安、緊張,具有鎮靜作用。

通過吃手、吸吮手指的方式,孩子的安全感能夠有效提升,身心得到有效的放鬆。

一歲多以上的寶寶吃手,多半是心理營養不足的原因

通常而言,正常發育的寶寶,會在8-12個月大的時候,逐漸淡化吸吮手或手指的訴求,並且慢慢戒除這個習慣。但是,如果在孩子的口欲期,父母強行干預、禁止孩子吃手,甚至採取打罵、羞辱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話,會導致孩子的探索慾望得不到滿足,性格、行為的發展被壓制,同時,父母的有效陪伴不足,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心理焦慮、恐慌,造成膽小的性格,就很容易導致吃手的習慣延續到2、3歲的年齡。

甚至有一些孩子上學之後、成年之後,還有啃咬手指甲的習慣,這種現象,都跟幼年時期的安全感、心理營養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正視孩子的現狀,對孩子的發展提供幫助

如果寶寶是在早期的口欲期或者長牙的時候喜歡吃手,可以買一些牙膠、奶嘴之類的替代物給孩子咬,及時的做好清洗消毒,滿足孩子啃咬的需求。

還可以準備一些磨牙餅乾給孩子啃咬,既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夠給孩子補充一定的營養。

如果是較大的孩子,一方面要給孩子多進行衛生方面的教育,可以通過一些繪本、遊戲的方式教孩子掌握衛生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多準備一些玩具,吸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意識到動過手部的動作可以獲得很多樂趣和成就感,降低孩子對吃手的需求。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爸爸媽媽對孩子要多陪伴,一起玩遊戲、讀繪本,跟孩子度過快樂時光,爸爸媽媽的有效陪伴,能夠大大緩解孩子的焦慮感,提升安全感和心裡邊界,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放鬆,有父母的愛心呵護,相信寶寶一定會成長起來的。

**********************************************

我是元寶爸爸,兩個孩子的全職爸爸,70後花樣大叔,專注育兒、教育和親子旅行的話題,歡迎關注我,轉發我的觀點,更歡迎評論發表您的意見,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並不是哦。

  1. 寶寶吃手第一是可能到了口欲期了,這時候小寶寶開始用嘴巴去探索世界了,很多東西都喜歡往嘴巴里放,吃手是因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手,並且開始玩手指頭了,一開始會吃大拇指,然後開始吃食指,之後開始吃拳頭。
  2. 寶寶吃手也可能是開始長牙了,如果寶寶已經4個月齡大,可能開始長牙,這時候會牙齦癢癢的,喜歡用手指頭磨牙齦這樣會舒服一些,可以給寶寶買一些軟軟的牙膠,等寶寶月齡大一點,可以買一些磨牙棒。

  3. 寶寶是否吃飽是看寶寶體重有沒有正常增長,一般來說,寶寶每天能尿溼6塊尿布,用3-4個滿的尿不溼,寶寶是吃飽的。過度餵養不好哦,容易導致寶寶不舒服。脹氣,腸絞痛,便秘都是過度餵養導致的。相信自己,保持好心情,寶寶會一直健康成長的。

不秒年


我是“一路童行”兒童的健康顧問

可以說很多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吃手”,為什麼寶寶對吃手“情有獨鍾”?

其實不同年齡的寶寶吃手的意義都不同,一起來看看


3個月內的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吃手完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吸吮的需求,可以說是一種先天性的無條件反射。尤其是寶寶在飢餓的時候,很容易把自己的手指當作吮吸物。

4~6個月的寶寶

手和嘴是寶寶探索世界的獨特方式,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很多感官刺激,才能更好的全面發育,吃手是寶寶的一種自我刺激形式,而且越小的孩子,就越是依賴口腔來獲取這類信息。(吃手還可以讓寶寶大腦更聰明)


6個月以後的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吸吮反射基本上都消失了,還喜歡吃手的話更多是因為情感需要,當

寶寶的情緒更豐富了,一旦進入陌生環境或者生理需求未能得到滿足,就會出現緊張、焦慮、失落、害怕等情緒。

吃手往往能帶給寶寶一定程度上的情緒安撫作用。

還有就是寶寶在出牙期不舒服的時候,有時也會通過吃手來緩解。

2歲前的寶寶吃手,可以不用制止,但一定要注意寶寶的手部衛生。


無論是滿足口欲期的需求,還是滿足情緒安撫的需求,其實吃手說到底是寶寶自我滿足的一種方式,想從根本上解決,還需要家長對寶寶的敏銳觀察和需求的及時滿足,用心總會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有其他兒童問題可以直接在評論區詢問


一路童行


當然不是!吃手也分年齡段的。小的話,幾個月大的時候吃手,是好事,孩子在探索世界。但大了,3歲以上了還在吃手。那就是心理不滿足的表現了。

首先說小的,照你說的吃完奶後吃手,應該是1週歲以內的孩子。這是孩子的口欲期,也就是口的敏感期,是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表現。隨著孩子大腦的發育,

孩子最看到最先認識的應該就是自己的手了。

寶寶每天都不斷地在吃奶,懂得吃了奶後肚子就飽了,那他可能會想知道吃手是什麼感覺呢?吃手是什麼味道呢?這也是味覺發展的表現。孩子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吃手沒有奶奶好吃呀,吞不下去呀……

在這一連串的體驗中,慢慢感知世界,感知自己的發育和成長。

然後到了一歲多二歲,斷了奶後,可能有一點點吮吸反射和心理需求。

但到了三歲,自我意識萌芽,上了幼兒園,到了四五歲,甚至更大!孩子還在吃手的話,那就是心理需求不滿足和有精神壓力的表現了,有一點點孩子心理焦慮的影響了。這個焦慮來自身邊的人和環境給他的。

來自外界的壓力比如家長的總是反對、斥責、打罵,比如被老師批評,被小朋友搶玩具、欺負。或者到了陌生環境,不知所措,壓力較大。就會產生吃手的行為。

我們家長群有老師反應某同學經常吃手,啃得手指都有異樣了。家長自己說了出來女兒有這個壞習慣,讓老師平時多留意。我私下聯繫了那位家長,閒聊中得知,原來孩子在家的時候,經常被爺爺爸爸打罵,還罵粗口(估計是重男輕女的原因),導致孩子特別敏感,精神壓力很大,一有什麼事就啃手指。

這位媽媽說的時候,也有點哽咽。任是旁人聽了,也感覺到氣憤。只能讓她多跟他們交涉,不能這樣對待孩子。

有時候可能大人不察覺,但大人的態度往往影響了孩子的性格。


此外,需求不滿足,主要是父母的陪伴過少,過於孤單,孩子缺乏安全感。做什麼都不敢嘗試。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做母親的態度。

如果已經有吃手行為,父母也不要太多誇張。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陪伴和擁抱,還有鼓勵,都是可以給孩子安慰的。

除此以外,要多耐心和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吃手,因為手帶有細菌,吃手就會把細菌帶到到肚子裡,會容易生病,會感冒會拉肚子等,還要吃藥。

或者是找一些繪本和孩子看。關於生病的,關於衛生的,關於生活習慣的都可以。

多說幾次,孩子自然就會記住了。

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做父母的一定要對孩子有耐心!!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兒,國際知名IP童話繪本作者,編輯,繪本閱讀指導師,早期教育研究會會員。分享國際前沿育兒理念。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