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英語成績出爐後遭到社會質疑,省考試院對此迴應“臨時賦分”,對此,你怎麼看?

一起愛自然


浙江新一輪高考改革,自2016年實施以來,成績斐然。在今年11月份的英語高考中,由於考試難度比以往有所增大,為了保證公平,考試之後,專家組臨時決定調整部分試題的難度係數,實施加權賦分。

此消息一出,網友紛紛評論,讚揚浙江教育考試院公平公正公開。為此,筆者採訪了各界人士。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考試相當成功,它預示高考改革即將進入了新的階段。首先,這次高考,讓學生們體會到了素質教育的真諦,即不以分數論英雄——不管你平時的學習成績如何,最後的分數卻與之無關,削弱學生、家長和老師對分數過分看重,彰顯素質教育的真諦。

“其次,這次考試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往,同學們只要在考試時失掉一分,就會哭得稀里嘩啦,甚至在2015年的高考中,數學考試結束後,全校同學一起抱頭痛哭。

“顯然,在以往的教育體系和高考制度下,同學們的內心不堪一擊。我們就是要鍛鍊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讓他們能夠適應未知的分數帶來的起伏,畢竟起起落落才是人生常態。”

此次考試之後,浙江各所高中都嗅到了濃厚的改革氣息,明確了改革的方向——他們紛紛舉行各類祈福活動,希望藉助神秘的東方力量以獲得庇佑。浙江金華某中學校長說:“我們在這次改革中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我們身處黃大仙故里,有黃大仙的在天之靈,我們未來一定能在黃大仙的保佑下,在接下來這場不以實力論英雄的考試中,取得突出的成績。”

筆者還尋訪到了此次考試中獲得152分的倪同學,他說:“我也沒什麼感想,平時在學校,老師都讓我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我們那一片都是從來不聽英語課的同學,這次分數都很高。我對這次的發揮還是非常滿意的,但仍有一點小小的遺憾,希望下次考試努努力,拿到250分,躺著上本科。”

學霸小馬的爸爸表示:“我以前一直看不慣孩子死讀書的樣子,這次改革讓我感到十分的欣喜,這樣孩子就不用只埋頭苦讀,而能像我一樣有著佛系的心態。”據瞭解,小馬的爸爸十年來堅持每天買一張福利彩票,最高中過五塊錢。“和我相比,我的兒子考試沒有通過,還是比較幸運的,他只是一次沒有考好,其實人生的挫折還是有很多,我相信他能夠越挫越勇。”

江蘇的王女士也是這次改革的支持者。她的女兒還在上幼兒園,但是聽聞此次浙江高考改革的消息,她急忙將戶口遷至浙江。王女士2002年在江蘇參加了高考,那一年高考,突如其來的改革讓她體驗到了生命中突如其來的驚喜。當年,她高考需要考九門課,始料不及,雖然最後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但是這場改革讓她明白運氣比實力更重要,這一點,讓她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彎路。

浙江的新高考制度完美揭示了社會的真諦。在聽到浙江改革的消息後,她預示到未來十年浙江高考的改革將會更進一步,現在江蘇已經放棄改革,開了歷史倒車。在這種情況下,王女士不得不做出選擇,希望女兒在浙江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

真嗨中學的特級教師黃老師告訴我們:“根據現在改革的形勢,我給孩子們出了以下對策——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在回答客觀題的時候,一定要自備骰子,將運氣變為你實力的一部分;其次,在高考閱卷後,專家組會重新調整各部分分值,你的客觀題做得越差,你的主觀題就能獲得更好的分數,即使你的作文詞不達意,也能得到非常漂亮的分數。”

為了支持浙江高考改革,各大名校成立了高考改革政策解讀專家領導小組,專門對高考改革制度進行研究,並計劃出了一系列高考改革後的應對方案,以供全省各中學學習,甚至將成功經驗推廣到其他省份。

據線人稱:“浙江的一些地下賭場已經開始悄悄將浙江高考成績作為賭注之一。”

“太刺激了!”喜歡玩陰陽師的小胡,已經不滿足抽出SSR,“新高考將是我的歸宿。”


行無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看到這個新聞,真的感覺很震驚,也很氣憤!因為我們一線老師知道,學生的每1分提升,凝聚力學生、老師、家長多少心血,承載著家庭多少希望。提高1分,可能就能“幹掉千人”;丟失1分,可能就於理想大學失之交臂,而浙江省考試院,卻如此草率的處理這麼重大的問題,引發聲討,在所難免!

一、英語為何要“臨時賦分”,實施加權賦分?

我們知道,在實行新高考的省份,英語是必考科目,不存在等級換算的問題,為什麼浙江會突然對英語進行“加權賦分”?對此,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是為了保證試卷難度相當,對本次試卷難度較大的閱讀理解和語言運用部分,進行臨時的“加權賦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公平,但是在改卷中,而不是命題時,臨時的、人為的決定加權賦分,真的能保證公平嗎?我們來看看有何後果。

二、這種做法的後果如何?

1、客觀題考120分,總分考了103分!

2、英語優秀的同學,作文幾乎為零分;英語不好的,考出了120+的水平!

3、拉平了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的英語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因為不知道賦分的細則,很難解釋清楚,似乎應該是因為第一部分(客觀題)考好的同學,吃虧了,因為權重變低了 !後面兩部分權重的增加,從而人為的拉平了英語成績。

不管如何,但是如果學生反映的情況屬實,這種臨時賦分的決定,很顯然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造成了失分惡劣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尖子生,影響根本無法衡量,因為這樣他們很可能與名牌大學失之交臂,而更可悲的是這竟然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三、英語一年兩考為什麼不能修改?

在全國都在呼籲減輕英語高考成績權重的時候,浙江不僅沒有減輕,而且還一年兩考!誰都無法保證兩次考試的難度相當,所以這兩次考試的公平性受到很大的質疑;同時,很多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甚至為了打壓對手,故意考兩次,也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所以,第二批試點的省份,把英語的兩次考試,改為一次考聽力,一次考其他內容,明顯的是修正了浙江高考的錯誤。居然如此,浙江為什麼不能改錯,而非要用這種“補補丁”的方式來掩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作為試點省份,改革出現一些小問題,也不可避免,但問題是,有人知錯不改,反而想去掩蓋錯誤,更可恨的是,要讓考生來承擔這種錯誤。這一次失誤,會改變多少人的一生?新高考改革已經逐漸推行,希望這種鬧劇不再發生!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前天晚上,我寧波的阿姨給我發來信息,就是關於這次浙江高考英語的鬧劇。

在浙江參加高考,本來壓力就很大。毫無疑問,浙江是高考強省,同時也是高考改革的前線。但是不得不說:反覆折騰讓考生苦不堪言!

另外,這次調整主觀題的權重來賦分的作法,真的是非常失敗,同時也是極度不公平的行為。

為了補救自己命題失誤的問題,事後調整試題分值,這相當於是考試院修改了考生的高考成績。

本來強調公平,公正的高考,絕不能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件事確實令人相當無奈!

高考不是兒戲,規則等同法律,豈能說改就改,更豈能事後再改?這與撕毀合同耍無賴何異?

事件發酵後,浙江省考試院發聲明稱,為保證與去年同期試題難度大體相當,對本次試題中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中的部分試題,進行了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

第一,不同年份的高考試題難度不同,對高考招生並無實質影響。雖然部分試題難度過大,加大了英語對高考總成績的區分度權重,但只要保證了公平,就沒有更改的必要。

第二,浙江的新高考改革,英語實行一年兩考。今年考完,明年6月還有一次。今年這次試卷難度過大,明年的試卷重新調整就可以了。這次考出了高分,明年無論如何不虧;這次沒考好,明年還有機會。沒人會責怪今年試題難度過大。

第三,浙江省的新高考改革,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開展的。英語考試結束後,再更改部分試題賦分權重,茲事體大,可以不報教育部批准、僅由該省招委會討論決定嗎?

第四,這個所謂的加權賦分的具體細則是怎樣的,為什麼不向全體考生公開?為什麼不主動公開,而要等到考生、家長質疑,形成輿情後再發表聲明?

不過,有考生表示,這次英語考試分數出現異常情況,有些英語成績好的同學,作文被扣十幾分,而有些英語成績差的同學卻扣分很少甚至沒扣分。我認為這種現象不可能存在。

對部分試題的難度係數進行調整,實施加權賦分,不會改變整張試卷的總分,也不會將同一個題目得分,有的調低,有的調高,只會按同一比例調整。

假設,作文分值原本是30分,優生甲得了30分,差生乙只得了20分。現將所有考生作文分降權50%,則優生甲的作文分為15分,差生乙的作文分為10分。作文分值中調整出來的分數,會用於其它題目的分值提權。

之所以會有考生感覺自己作文被扣分很多,是因為原本估了滿分30分的作文,實際滿分只有15分,而那調到別個小題的15分呢,他恰好又做錯了,當然就會感覺不對勁。


毫米


"臨時賦分"動搖高考公平

浙江高考英語成績出爐後遭到社會質疑,根本原因在於英語考試出現異常,浙江考試院發表聲明是由於英語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本人覺得此"臨時賦分"的動作已經動搖了高考的公平.原因有以下幾點:

1.高考規則中並沒有"臨時賦分"的這一說法,所以這一聲明根本站不住腳,更沒有法律依據,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實質上已經違法;

2.即使是"臨時賦分"也要出臺一個讓幾十萬考生信服的規則出來,若此賦分方式不能客觀反映學生的實際成績,那就真的動搖了高考的最基本原則:公平;

3.考試之前,英語試卷出卷的形式必須是難度係數一致的,這本身就是基本前提,教育考試院為什麼沒有提前意識到,沒有控制好難度係數.這是一個問題.

高考改革不能以學生的前途為代價

浙江省為高考改革的前沿陣地,改革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若以學生的前途為代價,還不如不改.此次考試也暴露了改革的一些缺點,一則就是此次考試發生的問題,難度係數控制的問題,太難太簡單都會影響,因為最終取的是最好成績;二則是學生要在一年內參加兩次考試,複習壓力會非常巨大,本身其他科目還要學習,可想而知,準備這次考試得超前多少年,可能在高一階段就得開始準備,無疑給學生增加太大的學習負擔.此次"臨時賦分"確實沒有給出一個讓幾十萬學生信服的解釋,本身也不具合法性,希望儘早給出合理的方案來解決問題.


學霸數學


2005年的事,當年考東北師大研究生,每個導師招的研究生都是有名額限制的,考完以後就錄取完了。突然得知某個非常牛的領導的親戚居然沒考上,因為這個孩子非常自負,感覺一定能考上,對所以外從來沒說過這層關係,現在分數差了一點點。學校沒有辦法,只能臨時算小分,就是算每個科目的分數,臨時增加對每個科目分數的要求,某個科目分數不達標的話,即使總分夠了也沒有用。後來經過大家仔細的計算,在英語上淘汰了一名已經錄取的考生,錄取了他。


骨雲2


高考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前有江蘇省,10年4改,現有浙江省,全國矚目的教育改革排頭兵。


2014年,浙江出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關於考試這塊,主要規定是不分文理科、多次考試。選考科目成績按等級賦分。教育部門的初衷不錯,可惜都不是一線教師。


例如,3+X,語數英必考,再加3門選考。選考科目有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7門。學生們為了考高分,紛紛不選物理。2017年,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各大媒體都用“斷崖式地下降”標題來形容物理報考人數的下降。為了讓更多人選考物理,浙江省又出臺了新規,鼓勵大家選考物理。


這次英語事件涉及另一項改革,英語一年考2次,2年有效。考完之後,在判卷時搞了加權賦分的遊戲,讓一批本來英語不錯的人得分不高,不高的人得分高。引起軒然大波。據說自科舉制度以來,還沒有如此大面積更改評分標準的。



高考是指揮棒,稍微變動一下,整個高中的學習重心全變了,因此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不能當兒戲,不能想當然。江蘇的遭遇在之前擺著,各種改革,學生不適應,上了大學也跟不上,以至於清北在江蘇招人很少,比不上西部省份。而10多年前,江蘇是高考強省,在全國排得上號,現在淪落到如此地步,與高考改革大有關係。


浙江高考改革希望能有一線老師參與,這樣不會想當然,還有增加大學自主招生的名額,這種方式來避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他山石家長部落


我家孩子這個英語考試前面客觀題扣4分,成績131,班級裡另外兩位同學扣十來分,成績132、135。不知道這個考試院所謂的賦分到底是什麼個賦法,是隨機賦了部分同學還是大家都賦了,假如像他們解釋的那樣大家都賦的,基本上不可能出現上述的情況,而且不是個別現象,是每個學校每個班級一大片……,希望有關部門重視明察








但說無妨WF


考試出題很難做到兩次難度係數相等!能近似相等就不錯了。考試發揮失常是個例,絕大多數考生都能正常發揮,不可能有平時130分高考100分以下,也不可能平時80分高考過百。組織一次考試高一、高二停課,出題、監考、批卷、統計成績,沒有必要兩考!

中國人高考,外語150分兩考,太過分了!本來外語是要推向社會考級的,結果演變為兩考,是海歸的作用,還是利益集團的作用?地球已是地球村,而且科技上我們還處於追趕階段,學習外語是必要的,但現在外語凌駕於所有學科之上,需要決策者反思!外語應變為選考學科或推向社會考級,決不能再兩考了!


王學森高中物理


對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提出6項質疑

浙江發生的事情,不少公眾不太明白。高考不是在6月份嗎?這個時候怎麼會有“浙江高考英語成績出爐”?先用最簡單的話說明浙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原來,浙江省是高考改革試點省份實行3+3模式。語文、數學、英語3門是必考科目,和改革前的得分方式基本沒有變化,還是滿分為150分直接得分。還是安排在每年6月份舉行,其中英語多一次考試機會,在10月份和其他的7選3的選考科目一起進行。考生如果考兩次可以選擇分數最高的一次作為高考英語成績。另外3科選考更復雜些,不僅有多次考試機會,而且記分也很複雜,考試成績不是直接記分,而是採取一種按照考生參加本次考試在考生群體中的排位位置分等級賦分。但是這些與本次英語考試無關,我提到它是想說明所謂的“賦分”應當只涉及到7選3選考科目,與英語必考科目無關才對。但是浙江省這次出現的問題正是頭一次把“賦分”用到了必考的英語上。

浙江省這次英語高考成績公佈出來之後,考生們一片驚愕!因為平時英語成績誰優誰劣同學之間都有數。大批英語優秀的學生成績被大幅拉低,大批英語較差學生的成績被抬高。

另外150分滿分的英語題目,其中110分值為客觀題(聽力、閱讀理解、英語知識填空等),對照標準答案是能比較準確估分的。40分值的主觀類是寫作題不容易估分。稍有頭腦的考生都會發現分數像是被人動了手腳。舉兩個例子:

比如說某考生已經估計出自己客觀類題目錯了40分,這樣即便主觀題目的滿分,他的總分也不會高於110分。可是公佈的總分卻喜獲了120分。這說明作文得分50分,居然高於作文部分的滿分40分。

再比如某考生很優秀已經估計出客觀題目只錯了10分,但是總分卻只有110分。這樣算下作文得分只得了10分。40分滿分的作文被扣掉了30分。和自己平時作文情況相差太大。

當這種情況不是少數出現的時候,考生和家長們就沸騰了。眾多家長表示要求查卷。在這種情況下,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只好在11月27日出來答覆了: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網站發佈《關於英語科目考試成績的說明》,全文如下:

浙江省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安排2次考試,考生可報考2次,選用其中較高1次的成績。在2018年11月剛結束的英語科目考試中,根據答卷試評情況,發現部分試題與去年同期相比難度較大。為保證不同次考試之間的試題難度大體相當,浙江省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在制訂評分細則時,決定面向所有考生,對難度較大的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三部分(語言運用)的部分試題進行難度係數調整,實施加權賦分。其他試題未作調整。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

2018年11月27日

簡單說就是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發現這次考試命題難度太大,臨時決定給所有考生改了分數。用了一次詞叫做“加權賦分”。為什麼叫加權的?就是區分不同情況給不同考生改分時候有加分有減分。優秀學生減分,太差學生加分。最後的結果讓平均分與去年的同期考試平均分一致。

對於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做法,除了考生和家長們的憤怒以外,各方媒體也都議論紛紛。光明網發出評論《浙江高考英語“倒加分”:別讓考生承擔改革試錯成本》,對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做法提出質疑,人民日報客戶端予以轉載。

對此,我也對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提出如下6項質疑

1、把事件從頭看到尾,唯一能看到理由就是命題太難?所以評分的時候臨時決定“加權賦分”。所以最大的質疑就是,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是根據目前哪一條法規決定進行“加權賦分”?這項操作是否合規合法?在中國走向法治的今天,教育考試院的每一項工作都要必須合法。我們有理由質疑,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是否有權利做這項調整?

2、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稱招委組織專家研究論證。是否應當公佈都論證了什麼?怎樣論證的?為什麼只調整部分試題而不是全部試題?根據什麼決定的值調整這部分試題?具體怎樣實現的加權操作?

3、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的目的是為了調整幾次考試難度不一致的問題。在命題難度不一致已經發生了的情況下,是否做過評估,如此“加權賦分”操作,與不做調整相比,是否人為地增加了更大的不公平?

4、我們知道目前的高招錄取的主要依據是考生分數排序。“加權賦分”調整後,考生原有排序是否發生了局部的顛倒情況?如果發生了,是更公平了嗎?

5、“加權賦分”是在評分開始之前,還是發現問題後在評分之中進行的?如果中途修改“加權賦分”,前面已評分的怎麼處理的?

6、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在決定“加權賦分”操作之前,為什麼不提前向考生說明?為什麼不徵求社會意見?是否過於草率?如果沒有大量考生和家長們憤怒的質疑,考試院會公開給出解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