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想愛你
年羹堯,漢軍鑲黃旗人,清代名將,具有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曾在康熙年間擔任工部侍郎、潮廣巡撫等職務,後因為生病告退。
兄長年希堯曾擔任過廣東巡撫,得到康熙、雍正的寵信。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年羹堯考中進士,後改庶吉士,被任命為四川廣東鄉試考官,後來做到內閣學士的官職。他從小聰穎無比,剛毅決斷,涉獵廣泛,長於記憶,能文能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二月被任命為四川巡撫,後又擔任四川總督、平西將軍。康熙六十年(1721年)擔任川陝總督,既是封疆大史,又是撫遠大將軍胤禵手下握有重兵、掌有實權的徵西主將。年羹堯是雍正的心腹,他早就投靠雍親王府,把他妹妺嫁給了雍正。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生下了一女,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又生下了皇子福惠,非常受雍正喜受。年羹堯到四川、陝西擔任巡撫、總督之後,曾在四川給雍親王(當時雍正的爵位)寫信說:“現在不辜負皇上,就是將來也不辜負王爺您。”這是在向雍正表示忠心。
雍正即位之後,年羹堯在平定西部時任命私人,只要向吏部通報,不用向皇帝請示,稱為年選。實際上,他那欺上壓下、擅權橫行的不法行為早就滋生起來了,任四川巡撫時,由於他本性貪婪,任權獨斷,加上軍費開支很多,經常在四川加派賦稅,使當地人民很是不滿。當時江津縣知縣餘田生對他額外急徵的命令予以斷然拒絕,年羹堯派使者拿了他蓋印的文書去催徵,使者到達縣衙後,從早晨到中午,餘田生不接見他。使者在堂上大鬧,餘田生命人把他捆起來,實行杖責。這時,江津幾千百姓聚集在堂外,讓幾十位老人進堂,對餘田生懇求道:“您敢得罪年羹堯,最多辭官不做;可您走了之後,我們沒了依靠,日子就苦了。還是饒了使者吧!"由此可見,四川百姓對年羹堯加派賦稅無可奈何。雍正登基後,年羹堯越來越放肆,很多大臣都向雍正彈劾年羹堯,揭發他種種罪名,結果反倒遭到雍正的訓斥。雍正之所以這樣對年羹堯和隆科多恩寵有加,除了因為年羹堯平定青海、隆科多傳康熙遺詔之外,主要是年、隆二人作為雍正的長期心腹之臣,在支持自己即位、穩定即位後的局勢、壓制反對派等方面,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雍正必須憑藉他們,拉攏多數官員,使自己政權的核心力量得以建立。雍正這樣做是頗為必要的,但是雍正對他們的恩寵肯定會使年、隆認為有這樣親近的皇帝為自己撐腰,自己可以毫無顧忌地擅權專斷,從而形成與皇權相抗衡的權力中心,使皇帝主宰一切的中央專制主義集權的局面遭到破壞。當雍正發現年、隆的勢力已經開始威脅自己的權威、破壞國家統一,甚至危及自己的統治時,他對年、隆二人的態度馬上轉變,拋棄自己對他們說過的所有親切的言語,到處蒐集他們的罪證,鼓勵大臣們揭發。此時,雍正已下決心將他們二人置於死地,以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年、隆二人,特別是年羹堯,的確罪無可赦,不處死不足以維護封建法律的尊嚴,封建統治也不能得以鞏固,對他們繩之以法極為必要,可雍正對這種局勢的形成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對年、隆的感情由十分熱烈到極其冷酷,是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和康熙過去批評他喜怒無常大概也有一定的關係。
雍正對年羹堯態度的變化,從雍正二年(1724年)冬,即年羹堯第二次進京時開始。當年十ー月十三日,雍正在李維鈞的奏摺上批示說:“近來年羹堯上奏言事,朕懷疑他居心叵測,很是有擅政專權的意思。”十ニ月十ー日,雍正在年羹堯摺子上進行批示,說身為臣子的,有為國立功之心,容易立功,但要持守功勞是不易的,而君王也很難持守對臣子的恩寵。如果臣子有恃功妄為的,必會失去君主恩寵而受到懲罰。在這裡就顯示出雍正要對年羹堯下手了。從雍正三年(1725年)春開始,雍正對年羹堯的錯誤和罪行,不斷進行指責,對年屬下的川陝兩省官員進行大批調整,鼓勵臣下揭發檢舉年羹堯,對年羹堯連連罷官。當年一月,曾由年羹堯提拔、深得其賞識的甘肅巡撫胡期恆向雍正上奏彈劾陝西驛道金南瑛,雍正反而指責年、胡搞
朋黨,沒有批准。年羹堯曾上奏彈劾蔡珽將屬下官員逼死,刑部奏請斬首蔡珽,雍正反而接見蔡珽,蔡上奏彈劾年羹堯貪暴,雍正不但不問蔡珽之罪,還任命他為左都御史。二月,因為出現的天象怪異,雍正和很多非常迷信的人認為這是祥兆,大臣們紛紛上書表祝賀,而年羹堯在三月所寫的賀表上將“朝乾夕惕”這個稱讚雍正的字眼寫得顛倒了,而且字跡不清楚。雍正認為這是大不敬,下詔指責年羹堯並不是因為粗心,而是擅權之心顯露無疑。不久,雍正又對年羹堯虐待青海殘部、重罪逃入準噶爾之人表示斥責。據傳說在雍正改變態度開始斥責年羹堯時,曾有人勸年羹光謀反,趕走雍正自己稱帝。當時年羹堯有個叫孫劍才的門客,投靠年羹堯很長時間了。年羹堯擴建住宅,術士們都說百年之內都可興旺,而孫劍才卻說一會兒就要完了。年羹堯勃然大怒,要殺了他。孫劍才對年羹堯說:“大將軍就要大禍臨頭了,我也不怕
死。”年羹堯馬上細問為什麼。孫劍才說:“您勞苦功高,聲名遠揚,聖上懷疑您,而其他人陷害您,這並不是好事,而且張廣泗、嶽鍾琪領兵西征,是在牽制您。如果派人刺殺張、嶽二人,您自己親率大軍謀取中原,進攻京師,何愁大事不成呢”年羹堯說:“成敗未卜,再說我手中也有重兵。”孫劍才被放,後來改名換姓逃走了。後年羹堯果然大禍臨頭。可以說即使年羹堯當初真的聽信孫劍才的話謀反,他也不會成功。
在雍正的不斷恩寵之下,年羹光得意忘形,擅權存私,任意對地方文武官員進行舉薦,形成前面所說的“年選‘’局面。這樣,在年羹堯周圍聚集起來一大批人,形成了新的宗派。此外,他還仿效胤禵,經常向將軍、督撫擅自發布命令;對於皇帝派往軍中的御前侍衛像奴隸一樣使喚;甚至在進京時還讓額駙扎薩克郡王阿寶在他面前下跪,令人難以容忍。還要提一下的是,年羹堯貪贓枉法的情況也十分嚴重。
年羹堯的行為自然會使雍正無法再容忍下去,不過他還是有充分把握,隨時可以將年羹堯繩之以法。所以在年羹堯第二次陛見後,有人提出不要讓他回到陝西時,雍正很是不在乎,以為這是非常可笑的。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年羹光之所以不叛亂,不是不願意,而是他沒有足夠的能力;朕不提防他,是沒有這個必要。‘’
康熙初年清朝統一全國後不久,吳三桂等人控制將近半個天下,以這樣的力量發動三藩之亂,都還被康熙平定。現在清朝統一全國已80年,國家的富足穩定、皇權的鞏固遠勝康熙初年,如果年羹堯真的憑藉川、陝兩省來謀反,只能破壞國家統一和社會生產,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歷史決不會寬恕他。年羹堯不會謀反,因為他深知這不可能取得成功,而他又自恃有軍功,而且手握重兵,雍正也會講些情面,不會將他怎樣。當時京城的確有人擔心年羹堯會發動叛亂,建議雍正不要過分責備和處罰年羹堯。雍正很是坦然,說:“考察一下目前的形勢,對年羹堯的實力很是瞭解,他不會有所作為。”雍正獨攪天下大權,政權穩固,實力雄厚,不怕年羹堯謀反,故而敢於徹查年羹堯的罪行。這是雍正的高明之處。當年四月,雍正下令削奪年羹堯的軍權,其權力交由嶽鍾琪暫時辦理,命他去浙江就任杭州將軍。年羹堯接旨後3天才交出大將軍印,不得不離開了他管轄了十幾年、指揮過十萬大軍、建立過重大功勳的川陝,帶著少數隨從趕往浙江,任由雍正控制。為了防止年羹堯在途中有什麼不軌行為,雍正命令所經地方官員,密切注意他的動向。在去浙江途中,年羹堯還在幻想雍正能原諒他,竟上書說自己不想去杭州赴任,這等於抗旨不遵,使雍正更為不滿,命他即刻上任。朝廷大臣們看到雍正決心已下,紛紛上奏揭發檢舉年羹堯。直隸總督李維鈞三次上書,說年羹堯利用權勢作威作福,貪贓枉法,排除異己,侵吞國庫,濫殺無辜,殘害百姓。
雍正將這些奏摺一一給年羹堯觀看,要他回奏。隨後,雍正嚴懲年的心腹和黨羽,一一處理。同年七月,雍正免去年羹堯杭州將軍職務,授以閒散章京將其安置在杭州,又令地方官員對如何處理年羹堯發表自己的意見,為處死年羹堯作與論準備。於是廣西巡撫李紱、河南巡撫田文鏡等紛紛遞上奏章,要求將年羹堯處死。雍正表示接受,於九月將年羹堯的官職頭銜盡數革除,下令立即速捕他。十ー月,年羹堯被裝進囚車送往京城。十二月,議政大臣奉雍正旨意歷數了年羹堯92款罪行,請求處死年羹堯。這時年羹堯在獄中還希望雍正念自己有功能免一死,上書哀求雍正說:“我已經知罪了。希望主子能開天恩,可憐我,饒了我吧。我現在還不算老,還能給主子效犬馬之勞。”但雍正不為所動,決心已下,認為在年羹堯的92款罪行中該判極刑和斬立決的就有30多條,但表示開恩,允許年羹堯自殺。
在給年羹堯最後的諭旨中,雍正說:“你也是讀書人,縱觀歷史,像你這樣不法悖逆之人還有比得上的嗎?自古悖逆之臣也大有人在,可在敗露前還進行掩飾,而你卻毫無顧忌,任意妄為,從古以來有這樣的嗎?”接到自殺的命令,年羹堯不願動手,雍正就讓他的死對頭蔡珽擔任監刑官,年羹堯只好上吊自殺了。年羹堯的父親年遐齡、兄長年希堯因為沒有參與年羹堯的罪行,被免去官職而沒有被刑罰,年羹堯的兒子年富被斬首,其他15歲以上的兒子被髮配到廣西、雲南、貴州等邊遠煙瘴之地充軍,嫡親子孫將來長到15歲時,一個個地發配,永不赦免。
但雍正五年(1727年)正月,雍正還是將年羹堯戍邊的兒子赦免了。
歷史說是非
雍正出手殺年羹堯,是有這樣幾個原因的:年羹堯是他的奴才,但是張揚跋扈貪汙腐敗引起了雍正的猜忌,最後想保命的時候提到了雍正當年奪嫡的經歷而被殺。
首先,年羹堯就在身份上是雍正的奴才,殺他在身份上更容易一些。年羹堯是漢軍鑲黃旗人,祖父本被俘為奴,後因科舉考試而擺脫奴隸籍貫當官,康熙四十八年便拜入雍王府,同年升任四川巡撫,在康熙四十七年尚未投入雍王府門下的時候,年羹堯的職位僅是廣東鄉試正考官、侍講學士,為從四品。而在其投入皇四子胤禛門下的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堯便已成為四川巡撫,為從二品。這就說明年羹堯的晉升和雍正的提攜有莫大關係,加上年羹堯祖上奴才身份,說年羹堯是雍正的奴才不過分。
但是一般來說奴才懂得本分也會落得主奴情深的下場啊,可年羹堯偏不,他在立下大功後驕橫跋扈,貪汙腐敗,任用私人。這樣不老實的舉動,就容易引起雍正這樣雄猜之主的記恨和報復。年羹堯驕橫跋扈,在與其他將軍的行文中,年羹堯經常使用皇帝才有的命令口氣,就連雍正派來的御前侍衛,年羹堯只把他們當成下人使用。年羹堯貪贓受賄,貪汙腐敗,買官賣官,斂財高達數百萬兩銀子。年羹堯經常保舉私人,以至於在西北他的轄區出現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小團伙。這要是換個寬容的皇帝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是雍正可是有為但小心眼、猜忌心重、又致力於整頓吏治的皇帝,這就饒不了年羹堯了。
雍正採用了先是慢慢麻痺他,後來慢慢削弱他的權柄,最終將他一網打盡的策略。年羹堯希望保住自己的性命,妄圖用雍正當皇子時他們的親密友誼來打動雍正,但是雍正是很忌諱別人提到當皇子時他奪嫡的事情的。年羹堯作為當時的見證人和出力者,對於雍正來說是很犯忌諱的,雍正寧願他帶著這些秘密死掉。
葉子評論
第一,不要忘了:年羹堯雖然算是旗人,但卻是改隸漢軍鑲黃旗,只是因為老祖宗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搬家到了關外。他的祖籍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龍興之地中都鳳陽府!他可是地地道道的漢人。雍正皇帝雖然開始很信任年羹堯,然而在清朝滿漢之大防還是他不得不考慮的問題,這麼一個手握重兵、久戰沙場的漢人,立於臥榻之側,終究是隱患。
第二,年羹堯性格太強勢,因為雍正經常給他發一些肉麻兮兮的硃批,比如“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這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此年羹堯自己性格越來越不知收斂,在軍隊中建立了很強的威信,比如有一次雍正皇帝召見軍中有功將領,皇帝賜座,大家都不敢坐下,年大將軍點了點頭,才敢坐下來。還有一次,年羹堯在軍訓親軍,當時下著大雪,軍人手裡都拿著冰冷的刀,年羹堯動了惻隱之心,說:“去手!”意思是讓大家把刀扔了,沒想到軍人們理解錯了,直接都拿起刀把自己的手剁了。這也體現了軍中只知年羹堯,不知有皇上。甚至蒙古王公見了他,都行跪禮,這就犯了忌諱了。
第三點最重要,那就是結黨。大清國的“祖宗家法”,最忌諱“結黨”二字。康熙朝的索額圖、明珠強大一時,也是因為結黨才破敗的。年羹堯也是如此。後來彈劾他的奏章,“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結黨自然是最重的一項罪名。
歷史有妖氣
康熙晚期的時候兩次廢掉了太子,這使得諸位皇子為了奪嫡而暗中鬥爭。朝廷的局勢極為錯綜複雜,除了雍正,還有八爺黨、三爺等人的勢力。康熙沒有明確的擁立太子,而且他在生前並沒有為下一屆的皇帝繼位做過多的準備。
後來,康熙在短時間內突然駕崩,雍正靠著胤祥、隆科多、年羹堯等人的幫助才勉強做上了皇帝。這個時候的雍正皇位其實並不穩固,畢竟康熙活了六十多歲,諸位皇子又早早的參與了政事,他們在朝廷中幾十年,每個人權力根基很深。所以雍正繼位以後,馬上封上了其餘的皇子,哪怕是八爺這樣的死對頭,雍正不僅加封他為和碩廉親王,而且還讓他、胤祥、馬齊、隆科多這四個人總理事務。
毛爺爺當初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說有句話說得很好,革命一定要搞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現在,仔細分析一下雍正剛剛繼位的局勢。怡親王胤祥跟隨雍正多年,肯定值得信任的。其餘的二人隆科多、年羹堯則需要拉攏,畢竟隆科多的家族顯赫,位高權重,而且他擔任了步兵統領多年,掌握了京師的兵馬,在雍正繼位的時候有擁立之功。年羹堯本是雍正的猛人,而且他現在是一方總督,不僅在鉗制大將軍王十四阿哥發揮重大的作用,並且現在非常需要年羹堯穩住邊境的穩定。
對於八爺這樣的人必然是要打倒的,畢竟八爺黨和雍正爭奪皇位多年。
所以可以看到早期的時候隆科多和年羹堯是位極人臣,備受恩寵的。雍正當時稱隆科多為“舅舅隆科多”,年羹堯則是常常收到雍正恩賞。
皇帝刻意拉攏隆科多、年羹堯,只不過是當時沒有辦法的事情。雍正可是一個權力控制慾望很強的人,等他坐穩了皇位,這些人都是要一個個收拾掉的。
這便是歷史上一句很有名的話“狡兔死、走狗烹”。隆科多和年羹堯最好的結局便是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威脅,放棄現在的權力,安安穩穩的退下去做個享受富貴的人。
只是隆科多和年羹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雍正便對他們下手了。隆科多的佟氏家族和愛新覺羅是有著很長的姻親關係,畢竟是雍正的舅舅,正常情況下是能活下來的。
年羹堯則不一樣,他不過是一個奴才。雖然他有能力,但是在當時他得罪了太多的人,雍正殺掉他也就非常自然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可以說是年羹堯親手斷送了自己,雖然年羹堯在雍正登帝之前,給了雍正很大的幫助,但是隨著雍正登基之後,年羹堯野心漸漸的大了起來,作為一個臣子卻有著想和皇帝平等的想法,這樣雍正不殺他才怪,有哪位皇帝願意留一個狂妄自大的人在身邊。
不得不說年羹堯確實是一位英勇武將,再加上他用兵如神,為清朝做了很多的貢獻。並且他自小頗有才識,不到38歲就破格提拔為“四川巡撫”,建功立業很受康熙帝的喜愛,那時的他想的是如何做好一個“臣”所以他努力上進,盡心盡力的為大清王朝做事,但是當他作為扶持雍正成功奪得皇位的人時,他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就變了,他不滿足於作為“臣”,他以為自己是皇帝的“恩人”,地位自然就不能低,自己手中的權利自然也不能少,自己的功勞也要有更大的回報。所以他想要的和“皇權”有了衝突,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有好下場。自古臣就是臣,哪怕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也不能忘記“臣”的地位,一旦越過這個“臣”的界限,那麼下場只有死。
大史小談
早些年有多部影視劇材料把雍正皇帝描寫成一個非常腹黑的形象,基本上屬於“一面倒”的局面,更是把年羹堯的死描寫成了功高震主才引來的殺身之禍,能把一個人黑成這樣,確實也是罕見,但是近些年隨著史學專家考證的材料與影視材料的演繹,基本上算是把雍正皇帝洗白了,接著我們在說一下雍正皇帝與年羹堯之間這段“精彩的君臣關係”,年羹堯作為雍正的門人,開始確實是對雍正言聽計從,開始的時候他只是作為雍正的“近臣”,他作的相當好了,並且他也認為自己的主子將來一定是飛龍在天的人物,慢慢的雍正皇帝把他外放當官了,慢慢的他從地方小吏做到了川陝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接著雍正皇帝順利的繼承了帝國大業,封年羹堯為西北大將軍王,這下可好了,所謂天高皇帝遠,年羹堯算是肆無忌憚了,光是每頓飯就要花費上千兩銀子,每晚要翻牌子侍寢(這是皇帝的方式),各地送糧官說斬就斬,完全目無法紀,但是礙於戰事,雍正皇帝還是沒有處置他,打勝仗回家要百官跪迎,見到皇帝不行禮不下馬,要說上天要你滅亡必先讓你猖狂,後來滿朝文武要求處置年羹堯的摺子多如牛毛,雍正皇帝也是忍無可忍才把他賜死了。
傻的有點壞
《雍正王朝》讓我們見識了一位不作不死的封疆大吏,電視劇的描述大體真實:就是年羹堯立了大功,加上雍正寵愛,變得不可一世,結果觸犯了皇權底線,最後被賜死。但你絕想不到他還有很多標籤:華妃的哥哥,納蘭性德的女婿,打仗用過空城計,雍正還給他包郵過荔枝。這是個奇人。
首先可以肯定年羹堯是有兩下子的,並不像電視劇說的他開始就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其實人家實實在在是康熙年間平步青雲的。
康熙三十九年,二十歲的年羹堯中進士。後升為內閣學士,反正是個不小的文官。所以他可不僅僅是個武將。
康熙四十五年,取納蘭性德的女兒為妻,當然這時候納蘭已經駕鶴了。納蘭性德即納蘭明珠的兒子,清朝最有名的詞人。只可惜別人是三十而立,他卻是三十而沒。
康熙四十八年,年升任四川巡撫,巡撫大概就是省長級別的官,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對於康熙的格外賞識,年羹堯非常感激,在奏摺中表示自己一定要竭力圖報。上任後,年羹堯很快就熟悉了四川的大概情形,提出了很多有效措施。而他自己也帶頭做出表率:今,“年”過節不收禮。是的,開始年可是個正兒八經的清官。康熙對他在四川的作為非常讚賞,並寄以厚望。
後來,年羹堯也沒有辜負康熙。在擊敗準噶爾入侵西藏的戰爭中,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他再次顯示出卓越才能。
康熙五十七年,被授為四川總督。 康熙六十年,升為川陝總督。這年九月,青海發生叛亂,年羹堯利用當地部落間的矛盾,採取“以番攻番”的策略,迅速平定了叛亂。
康熙六十一年,撫遠大將軍十四皇子胤禵被召回京,年羹堯被命與另一官員共同執掌西北軍務。
巔峰來了!雍正元年,青海發生羅卜藏丹津叛亂。羅卜藏丹津是青海境內一個蒙古族的首領。其實蒙古族不止蒙古高原有,別的地方也有,而且他們是不同的世界同一個夢想,就是不安分。他想搞藏獨+青(海)獨。此戰為雍正年間最大戰役,戰爭的勝利給初登基的雍正穩定皇位起了極大的作用。
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當時年羹堯初到西寧,清廷大軍未到,羅卜藏丹津率軍偷襲西寧。城內空虛,年羹堯於是率左右數十人坐於城樓上,毫不慌張,指著城樓殘缺不全的大門衝老羅大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安不好老年我弄死你!”老羅並沒有看過另一個老羅寫的《三國演義》,便以為有伏兵,部下更是不敢冒進,於是全軍引退。戰爭的最後階段,年羹堯下令諸將分兵深入。各路兵馬頂風冒雪,晝夜行進,迅速橫掃敵軍殘部,大獲全勝。有勇有謀,文武雙全啊!年大將軍的威名從此享譽朝野。
其實吧這場勝利的含金量真的不高,西北不是喇嘛廟多嘛,大部分叛軍都是廟裡的和尚,戰鬥力可想而知。而且羅卜的同盟多數是被脅迫起兵,清軍一到大部分都倒戈了。說白了實力根本不在一個量級。羅卜藏丹津這傢伙真是人如其名,有點蘿蔔淡操心的性格,西藏獨不獨立關你屁事!
這場勝利令雍正喜出望外,於是給年羹堯破格恩賞:此前年羹堯已經被封為三等和二等公。這次只能升為一等公了。他的父親也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不知道這些是啥官,總之是極好的,大概有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思。此時的年羹堯不僅是封疆大吏還是中央常委。不光在西部問題上大權獨攬,而且還可直接參與朝政。甚至川陝以外官員的任用,雍正也經常與年進行親切友好的會談並交換雙方不同意見。有一次雍正在給年羹堯奏摺的硃批中寫道:“朕甚想你。”(真事!)開始有點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意思了。雍正認為有年羹堯這樣的封疆大吏是自己的幸運,把年視為恩人。更甚者雍正還要求世世代代億兆黎民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不帶他們玩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一次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保證鮮美,雍正令驛站6天內從北京送到西安。真事!一個皇帝不遠千里送荔枝,毫無利己的動機,把屬下吃荔枝的愛好當成自己的愛好,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唐玄宗楊貴妃的精神,這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的精神。至此,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終於物極必反。既然正哥這麼看得上我,我不撒點嬌怎麼對得起億兆黎民,這就叫恃寵而驕。於是:贈送給屬下物件,年令他們磕頭謝恩;蒙古郡王駙馬見他,要下跪;對於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理應優待,但年把他們留在身邊當作奴僕;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獻出自己出錢刻印的《陸宣公奏議》,雍正打算親自寫序,還沒等寫出,年羹堯自己寫出一篇,並要雍正認可。這還是第一點。
第二,年羹堯結黨營私。當時在官員的選任上,凡是年羹堯保舉的人,吏部兵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頭頭,以陝甘四川官員為管理層,包括其他地區官員的小集團。此外,年羹堯還虛報軍功,讓自己的家奴分別當上了直隸布政使和署理副將。
第三,貪斂財富。這就不奇怪了,無官不貪嘛。年羹堯貪贓受賄,數目達到好幾百萬金。簡稱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百萬金。而我們知道雍正初年,打老虎拍蒼蠅是一個重要國策。這就觸犯到帝王的底線了。
終於雍正三年,皇帝開始整治年羹堯。年羹堯曾經參劾四川巡撫 蔡珽 把下屬逼死,蔡珽因此被罷官,而由年羹堯的門人出任。蔡珽被押到北京後,雍正不同意刑部把他監禁,反而升他作左都御史,成為對付年羹堯的得力工具。
三月,出現了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所謂“祥瑞”,群臣稱賀。但年羹堯奏摺中字跡潦草,雍正抓住這個把柄,說這是他自恃功高,顯露不敬之意,所以對他在青海立的戰功,“亦在朕許與不許之間”。接著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陝西的官員,使他們不能作亂。
四月,解除年羹堯川陝總督之職,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年羹堯調職後,內外官員看清形勢,紛紛揭發他的罪狀。 十二月,雍正給年羹堯列出92條大罪。其中: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雍正說,這92條中應判斬立決的就有30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賜其自盡。多少年升的官,幾個月就給扒完了。 雍正做事可是雷厲風行,你想49歲才繼位啊,青春無處安放,可憋壞了,而且又懂得韜光養晦。
好了,完了。 某種程度上年羹堯有點像韓信。韓信辛辛苦苦打來了天下,心想我要個小王咋不行呢?於是真不行,一個Q(呂后)就把他這個小王給炸了,哦,不對,是紮了。所以光會打仗不懂政治不行啊,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說功高震主也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好,總之年羹堯後來的存在威脅到了皇權的正常統治,所以沒有他對雍正很重要。不管雍正開始對他的放縱是真還是套,都不重要了。關鍵是年羹堯不懂得收斂,迷失了自己。所以人生道路太順了不見得是好事。
喜歡可關注微信公號“說明白了嗎”,願與君一起理解世界
說明白了嗎
提起年羹堯,就會想到血滴子,一個讓人恐懼的殺人道具。各種野史傳說中,年羹堯作為執法者,總是用血滴子殘酷地殺死對方,然而在為雍正除掉許多對頭之後,年羹堯也沒有得到好下場,最終為雍正所殺,只是不知道殺年羹堯的刑具是不是血滴子?也許是吧!因為雍正也是個夠狠的皇帝。
年羹堯,字亮工,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進士,自小為人聰敏,性格豁達,口若懸河,文采出眾,辦事能力也極強。因此非常受雍親王(雍正)重用,在九龍奪嫡那個非常時期,他利用自己的精明才幹,不斷為雍正出謀獻策,不僅如此還到處奔波遊說,可以說沒有年羹堯雍正坐上皇位也有困難。
雍正為了感謝年羹堯的付出,還和年羹堯親妹妹結合在一起,二人成了連襟關係。
當時的主僕二人,感情深厚,居所他們二人曾互相發誓,死生不相揹負。(真實基情滿滿)因為這層特殊關係,還有二人深厚的友誼,年羹堯的官是越做越大,不到10年就升為四川巡撫,接著,又升為川陝總督,為雍正守護一方,獨掌軍政大權,成為雍正心腹。
但是年羹堯和雍正的關係卻在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10月年羹堯來京見雍正之後,發生啦根本性轉變。
具體地說,在那年7月中旬以前,即平定西海叛亂以後,年氏手握重權,又榮立青海大功,君臣之間,無猜無疑,如雍正所謂“千古君臣知遇榜樣”。
但7月中旬後,雍正就開始使出渾身解數,要置年羹堯於死地,雍正為什麼轉變得這麼快?年羹堯死因究竟如何?
有一種說法是:年羹堯知道啦不該他知道的事情所以雍正帝必須殺人滅口。
這件事就是雍正帝奪嫡,學者孟森:《清代史》王鍾翰:《清世宗奪嫡考實》等書中都認為這是年羹堯死因。
據說康熙帝臨終時其實是指定的皇十四子繼承大統,而皇四子不甘心,於是串通年羹堯、鄂爾泰,隆科多,矯詔篡位,將傳為皇十四子,改為傳為於皇四子。這個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其時,當時的皇十四子正在四川就任撫遠大將軍,是可以擁兵爭位的,年羹堯當時是四川都督,又是皇四子心腹,結果皇十四子害怕啦,沒有出兵爭奪帝位。
皇四子即位後,改元雍正,為報年羹堯擁立之功,大加恩賞,然而這不過是灌“迷魂湯”,雍正帝內心其實對所以知情者都存有殺心,所以在時隔不久之後,找藉口除掉了他。
第二種說法是:雍正初年年羹堯受寵,並非雍正帝為他灌“迷魂湯”,而是皇帝對他效忠輔弼的獎勵。
雍正帝繼位時,年羹堯尚在四川平亂,並未參與,所以不可能知情,故上說不能成立。
他們認為年羹堯被殺,最關鍵的點是恃功自傲。太過飛揚跋扈,最後自取滅亡。《清史稿》載:“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傲……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過,毫不動容;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頷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無人臣禮。”
《清代軼聞》載:“年挾擁戴功,驕益盛”,且年羹堯殘暴對待部下,任人惟親,亂劾賢吏,引起公憤,也為雍正帝所不容,故被殺。
就我看來,雍正殺年羹堯,最終原因肯定不是年羹堯所謂的知道九龍奪嫡內情,因為本身就是自己心腹,知道又如何,不知道又如何,不是大問題,年羹堯被殺的真實原因不過是飛揚跋扈,功高震主,不僅如此,還有結黨隱私的嫌疑,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這實在太可怕啦。年羹堯如此做完全是在作死。
阿斗不傻
雍正可以當上皇帝,年羹堯功不可沒,為何最後卻下場悲慘?
年羹堯在清朝時期是一名非常英勇善戰的將軍,在他沒有被雍正殺掉之前,他為雍正做了許多事情,尤其是在雍正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平定了許多地方的混亂。雍正可以牢牢地坐穩他的位置,可以說年羹堯功不可沒,年羹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按理來說,經常打勝仗的人不論是情商還是智商都挺高的,讓人沒想到的是年羹堯的下場非常悲慘。
據說年羹堯在西藏打仗的時候,有一次紮營休息,三更半夜的時候,年羹堯突然聽到一陣疾風颳了過來,突然間就沒有聲音了。對於一般人來說,在荒郊野外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年羹堯眼裡,這是不尋常的一件事。年羹堯認為大半夜的樹林子裡面,鳥兒都在休息,能夠引起鳥兒飛起來,那只有一個原因,鳥兒受到了驚嚇。
想清楚之後,年羹堯帶著自己的部下去樹林子搜查,果不其然,搜出了許多賊人,成功的把這些賊人給殲滅。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年羹堯是一個非常機警的人,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揪出一幫賊人,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這場仗他打得很順利,等他班師回朝的時候,年羹堯完全放鬆了警惕,他認為雍正還是以前的皇子,並沒有把雍正當皇帝對待。
過了幾年青海出現了嚴重的叛亂,雍正依舊派自己的小舅子年羹堯去征戰,年羹堯對於打仗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他的指導下,把青海地區的戰亂分子收拾的服服帖帖,等到他回到了京城,雍正賞了他許多奇珍異寶,雍正還把年羹堯的戰績寫在了一篇文章當中,讓清朝後代子孫都記著年羹堯的戰績。
這個時候的年羹堯目中無人,認為皇帝都得聽他的話,雍正豈是傀儡之輩,他看年羹堯也不是特別順眼了。後面雍正看見年羹堯與許多官員勾結在一起,揹著他做了許多壞事,雍正徹底翻臉了。直接下令把年羹堯給抓起來判死刑,還下令讓年羹堯的後人一輩子為奴,永遠不能再當官,這個懲罰可以說相當嚴重了。
回想年羹堯這一輩子,風光的時候無人能敵,但是他卻不自知雍正對他的忌憚,伴君如伴虎,在年羹堯身上很好的體現了這句話。
零零七說歷史
很多人認為雍正殺年羹堯是因為年羹堯功高震主,飛揚跋扈,無視君父導致的。也有說最終讓雍正動了殺心的是張廷玉那句話。我有不同的看法。一家之言,無論對錯!
個人認為雍正並不想殺年羹堯。但最終殺年羹堯是出於無奈。首先功高震主這個論調不成立,明清以來,再沒有一個權臣能夠功高震主取而代之的了。更何況,雍正繼位的時候,內部外部矛盾重重,雍正起用年羹堯在西北打一仗立威,轉移國內矛盾,樹立自己的領導權威,鞏固統治。當時把康熙僅剩的800萬兩國庫全部兜底壓上去了,後續軍費不夠,無奈之下打劫江南鹽商和織造,全部填進軍費,投入賭注。彼時,雍正是把自己都交給了年羹堯。可以想見年羹堯的功勞有多大。而雍正是個性情中人,我們從他的硃筆御批可以看到。“朕就是這樣的漢子”。所以雍正是十分念恩的人。這從田文鏡隱瞞黃泛,最終雍正念田文鏡給自己辦了那麼多事的份上,甚至都未追究上都可以看出。
當時西北打仗,年羹堯專斷獨行,動了很多人的奶酪,積累了很多別人對他的恨。而年羹堯也很清楚,你們恨的不是我,而是雍正,只是你們不敢罵雍正,所以來參我。而雍正也是理解的。最後仗打贏了。年羹堯是進士出身,他會不懂功高震主這類的?他不懂應該低調?當然不是。而是年羹堯知道雍正信任我,我所做的是代表皇帝。新朝初立,人心不穩,更需要我殺伐決斷,飛揚跋扈來告訴那批老臣,貼心跟著新皇帝你們才能像我這樣牛。妄圖走老路,只能豬狗不如。而雍正也是這個心思。所以,年選才會出現。雍正作為康熙朝不黨的孤臣,他沒有像老八那樣滿朝的黨羽。他只能通過不斷加碼恩寵寵臣來開闢新局面。更何況,他要進行當時士紳所反對的改革,這些都是動人家奶酪的活,人家是要和你拼命的。所以沒有極度信任和恩寵,誰會去為你賣命?
那麼這樣的平衡是怎麼被打破的?幾種改革同時推行,民間和朝堂的反彈也是必然的。這種反彈就變成奏章如洪水般地湧向雍正。而雍正也不愧是鐵血真漢子。他不怕黃河大水,自然也扛得住人言。但一個微妙的點出現了。雍正希望年羹堯能繼續再立新功,讓其推行火耗歸公。而年羹堯則此時萬般推卻,因為火耗歸公也動了年羹堯自己的奶酪。這讓雍正意識到年羹堯已無法繼續出力了。但雍正也只是剝奪了他的軍權,並沒有想殺他的意思。畢竟他是有過大功的人。雍正是念恩之人。
而雍正罷奪年羹堯軍權的時候,用的理由是讓年羹堯最終被殺的導火索。他的理由是言官的奏摺。這讓滿天下滿朝堂的人找到了突破口。又是如潮水般的奏摺湧向雍正。因為以前言官不管寫什麼,雍正一概不理,甚至直接打包廷寄給年羹堯。現在皇帝理了。所以帶著對雍正的恨,帶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態。奏摺像發了瘋一樣。雍正此刻也傻了,他想壓制,已經無法壓制了。但雍正還是動不動想起年羹堯的功勞,只是一路貶,心想我把他貶成無官無職,你們總能放過他了吧?哪那麼容易?劍一旦出鞘,那必須死人,這是原則。雍正最終無奈。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年羹堯的反應也特別有意思,年羹堯心裡我是你雍正的一條狗,你總也不至於殺我。所以他也委屈,在表達委屈的方式上,他像個孩子,每天要鬧點動靜讓雍正知道他的存在。而他沒意識到正是雍正希望天下人都忘記你年羹堯好保你一條命,也不至於讓我落個兔死狗烹,殺功臣的罪名,你年羹堯卻在自己作死。
所以對於雍正而言,他殺年羹堯對他一點好處都沒有,從心底無論念恩也好,為了政治清譽也罷,他都不願殺年羹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