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真的會造成大批量勞動者的失業嗎?

佳木春生


有人覺得,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大部分人將失去工作,一個無用階層隨之誕生。不過有另外一部分人表達了相反的觀點,這部分人認為:人工智能將把大部分人從重複性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進而發揮人類的創造性,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如果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我們很難判斷哪種觀點更有道理,我今天想試著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緯度去分析一下,看能否得出更全面的觀點。

我們首先從時間這個緯度去分析一下。

人類到目前為止總共經歷了三次大的革命,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信息革命,每次革命在淘汰掉很多舊崗位的同時又創造了很多新崗位出來,所以總體上看並沒有給人類的就業帶來多大的不利影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對人類肢體的延伸,是讓人類變得更加強大,而這一次是對人類的直接取代,雖然取代的是那些重複性的工作,但是你突然讓那些一直以來從事重複性工作的人去做創造性的工作也不現實,畢竟創造力是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再加上長時間的歷練才能具備的。

那麼短期之內肯定會出現大部分人沒辦法適應新的創造性工作的情況,這部分人就會成為社會意義上的無用階層。

而從長期來看的話,那些無用階層的人在新形式下肯定會著重培養子女的創造性,更重要的是教育體制也會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樣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培養出來的新一代的人才肯定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創造性的工作,由此成為社會意義上有用的人。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說過的一句話:科技的使命是解放人類,讓大家去做喜歡做的事。我想更準確的說這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使命,也會是谷歌的使命!

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人能有一份工作可以做就很滿足了,根本不會去想自己到底喜歡不喜歡所從事的工作,而到了信息時代雖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明白了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的重要性也很想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只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到了智能時代,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已經能夠保證每個人都豐衣足食,這時候就有可能把時間精力放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從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不得不感嘆我們有機會活在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時代,我們應該感到無比的幸運和幸福才是!

雖然科技的發展短期之內會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對人類是有巨大好處的。

讓我們再從空間這個緯度去分析一下。

從經濟角度看,世界上存在兩種國家,一種是發達國家,一種是發展中國家,以歐美為首的屬於發達國家,以中國為首的屬於發展中國家。我個人覺得這一波的智能革命對發達國家的影響會比較小,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會比較大,此話怎講?

我們人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擅長邏輯思考,訊息處理偏重邏輯性,還具有“語言中樞”,負責掌管語言、領會文字、數字、邏輯、分析、推理、判斷等理性思維;

右腦擅長創造性思維:訊息處理偏重感官,是屬於圖像式的思考模式。負責掌管想象、直覺、韻律、空間等,著重感性思維,具備藝術鑑賞能力。人工智能將要取代的是我們的左腦 ,我們的右腦它是取代不了的。

發達國家的教育分為三層,少部分的底層階級接受的是應試教育,中產階級接受的是素質教育,精英階層接受的是決策教育,而素質教育和決策教育是非常注重開發人類的右腦的,接受這兩種教育的人擁有很強的創造力,這些人的工作即使被人工智能取代了,短期之內也可以迅速的依靠自身的創造力適應新工作。

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影響到的是少部分的底層人士,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和精英階級的人士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我們再看一下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的各個階層的人接受的都是統一的應試教育,而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是非常欠缺創造力的,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在智能時代這些國家的絕大部分人都將受到衝擊,這種衝擊短期之內是很難有辦法去應對的。

所以從空間這個緯度來看,發達國家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小,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衝擊會非常大。

不管什麼時代都是適者生存,在智能時代更是如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智能時代做一個適者並最終成為新時代的強者,即使你在舊時代非常的強大如果因為自己的傲慢而不能成為一個適者,那麼最終將成為新時代的弱者,就像《三體》那本書裡面講的: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願每個人都能成為智能時代的適者!





X科技俠


題幹問題可以拆分成兩個部分:

  • 人工智能會造成勞動者失業麼?

  • 失業勞動者是一大批麼?
  1.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技術的進步一定會帶來失業。從蒸汽機的時代以來,人類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體力勞動讓位給機器。從此一大批工人失業;進入計算機時代,越來越多的腦力勞動讓位給電腦。從此,經濟形態發生轉變,傳統制造業失業率越來越高。

而人工智能時代,體力、腦力,都將被重塑,不可避免的,將會帶來新的失業人群,他們做著相對低端、重複性的體力、腦力勞動,比如數據的收集處理工作。

2. 第二個問題,失業的會是一大批麼:

人工智能時代,可怕的地方在於,不僅是低階的腦力勞動,就連高階的腦力勞動,比如病情診斷、數據分析、刑事斷案、教育培訓等,也將可能被替代。這裡套用人工智能專家吳恩達的「1 秒準則」的判斷標準,如果一個大任務能夠被切分為並在一秒內完成,這項工作就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從 2000 多種工作涉及的具體工作內容出發進行考察。每項工作內容的完成需要五大類(感知能力、社交和情感能力、認知能力、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物理性身體機能能力)18種工作能力中一種或數種。報告認為,目前全球可完全智能化的工作還相對較少(不到5%),但是60%的職業包含了至少30%可完全實現智能化化的部分,以住宿餐飲業、製造業、零售貿易業居多。而這部分群體從業者數目不在少數,估測造成失業人員會以千萬計

3. 當我們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首先,技術的進步確實會消滅一些崗位,但反過來講,它又會創造新的工作。人工智能時代,對工程師、程序員的需求將是激增的。但這不等於做會計的一下就能去做編程,可能會產生會計與編程的結合。那麼對於不想那麼快就被 AI 取代的人來講,唯有迎接變化,主動學習,增強自身競爭力,才能不被大潮拍在沙灘上。


文子大話科技


人工智能時代,或者說工業4.0來到,直接感觀確實是會造成一部分人的失業,但是這也是趨勢我們改變不了,而我們要做的或者能做的是迫使自己努力提高,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在沒有全面來臨前首先接受它,適應它,拿我們電工來說,現在需要做的堅持學習自動化技術,從易到難不斷完善,因為我不想下崗,之前的技術已經不能滿足一些設備,所以讓自己有緊迫感,反覆練習每天多一些理解,讓自己能邁入自動化行業,那麼等那一天或者我們不會在懼怕人工智能的到來,反到希望他快快到來,因為人工智能帶來的好處也是挺明顯的,所以關於題主的問題,人工智能到來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但是如果我們積極面對反而給我們帶來的是很多好處。





電控大興


人工智能分為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會長期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即在特定領域會優於人類。在未來,人工智能發展會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肯定會取代人類部分工作。

目前看來,人工智能發展,最受衝擊的還是白領階層。為什麼呢?人工智能算法一旦研發成功,這個算法會很快傳遍世界,不會受地域等條件限制。軟件一旦成型,隨即就可發送給用戶使用,成本極低,更易造成白領這類人群被人工智能取代。

但是對於實際動手操作型的工種,對於機器人來做那些事情,會困難的多。他不僅需要人工智能算法作為他的大腦,還需要機械工程學、感知技術、微妙的操作,這相比起人類,目前行動還很笨拙機器人是遠不能相比的。雖然機器人的大腦可以進行遠程操作,但是機器人出現問題,還是需要到現場進行查看、解決,相比算法來說要複雜的多。但這也不是代表體力勞動者是安全的,對於那些粗略的工作內容,勞動制會被大量取代。富士康無人工廠就是很好的列子……

人工智能發展對於腦力勞動者會像是一場大暴雨,對白領階層衝擊巨大,對於勞動者,就像是一場雷陣雨,就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來說,對於人工智能到來引起的變化,中國是有時間來進行適應的。


我是境夢飛沙,人工智能知識分享者,期待與您共同探討。


境夢飛沙


從人工智能的建立初衷來說,肯定是會完成勞動者失業的。我們想一想,為什麼人工智能會發展起來?就是要節約成本減少人工嘛。每一個企業推薦人工智能的工具也好,產品也好,說的第一條就是自動,迎合人都願意高效(懶惰)的需求,所以提高生產力就是會降低人工,但是就想過去的幾次工業革命一樣,提高科技並不會單純的讓勞動者失業而且會讓勞動者湧向更新的行業去,所以人工智能還是科技進步的體現,擁抱進步的大潮就不會被淘汰,不能總是固步自封


努力的椰子


肯定會的!因為人工智能或者機器人比真人聰明,出錯率為零……艱熬崗位代替人。近日銀行計算機化。的裁人就說明這一點。


手機用戶55755983420


會的,但是失業的同時又會多出新的職位! 所以不必擔心,這是社會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