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張雪峰老師曾說過一段關於識人的話,大概是這樣的:“如果兩個人一起吃飯,第一次是你付錢,第二次是你付錢,第三次這個人依舊沒有主動付錢,那麼這個人就沒有深交的必要了,因為他(她)已經把你的付出當成了你應該做的。反之則可以深交,因為他(她)懂得禮尚往來,為人處世,以後的路自然也不會差。”

對於這段話,我深以為然。

很多人初見時,給人的第一印象很好,但不代表這個人就值得深交,要知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有些人,只有你吃過幾次虧,才明白要遠離。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遠離慨他人之慷,道德綁架之人


說真的,我現在最怕聽到別人說我,“你應該很大方吧”,“我們是好朋友吧”這類的話。

俗話說無功不受祿,別人在稱讚你人好,大方之後,一定會要求你做一些能夠展示你是一個人好的事情。

比如說:

你一定很大方吧?那可以借我2000塊錢,救下急嗎?我們是好朋友吧?那你可以幫我設計一下這次的廣告文案嗎?


2017年,8月8日晚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當時因《戰狼2》大火的吳京也發文稱:“祈禱震區平安!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竟然有網友以《戰狼2》票房大賣為由,在這條微博發出後“逼”吳京為地震捐款。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看到這條微博的第一時間,我迅速的看了一眼朋友圈,有發類似消息的,立馬拉黑。

以道德的名義,讓他人捐款,聽起來十分道貌岸然。

你想做好事兒自然值得提倡,但麻煩你最好只代表你自己。要求別人做什麼之前,先看看自己做了什麼。

任何人的錢都不是張口就來的,如果你真的有愛心,就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以道德去綁架別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遠離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人


長輩從小就告誡我,要遠離那些不願意承認錯誤的人。

剛畢業時,進了一家廣告公司實習。

進公司的第一天,我就知道負責我們部門的經理不會有前途。

原因很簡單,喜歡狡辯,逃避責任。

有一次,因為他傳達命令不清楚,我們小組負責的文案出了問題,在提交任務前一天才發現,老闆大發雷霆。

結果他說,“我不知道啊,文案的事情一直是小張主要負責的,你應該去問問他。”

老闆讓每個小組的經理通知下面的員工,參加公司聚餐。

結果他在打遊戲,沒有通知,最後只有我們小組沒有去,他反駁,“我記得說過了,可能是他們都沒有聽清楚,也沒有人向我反饋,這能怪我嗎?”

一件事做錯了,總要有一個人來承擔錯誤,如果做錯的那個人不願意承擔,他一定會找一個人來背鍋,和他走得近的話,時刻要做好背黑鍋的準備。

不願意承認自己錯誤,沒有擔當的人,能遠離就遠離,切不可深交。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遠離玻璃心的人


之前在一場聚會上認識了一個女孩,共同語言挺多,就互相加了好友,結果沒多久就斷交了。

說來好笑,那天我午休睡醒後,看了手機裡有幾條短信。

第一條消息是在一點十分左右的,“曹默,在嗎?”

接下來還有幾條消息,每條時間間隔不超過兩分鐘。

1.晚上一起去吃個飯唄?

2.怎麼?不方便?

3.好了我懂了。

我一臉懵逼,不知道她懂了什麼,再回復消息,已經顯示被對方刪除好友了。

每個玻璃心的人腦子裡都住著一個戲精,分分鐘給自己上演一場精妙絕倫的大戲。

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寫過一篇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一個小職員因為打噴嚏時不小心將唾沫濺到了高官身上,高官完全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公務員卻為自己強行加戲,最後硬是被“嚇”死了。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勸誡劉禪,“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妄自菲薄”是玻璃心的主要表現之一。

說到底,所謂的玻璃心終歸是自己的自卑心在作祟。玻璃心容易想得多,別人無意間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他們都能從中解讀出很多意義。而且非常在乎別人的想法,然後造成一個惡性循環,導致活得很累。

與有玻璃心的人交朋友真的很累,因為如果想維持這段友情,就必須照顧他們那隨時可能爆發的情緒,否則分分鐘被絕交。


到底要吃多少虧,你才能明白要遠離這些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