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在古代的詩歌當中,羈旅思鄉詩佔了很大的分量。古代的中國就已經是幅員遼闊,這就決定了這些讀書人要想爭取到功名,必須要靠近帝國的中心。於是乎他們少年的時候就開始打點行囊,奔走在路上。

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最終得償所願,讓自己的名字在帝國的史書上留下印記;但他們也有更多的人,功名沒有求到,故鄉也不敢回去,終其一生在名川大山漫遊。無論是哪一種人,他們都留下了不少的思鄉詩。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明代一首20字古詩。雖然這首古詩很短,內容也很簡單,但是卻引起多少思鄉情!且看: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京師得家書》,作者是明代詩人袁凱。在燦若煙海的中國古典文學史當中,袁凱此人和這首詩都沒有什麼名氣。但是當我們讀到這首古詩的時候,去發現如此簡單直白的詩歌,竟然也能夠如此深刻的打動人心。

作者袁凱是松江華亭人,大概位置是今天的上海市松江縣。他本人當時在南京任職,洪武年間,擔任監察御史。由於一些事情和朱元璋意見相左,在官場如履薄冰,遂生出了回鄉避禍的想法。

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而在此時,故鄉的一封家書寄到手裡,讓袁凱很是感慨。家書寫的什麼內容呢?開篇作者寫,“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長江水流呀,長達3000裡,從故鄉寄來的家書,只有15行字跡。

而後是袁凱對家書內容的直觀反映:“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在家書的內容雖然寫了15行,但是卻沒有表達出別的意思,只寫勸我呀早日回到故鄉。

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他鄉一個人的奮鬥,其中艱難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知曉?袁凱收到這封家書之後,堅定了回到故鄉的決心。所以在朝堂上開始裝瘋賣傻,瘋瘋癲癲,最終得償所願的回到故鄉。

若故鄉有出路,何苦遠走他鄉!明代一首20字古詩,引起多少思鄉情


袁凱可以說收穫了一個圓滿的結局:故鄉沒有出路,他才會顛沛流離的到他鄉求取功名;在他鄉並非事事盡如人意,回到故鄉卻也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今天的我們很多人來說,少年時代就要因為求學遠走他鄉,踏上社會以後,越來越感覺大城市容不下自己,而故鄉也同樣回不去,很多人就在這種夾縫中生存。偶爾一首思鄉詩,一首思鄉主題的歌曲,就會撥動內心深處的那根弦,不覺間潸然淚下。

這是所有遊子的命運,與時代無關。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