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泰逼迫皇帝禪位,為何又在臨終之前將皇位還了回去?

YERO


主要是因為大理段氏皇權根基太牢固,雲南諸部反對,高氏難以服眾。

歷史上的高升泰和段正淳,和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描寫的可完全不一樣。

先說段氏。

段氏的開國皇帝段思平得到皇位比較特殊,是聯合當時幾個大貴族例如高氏等建立起來的,所以大理國和我國曆史上唐宋這些王朝不太一樣,皇帝並沒有超然於臣子的地位,很多時候是依靠這些貴族執掌政權的。

高氏在大理國段氏第三代皇帝的時候初步掌握了朝政大權,但是並無篡位之心,直到段氏第八位皇帝段素興荒淫無道,被高氏所廢,改立段思廉為帝,高氏開始有廢立皇帝之權。

其後段氏皇帝段廉義被叛亂之臣所殺,高智升和其子高升泰立段壽輝為帝,始有篡位之心。

高升泰逼段廉義出家,立段正明為帝,段正明對高氏專權很是惶恐,禪位與高升泰,高升泰於是自立為帝,號“大中國。”

高升泰僅僅做了兩年皇帝,就死了,臨終前囑咐其子,仍將國位交於段氏,段正淳于是為帝。

高升泰臨終前的話語記載,史料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都提到,高升泰對其兒子講,他做皇帝是因為段氏皇帝微弱不足用,他才做了皇帝的,現在段氏子弟已經成年,自然要歸還皇權。

這當然都是場面話,實際上高升泰還是迫於形勢。

因為段氏在高升泰篡位前,已經有了十四個皇帝,一般歷史上能撐過十幾個皇帝的政權其實是不多見的,就算是明清這些大王朝也才十幾個皇帝而已,所以段氏為帝的思想在大理國,是很有政治基礎的,高氏雖然權力極大,但是想擺平這些政治勢力還是很難的。

大理國屬於貴族聯合掌權的政治體制,皇帝更像是榮譽性質的,所以高氏只需要實質權力就好了,一旦篡位,將面臨巨大的政治阻力和反對,那是得不償失的。

總結一下就是:

①段氏歷經14帝,擁護勢力很強大,高氏很難把他們壓下去。

②雲南諸多勢力,不服高氏,反對高氏篡位。

③大理國帝位有名無權,高氏追求實質權力,不願意追求虛名而又不討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