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能研究出人性的本質嗎?

用戶67239664


當你說出“人性的本質”這個詞的時候,或許就是個錯誤。我們根深蒂固的思維的確是“本質主義”的,對任何事都要喜歡先行設定一個“本質”“屬性”之類的東西。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尤其是關於人和人性,先行設定之,更是不妥。你想想,難道存在一個固定僵化的“人性”範本掛在生活的前頭,等著我們去對照、去靠近、去追逐嗎?每個在這個世界生活的“人”,都有著獨特的過去、變化的現在和不確定的未來,每個人的人性都是自己用生活實踐建立起來的,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人性”。本質主義不該成為人及人性的前提,存在著、生活著、實踐著,你的人性是逐步“生成”的,這也是“存在主義”的精髓所在。讓我們的思維從“形式邏輯”是唯一邏輯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我們更需要辯證邏輯:凝結和觀照著內容本身的一種邏輯。


悟空的用戶


人性的本質是什麼?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出這個問題,因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很簡單的說,我認為人性的本質是貪婪,但是有人也會反對,人性的本質是膽小!總的來說,不能通過任何事情來表達人性的本質!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就介紹了很多人基本人性本質,但是你要知道人是善變的,也會通過環境來改變,所以說是沒辦法定義本質的!

那麼心理學的作用是什麼?

心理學是針對人的情感行為等表現來判斷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是指健康的問題!

而且心理學的分類非常的廣,並不是我們通常瞭解的抑鬱症等普遍現象,還有更加深奧的變態心理學之類的,所以說,心理學只能像醫學一樣診斷健康!

但是本質是什麼,就好比一個梨壞了,一個蘋果有毒,梨壞了是指梨的身體結構已經是壞的,而蘋果的壞是在有毒物質侵害,就好比心理不健康,

但是他們的本質是什麼?有人說同樣是食物,有人說是水果,有人說一個是梨,一個是蘋果,而且各專業的人眼裡都是不同說法!



開心趣視頻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既研究人的心理,也研究動物的心理,當然,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至於人性的本質,這要看你怎麼定義了。

人性,廣義來講是所有人類都具有的心理屬性,也就是說人的共性。如果狹義來說,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屬性,也就是人在生物圈中的特性。這些屬性都是以大腦以及各種神經系統的機能為基礎的,正是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比如說發展心理學,側重於研究人類心理發展的規律,這是所有人類都大體一樣的部分,也可以理解為在研究廣義上人性的發生發展。而社會心理學,側重於研究人類在社會中的各種行為的規律,會很注意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的差別,心理學家們常常拿大猩猩的社會交往情況與人類社會的情況作比較研究,也就是狹義上人性的社會屬性的研究,

至於說人性的本質,這在各學界尚無定論。如果就上面的兩種定義來分,人性的本質要麼是與動物相同的部分,要麼是與動物不同的部分。本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部分嗎?但人類從本質上講就是個高級哺乳動物而已,人性的本質不就應該是動物性的東西?但如果人性的本質就是動物性,那一些衍生的屬性又怎麼可能讓我們與本質的物種如此不同?所以說,人性的本質到底是什麼,這更多的是哲學層面的東西,或者說是各學科協同研究的課題,要僅從心理學入手視角太過單一了。但是無論人性的本質是什麼,這都是心理學研究的範疇。


安慰記


心理學指的是通過探討人體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的變化規律,從而對其心理和行為做出解釋,並通過對行為的觀察、分析、揭示、預測,從而達到調節和控制個體心理和行為活動的目的。從概念可以看出,心理學並不能直接研究出人性的本質,而是通過觀察、測驗或者實驗等方式對個體的外在行為表現推測出個體的心理,再通過一個大的樣本內的共同點找出規律。比如教育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講的是心理學家通過對一些老師進行暗示某些學生是天才(其實是隨機選擇的),但是老師就會不自覺地的對這些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在最後考核的時候發現這些學生的進步遠超其他學生。還有發展心理學上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把糖果置於孩子們的眼前,如果能忍住特定的時長不吃,就可以獲得雙倍的糖果,實驗發現,那些能忍住誘惑的孩子長大後遠比其他孩子成功。現在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發展,人們開始可以通過各種儀器瞭解大腦電波的運行,從而更進一步瞭解人的心理。但是,這些所謂的規律也只針對一部分或者一大部分學生,並不能完全預測個體的未來,總有特殊的情況出現。因此,如果把心理學當作瞭解人的本質的一個有力參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其作為一個絕對的標準就不合適了,畢竟千人千面,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何況人乎?


希樸羊


不能,心理學就是通過研究人的內心活動和外在行為的關係。心理學分有認知心理學,行為心理學,精神分析等學派。不同學派對人性本質的觀點不同,心理學是人類對自己的心理活動的研究學科,目前沒有哪個學派是絕對的權威,還在不斷的發展研究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