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蘇州、無錫等7市納入

11月28日,上海官方媒體“澎湃新聞”公佈了一個重磅消息!上海市規劃和自然管理局總規處處長熊健在2018年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表示,當前正會同江浙兩省規劃主管部門以及周邊各市相關政府編制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

內容

方案初步擬定將覆蓋上海+蘇州、無錫、南通、嘉興、寧波、舟山、湖等“1+7”市,陸域面積4.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6500萬人。目前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已基本確定,擬提出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市政基礎設施統籌、綠色網絡、藍網縱橫、文化魅力域旅遊提升、產業協調發展、合作機制保障與創新等八大系統行動。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蘇州、無錫等7市納入

在2017年國務院正式批覆的《上海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中就提及,上海應“從長江三角洲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角度,充分發揮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強與周邊城市的分工協作,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上海周邊各城市在新一輪面向2035年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也紛紛提出相關區域發展設想,如無錫、蘇州強調環太湖地區協同發展,無錫提出“太湖長江發展軸和沿湖生態發展環”,蘇州提出“建設環太湖世界級湖區”;南通提出建設上海“北大門”、“北翼門戶城市”;嘉興提出“建設全面對接上海示範區。共謀大灣區,共建大廊道”;寧波也強調“謀劃大灣區,強化與上海一體化同城化建設”。

《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將從實施國家戰略的高度,把握住各城市空間結構優化的機遇,從區域層面構建開放協調的空間格局。尤為重要的是要發揮該空間協同規劃的引領作用,對區域內各城市總體規劃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從而加強在功能、交通、環境、設施方面的銜接,促進區域空間協同和一體化發展。

影響

1、“上海大都市圈”正式誕生,首先對上海有重大利好,相當於經濟版圖“軟性擴容”。浙江和江蘇的7個城市,事實上成為上海的“核心腹地”。這7個城市的規劃,將會更加照顧上海的發展戰略,與之協同發展。

2、對於入圍的7個城市是重大利好。上海外溢的資源會優先分配給這些城市,比如上海第三機場。未來7個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雖然會被上海“抽血”,但也可以對上海“反向抽血”,並面向全國吸引人財物的流入,最終做大長三角整體發展的“蛋糕”。

3、隨著“上海大都市圈”的橫空出世,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這三個中國經濟的發動機,終於全部進入了國家戰略。當長三角重新走入舞臺中央,大灣區和京津冀都需要更有緊迫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