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來自秋天的秋


別以為是農村70多歲的人喜歡下地幹活,誰不想歇歇緩緩,領著孫子們到處轉轉,到老人堆裡談天說地,玩個牌啥的。其實這是老人們不得已而為之。

不幹活,心裡不舒坦。老農們窮慣了,忙慣了,哪怕現在給他們金縷玉衣穿著,大魚大肉吃著,過不慣也吃不消,這不是他們想要過的生活。再說這一閒下來,胳膊、腿那裡都疼,只要有點力氣,在地裡勞動勞動,活動了筋骨,比吃藥而管用,晚上睡著也踏實。


精神和生活負擔加重。人老了,身體也垮了,病也就多了,與子女一起生活在一起,心裡老是擔心子女、兒媳們說他們吃閒飯,還不得帶病下地幹活。尤其是一些家庭青壯年外出打工,整個家庭的重擔落在老人身上,不去地裡出力也不行。


養老金少,種地收糧貼補家用。如今他們也領取老金了,其實就是個養老補助,一月80多元,也就能買點油鹽醬醋,買點茶葉,藥又是離不開,再怎麼省著花還是不夠用。一個農村家庭開支也不少,孩子上學、土地投入,每年新農保、新農合繳費,負擔起來還真有困難。種點地收點糧,口糧問題解決了,也省了一項家庭不必要的花費。

子女不孝,被逼無奈。不能不說農村農村還是有不贍養父母的,尤其是那些招了上門女婿的人家,與老人關係僵化,老人過著獨居的生活,即使有兒子,也有對老人不管不顧的。這種的老人也不符合享受低保、五保供養條件,為了生活,不得不下地幹活。



70歲已是古稀之年,對農村的老人來說,年齡已不能限制他們的勞動,又談何安享晚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關注民生政策的落實,如果提高了農村老人養老金和逐步落實農民退休制度,每月至少發放400元的退休金,這種狀況一定會得到改變。


為生活而提神


有專家說,農民沒有必要七十歲了還下地幹活,你怎麼看?



這位專家是什麼專家?放下專家的架子,到農村去看一看,去轉一轉,實地調查一下:農民70歲了是怎麼樣的生活?生活環境怎麼樣?70歲的農民靠什麼來生活?然後就不會再這麼說了。

簡單的描述一下,大多數70歲的農村的老人的生活狀況。70週歲的老人在家裡一般都是住這地兒的,而且不是太寬敞的茅草房,或者是破舊的磚瓦房。屋裡只有一張床,一個飯桌,一箇舊電視,兩口缸,一個燈泡,還有一些衣服等生活必需品,儘管房屋很小,但也顯得空蕩蕩的。對於城裡人來說,這應該叫家徒四壁。



農民的溫飽問題的確解決了,但農村老人吃的一般就是炒青菜,而且這頓剩了下頓接著吃,還有鹹菜,或者偶爾能見到一點肉,不過很少有機會,除非家裡來人或者是子女給一點。城裡人說,農民吃的都是有機綠色的蔬菜和糧食,屬於養生而且無公害的食品,但是如果到70歲農民的家裡生活一段時間,就不會這麼說了,而且也不會適應這麼清貧的日子。

70歲的農村老人,就目前國家給予一百元左右的農村養老金的補貼,這點生活補貼僅夠農村老人的油鹽醬醋和水電費的支出。一旦頭疼感冒,日子就過得很窘迫,甚至還要借一部分錢來看病,當然得了大病那只有子女來出錢治療,否則的話只能等死。



總之,70歲了的農村老人,必須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開支,至少能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當然也是減少子女的經濟壓力,活到老幹到老,這就是農民的宿命。因為農民沒有像城裡老人那些高高的退休金來養老,他們也不想勞動,也想像城裡老人一樣,到公園裡散散步,打打太極等運動方式鍛鍊身體,但是農村老人沒有辦法,也無可奈何。因為還要生存,因為生存就要吃飯,因為吃飯必須得勞動,甚至還有一些70多歲的老人,為了子女還必須到工地幹活搬磚。專家你說現在農村70歲的老人不幹活能行嗎?


宗元


說這話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的主兒!“農民70歲不必再參加農業勞動″,那誰來養活他們?

雖然如今老年人60週歲每個月都可以領到100元左右的贍養款,但這一天平均3塊多錢的補助依舊是杯水車薪,如果農民晚年不再從事農業勞動,那還不得餓死?何況過日子不僅僅是吃飯這一項支出。

在農村,70歲別說大都還在從事農業勞動,還有很多都出門打工呢!去年一鄰72歲了,死在了工地上,然後被家人從離家七百多里的城市接回了家。

農民的現狀是:生命不停,幹活不止。


歐陽大拙


七十歲的農民還下地幹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一、現在七十歲的農民,比我爸媽年齡還要大。在我爸媽一九六幾年那個年代出生,改革還沒有開放,那個時候提倡人多力量大,兄弟姐妹眾多。家裡貧困到連飯都沒得吃,除了種田,沒有別的技能。

二、因為貧窮,教育肯定是跟不上的,即使實行高考制度也沒有他們的份。所以在知識方面也是很薄弱。

三、很多農民除了下地幹活,也不會做什麼。

四、很多的保障制度,都沒有落實到農民身上。

五、農民下地幹了一輩子的活了,他們省吃儉用,勤勞幹活,已經成為習慣,不幹活會不自在。

六、如果子女懂事孝順,下地幹活只是他們生活日常,休養生息,調節情操。

七、如果無依無靠,不下地幹活,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

所以,中國人口眾多,要實事求是,落實到家家戶戶。



木子茶香


記得曾經在工作上跟一個老電工聊天,他說他已經70多歲了,我告訴他這個年齡應該在家養老了,他告訴我他其實還有退休工資。

興奮之餘他還告訴我了一件事:他跟他朋友60歲退休後他就出來幹活了,而朋友孩子們就不讓出來,孩子們在家伺候著,但不65歲就走了……

其實不管是農民和那個階層,只要身體健健康康,能動動我認為反而是好事,人其實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罷了,所渭活到老幹到老是有道理的,如果健康時就依賴別人,實則不是首選,也不會快樂,乾乾活也是一種快樂。

但還是希望天下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農村網事


唉!小朱的村裡就有七十多還下地幹活的,我就選兩個典型的來給大家講講吧。

第一位是家裡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個兒子都還單身,原本最大的兒子是成了家的,還生了小孩,可是後面夫妻之間鬧矛盾鬧的嚴重,他的妻子喝農藥死了,然後這個最大的兒子就成了單身漢,平時在外開貨車。二兒子耳朵有點毛病,個子長得很魁梧,可惜聽不太到別人說話,自己說話就特別大聲,這樣一來別人都以為他特別兇,也就一直單身了常年在外打工。三兒子長得還清秀,大學本科畢業,那時考上大學還擺了酒席,零幾年忘了,當時村裡還沒幾個大學生,可惜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成家然後在前幾年居然精神變得不太正常,現在在家幫忙種地。四兒子也是大學本科畢業,各方面都還好,也許是因為家庭情況吧,目前也還是單身,在外工作,比我年長几歲,應該三十出頭了,同齡人大都已有小孩,他們的父母已經年老力衰,老老實實種了一輩子地,但卻不得不在七十高齡的情況下依然下地幹活,自己養活自己,兒子多了而且都沒成家,情況已經夠遭了,這位阿公傷心時也曾向村民訴苦“我一生本本分分,從沒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怎麼子孫卻落得這個下場”,唉,無奈,悲哀,🙄年紀這麼大了你說不下地幹活該靠哪個兒子養活,縱然兒子每年都會給錢但更多的還是得靠自己。真心希望他們家越來越好。

第二位年紀已經八十多了,是的沒搞錯,八十多,而且快九十歲,他的兒子女兒都已當爺爺奶奶,他的老伴呢就去世很多年了,自我打小就沒見過,他非常開朗樂觀,身體也非常好,仍然可以上山砍柴然後自己揹回來,原本兩個兒子是不准他再去折騰的,安排在兩家輪流過一段時間,可是這位阿公不喜歡參和到兒子的家庭中,覺得還沒自己自在,反正自己身體還硬朗,乾脆自己種點糧食蔬菜,這樣更踏實點,我一直堅信他會是我們村第一個問鼎百歲以上的老人😁。

所以呀,小朱覺得,對於七十多歲還下地幹活這件事,沒有一個固定的看法,有的人是情願下地幹活,有的人是不得不下地幹活,還有的人是想下地幹活卻幹不了。

希望各位都保持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謝謝閱讀。

特別提醒,配圖來源網絡,與文中人物無關。








小朱鄉土情


從內心來講,我也不希望農民過了七十還下地幹活,但是……

1、如果子女不孝順,農民不下地幹活,何來的生活保障,每月靠著百來塊錢的農村養老保險,連買菜都不夠,更別說人情、看病的花費;

2、如果不是下地乾重活累活,有時候七十多歲的農民,能夠種點小菜,當做運動,對身體其實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3、目前農村的生活保障還達不到城市的水平,無論老年設施,還是老年保障,很多時候,老農民繼續幹活,也是為了讓生活有一定的保障。

專家所謂的沒必要,也許是認為不應該,也許是為了呼籲社會關注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和養老。


ga農村吳哥


磚家的話純粹是它喵的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沒有在農村生活,不知道農村生活的疾苦,還假惺惺的說農民老人年齡大啦沒必要下地幹活啦!農民何苦七老八十的年紀還要去種地幹活無外乎下面兩點:一,不種地幹活沒飯吃。城裡老人在六十歲以後,晚年會過的很輕鬆、悠閒,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有保障,他們都有退休工資。可是農民不一樣,老了如果不幹活,就沒有生活來源,生活各項開支怎麼辦,吃什麼、穿什麼?二,養老沒有保障。城裡老人因為有正式的工作,到老了基本能存下一部分錢,而且還有退休工資,因此基本不用為養老問題而發愁。而農民以前大都依靠種地為生,一年下來基本沒有結餘。子女的生活、教育到後來的結婚生子基本上會把一個家庭掏空甚至負債。因此很多老人在能還能幹的情況下會盡可能的自食其力以免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生活壓力。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收入的逐漸提高,這種現象正在逐漸消除。希望所謂的磚家們在健全社會公平機制和穩步合理提高農民收入上能夠提出合理建議和看法,這樣才不會出現“磚家一出口,罵聲全都有”現象!我是:魯陽三哥 關注我帶給您更多精彩問答個視頻 回答不足請指正和留言評論!


魯陽三哥


專家能夠說出這樣的肺腑之言,作為農民,我很感激。專家思想的改變,讓我們看到了農民的希望。70多歲的農民,還從事勞動,確實是一個悲哀的事情,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在農村,很多家庭子女因為買房,或者其他願意,欠下了許多外債。自身難保,還哪有精力去照顧老人?這種情況下,老人手頭又非常的緊,不去幹點兒力所能及的勞動,怎麼能生存?看到他們步履蹣跚,駝背的樣子,在田野裡行走,真的很心疼,甚至我的心裡有時都在流淚。人為什麼要活的這麼艱難?其實他們應該向市裡退休工人一樣,盡享天倫之樂,安度晚年。年近古稀的人,卻仍然在勞動,可見老年農民活得實在是不容易。迫切希望政府,在農民養老這方面,給予適當的照顧。


張金鹿836


各人有各人的追求。

會提出這種建議的人,那是本身就不下地幹活之人提出來的。

沒有因地制宜,沒有換位思考,或者說,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生活圈子的。

我太公90多歲還去自家院子裡種菜,我外婆80多歲因為範圍內拆遷,跑到較遠的地方種菜去了,每天去處理地裡的活,再回來吃飯休息,我爺爺現在90多歲,奶奶80多歲。周邊都拆遷,腿腳不好走不了原的了。水泥院子裡自己弄了幾個破花盆種菜種花。

有的老人家,或許是真的沒錢買菜,子女不孝或者就是沒有子女,沒辦法只好種菜,自給自足。

可是我這邊,就我家族那幾個老人,不讓他們種菜,他們還委屈。

我觀察下來有那麼幾點:

一方面,年紀大了,整天閒著也是閒著,種菜種地都是他們以前熟悉的工作了。以前生活條件不好,養花修盆栽這種接近風雅之事,沒有那麼好命沾邊,種菜其實與種花有些相似的。也是從小養到大。

另一方面,自己種出來的菜,也是勞動成果,說起來就是自力更生,這是骨氣。會有成就感。

還有就是鍛鍊身體,整天不動,血液都不流通了,手麻腳麻。

我家這些老人都不嗜好打麻將打牌,而且現在管制,類似於聚賭之類的活動,不提倡。

另外還有廣場舞之類的,早參與還好,磨練下來了。晚參與年紀大了,身子骨也吃不消。

現在我媽就是參與廣場舞,以後也沒地給她種,但也有弄個泡沫箱種菜,還有養花草。

總之,除了真的經濟困難的需要幫助。別的建議也別逼著不讓人做,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活法。

種菜其實我就種,還是挺有意思的。現在也是天台種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