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有什麼道理嗎?

黃周海


農村有很多有關養生的老話,很多的老話咱們都耳熟能詳,像“春捂秋凍,一年無病”、“春不露背、夏不露腹、秋不露肩、冬不露頭”、“冬不坐枯木、夏不坐石頭”等等有很多,這“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也是屬於農村養生老話,這句老話有什麼道理麼?

寧可常常三分寒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如果哪天突然降溫,我們穿的單薄了,就會覺得渾身發冷。用農村話來說,這天呼啦吧一冷,都凍起“雞皮疙瘩”來了。但是有一點,我們也有深有體會,那就是在寒冷的狀態下,我們的頭腦會異常清醒。

因為處在寒冷的環境裡,周圍的冷空氣會刺激我們的大腦神經,使得大腦變得興奮,從而增加血液循環的速度及次數,利用自身的調節來提高全身皮膚的新陳代謝能力,從而達到禦寒的目的。這也是為什麼一冷,我們便會起“雞皮疙瘩”的原因。這樣看來,偶爾穿的單薄一些,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

不可棉裹一身汗

有時候,我們穿的棉衣多了,哪天溫度升高,有時候一活動便會出一身汗。這種情況下,很多人便會脫下外套,散散溫。其實,這樣做並不利於身體健康,反而會因此使得寒氣入侵。有人會說了,不脫下外套的話,那渾身潮溼,汗氣散發不出來,也很難受的。

所以,如果我們穿衣服的時候,穿的太厚,裹得太嚴實,反而使得自身機體對於溫度的調節能力變得不如常人,這樣時間長了,就會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呼吸道類的疾病。看來,適當少穿一點,還是不錯的。當然,要根據天氣情況和自身條件,合理穿戴。

農村的很多老話,用簡短的句子,把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關於養生、做人處事、生活生產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概括出來,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流傳,裡面蘊含著老一輩人的聰明智慧,值得我們仔細推敲和學習。


建行漸遠


農村老話“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有什麼道理嗎?

農村老話都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因為有一定的道理,才會流傳下來,並得到廣泛傳播;“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說的是保健方面的問題,下面就來看看它有沒有道理?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有的人穿的很少,凍得瑟瑟發抖,卻什麼病沒有很健康;

有的人裹著厚厚的大棉襖,卻不時地感冒咳嗽。看似不可思議,其實卻非常有道理,穿的少的人,常受嚴寒,機體抗寒能力極強,所以不會得病;而裹著一身棉襖的人,稍一活動,就會出汗,這樣的人身體很虛,抗病能力差,稍遇風寒,就會生病感冒。

最明顯的例子是城市的幼兒,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出門戴著大口罩,可是他們長的卻很瘦弱,常常得病;而農村的小孩,就像野娃娃,夏天在太陽下奔跑,冬天會在寒風中打鬧,但他們的身體卻很健壯。城市小孩體質差,就是因為機體缺乏鍛鍊,適應環境能力弱的緣故;俗語“要想身體健,常帶三分飢和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過分的保護自己,不讓自己接受外部環境的鍛鍊,認為是對自己的保護,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只有接受環境的鍛鍊,讓自己的體質強健,增強抵抗環境影響的能力,才是真正的保健。

所以,在冬季,我們“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裹棉一身汗”。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農村老話“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有什麼道理嗎?

看到這句話,就想起了小時候的農村,和那些特別寒冷的冬天,學生們大多穿著一種叫“猴兒頭”的棉服,鼻涕流的兩天長,臉蛋凍得通紅,腳上穿 的都是一種棉鞋!遇到下雪,棉鞋都是溼的。但依然凍的腳開裂!教室裡生著個小炭爐子,學生們每天輪流值日,早早去生火,然後小朋友們臉上和手上弄的全是炭黑......



現在的人們都驚奇那些寒冷的冬天都到哪兒去了?現在的教室多數是暖氣了,一些個農村也燒蜂窩煤取暖了,也是可以續火的,不用再天天生火了!衣服那都穿的比較嚴實了,不像以前的衣服走風漏氣。而鞋子呢,都是皮鞋和旅遊鞋了,很少有凍壞的孩子了!

回憶和對比了這麼多,我們還是回到“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這句話上來。在小時候,周圍會有好些個窮孩子,他們因為兄弟姊妹眾多,家庭條件又不好,他們的冬天是沒有那種“猴兒頭”棉服的,大冬天的穿的一、兩條褲子窟窿褲子,上面有一件棉衣穿就不錯了,不會套東西的,他們更是凍得瑟瑟發抖!但奇怪的是,這樣穿著的孩子,一大冬天都不見感冒,在班裡請病假的,都是那些每天穿的嚴嚴實實,戴帽子,戴圍巾,還帶手套的!



這個時候,老師就會說了“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人的身體也是需要抗寒鍛鍊的,那些沒衣服穿的孩子,每天都在進行一種抗寒鍛鍊,他們的免疫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想法那些裹得嚴嚴實實的孩子們,卻註定失去了許多鍛鍊的機會,變的免疫力低下了!

“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其中的道理咱也就不言自明瞭!

但這句話的意義卻不僅僅指穿衣服這樣一件事,更重要的道理是,無論是鍛鍊自己,還是教育孩子,都要樹立一種不怕吃苦的念頭,經歷過生活磨鍊的人,才能適應得了社會的發展,有了更大的自我生存本領。這一點,美國總統特朗普教育子女有方,是世界公認的。他的女兒伊萬卡受世界注目,就有賴於特朗普教育自己的子女非常嚴厲,上學的時候只給學費。其他生活費需要自己去賺,所以他的女兒才鍛鍊得如此出色!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才是“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這句俗語的深刻含義和所蘊含的道理!

你認為呢?


村姑說村事


農村老話“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有什麼道理嗎?

現在的年輕人愛時髦,就算在大冬天也不願意穿老棉襖了,穿的很單薄,這就是要風度不要溫度。但這些年輕人經常愛運動,倒也不會覺得很冷的感覺。但是一旦靜坐,就會凍手凍腳的了。

農村老話說,“飯吃七分飽,衣穿三分寒”,講的是穿衣吃飯和養生保健的關係。說人吃飯吃七八分飽是最好的,冬天穿衣服不要捂的太嚴實了。雖然暖和,但人自身的免疫力就降低了,要是突然脫掉衣服,就會很快感到寒冷。

過猶不及,人在冬天不能穿的太多衣服,更不能穿的太厚捂出汗來。這樣的話人的全身毛孔就會張開,然後往外面排汗散熱,就連臉上頭上也會冒汗,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衣服貼在身上也溼溼的非常黏人。

人出汗的時候最怕冷風侵襲。這個時候一旦被迎頭風吹上,人一受冷刺激,身體的汗毛孔就要突然關閉,然後人再打一個噴嚏,就完了就要感冒了。再加上全身都是溼的衣服,人就會得風寒感冒,很難一時半刻的會治癒,損耗汗液能量太多,很傷身體的。

人在寒冷冬季穿衣服,不能捂得太嚴實了,不經歷寒冷,讓人體產生抵抗能力,反而會降低人體免疫能力,人更容易體弱多病。冬天不能縮手縮腳的,應該多活動,多在太陽底下曬曬,多用冷水洗臉,人體就更健康。


農民妹子一枝花


首先,“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意思是說在冬天,天氣寒冷,要多穿衣服保暖。穿太少也會容易引起感冒,穿得很多的話就會容易出汗。

在冬天,我們也常常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有的人穿的很少,卻不生病很健康,有的人裹著厚厚的大棉襖,卻不聽得感冒咳嗽,看似不可思議其實裡面蘊含著道理,人穿的少的話,常受寒冷,機體抗寒能力極強,所以不會得病,而裹一身棉襖的人,稍微一動,就會出汗這樣的人身體很虛,抵抗力也會差些,遇到風寒,就會感冒生病。

從科學角度來說,因為在寒冷的環境中,周圍空氣會刺激大腦,使得大腦變得興奮,從而加快了血液循環,達到禦寒的目的,這樣看來偶爾的穿些單薄,是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如果我們穿衣服的時候,穿的太厚,裹得很嚴實,這樣反而會使自己身體處於溫暖,調節能力會變得不如常人,這樣時間長了,就會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呼吸道類的疾病、所以說,適當的少穿一點,還是正確的,當然要跟著天氣和自身調節,合理穿戴,可不能看到別少穿也跟著少穿。

而這句好就是要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等儘早的接觸到外界的寒冷環境,儘快適應外界環境的氣候變化及寒冷刺激,逐漸提高自己的禦寒能力,最終達到身體健康有體抗力減少患病的幾率。

這是生活中積累的很寶貴的經驗,一方面可以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養人的忍耐力,毅力,。


蛙觀三農


我是鄉村一家子,很高興能有機會回答您的問題。我一直都覺得祖先們千百年來口口相傳下來的老話,很多都有一定的道理,通過淺顯易懂、簡單明瞭的老話讓我們後輩們受益匪淺。

 

就拿這句話來說,“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就是一條很好的養生知識。我們會發現,到了季節更替,特別是秋冬季的時候,感冒發燒的人特別多。這時候搬這句老話話出來就能印證這個現象了。

 

第一、人對冷的感覺比熱要強烈,舉個例子,用你冰冷的手放在你的脖子上,你只會感覺到你的脖子冷,而不會感覺到你的手很溫暖,很神奇吧。這就是為什麼人一到秋冬季,氣溫剛開始降低,便會覺得特別冷,就拼命的往身上套衣服,這時候也有句俗話叫“二八月亂穿衣”,走在街上你會發現有的人穿短袖,有的人穿棉,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做法,如果捂得太厚太緊,不給皮膚受一點點寒氣,這樣反而會降低人體自身的調節能力,從而降低抵抗力,更加容易引發感冒,特別是咳嗽類呼吸系統疾病。尤其是小孩子,為什麼有句話說“小孩子要三分飢餓七分寒”,嬰幼兒的自身調節能力比成人更弱,又好動,捂太厚了,很容易出汗,若不及時散熱或者隔汗,會很容易生病。

 

第二、寒冷對人的身體健康有益,適當的寒冷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我們熱愛的毛主席就把冬泳當成一項很好的鍛鍊身體的方法,這裡不是提倡我們都冬天去洗冷水澡,而是寒冷確實能給人們帶來益處。這裡的益處包括:減少細菌滋生,提高人的睡眠質量,提高食慾,燃燒脂肪,減少人體的炎症和疼痛等等。

 

第三、給大家介紹一些在冬天增強抵抗力的方法,除了適當添加衣物,可以洗冷水臉,循序漸進,用冷水擦拭皮膚,指導發紅,這樣可以培養認識人寒冷天氣的能力,鍛鍊人吃苦耐寒的能力,記得我們讀初中小學的時候,冬天的清晨氣起來洗一把冷水臉,精神抖擻。除此之外,還可以按摩風池穴、鼻翼兩側、迎香穴來養生,另外,慢跑、太極等運動,也能有效的預防寒冷,減少感冒的發生。

 

最後溫馨提示,冬季不能捂得太厚,也不能穿的太少,要適當添衣,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要因人而異。最後,送大家幾句農村的養生古語,願大家身體健康。“食不過飽,衣不過暖。飯吃得不飽不餓,衣穿得不冷不熱”;“人懶沒有好生活,衣穿多了要上火”;“飯要定時吃,衣要看天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加帽”;“春捂秋凍,一年無病。冬不蒙首,春不露背;夏不露腹,冬不露肩”。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們,如果喜歡我的回答,敬請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一家子,謝謝!




鄉村一家子


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意思是說在冬季,由於天氣寒冷,要注意穿衣保暖。穿的太少太薄容易引起感冒,穿的太多太嚴實的話就會容易出汗。

大家都知道,人體有一定的自我防寒能力。可以根據天氣狀況,決定穿著,穿的相對薄點反而有助於增加體質抗禦寒冷的能力。

農村俗語老話都是我國先人的經驗總結,所以很多時候還是很有道理的。感謝大家的閱讀,希望郝說三農的分享能夠為你帶來幫助。


郝說三農


人體是需要鍛鍊的,包括體能鍛鍊和對外界反應鍛鍊。冬季常在室外活動的人,就比總在室內待著的人抗凍。也不宜感冒。人體皮膚表面有許多毛孔,這些毛孔在溫度高的時候就張開,排除汗液降溫,此時寒溼風毒容易入侵機體,所以認耐三分寒,不裹著被子出一身汗。


滄海拾金王海龍


春生,夏長(zhang),秋收,冬藏。這個是老一輩人嘴邊兒的養生之道。

剛接春兒,是冬天剛過,這個時候身體在經歷了一個冬天後,部分身體機能還沒有完全能適應春天的忽冷忽熱,所以在春天剛到時,不要輕易減衣。那剛接秋天時,夏天剛過,天氣剛想要變冷,但這個時候也是忽冷忽熱,這個時候不要太著急加衣服,秋天乾燥容易上火,冷一點沒關係,“春暖暖,秋凍凍”。這個是老人常說的話,秋天不要穿的厚,春天不要穿的太薄。注意春季和秋季這兩個季節,也是流行疾病很容易就鑽了空子,注意添衣,減衣,吃飯,喝水,睡覺。讓身體機能儘可能的保持平衡,這樣不容易生病,也不那麼容易怕冷和怕熱。


植序艾灸


生活給予我們的是無窮的經驗,如果能掌握好這些經驗,對於我們的工作學習和身體健康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老輩人總結的“寧可常常三分塞,不可棉裹一身汗”的生活經驗是很有道理的。一到冬天,人們就會穿上儘可能多的衣物,以扺御來自外界的寒冷。尤其是對於孩子,生怕他們冷著、凍著,給他們穿上一件又一件的厚衣服,把他們包裹的嚴嚴實實的,就像個圓球一樣,連行動都不方便。

這樣做,看似沒啥問題,但其實存在著很大的不妥。如果穿太多,稍微一動,就容易出汗,如果不及時擦乾,就極容易導致感冒,還有可能因為汗腺受阻,引發一些皮膚類的疾病。再者,人體的皮膚對冷和熱都會作出防禦反應。如果長期穿得太暖,皮膚感知外界氣溫變化的神經就會變得遲鈍,自律神經的活躍度會下降,進而造成人體的免疫力下降,這對身體健康是極為不利的。適當地穿少一些,讓肌體能感受一些寒意,激發人體的調節功能,那就能夠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讓機體能不斷的為自己供暖,也能夠確保身體更加健康。

“寧可常常三分寒,不可棉裹一身汗”說的就是要讓人體的皮膚、呼吸道等“第一道防禦門戶”儘早地接觸到外界的寒冷環境,儘快適應外界環境的氣候變化及寒冷刺激,逐漸提高其禦寒能力,進而提高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能力,最終達到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患病幾率的目的。等同於此保健之道的做法還有“寧可三分飢,不可十分飽”,人體對飲食的消化、吸收、輸送,主要靠脾胃來完成。進食定量,飢飽適中,恰到好處,則脾胃足以承受。消化、吸收功能運轉正常,人便可及時得到營養供應,以保證各種生理功能活動。反之,過飢或過飽,都對人體健康不利。

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節制飲食,時常有人因暴飲暴食突然“心慌”、“心痛”而誘發心臟病發作。暴飲暴食除了會引起消化系統疾病外,同時也可引起循環系統、血液系統、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等一系列病理變化。所以說,千萬別小瞧了民間口頭流傳的一些俗語,說不定哪一句就是你養生保命的金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