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書法作品至少要蓋幾個印章?

火紅色的激情


對於這個問題,我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上面密密麻麻地蓋滿了印章,其實這些印章大多是後來人蓋上上的,寫書法作品蓋印章還是宋代興起來的。

給書法作品蓋上印章,使得書法內容和落款和印章相得益彰,所以有人把書法稱為“三色藝術”,紙是白的,字是黑的,印章一般是紅色的。


印章也有很多的種類,有姓名章,迎首章,鎮角章,過目章,鑑賞章,印章又可分為朱文和白文,在蓋姓名章的時候,一般是將白文蓋在前面,朱文蓋在後面,兩個章之間的間距為一個半章的距離。

說到一幅書法作品至少要蓋幾個章的問題,我想很簡單,那就是一幅完整的書法作品必然要將自己的姓名章蓋上。


一幅書法作品印章的個數最好不要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不要超過五個,一個迎首章,一個鎮角張,兩個姓名章就可以了,一共四個章。

印章雖然能增加書法作品的體勢,可以起到調節章法的作用,但是用得多了就有喧賓奪主之嫌了,但是現在很多人倒是樂於把自己的書法作品弄得花裡胡哨的!其實這樣就違背了書法蓮姐明瞭的法則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鐵匠論書畫


一幅書法作品中用印不宜過多,要“惜紅如金”。

書法作品用印大致分為名章和閒章,名章多為姓名、字號等,閒章主要起襯托作用,多表達作者的意趣。閒章多隨形,根據所印位置,分為引首章、腰章和壓角章。

書法作品用印原則:宜小不宜大,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章不可大過字。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不可蓋右下角方形壓角章之位與書畫上端空白處。

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

蓋壓角章不可太小。

蓋壓角閒章,不可二方以上。

姓名印,不可連蓋三方以上。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引首小長形章,其餘不可蓋。





藝本天成


像我的話一般就是姓名章和閒章,一般初學階段 就是在落款名字下面 一個朱文、一個白文。

印章在一幅書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當正要的,別看這一小塊紅,真有畫龍點睛之妙。印章有姓名章,閒章,閒章包括引首章、攔邊章、壓角章、攔腰章等。

1.印章不宜蓋多。印章講究“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蓋取奇數,其扶陽抑陰之意乎。”印數不宜多,過多則易雜亂,甚至喧賓奪主。像狗皮膏藥一樣。不要像乾隆這樣大印章一頓亂蓋。


2.印章不宜蓋在字上面,也不宜印章壓著印章,更不宜印章壓著落款。不要像乾隆這樣好好的懷素書法,突然冒出一個大印章,咣噹蓋在兩行字上面了。乾隆皇帝的墨寶能競拍達到了400萬的天價!你的可不行。

3.印章要大小事宜,位置恰當。大小應該和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與題款字相等為宜,小一點也可以,但不要比題字大。款尾姓名、字號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題款下留有空白,則鈐在署款之下;若無空白,宜左不宜右。


書法翰墨名帖集


書法作品用印大致分為名章和閒章,名章多為姓名、字號等,閒章主要起襯托作用,多表達作者的意趣。閒章多隨形,根據所印位置,分為引首章、腰章和壓角章。






13352866117


印章是作品很關鍵的收尾工作,已經有網友指出了根據作品的情況可多可少,我贊同這個關點。

問題是在於“度”的實際把控上,需要從大局觀去考慮。

就用實戰來探討~

上面二幅用篆體傳統格式書寫的屈原《橘頌》,印章落處也是傳統形式。上一幅因為左上角留白存在著明顯的漏氣現象,所以需要按一章守氣達到畫面平衡。下一幅就是在左上角補印後的效果,畫面共用了四個印章。

隨後又用草篆(非長規)書寫了《橘頌》。為了強化氣場,採用了七個印章(非長規)手段在畫面中穿插,此時的紅色已經是畫面的主題之一了。(裝飾性效果)

當然,下面的《車》字屬極簡風格,就用極簡對應了。


也可以是通過堆角章形式組建畫面,完成裝飾性效果……印章,根據畫面的整體效果而落印。

※ ※※

題外話:個人認為,當書法成為“藝術”的那一天起,裝飾感與形式感就佔據了“書法藝術”的重要位子……

那麼,傳統書法又屬於什麼呢?難道史上留下的各種名家經典作品就不是藝術了嗎?

哈哈哈……請問,藝術就能成為經典嗎?

經典作品還需要靠“藝術”二個字來證明嗎?這種想法不但是無知……實在是無知之極!


呂永亮


其實書法注重的是筆法內容,一個印就足夠了。字不好又沒文化內涵,印章滿天飛得比乾隆帝多也是廢紙一張。任你炒作,百年後也是廢紙一張。我天天寫字,印也不見了,就象今早一樣,學韋小寶畫個烏龜。



鑑水漁翁


一副書法作品至少需要幾個印章?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應該說書法裡面本身不需要印章,印章只是起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不是書法作品的必需。一副作品印章多了不見得好,印章少了也不見得好,關鍵是要把印章蓋在需要的位置,如果這幅作品不需要印章也就不需要加蓋。

我們經常見到很多江湖書法家,在寫完的作品上,至少要蓋兩個印章,甚至是更多個印章,而且印章非常大,引首章要蓋,名章也要蓋,齋號章也要蓋。好像不把這幅作品蓋滿,就決不罷休。這種做法是非常低俗的,印章寧少勿多,寧缺毋濫。如果現在我們對章法不太瞭解的情況下,不建議大家蓋多的印章、加蓋一個姓名章就可以了。


韓風偉650


(1)印章常用的有兩種:姓名章和閒章,閒章又包括引首章,攔邊章,押角章和腰章。這裡邊最最常用的是姓名章和引首章。(2)書法中印章不宜過多,常見的有三種情況:A只蓋一個章那肯定就是名章了,就是隻給落款下蓋一個刻自己名字的印章,B蓋兩個章,一個名章和一個引首章,或者一個名章和一個字號章,C蓋三個章,那就在作品右上方蓋個引首章,再在落款下蓋一個名章和一個字號章。在落款下連用名章和字號章時,要避免雷同,最好是一白一朱,大小等大或者大小不宜太懸殊。(3)多看一些名家的作品,看人家怎麼使用,多去總結。希望能幫到朋友。


鋒利傳媒


最少一枚名章就夠了,證明書法作者。

根據作品需要,或喜好,可多些。

比如有人喜歡刻印,那就多些不同的印章。

比如有人專注在寫書法上,經常寫不同大小的字或篇幅,那就準備大小不同型號的名章,

一套名章足矣,在一生中會節省多少印印章的時間,省去多少麻煩。

出門寫作品帶很多石頭,誰沉誰知道……


一畫網格書寫教學創始


古人書法基本上都不蓋章,明清以後蔚然成風。蓋章狂魔當屬乾隆不可,一般而言,個人的書法作品蓋章,不僅為了美觀,使得作品更加賞心悅目,在一些缺陷的地方彌補一下,而且還可以作為印章憑信,具有多種功能。因此,書法創作時,至少需要兩個章,吟首章和姓名章,還可以加一個雅號之類的印章。但不宜太多,顯得俗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