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沒有達到對藝術的“痴迷”和“癲瘋”的狀態,就創造不出“神品級”的書法作品,你怎麼看?

皇甫荔


這種說法有一定偏差,書法因氣韻不同,所需的創作狀態也不同。有需快樂,有需悲憤,有需陰鬱,有需癲狂,有需平和。創作書法作品的狀態要跟自己的書法風格相關,如讓趙孟頫尋找癲狂之態,即便癲狂起來,也少了些變化的狂放。反倒是平和的時候,創作出的作品為世人所重。



在一定程度,激情是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草書。在筆法和結字精熟之後,其中的變化是規矩還是豐富,全靠當時的心境。所以以一種癲狂的狀態去書寫,往往會得到跟平時不一樣的變化。

這種變化是無意識的,是手上完全脫離束縛的。卻又因為功夫深,不會脫離法度,所以才會為世人所重。如王鐸傅山徐渭的作品,在明清大草中,以王鐸的激盪,傅山的狂放,徐渭的癲狂最為著成,成就也數最高。



如要說行楷小草,還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理比較合適,癲狂只適用於大幅作品。如神品三帖,兩幅行書,一幅行草。十大傳世名帖中,出於癲狂狀態下書寫的行草也只佔一半。另一半都是正常狀態下根據當時的心境書寫。



所以不要盲目追求癲狂,還是要以練功為主,功夫到了,怎麼寫都是好的。功夫不到,即使日思夜思,也是塗鴉之作。


名師巨典


一、文學史上有“李白斗酒詩百篇”之說。醉態百出,肆意而為,這也是一種“顛”的表現。微醉的狀態下,人的原始性情將得到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地盡情發揮,毫無顧忌,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因素作怪。思緒像放了線的風箏、如山中之泉水汩汩迸出、如高山之瀑布傾瀉而下、如奔騰之江河滔滔不絕,思緒得到放開、手腳(用筆)更加靈活、姿勢更加灑脫,有超凡脫俗之感,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猶如神助也,每一筆都是神來之筆、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這就是“醉”、“顛”的超凡感覺和狀態及神助般的力量,讓你創作出驚世駭俗的“神品”、“絕作”。這的的確確是真實存在的,毋庸置疑。這是一種高境界,非常人能所及,也非所有人都能擁有這種超凡神助的狀態。

二、書法史上有“顛張狂素”、“米顛”之說,張旭和懷素等痴迷、醉心於書法,達到忘我、化境的境界。懷素他少年時痴迷書法,沉溺於紙筆翰墨,整天都亂寫亂畫,曾兩次被驅離寺院。懷素家貧,家裡曾種植上萬株芭蕉樹,他把葉子都剪下來,用來練習書法。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到處寫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自創“一筆書”,終成大器。李白醉態“斗酒詩百篇”,懷素醉酒字更狂。連顏真卿都向其請教,懷素說:“有一天傍晚,我曾長時間觀察夏雲的姿態。發現雲朵隨著風勢,轉化而變化莫測,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龍翻騰,或如飛鳥出林,或如驚蛇入草,或如大鵬展翅,或如平原走馬,不勝枚舉,美妙無窮。”懷素正因為痴迷書法,領略了書法真諦,四十歲他的書法創作就已進入了巔峰狀態。而張旭呢。同為唐代人、為人灑脫不羈,豁達豪放,嗜好飲酒,與李白、賀知章等並稱“飲中八仙”。常於醉中以頭髮濡墨大書,如醉如痴,稱“張顛”。張旭的狂草左馳右鶩,千變萬化,極詭異變幻之能事,被譽為“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再者,還有智永,痴迷王羲之書法,幾十年居於永欣寺閣上,不出門,勤練王羲之書法,創立“永字八法”,為後世學書之典範。

三、懷素不狂,寫不好《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這些經典作品;張旭不顛,不會有“草聖”之稱,更寫不好《古詩四首》等千古名作;智永不痴,寫不好《千字文》、更不會創立“永字八法”;王羲之不醉,也寫不好“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那將必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遺憾。

四、很多人片面地認為他們的“醉”、他們的“痴”、他們的“顛”、他們的“狂”是性格使然,其實,非也、非也。性格只是一方面,很多人也具備這種性格,但並無如此境界和成就。那是什麼?那是一種精神!那是一種勤奮!那是一種執著!只有勤奮、只有執著、只有勇於追求、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精神,才能撬開成功的大門,才能登入化境,才能創作出“神品級”的書法佳作!才能創立一番新天地!

五、“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採百家長,始得龍鳳飛!”這句話讓我們大家共勉吧!

六、作者:墨海軒書法。本回答為原創,花了我近兩小時寫作打字。不對之處,懇請斧正。


墨海軒書法


對藝術的痴迷是創造藝術傑作所必須的,這種痴迷,是對書法的投入跟創作的激情。不過這裡需要明確,痴迷,是內心的痴迷,而不是為了表演而痴迷,內心的痴迷可能外在表現得波瀾不驚,而不是譁眾取寵,看看張旭、蘇軾、米芾、歐陽詢、王羲之、毛澤東、啟功等古今這些大書法家就能知道,痴迷的表達方式各有不同,以毛澤東為例,我們今天可以看到更多以前保密的材料,毛的一生波瀾壯闊,充滿無數艱辛,但他確寫了大量的書法作品,他自己的詩詞可能都有他親自書寫的書法,這真是奇蹟一樣!啟功先生,一生磨難,晚年老妻離世,孤單一人,但卻寫了無數書法,可謂對書法的熱愛獲得一些心靈的慰藉吧!這些是真正的痴迷。而所謂癲狂,更多屬於人性的特例,跟書法的優劣沒有直接關係了。


紅茶館茶室


這個命題有一些以偏概全。書法藝術除了有一定的基本功以外,還要有良好的悟性和靈感。毛澤東對書法從來不是痴迷。但獨創的書法。卻是鋼筋有力,獨成一派。

無論是行書,楷書,草書,篆都是一代代傳承並學習延續的結果。王羲之,柳公權都是在認真刻苦學習書法的基礎上才成為書法大家的。

不可否認的是,書法需要一定的基本功。但書法也需要更好的靈性和霧感。其實書法在歷朝歷代。就已經成為最基本的試卷考試的一個入門。巨人或者科舉制度考試過程中。都是以書法作為基本的答卷工具的。並且書法的字跡好壞工整程度決定著你是否入榜的一個先決條件。更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能改。一筆下去的就已成定局,所以要心思熟慮,然後才能正式答卷。

當你看過幾個歷朝歷代的狀元試卷後,你就會覺得。不僅是一個書法家,更是一個思想家,政治家的一個治國方城或者治國理念的鴻篇鉅作。

任何的領域不見得就是就是非要到痴迷的程度才能達到一定的成功。當然,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和道理。但同時聰明智慧和悟性卻又是一個飛躍的一個前提條件。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私信共同探討。


為曰


男人痴迷美女。蜜蜂愛戀鮮花。

無論是書法也好,繪畫也好,若想出好的作品一定是要迷戀這一行!深深愛這一行。 深入才能得其究竟。

但是非要達到痴迷或者是癲狂的狀態才出神級作品倒未必。現在書法界亂象叢生。所謂的射書,盲書,吼書是精品嗎?是神品嗎?簡直就是垃圾!是在浪費紙!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大家也好,藝術大家也好,無不都是有深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各方面知識。古代書法家的生活習性,我們現在不得而知。近代的大家如啟功,舒同,林散之無不都具很高的專業知識及文化修為,他們的作品精品,神品。傳世之作比比皆是。作品行雲流水,功力深厚。絕對看不出癲狂,張牙舞爪留下來的痕跡。




趙寒翔


但是,對書法愛的痴迷癲狂,不一定寫出神品來。因為,神韻書作,首先賴有作者的天資,不具備高上的天資,終其一生也難以登堂入室。

其次是功夫。天資在高沒有一定的學練功夫,不可能有所成就。

第三則是所謂的字外功。即是讀書,學養和閱歷,這是不可缺少的。

第四,我覺得還需要心性的不斷修煉和提升,即不斷修正舊我,立志圖新,使自已的心性

合於大道,那麼筆端所流注出的氣息必定是超凡脫俗的神韻。


大同王屹峰


書法藝術除了有一定的基本功以外,還要有傑出的悟性和創意。毛澤東對書法歷來不是痴迷。但獨創的書法。卻是鋼筋有力,獨成一派。

無論是行書,楷書,草書,篆都是一代代傳承並學習連續的成果。王羲之,柳公權都是在仔細吃苦學習書法的基礎上才成為書法我們的。

不可否認的是,書法需求一定的基本功。但書法也需求更好的靈性和霧感。其實書法在歷朝歷代。就已經成為最基本的試卷考試的一個入門。巨人或者科舉制度考試過程中。都是以書法作為基本的答卷東西的。而且書法的筆跡好壞工整程度決議著你是否入榜的一個先決條件。更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不能改。一筆下去的就已成定局,所以要心思熟慮,然後才幹正式答卷。

當你看過幾個歷朝歷代的狀元試卷後,你就會覺得。不僅是一個書法家,更是一個思想家,政治家的一個治國方城或者治國理念的鴻篇鉅作。

任何的領域不見得就是就是非要到痴迷的程度才幹達到一定的成功。當然,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和道理。但同時聰明智慧和悟性卻又是一個飛躍的一個前提條件。這個問題你怎麼看?歡迎私信一起探討。


孟南937承傳民族文化


而神品級作品的另一半指含蓄深沉的一面,二王,歐顏柳趙等等,近代李書同,等大師派之書家。

人性多不相同,故認定亦有差異。


讀書耕田人王七


痴迷是過程,瘋癲是創作狀態,依次有解衣磅礴,老僧入定,行雲流水,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根據每個人的習性不同而略有區別,可統稱為"心手相應,天人合一"。


張曉東vi


做任何事到要有個度!

過度瘋狂了那就有可能是精神病了!

看看現在幾個所謂的大家,寫字又吼又叫,手指狂亂,是不是像個瘋子!

幾年前,一位書法愛好者為了參加一次比賽,每天練了很多紙,每天練到很晚也不休息,結果還沒投稿,就累死了……

你說可不可惜!!!這就是練字練過度了,太“痴迷”了!所以,任何事都要有個度!

滿招損,謙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