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時期,納粹德國的綜合國力是什麼水平?

紅海激浪


鼎盛時期,納粹德國的綜合國力大致能進世界前五,距離美國今天的地位還差兩條街。

提問者居然問納粹德國鼎盛時期有沒有達到今天美國,這是在嘲諷大家麼?

納粹德國的整體地位,就是陸軍很強大,空軍一般,海軍很弱,經濟發達而不強大,科技教育不錯。無論從哪方面講,它在全球的影響力都沒法和美國相比。

所謂“納粹德國的鼎盛時期”,有兩個概念。其一是和平時期德國發展的最高階段,即1939年初剛吞併捷克的德國。其二是戰爭時期德國擴張的最高階段,即1942年秋逼近斯大林格勒的德國。

我們就分別來看一看吧。

二戰時期,GDP的概念雖然有,但不是那麼明晰的。當時決定性的是工業產值,或者說鋼產量,地位相當於今天的GDP。

那麼就簡單看看當時各國鋼產量把。

美國鋼產量約6000萬噸,蘇聯鋼產量約1800萬噸,德國鋼產量約2300萬噸,英國鋼產量約1300萬噸,法國鋼產量約800萬噸,日本鋼產量約700萬噸(含侵佔的東三省),意大利鋼產量約200萬噸。

可見,即使只算著七大發達國家大約1.3億噸,德國鋼產量只有其中的不到五分之一。連同盟友日本意大利加起來,也只有四分之一。最強的美國是德國的3倍,是德意日加起來的二倍。

這顯然和今天美國一家獨大,獨佔全球的四分之一沒法比。

這裡還只是說了鋼產量。如果考慮資源的話,大英帝國雖然鋼產量不如德國,但其擁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和強大海軍,顯然是勝過德國的。蘇聯依靠廣闊的領土和二倍於德國的人口也是勝過德國的。因此,德國綜合國力在1939年最多排全球第四。甚至法國都可以和他拼一拼。

至於說那時候德國失業率低,經濟增長快,倒是沒錯,可是這是靠希特勒全力開動軍工產業高的。說白了就是不要黃油拼命造大炮,到時候大炮不拉出去開火國家就要崩潰了。

再看1942年秋天,德國確實佔領了歐洲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佔領區人口達2億。要說囂張程度,比今天的美國更強。但是,這時候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動起來了,潮水般地生產出飛機、坦克、戰艦。德國實際上已經陷入戰爭泥潭。而從國際地位來說,德國已經是世界各大國的圍剿目標,更沒法和美國現在“謀求世界領袖”的地位相比了。

(歡迎關注巴山夜雨涮鍋,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觀點)


巴山夜雨涮鍋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1930-1933年歐美各國爆發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其中德國6000萬人口有近一半人口在飢餓貧困線上,而1933年2月希特勒上臺,老百姓生活很快得到改善,1934年10月,德國失業率為0,而希特勒上臺之前德國失業率超過30%。

1937年柏林火車站,三個路人

1933年,希特勒主持德國柏林汽車展,宣佈德國高速公路計劃,在納粹倒臺時,德國已經修建了4000公里高速公路,今天德國有1.2萬公里,這其中有4分之一是納粹時期修築的。

納粹政府上臺後,推行國民社會福利,提升療養和旅遊,其中僅1937年,德國有1000萬人參加了休假旅遊。

1937年德國柏林的社區

德國從1933年-1937年間,把瀕臨破產的國家改造成了世界第二的經濟強國,這5年間德國經濟增長超過100%,人人有工作,物質越來越豐富,社會福利變好,希特勒的支持率至少在80%以上,德國學校有超過50%的老師自願加入納粹黨,學生自願組成納粹少先隊。

相比此時的美國,1929-1933年的大蕭條,失業人口超過800萬,1937年又陷入經濟危機,總共失業人口超過1500萬,另有學校倒閉200萬學生輟學,全美國大饑荒導致超過700萬人死亡。

1937年的柏林街頭

這就是二戰前鼎盛德國和美國經濟方面的區別,軍事方面暫且不提,直到爆發了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戰爭的消耗和美國發行戰爭債券大發戰爭財開始,情況發生了逆轉。


圖文繪歷史


鼎盛時期應該在1940年左右,在世界範圍內綜合國力德國應該可以排名第4吧。

綜合國力不單純是軍事,包括各方面的因素;軍事上來說當時的德國能排名世界第1不為過。



以1940年為準,排名一下綜合國力前五。

1、美國。1940年美國的GDP達到2000多億美元,工業在1895年就超過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1934年羅斯福新政使得美國逐漸擺脫經濟危機,人口到達1.3億多,歐洲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衰退,被美國超越,不過當時的美國軍事上稍弱與各國。

2、蘇聯。1940年蘇聯的GDP發達到433億美元,經過2個五年計劃國內的工業化發展迅速,成為世界第二的工業大國,超越了英國,人口達到近2億,任何時候的總兵力都保持在600萬左右,還有全球無一匹敵的戰略縱深。

3、英國。老牌資本主義帝國,當時雖然衰退,經濟不景氣,但是依然是大英帝國,工業世界第三,殖民地遍佈全球,海軍世界第一,空軍也是強大的存在。

4、德國。1940年德國的GDP高達561億美元,擺脫經濟危機,人口7000萬左右,總兵力達到700萬上下,武器彈藥精良充足,單兵作戰能力強,名將輩出,戰術理論先進,但是德國強大在陸軍,海軍簡直不值一提,空軍還可以,如果單獨論軍事力量,當時的德國應該第一。但是德國的工業規模比不上以上國家,也就魯爾工業區和蘇臺德工業比較強大,但是德國有大量的優秀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所以前期德國吊打歐洲各國,但是綜合國力始終是考慮其他各項因素的,和英國比還稍微差點。

5、法國。對,是法國,雖然瞬時被德國戰敗,但是法國畢竟是老牌資本主義工業強國,還曾經號稱歐洲第一強國,當時法國失敗完全是戰略戰術的失敗,還沒發揮作用就被德國幹倒了。

後面應該是日本、意大利、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之類的國家了,排名很難排的,但是個人認為日本應該排名第6,日本1937年GDP就有283億美元,軍事力量在東南亞和南亞各國排名第一,但是日本國內資源太過貧乏,缺乏戰爭的後備支撐。


小小羅羅蛛


鼎盛時期德國綜合國力主要從軍事方面介入,其海陸空三軍,坦克飛機大炮在當時可謂是頂級配置了。

德國在蘇德戰爭以前就已經達到了巔峰狀態,尤其是1939年9月波蘭戰役。1941年9月莫斯科戰役,納粹軍事擴張十分順利,以國防軍為主體挺進萊茵河非軍事區,德國陸軍成為不敗神話,軍事實力逐漸增強。1939年9月打起波蘭戰役。1940年5月,規模空前,形成兩線攻勢。1941年6月開始孤注一擲的蘇德戰爭。


對歐洲歷史上乃至全人類前所未有的軍事帝國德意志而言,不幸的是,規模空前巨大的戰爭機器發生癱瘓,人類歷史暴虐的政治形式封存在歷史的塵埃之中,12年的歷史生命因此逐漸走向衰敗,當它鼎盛的時候可與凱撒時代的羅馬帝國比肩,比拿破崙時期的法蘭西帝國更勝一籌。

與幾大國相比,德國稍強於蘇聯,持平英國,在蘇德戰爭中卻敗於蘇聯,我上篇回答已經羅列了相關原因,在這裡我就不一一陳述,主要是德國被兩線作戰所牽制,顧此失彼,但軍人傷亡少於蘇聯。

法國實力卻不好評估,不光彩的迅速戰敗,與英結盟敗的慘,敗的快,從本質上講,是法國戰略戰術思想上的落後,就馬其諾防線被迅速攻破,法國被打掉一半,委屈的法國海軍―一隻僅小於日不落帝國海軍的將士們只能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他們何曾想充當在海上打醬油的角色呢?法國應該排在蘇聯之後。

英國和美國成為盟友攻打德意志,德國軍事配置難以在全球施展,而對於英國而言,其裝備配置全球可達,可以憑藉強大的海軍本土殖民地提供後勤和物資。英國的海軍和空軍比德國強毋庸置疑,從敦克爾克戰役就可以看出,其遠程轟炸機不比美國差。



而當時的德意志與現在的美國完全沒有可比性,美國現在擁用單挑全世界海軍的能力,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眾多實力不弱的小弟,而當時的德國是沒有的。

歡迎大家關注“智化冰川”瞭解更多相關資訊!


智化冰川


我覺得鼎盛時期的納粹德國的綜合國力在當時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雖然在納粹執政時期挑起了世界大戰,但是換句話來說,戰爭也正是檢驗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工具。

德國的經濟:

德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可謂是被戰勝國瓜分的體無完膚,鉅額的戰爭賠款幾乎能把德國的經濟給摧毀掉。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更是雪上加霜,失業率劇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而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納粹黨執政,德國的經濟有了跨越式發展,德國在當時全球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依舊能實現人人有工作,人民生活滿足感大大增加。

德國的軍事:

德國的軍事水平被世界人民公認為當時世界最強,在戰爭中德軍表現出的戰鬥力,令人生畏。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橫掃歐洲14國,戰火遍佈歐洲、北非、大西洋,能夠支撐如此之大戰場的國家也就德國在當時能做到吧。同樣,在戰爭中創下的奇蹟也是比比皆是。德軍每一個士兵配備的武器在當時就是別的國家無與倫比的,從而表現出來的單兵素質更是極高。在蘇德戰場,蘇軍就損失了1000多萬軍隊,而德軍在二戰時期一共才損失了550萬軍隊。其次聞名遐邇的德國裝甲部隊,創下的戰績更是顯著,閃擊戰被德國實行的淋漓盡致,為德軍打下了大量的戰爭資源。

德國的科學技術:

納粹德國軍事力量的強大,離不開其科學技術對軍事的支撐。在二戰中,德軍所生產出的眾多優秀武器裝備,令盟軍望其項背。

德軍的虎式坦克是當時性能最優越的坦克,裝甲厚度、炮彈威力等技術指標軍事最高。同時,德軍在二戰末期生產出的噴氣式戰鬥機,同樣是領先世界好幾年。德國還擁有火箭,而且像導彈一樣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正是德國的V2火箭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

德國的教育:

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強大,人才是關鍵因素。德國人的技術、集體榮譽感都與其教育是分不開的。在二戰爆發前,處於捷克斯洛伐克的日耳曼人,主動要求回到德國的懷抱,即使是獨裁的法西斯統治,即使是要爆發世界大戰的德國,日耳曼人都義無反顧的要回到德國,這種集體榮譽感真是令人敬佩。

在戰場上,湧現出的名將數不勝數,其智慧的合集創造了歷史。閃擊戰、狼群戰術等讓盟軍聞風喪膽,一度不敢再戰。即使,德國最後兵敗如山倒,依然不屈不撓,直至被盟軍攻入柏林,希特勒才自殺身亡。而意大利的表現,我就不想多提了。日本被打到本土,也是選擇投降,與日耳曼人相比,確實缺少了點骨氣。


歷史長流水


手首先我們來看下德國為什發動二戰!因為他是一戰戰敗國。簽下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和不可承受的經濟賠償。也為日後歐洲的二戰埋下了地雷。一戰後,自強不息嚴謹勤勞的德意志民族,在一片廢墟上又發展壯大起來。發展起來的德國民族情緒和歷史仇恨高漲。不甘承受歐洲各國無盡壓榨、剝削的德意志人民,在納粹狂人,野心家希特勒的煽動鼓舞下,終於又打開爭霸天下的潘多拉魔盒..

鼎盛時期的德國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比擬的頂級強國!歐洲各國不行,美國也不行..當時的德國工業產能、高端科技、教育科研,城市化領先歐美太多..放開手腳的德國軍工實力,軍事裝備,軍隊素養,也遠強於同時代各國。要知道德國可是力壓整個歐洲,對抗後美國!

當然德國有致命不可彌補的短板___資源匱乏!戰略空間狹小!所以不能持久消耗作戰。這才使德國的閃電戰如此強悍迅猛聞名!德國戰敗的主要原因還有戰場鋪得太廣!在資源匱乏補給裝備跟不上情況下。加上美國後期發展強大出來撿便宜!以一敵眾戰敗命運已然註定..雖敗猶榮。

由此可以看出二戰時期,鼎盛的德國實力是絕頂的。但與現今的美國相比的德國還是有差距..不能達到二戰時期,如同今天美國在世界的地位。因為他沒有足夠的國土戰略空間,沒有強大的資源儲備!更沒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整個北美,南美都是他的後花園,而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的超級霸權強國!無人能及!所以即使二戰時的德國再強悍,也達不到今天美國的位置。體量後勁先天不足..

後話____如若二戰的德國沒有發生戰略上的根本錯誤。沒有跟蘇聯,美國對抗,而是協商延遲或罷戰。將主要目標放在佔領歐洲並鞏固發展,使整個歐洲成為大後方!再開拓整個非洲殖民地..那麼將沒有今天美國。


沐木然


鼎盛時期,納粹德國的綜合實力應該排在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蘇聯。

從國土面積、自然資源、人口規模這三個基礎條件看,德國在主要工業強國裡面(不包括加拿大、中國德國國家),僅次於蘇聯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

在衡量國家主要實力的工業製造能力上,德國要強於英國和法國,在質量上甚至要超過蘇聯,和美國不相上下。在科技發展水平,正在研製導演和原子彈的德國,可能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君不見美蘇聯軍功破柏林之後,瓜分了德國的工業,併成功製造原子彈。

從當時的政局來講,德國和蘇聯實行高度集權的政治經濟體制,推行民族主義,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中,兩支獨秀。不僅失業率大幅下降,而且生活水平比經濟危機前大大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大大增強。而當時的美國,技術的積累還未完全完成,蘇聯也只是規模優勢,英國和法國等老大帝國暮氣沉沉。只有日耳曼人生機勃勃,說綜合實力世界第三恐怕亦是公允之論。


青年史學家



感謝跟大家探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即使鼎盛時期的納粹德國綜合國力和現在的美國比起來是有差距的,眾所周知,二戰是納粹德國想要通過戰爭來稱霸世界,當時納粹德國的戰機,坦克,步槍和海軍在當時可謂是最為先進的。但距離稱霸全球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在二戰中德國最著名的莫過於利用其性能先進且強大的坦克進行閃電站,並且在攻打荷蘭和俄國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其軍隊作戰能力也是相當的高。以至於當時差不多打遍整個世界。最終還是是失敗,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雖然在當時數一數二,並且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不足以像現在的美國一樣實現全球作戰,全球打擊能力,並且不能夠像美國作為世界警察,憑藉其強大軍事實力到處惹事。並且不能像美國這樣在全球都有小弟依附。用所謂的安全到處介入各國內政,甚至隨意發動戰爭。當時的納粹德國只是想通過戰爭來證明自己。而很顯然失敗了,鑑於眾多原因,可見當時納粹德國的影響力和當代美國是有差距的,小夥伴們,你們認為呢?歡迎評論探討。喜歡我的也可以關注我,竭盡全力為你們帶來更好的文章。


小友有看法


首先,納粹德國是靠戰爭體現綜合國力的,能夠發動戰爭就證明國家的經濟能力很強,並且能夠同時與多個國家同時戰鬥,說明其強大的經濟支撐能力。

第二,工業科技體系完善,尤其是武器裝備的生產能力,不需要外部的增援能夠滿足整個二戰戰爭的軍需物資需求。同時,科研能力非常強悍,很多先進武器的研發使得整個世界都感到害怕,尤其戰後蘇聯和美國的崛起就是得到了納粹德國的技術和人才。

第三,人口數量及素質優秀,能夠以一國的人力對抗整個世界,說明人口數量非常龐大,並且由於教育水平較高,並且種族單一,所以人口素質和團結性也非常優秀。

所以說,納粹德國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由於人類渴望和平的要求下,發動戰爭導致其滅亡,但不可否認的是其科學技術對世界發展的推動力。


文藝青年拉芳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因為資源分配不均衡而導致的世界性大型戰爭。原因很簡單,當時的英國和法國在全世界佔有很多塊殖民地。作為後起之秀的德國,分外眼紅。這才是戰爭最基本的原因。第二次,德國知道他從英國和法國嘴裡搶不來任何或大或小的肥肉。更別指望他們會為自己吐出來。於是,參加過一戰的希特勒帶領著他的納粹黨登上了德國的政治舞臺。既然狼不肯分肉給德國,那德國就只好吃掉吃肉的狼。狼一死,屬於狼的肉就都歸德國了。說的簡單點。最開始德國是打著優劣種族為搶佔資源和土地的藉口。到後來隨著一系列歐洲國家的滅亡或投降。使得希特勒的自信越來越足,野心也越來越大。為了節省資源,希特勒以戰養戰。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什麼不列顛之魂?什麼英國。也會跟法國那樣的結局。希特勒的錯誤就是在還未搞定西線的情況下,匆忙開啟了東線戰場。我記得好像有這麼一段話,好像是說談戀愛的。在第一段感情還沒結束以前,請不要急於開啟下一段感情。那樣不僅自己很累。還會被人當作不正經的流氓,而遭到人們的白眼和鄙視。呵呵,有些跑題了。二戰時期。德國以一敵三加一。英法和蘇聯外加後來因日本偷襲珍珠港而加入的美國。德國後來雖然戰敗了。但作為他的對手,英法蘇聯這三個國家,哪個不是被他修理的慘兮兮的?戰略失誤跟軍力國力強弱不能畫等號。以一敵四,失敗是遲早的。關鍵看他能扛多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