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洪波:做期貨,無論有多少錢,離爆倉永遠只有三天

尚澤投資丁洪波的演講實錄。

精彩語錄:

規律之中有線性的過程,也有非線性的過程。

做交易一般有兩種目的,一是為了賺錢;二是為了從中感受到樂趣,把交易做好,找到交易的規律。

力學定理很多也都適用於行情。

很多人都容易因為行情的往復形成線性思維而錯失正確的行情或接盤錯誤的行情,這就是條件反射引起的。

人的心理是差不多的,往往會在同一個區域形成同一個定勢,而這個時候就是下跌的時候。

震盪久了肯定會出一個方向的,我們只要在出方向的時候找一個突破點就可以了。

在震盪之後的末端突破是最有效的。

技術面派或者基本面派,兩派之間孰優孰劣也是爭論已久,在我看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市場是不可能讓多數人賺錢的。

一個策略用的多了,市場犯的錯誤就少了,錢也就沒那麼好賺了。

波動率區間很小的話,以後追單的時候止損就會比較小。

當一個品種波動率小的時候可以多關注它,不論是往上還是往下,都會有機會存在。

波動時間越長,反向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大。

已經錯過的東西就不要去追究了,盲目去追會使自己進入一個較為浮躁的狀態中。

一個企業離倒閉永遠只有三個月,我們做期貨的,無論你有多少錢,離爆倉永遠只有三天。

有些品種我雖然三個月沒有交易過,但是我在三個月前就知道出現什麼行情要怎麼做它。

一定要有前瞻性,虧損的時候只要知道自己後面能怎麼盈利,那你就不會太害怕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跳出交易中的限定思維。很多的交易員,包括我自己,在交易中的思維往往是偏向於線性的,這並不是說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一種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所以我總想在交易中找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我始終覺得人性也好,自然規律也好,包括我們交易的行情也好,是有規律可循的。當然也有隨機漫步這一學說,該學說在價值投資以及基本面研究當中可能會比較盛行,認為波動是沒有規律的,而我恰恰相反,我覺得波動是有一定規律的,但不是說有一個確定的規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意思是說萬物是在變化的,即事事盛衰無常。面對行情波動中的某些現象,我們也要用這樣的思維去考慮問題,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跳入線性思維中去。什麼叫線性思維呢?按我的理解就是機械地認為行情是按照原來的模式或者方向去繼續發展的,在上漲的時候,大家會認為它能一直往上漲,下跌的時候又會覺得它還要繼續往下跌。總得來說,線性思維是比較靠直覺的。我分析線性思維已經很多年了,今天也藉此機會與大家聊一聊我這麼多年在交易中的一些思考。

自然規律是怎麼樣的?自然規律有潮起潮落、月亮的陰晴圓缺和春夏秋冬等,因為經歷過無數個春夏秋冬,所以我們能夠有前瞻性的知道再過三個月天氣會變涼爽。有些人可能會問,我們最近的兩個月溫度是在越來越高的,這要怎麼解釋呢?其實這就說明了

規律之中有線性的過程,也有非線性的過程。我認為行情發展是有規律的,而且我試圖在尋找這樣的規律。我覺得交易的樂趣就在於將自己的人性與市場契合起來。做交易一般有兩種目的,一是為了賺錢,賺得越多越好,有些人甚至會因此不惜使用一些不合法的手段;二是為了從中感受到樂趣,把交易做好,找到交易的規律。我個人是屬於第二種。

我們在物理上學過加速度、勢能與動能之間的轉化、慣性定律等,我往往就會把這些東西放在行情的分析中,有時候還是蠻有效的,即力學定理很多也都適用於行情。行情的波動很容易讓人形成線性思維,其實所有人都知道行情是有漲有跌的,但為什麼還會形成線性思維呢?很簡單,就是因為條件反射。以前做過一個實驗:將跳蚤放到一個透明盒子裡用玻璃蓋子蓋上,每拍一次跳蚤就往上跳一次,但因為玻璃蓋的遮擋它會往下跌,往復很多次以後它就不動了,哪怕你把玻璃蓋拿掉再拍它也不會跳了,因為它知道只要自己跳起來就會受到玻璃蓋的“悶頭一擊”。投資也是如此,

很多人都容易因為行情的往復形成線性思維而錯失正確的行情或接盤錯誤的行情,這就是條件反射引起的。

我從上漲和下跌講一下行情的波動。在上漲初期,我們往往都會有懷疑的心理在。比如2015年股市漲到5000點,最開始從1000點漲到3000點這個階段是一直有人在懷疑會不會下跌的,一路上漲,一路都在懷疑,最後到5000多點的時候終於相信股市不會跌了。因為在2000點-3000點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漲幅已經夠了於是選擇賣掉,結果賣掉以後行情又往上走,反覆了幾次之後他們就認為只要一回調買進去是對的,賣出去是錯的,加上越來越相信這個現象,所以倉位也變得越來越重,最後結果是怎麼樣的,這裡也就不用多說了。人的心理是差不多的,往往會在同一個區域形成同一個定勢,而這個時候就是下跌的時候。我記得螺紋鋼也是,螺紋鋼在3000點一直往下跌跌到1600、1500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螺紋鋼可能會反彈一下,但不會有牛市,哪怕抬一抬也是要往下掉的,這個時候做多就沒有必要了。也就是說,在眾多人眼中螺紋鋼已經不會漲了,可偏偏就是在這個時候它的下跌行情到頭了,開始往上漲,一下子就翻了一倍多,現在已經將近4000了。

震盪的時候也是如此。在一個震盪區間內,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此時的行情漲也漲不多,跌也跌不多,做高拋低吸就可以了,一直到連堅持做趨勢的人也開始懷疑人生改為做高拋低吸的時候,趨勢就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這個時候你肯定不敢追,因為之前追的時候都被打壓地很慘,這也就是人性。這個時候其實去理性地分析一下可能就會收穫不同的結果。比如看準一個地方在震盪,那就不管它,就看它震盪多久,不管怎麼樣,震盪久了肯定會出一個方向的,我們只要在出方向的時候找一個突破點就可以了。我們都知道突破有效,其實在震盪之後的末端突破是最有效的。

接下來我們看技術面和基本面。大家在市場上交易都喜歡分派別,技術面派或者基本面派,兩派之間孰優孰劣也是爭論已久,在我看來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條條大路通羅馬,確實也是這樣子的。我每次用導航的時候都會有三條路給我選,我們不能說只有一條路是對的,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快慢或者你是否適合的問題。我覺得技術面和基本面也存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情況。

國外有調查表明,技術面和基本面的輪迴差不多就是剛好三十年。就這三十年是基本面派比較佔優勢,盈利概率比較大,三十年之後則是技術面派勝率更高,相對更得勢。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我覺得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市場是不可能讓多數人賺錢的。我們以均線為例,有一段時間可能你按照30日均線做效果很好,但是一旦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秘密以後,這個方法就失效了。一個策略用的多了,市場犯的錯誤就少了,錢也就沒那麼好賺了。我認為基本面和技術面之間也存在往復交替的規律,當然時間不一定就剛好是30年,也可能是10年,15年。

我喜歡在市場中找規律,我看到的K線跟市場上所有人看到的K線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認識不一樣,那隻要我的認識更接近於真相,我就比別人更佔得先機。但基本面可能有點不太一樣,確實有些人可能通過某一個渠道,獲取的信息比我多,知道的條件比我好,就會比我更佔得先機。

下面我們看波動與轉換。有些品種在一段時間波動率很小,然後突然會轉回來變成大波動率。我很喜歡波動率小的震盪,它有什麼好處?剛才說了震盪行情遲早是要變成趨勢的,

波動率區間很小的話,以後追單的時候止損就會比較小。這種情況下你要注意多觀察,不要急著去做它。舉個例子,鐵礦是波動比較大的品種,突然到某一段地方波動就相對變小了,這種情況下,一旦突破了某個點位就可以掛單追的。我想說的就是當一個品種波動率小的時候可以多關注它,不論是往上還是往下,都會有機會存在。記住一點,波動時間越長,反向突破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管是基本面也好,技術面也好,都有很多因素在預測行情時起作用,問題是什麼呢?我以前分析行情都是看庫存,庫存增加了就做空,庫存減少了就做多,這段時間內庫存起到一個決定性作用,但是你以為只有庫存一個因素在起作用嗎?其實它有N個因素,A、B、C、D、E、F等等。這一次可能是A、B、C三個因素起主要作用而你剛好掌握了這三個因素,下一次主要因素變成D、E、F了,而你還按照原先的做法來,那你的行情判斷就有很大可能出現錯誤了。所以有時候你不要就抱著一個系統死守到底,時間長了是會失效的。我以前碰到好多做程序化的,覺得自己的程序測試出來的結果都很好,就很有信心,認為自己找到了聖盃,於是就大資金往裡投,甚至不惜借錢、融資,最後虧得一塌糊塗。很多人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他用到的指標只是正好那段時間特別符合市場行情,他以為會一直符合下去,其實這段時間是均線比較起作用,下一次可能就變成突破比較起作用,再下一次可能是K線形態比較起作用,每個階段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多數人的線性思維就是認為過去兩三年某個(些)指標做得很好,那這個(些)指標就可以一直做下去,其實這是不對的,這個時候如果你加大資金做得話往往是有很大風險的。

盈利和虧損也是一樣的。我做資金管理也有八、九年時間了,說來是有三十多倍的收益率,但是中間的起起落落其實也是很大的。我覺得對於盈利和虧損大家要稍微看淡一些,尤其是自己的一些交易。盈利了不要太得意,虧損的時候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說一個企業離倒閉永遠只有三個月,我們做期貨的,無論你有多少錢,離爆倉永遠只有三天。你做得好的時候要想著你離爆倉只有三天,虧錢的時候也不要覺得自己很不行,只要你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有系統性的方法,就應該保持信心,只是現在的行情還沒有給你機會,你要繼續等,你只要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就可以了。

保持一個平衡的心態還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行情上漲時還是下跌時都要這樣做,尤其是在震盪的時候,震盪是由趨勢演變過來的,趨勢的末端就不要去追了。一旦錯過了行情的初始階段,你後面去追的話就根本拿不住行情,你一定要在行情沒有啟動或者剛剛啟動的一剎那把單子做進去,這樣才拿得住。

另外,我們要保持獨立的思考,不要別人說這個技術好、那個方法能賺錢就不加思考衝進去做,還是要做適合自己的事情。這跟挖井是一樣的,不要這邊挖一口,那邊挖一口,而是要先找一個自己覺得可能會有水的地方,然後一直挖挖到底為止。

還有一點就是要保持交易的前瞻性,什麼意思呢?比如說這段時間,我們是做了一些多單,但是我也會想,這個小趨勢出來以後持續的概率有多大?後面會不會進入震盪?我前兩天一直在考慮這些問題,所以慢慢也就把大部分倉位清掉了,甚至有些做進去了空單。上半年的時候說實話我們做趨勢的損失也比較大,回撤也比較大,但是有一點我們還是很樂觀的,就是我們有方法系統在,只要行情一出來就會得到回報。我還是那個意思,震盪久了肯定會出趨勢。你要去找哪些品種可能要物極必反了,可能是要結束震盪期突破了,哪怕現在是少量虧錢的也沒有關係,至少哪個品種什麼時候要怎麼做你都已經前瞻性的想好了,而不是突然性地覺得自己要做什麼事情。有些品種我雖然三個月沒有交易過,但是我在三個月前就知道出現什麼行情要怎麼做它。當一個品種出現震盪行情的時候,我就會一直關注它,天天看著它,然後找一個機會切入它,不管是盈利還是虧損,我覺得這個機會是一定要去抓一下的。也只有這樣有計劃的、有前瞻性的去做,你虧錢的時候才能繼續保有很強的信心,不被虧損所拖累。我有股票賬戶上半年虧了8%左右,但是這把又全部起來了,還反賺了百分之七、八,就是這樣的,我相信自己能把錢賺回來。所以

一定要有前瞻性,虧損的時候只要知道自己後面能怎麼盈利,那你就不會太害怕。

最後我簡單總結一下,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是有線性思維的,但是事物的規律不是按照線性發展的,而是有起落的,一個人的交易狀態、資金曲線包括行情都有起起落落的時候,所以也不要在好的時候太樂觀,在差的時候太悲觀。有時候我自己會這麼想,行情一直在跌跌跌,我錯過了做空,那我就等到你到底部的時候做多。比如說橡膠,前段時間一直在跌,我錯過了空頭,既然錯過了,後面繼續跌我也不追了就等反彈。已經錯過的東西就不要去追究了,盲目去追會使自己進入一個較為浮躁的狀態中。始終要相信,跌不可能是永遠的,漲不可能是永遠的,震盪不可能是永遠的,單邊也不可能是永遠的,盈利不可能是永遠的,虧損也不可能是永遠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