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白描中白描的用線方法及要點

墨尖族專注國畫內容的創作,更多國畫技法、視頻內容可查閱墨尖族網站!希望下面這篇“工筆白描中白描的用線方法及要點”對你有所幫助!

白描的用線

白描在勾線時行筆不要太快,要有節奏。勾畫短線時執筆以腕肘附著桌面,以手指活動為主;勾稍長一些的線時應懸腕而肘著桌面,以腕部活動為主,手指執筆要實,使腕部活動靈活;勾更長一些的線時應腕部附著桌面而肘部懸起,線隨腕動(不要隨著手指動)。無論勾哪一種線,在行筆的過程中,都要屏住呼吸,不要太快,一氣呵成,都應保持線條的圓渾與流暢。

工筆白描中白描的用線方法及要點

例如,白描勾線不是用細線沿著輪廓去“描”,而是書法中講究的用筆去“寫”出形象。白描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感和美感,所謂“工細兼力”,反對纖細柔弱的線條。

勾線之初,先練習使用中鋒,避免側鋒。中鋒用筆飽滿而有彈性,線條圓潤渾厚,結實而有力感;開始練習勾線時,很容易出現側鋒,特別是在線條轉折的地方,因為毛筆是圓錐形,轉彎時必須提筆,並輕轉筆管扭轉方向,使筆鋒平行圓轉過來,才能保持中鋒。線條產生力感的關鍵在於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勾線時要把筆按下去,使筆鋒對紙面有一個壓力,同時又要擎住毛筆,向上有一個提力,兩力平衡,再用一個拖的力量行筆。只壓不提就是“抹”,容易出現側鋒敗筆;只提不壓就是“飄”,線條滑而無力,用線時切忌“撩”、“挑”、“滑”。所以說,每勾一條線都應該有起筆、行筆、收筆3個動作。

(1)起筆藏鋒:如起筆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鋒頓筆,然後再向右行,這叫欲右先左,反之,則欲左先右。上下行筆也是這樣,欲下先上,欲上先下,這樣筆與紙就有了摩擦。

(2)行筆:行筆要穩,速度要慢,對紙面壓力要均勻。行筆中有各種變化,中途轉向稍停為“頓”,向後折回為“挫”,頓挫時要調整筆鋒方向,不要出現側鋒。中鋒圓轉用筆為“轉”,側鋒方拐為“折”。

(3)收筆回鋒:每逢收筆都要向來的方向收回,所謂“天往不回”,“不垂不縮”,使線的結尾含蓄有力。

還要注意練習用線的各種筆墨變化,如中鋒與側鋒,順鋒與逆鋒,以及頓挫、轉折、粗細、連斷、方圓、疾徐、光毛、虛實等用筆的變化,再加上濃淡、乾溼等墨色的變化,以達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中鋒用筆要執筆端正,筆鋒在墨線的中間,用筆的力量要均勻,筆鋒垂直於紙面,其效果圓渾穩重。側鋒用筆執筆偏側,筆鋒在墨線的邊緣,筆鋒與紙面形成一定的角度,用力不均勻,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其效果毛、澀變化豐富。

工筆白描中白描的用線方法及要點

白描用線要點

白描是單純以研究和提高線的表現力為目的的,這種練習目的明確、集中並且要求嚴格,為達到用線條簡練地概括對象的特徵,體現線的表現功能,追求高度概括的藝術境界,要求勤思考多練習,除了寫生和臨摹,還可輔助其他訓練方法,如書法練習和讀畫。

工筆白描中白描的用線方法及要點

白描就是線條構成的基本規律。從局部看是運筆的趨向與形態、筆與筆之間的節奏聯繫;從整體上看則是構圖和線條所構成的氣勢、韻律與運動感。中國古代的畫家創造出豐富多樣的白描程式,例如,用均勻的細線表現微觀的毛髮,用不同的皴法表現不同質地的山石,用不同的描法表現不同的衣物材質等。他們運用誇張與省略的表現手法,創造出不等同於客觀真實而高於客觀世界的藝術真實。這種能力來自於對基本程式的熟練掌握,是通過默記而達到的意向化再現,異於西方的寫實,體現出一種超凡的觀察和想象能力。

相關內容閱讀

系統學習白描技法內容,請查閱墨尖族網站。(內容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注:墨尖族感謝您的收藏和轉發,如果喜歡儘可在評論區中暢所欲言,關注更有驚喜!內容首發墨尖族頭條號,轉發請保留此段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