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猛將如雲,士兵作戰勇猛,紀律嚴明,為什麼還是被清朝鎮壓下去了?

第一軍情


太平軍早期最為勇猛的五位將領,沒有一位活過40歲的。隨著這五人的死亡,太平軍也失去了戰鬥力……太平天國於1851年金田起義,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將領的輔佐下,洪秀全的太平軍稱得上是猛將如雲。

早期的太平軍思想也較為純粹,一心想建造一個人人平等的天國盛世,所以士兵們作戰勇猛,紀律也十分嚴明。最輝煌的時候定都六朝古都——南京(天京),但這也是太平天國走向衰落的開始……


一、高層動盪、猛將無幾

太平軍金田起義後,一路上可謂是勢如破竹。攻下永安後,太平軍進行了盛大的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以及翼王石達開。我們可以很清楚從這次封王中明白,洪秀成所領導的太平天國起事早期完全有賴於這五位早期的開國將領。可惜在之後的幾年與清朝的戰役中,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死去。

如果洪秀成能團結這剩下的三位將領,也許太平天國還不會那麼早就敗亡。可惜的是楊秀清居功自傲且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於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東王楊秀清被殺,隨後北王韋昌輝也被洪秀全殺死。


翼王石達開雖然沒有被殺死,但是洪秀全卻大肆封其兄弟為王牽制石達開。為了避免洪秀全疑忌,石達開不得不帶兵出走。1863年六月,石達開在大渡河畔遭清軍圍殺!至此,五王均死,洪秀全無人可依靠,只能提拔年輕將領諸如忠王李秀成等。

二、天父殺天兄,回家做長工

前面我們說到,太平天國前期起事的五王均死,太平天國失去了優秀的軍事將領。但是更為致命的是,這五位將領同時也是太平天國精神支柱的象徵。前面兩位還好,是在對清軍作戰中犧牲了。但是後面的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卻是直接被洪秀成殺死,石達開也被逼得獨自帶兵出去。


這在當時給底層民眾以及士兵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正如民間的歌謠所唱的“天父殺天兄,終歸一場空。打起包裹回家去,依舊做長工”。至此,太平天國失去了他賴以統治的基礎,軍隊更是人心惶惶,士兵不知道為何而戰。

所以早期的太平天國確實是猛將如雲、士兵作戰勇猛、紀律嚴明,最輝煌的時候曾經佔有中國半個疆域,勢力發展遍佈18個省份。但是後期的天平天國猛將早已無幾、士兵不知為何而戰,紀律也十分渙散。


曾經被翼王石達開殺得幾乎想要跳河自盡的曾國藩,在大敗於南京城大敗忠王李秀成。這場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就此結束……


協虎戰爭史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1840年6月清道光二十年,清朝和日不落帝國英國之間爆發了第一鴉片戰爭。這一次鴉片戰爭以清王朝的失敗而告終,隨後簽訂了臭名昭著的《南京條約》,根據該條約,清王朝向英國賠款2100萬元。為了滿足英國的需求以及維護自身統治需要,清王朝開始加重了對全國人民的盤剝勒索。

而廣西紫荊山區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地區,這裡的人們期盼填飽肚子,過上好日子。清王朝的苛捐雜稅無疑加重了包括廣西在內的人民的負擔。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腐朽不堪,日益走向滅亡。正是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下,為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提供了土壤。

1851年初,洪秀全、 楊秀清、 蕭朝貴、馮雲山、 韋昌輝、 石達開等人籌備多年終於在廣西金田村宣佈發動起義,發起了對晚清政府的最猛進攻。天平軍作戰兇猛,不分男女,廢除一切就規定,以宗教教義為準則,他們蓄髮易服,頭裹紅巾,從金田開始一路勢如破竹,直到沿江而下攻佔南京。在隨後與清王朝的鬥爭中不斷湧現出了像陳玉成、李秀成等英勇善戰的年輕將領,但是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最終沒有逃過被覆滅的命運。

縱觀天平天國運動,雖然猛將如雲,士兵作戰勇猛,紀律嚴明,但缺乏明確的政治主張,不能喚醒更多的人民參與,不能吸納知識分子融入隊伍,加上自身內部派系鬥爭激烈,長期處於緊張的軍事鬥爭中,所以被清王朝各個擊破。電影《投名狀》就很好的反映了這個問題。(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太平天國以洪秀全創始的拜上帝教為旗號,看似有信仰,是一群信徒。

他們的口號很吸引人均田免糧,所以可以說是得民心的擁護。

從1851年在廣西金田起義,一路勢如破竹。攻下永安後封王。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

其中,馮雲山是太平天國的潤滑劑。他是維繫他們團結的核心人物。可他在一次戰役中死去。

太平軍打下金陵後,實力達到頂峰。可他們的領導人此時不思進取。腐化嚴重。崇尚奢華,貪酒好色。

洪秀全的妃子就有數百人,比皇帝有過之無不及。洪秀全身居後宮,幾近不離朝政。楊秀清大權獨攬,飛揚跋扈。

後而太平天國內訌,進行大火。楊秀清被殺。死傷的士兵數萬人。

這次內部爭鬥太平軍元氣大傷,也證明了那句話,堡壘是先從內部攻破的。


每天來罐正能量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人才!!

在這裡只從一個角度來分析太平天國為何最終失敗——老兵凋零,老將死亡

實際上在閱讀二戰歷史的時候,我也會有這種感覺,訓練有素,信仰忠誠的老兵越打越少,而後補充的後備軍,以及納入營中的傀儡軍隊,其他雜七雜八士兵素質就差的很了。

太平天國最初金田起義的時候,主力部隊是各路教徒,共計兩萬餘人。這些教徒對拜上帝教非常忠心和迷信,洪秀全頒佈了五條軍紀軍規,並在楊秀清,韋昌輝和石達開等人主持下加緊軍事訓練,戰鬥力提升很快。這些老兵戰不畏死,同仇敵愾。

後來隨著太平軍一路北上,沿途繼續吸收散落各地的拜上帝教教徒,陳玉成和李秀成就是這個時期加入的,而李秀成早在1950年左右就信了拜上帝教。除了吸收各地教徒,還吸收了很多力量很強的會黨分子。

老兵隨著戰事消耗,越來越少,烏合之眾卻越來越多,軍隊戰鬥力呈直線下降之勢,到最後不光是戰鬥力僅剩幾何的問題,而是手底下這幫人會不會把主帥給賣了換個升官發財的問題了。

我在另一篇回答太平天國北伐的答案裡曾經很詳細的寫到過北伐太平軍是如何因為老兵消耗導致戰鬥力下降這一過程的。

林鳳翔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部隊,最初只有兩萬五千人,除了後續援軍作為第二甚至第三梯隊之外,楊秀清等人肯定設想過沿途吸收廣大革命分子,從而越打兵力越強這種可能性。

楊秀清等核心決策層猜對了一半,北伐軍一度越打越多,然而,絕不是越打越強。在北伐軍打到懷慶的時候,除去戰損,林鳳翔還留了三千精兵在汜水岸口殿後,然而此時北伐軍總兵力卻達到了四萬多人。

新加入太平軍的士兵都是些什麼成分呢?一些散支捻軍,一部分會黨分子(清朝中後期會黨分子非常活躍),以及各地革命積極性特別強的人——而這些人往往是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流氓地痞之類。

很快,林鳳翔就發現這些新兵根本沒有用,他們加入太平軍,基本上都是見風使舵,來看看有什麼油水沒有,打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見風使舵,一看戰鬥前景不妙,各種逃散,無奈之下,林鳳翔就讓他們幹一些苦力活或者粗活,真正到了提刀衝鋒拼命的時候,這些人根本派不出來。

這就導致老兵消耗的速度遠超過新兵訓練速度,從這個角度看,建立根據地,層層擴張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新的士兵需要一定時間和強度的訓練,需要拜上帝教信仰的洗腦。需要灌輸民族主義意識,然而北伐軍沒有時間這麼做。

那天京決策層總有這個時間的吧,遺憾的是,楊秀清等人完全缺乏這方面高瞻遠矚的意識,或者說,他還來不及佈置這種戰略安排,就已經在天京事變中淪為刀下鬼。而韋昌輝手段過狠,直接把東王部下兩萬人騙殺,這些可基本上都是從廣西出來的老兵,各個以一當十的戰鬥力水準,就連韋昌輝在剷除他們的時候,還特意設置了一番計謀才能順利得逞。

然後石達開遠走,又帶走一大波主力(後來也有部分老兵從石達開陣營裡返回了天京)。

這種兵源的內耗,實在太傷了,打到後期,我們會發現太平軍戰鬥力明顯下降,而陳玉成和李秀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眼睜睜看著太平天國大廈將傾,而自己也跟著殞身其中,成為陪葬品……

除了老兵凋零,老將們陸續死去,也是太平天國一個致命傷。到後期洪秀全封了上千個王,幾乎都是廢柴。


我們看一看太平天國過早陣亡的這些優秀將領名單:

西王蕭朝貴,1852年9月攻打長沙時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不治;

北王馮雲山,1852年6月,在蓑衣渡被清軍江忠源部埋伏,炮火擊中,重傷不治;

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死於天京事變;

靖胡侯林鳳翔,1855年北伐戰敗陣亡;

定胡侯李開芳,1855年北伐戰爭陣亡;

豫王胡以晃,1856年在江西臨江病逝;

夏官副丞相賴漢英,於1854年被楊秀清逼迫,投江自殺;

此外,太平天國早期名將羅大綱,在1855年8月蕪湖之戰時身受重傷,因為無法忍受疼痛,吞金自殺;

驍將曾天養在1854年8月被湘軍塔齊布擊敗戰死;

石達開的堂哥石祥禎,和清軍江南大營提督統帥張國樑在戰場上一對一決鬥,石祥禎把張國樑降服後卻被張暗算,失血過多身亡……

反觀湘軍這邊,雖然也有江忠源,褚汝航,塔齊布和羅澤南等名將陣亡,但是鮑超,楊載福,彭玉麟,曾國荃等悍將一直都在,左宗棠和李鴻章更是可以獨當一面。而太平天國後期只能指望陳玉成與李秀成寥寥幾人。

這樣對比,太平天國在“人才”方面已經是徹底輸了。


我見青史多嫵媚


東西南北翼,清朝馮韋石(清朝逢危時)!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的確,太平天國猛將如雲!以上都是典型的太平天國開國元勳!其他的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現代歷史對太平天國的的定義:一場動搖了滿清統治根基的農民起義!

失敗的根本原因:歸結於農民階級的時代侷限性!



天平天國爆發的背景:

民族矛盾: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鴉片戰爭以後,此時的中國已經被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了!

階級矛盾:清朝末年吏治腐敗,天災人禍年年不斷,各種各樣的農民起義紛至沓來!

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交織結合,決定了天平天國運動在反封建的同時必然反侵略!縱觀歷史,其他農民起義中是不存在反侵略的!

講人話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壓力增大了,難度也擴大了!




太平天國運動從建國起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建制太平天國從建國起就沒有一個穩定的政治建制!即誰是最終的領導人!天京事變最終成為了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的的轉折點!(禍起蕭牆,敗於內亂)

1856年八月,楊秀清居功自傲且掌握大部分軍政實權,於是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於是洪秀全密令韋昌輝,石達開回京相救。九月,韋昌輝殘殺楊秀清極其部屬上萬餘人!不久韋昌輝又被洪秀全殺害!石達開因遭洪秀全疑忌,不得不帶兵出走!1863年六月,在大渡河畔遭清軍圍殺!至此,五王均死,清朝危解!




至於其他野史怎樣說洪秀全這個人我就不知道了!


我是娜迦,我只說我自己知道的!


娜迦style


太平天國猛將如雲,士兵作戰勇猛,為何還是被清朝鎮壓下去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三個方面,第一:缺乏政治綱領。沒有奮鬥目標的起義軍充其量就是一支流寇,天國上層稍有成績就開始腐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二:失去民心。民心的向背決定著事業的成敗,而以拜上帝會為基礎的天國被大部分國人視為邪教,以曾國藩為領袖的湘軍,抓住太平天國破壞中國傳統文化這一點予以攻擊,爭得了民心。第三:人才內耗。天國雖然猛將如雲,但卻敗於內訌,自韋楊之亂,翼王出走後,元氣大傷,人才凋零,創國諸王死的死、走的走,只有李秀成、陳玉成等幾個後起之秀支撐。反觀以曾國藩為統帥的湘軍,人才濟濟,帥才有胡林翼、李鴻章、左宗棠,猛將有曾國荃、鮑超、彭玉麟等。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原上牧馬


太平天國的失敗是多方面的

前言:

在當代,很多人都對太平天國這段歷史報以極大的偏見,認為他們是禍害、邪教組織和人口滅絕的罪魁禍首,動輒千夫所指。但是作為一名嚴謹的歷史人,我想通過自己的闡述向各位傳遞一種觀念,對待歷史真相應該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角度去看待,不能忽略了太平天國在推翻腐朽的滿清政權活動中的積極作用,至少他們在對待帝國主義方面是作了堅決的抵抗的。另一方面,本文杜絕職業噴子的無理取鬧,如果您有著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可大方的提出來,最好帶著相關的史籍證據,文明交流。若發現上來就汙言穢語辱罵小編和其他小夥伴的,直接舉報!!!所以,文明評論哈😶😶😶





太平天國簡介

公元1850年夏,曾經的落榜秀才洪秀全在廣西省金田村發佈《團營令》,號召各地的會眾編伍集結,並於公元1851年一月十一日正式發動金田起義。同年三月二十三日,洪秀全在廣西武宣登基,自稱天王,帶領太平軍開始四處征戰。



公元1851年秋,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並在十二月分封諸王(封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尊“東王”;封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尊“西王”;封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尊“南王”;封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尊“北王”;封原左軍主將石達開為“翼王”,作為中軍主力),並頒佈初期的官制、禮制、軍制和《太平天曆》,史稱“永安建制”。公元1853年一月十二日,太平軍攻克武昌,逼死湖北巡撫常大淳,人數增加至五十萬人。同年三月十九日,太平軍順利佔領江寧(今南京),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和江南百姓的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不久宣佈定都於此,改稱天京,建號太平天國,建立起於滿清王朝對抗的農民政權。





公元1853年五月八日,太平天國派出林鳳祥、李開芳等悍將率領二萬人出師北伐。北伐軍一路攻城略地,兵鋒一度逼近天津郊區,但由於外無支援、內無糧草,已是強弩之末的北伐軍因孤軍深入,被清軍包圍,兩員虎將先後被俘處死,北伐失敗。同年六月三日,胡以晃、賴漢英、曾天養、林啟容等人組成的另一支軍隊也發起了西征,一路連下安慶、九江等地,逼近四川省。為遏制太平軍的攻勢,清庭急令向榮為欽差大臣,帶兵前往金陵城郊的孝陵衛設置“江南大營”,隨後琦善設立“江北大營”,企圖夾攻太平軍。公元1855年至1856年初,太平軍連破清軍,焚燬兩座大營進而攻佔揚州,向榮自盡,天京圍困解除,太平天國權勢達到頂峰,形勢一片大好。







公元1856年正月,東王楊秀清因洪秀全長期無心理政,企圖取而代之,於是假借“清軍潰退”之大捷,裝扮天父下凡,威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北王韋昌輝趁機奏請殺死楊秀清,打壓東王府勢力,可洪秀全不準。不久太平軍將領陳承瑢密告,宣稱楊秀清圖謀弒君篡位,洪秀全這才當即下令北王、翼王及燕王合力剷除東王。得到天王允許的韋昌輝於次日凌晨領兵偷襲東王府,將楊秀清與其家屬、幕僚部署、周邊群眾等2萬人全部殺死,金陵城一片血海,史稱“天京事變”。石達開因不滿韋昌輝的暴虐行為逃出金陵城,其後在洪秀全密召下又領兵回師,剷除了韋昌輝勢力,使得這場事變得以平息,但太平天國也自此開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1860年二月至五月,太平天國後起之秀李秀成領兵多次擊破清軍的江南大營,為天國開拓了江蘇南部大片土地。公元1862年一月,李秀成圍攻上海,因洋人和清軍的頑強抵抗而未能攻下,但這場戰役使歐美列強調轉方向,開始敵對太平天國。同年五月,英王陳玉成在壽州被叛徒出賣而處死,太平天國損失一員虎將。公元1862年六月,為破解清軍對天京城的包圍,洪秀全嚴令李秀成回師救援,太平軍集結了20萬兵力與湘軍惡戰四十多天,但未能取勝,太平天國失去了最後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公元1863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天京城外圍要塞盡失,城內糧草短缺,李秀成苦諫天王洪秀全“讓城別走”,儘快脫離危險,洪秀全不準,並在不久後病逝,其子洪天貴福繼位。七月十九日,天京城失守,清軍對城內的太平軍以及無辜百姓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並放火燒城,曾經繁榮的金陵城變成一片廢墟。公元1864年十一月,洪天貴福被清軍逮捕處死,持續十四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落下帷幕。

失敗分析

相信不少人都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感到嘆息,拋開一些負面的情緒,自金田起義就順風順水的太平天國,怎麼到了最後就變成這番模樣了呢?擁有無數精兵強將的太平軍怎麼就被滿清扼殺了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領導階級的腐朽與脫離群眾

早在永安城的時候,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就已經顯露出了腐朽的一面。洪秀全不僅急不可耐地分封諸王(攻下一座小城就開始封王?太不自量力了),而且大肆挑選民間女子充實後宮,一共納妾38人,可見洪秀全的帝王思想是何等的嚴重。在太平軍攻佔金陵城後,洪秀全的享樂思想和奢靡思想達到了極限。根據清庭整理的《李秀成自述》記載:“王以兩江衙門為府,修造帝居,半載方成,窮極壯麗;周圍十餘里,宮閣林苑,金碧輝煌,侈麗無匹”。而其他諸王也是竭盡所能地修建自己的華麗府邸。例如李秀成對東王府這樣描述,“窮其工巧,聘心悅目;冠履服飾,儀衛與馬,備極奢華”,可見太平天國的領導階級在進入天京城後是多麼的墮落。





與此同時,由於生活環境的改善,諸王間的關係也日趨惡化,以往同甘共苦的品質正不斷被猜忌、神秘、明爭暗鬥所替代。古書《太平天國》這樣記載道:“寢食必俱,情同骨肉;彼此睽隔,猜忌日生”。而作為天國的領袖,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就僻處深宮,專心研究宗教神學,長期不理朝政,脫離實際的革命鬥爭,日漸脫離了廣大群眾。

戰略失策

眾所周知,太平天國在定都天京後,就立即開展了兩次具有重要意義的軍事行動,即北伐和西征。然而在小編看來,這條戰略是正確的,但實施的重心不對。北伐應該是主要矛盾,而西征則應該是次要矛盾。為什麼?由林鳳祥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僅憑區區2萬人的兵力就能逼近天津,幾乎橫跨黃河南北,可見此時清軍的實力是何等的孱弱。



其實自公元1644年滿清入關以後,八旗軍的戰鬥力就開始不斷地下滑,出現追求享樂的傾向。早在康熙第一次親征準葛爾的戰爭中,他就親眼目睹了八旗官兵“逗留觀望,不思振旅揣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託舟楫之不具,藉端引日,坐失事機”。在之後的各種戰役中,八旗的主力地位逐漸被綠營兵(漢軍)取代。而隨著國家承平日久,綠營兵的昔日敢打敢衝的作風也不復存在。到了咸豐年間,清軍已經完全變成了一支只會吃空餉卻毫無鬥志的軍隊,欺壓百姓遊刃有餘,鎮壓叛亂頓作鳥獸散。

若洪秀全能夠敏銳地抓住滿清朝廷這一致命弱點,集合主力部隊進行北伐,借鑑明太祖朱元璋的戰略,即兵分兩路,一路取潼關入陝西關中地區,後掃平山西全境,以作為側翼;一路經河南、山東,直取通州,最後兩軍會師於北京城下,共同攻城,相信清庭到時也不得不退出中原了!就算北京城打不下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也能緊緊掌握在太平天國的手裡,到時伺機而動也行。





可是,洪秀全卻把重心放在了西征上面,僅派出實力單薄的北伐軍,焉能不敗 ! 再說,你以北伐作為牽制清軍行動也就算了,可為什麼偏偏派出的軍隊質量又那麼好呢?林鳳祥和李開芳是太平天國起義初期最勇猛的將領,可以比喻為天國的“徐達和常遇春”,他們麾下的北伐士兵也是久經沙場的廣西老兵,作戰經驗十分豐富。這樣的精銳部隊,擱哪個國家都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啊!就這麼被白白糟蹋了,真是無知。而且,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良好的機會明擺著已經失去了,洪秀全居然還命令李秀成再次組織第二次北伐,勞師遠征,愚蠢至極。

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天王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不久,就頒佈了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天朝田畝制度》。根據這部綱領的內容,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願望,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的基礎上實現“均貧富”。然而這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太平天國運動雖然進行的轟轟烈烈,但是它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封建體系,提不出一個行之有效的革命綱領,只是一味地用美好的言語去打動人心,這就造成了許多太平軍將士參加起義的目的不明確,很多人是帶著“脫離困苦、迫於生計”的這種思想進行鬥爭的,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對這場運動的意義產生懷疑。



另一方面,洪秀全等人在起義初見成效的時候,封建思想急劇膨脹,在目標還沒有實現、最需要眾志成城的時候,選擇了自甘墮落,竟然稱天京是“小天堂”,然後制定了一系列嚴苛的等級制度,要求城中百姓見官必須伏地跪拜,若仰視或衝撞儀鑾,當場“雪雲中”(就是殺頭的意思)。這種做法無疑在激化內部矛盾,最後還引發“天京事變”,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忽略知識分子及中華傳統文化

太平天國因吸取了歐洲基督教的教義,進而自創“拜上帝教”起家,嚴格意義上來說,它是屬於基督教的變種產物。但是,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理論和實踐都必須立足於實際,與當地的國情相結合。太平天國既然是起於中華大地,那麼自然就要結合中國的文化。但是呢?洪秀全沒有很好的認識到這一點,反而利用宗教打壓和破壞中華文化與知識分子,脫離了實際。

我們知道,洪秀全是因為兩次科考不利,憤而放棄讀書的。他曾經這樣說道:“吾若有他日,定自出科舉”。在他當上天王、定都天京後,也確實出臺了不少教育制度。例如公元1854年中旬舉行的太平天國第一次科舉考試,打破了女性不得應試的規定,挑選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傅善祥,這是非常不錯的實踐。又如,洪秀全規定所有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權利,並在各地設立私塾。




可是,這些措施到底還是為太平天國的統治階級服務的。由於早年對儒學的痛恨,洪秀全將孔孟之學看作是“妖書”,不僅砸爛孔廟,而且焚燬所有相關的書籍物件,一切以他自己編撰的《舊遺詔聖書》、《原道醒世訓》、《御製千字詔》、《幼學詩》、《天條書》等刊物為主。試問,這種東西能起到多少教育的作用?教育出來的人又是一般什麼模樣?而且天國政府的這種“打砸搶燒”的行為,令原本有意於為太平天國服務的江南士紳們大感失望,他們不敢相信中國傳統的儒家文化竟被這般羞辱,轉而繼續支持滿清朝廷,這樣天國就失去了爭取人心的機會。後來崛起於湖南的曾國藩就是利用了這點,宣傳太平天國的忤逆行為,號召所有讀書人起來打倒長毛賊(太平軍蓄髮)。

亂封王爵招致不滿

在永安建制之初,為安定軍心,也為每一個參與起義的太平軍將士一個目標,洪秀全除了自封天王外,另封了“東南西北翼”五王。後來打入金陵城後,又先後封了燕王秦日綱和豫王胡以晃,共計七王。但就算怎麼說,人家畢竟較早參加革命,資歷和成績都擺在那裡,受封也是情理之中,沒什麼好計較的,你努力了也有機會封王。可是在後面的十幾年時間裡,洪秀全居然先後封了2000多個王,有的王甚至要用數字代替稱號,這就麻煩大了!





古人云:“王乃人中龍鳳”,只有做出非常大貢獻的人才有資格稱王的,所以歷代王朝,除了皇室男子(特殊)外,其他人要想得到王爵賞賜是很困難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異姓大臣被封王爵的數量相當少,一部分屬於開國功臣(例如明朝的徐達、常遇春),一部分屬於特殊貢獻者(例如唐朝的郭子儀、清朝的吳三桂)。受封王爵者,不僅是件十分榮耀的事情,而且地位相當高,說明你的付出得到了國家的肯定。然而回看太平天國這2000多個王,大部分都是毫無功績的權貴,這讓那些在前線拼死奮鬥的太平軍將士怎麼想?而且因為數量太多,王爵的價值一落千丈,受封的不高興(憑什麼我用數字代替),沒有受封的更不高興(憑什麼我沒有),整個太平天國的賞罰體系一片混亂,沉重的打擊了太平軍的士氣,大批的將領和士兵叛逃,清軍得以長驅直入。





還有一點更要命的是,這些王們雖然不值錢,卻個個手握重兵,各自互不統屬、互不服氣,這給太平軍之間的調配造成了巨大隱患。在李秀成奉命集結20萬人在天京城外抵抗清軍時,許多王根本不理會李秀成的調撥命令、自把自為、坐失良機。可以這麼說,第二次天京突圍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在於統屬的失靈。

歐美列強的打擊

早在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歐美列強的態度是十分興奮的,因為他們相信這群信奉耶穌的中國人(當時還不知道拜上帝教的教義)是歐洲人的朋友,甚至連羅馬教廷都派出一名樞機主教前往中國考察。雖然後來他們得知太平天國是在歪曲基督教進行鬥爭運動,但自始至終列強都保持著一種觀望的心態,而太平軍也不斷地從這些列強手裡大規模購買火器,這個在初期戰勝清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可是這種“親密行為”在公元1862年一月被打破,因為李秀成進攻上海,威脅到了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同時也看到太平天國的衰落,列強們開始將槍口轉向了太平軍。同年三月份,由美國人華爾組成的“洋槍隊”協助清軍反擊太平軍,與此同時,英國的軍艦開進了長江流域,炮擊太平軍陣地。這一系列事件都在說明一件事,洋人已經不是太平軍的朋友了,太平軍的火器進口也被迫終止,而太平天國的滅亡也指日可待了!

結尾

公元1864年七月十九日,清軍攻破天京城,剩餘的太平軍將士向著敵人做了最後一次抗爭,最終他們全部被殺,天京城頭上那杆隨風飄揚了十四年的太平旗終於倒下了!回顧這段歷史,太多的血腥和紛亂,同時也造就了太多的傳奇與啟發。至少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



╮(╯_╰)╭ 喜歡我可以關注我哦!我是御庭殿上副旨,會不定期為各位帶來最新鮮的歷史知識解讀。


正二位都承旨


首先我們來看看太平天國的政治理念,從西方引進了上帝和基督教,進行了部分本土化的改造,但並沒有達到和本土文化完美融合。這一點就決定了太平天國根本就走不遠。

因為中國綿延2000年,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為核心的東方文化。這些文化以及文化的深層行為特徵,已深深的滲透在我們的血液裡,在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已成為社會的基本準則。

在主流社會的知識分子眼裡,太平天國就是一個邪教。在漢族知識分子眼裡,太平天國比滿族人還可恨,也更可怕。因此太平天國根本就沒有辦法引起中國主流知識分子的關注,更不要說配合合作。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所以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為首的漢族知識分子,紛紛組織團練,訓練軍隊,聚集在維護漢族文化的大旗下,堅決鎮壓太平天國,並最後取得了勝利。

在皇權專制時代,沒有地方權貴和知識分子的支持,任何一個政權都沒有辦法建立和維持下去。太平天國也是如此。

太平天國不僅是一個邪教,更是一個非常落後的組織。他們沒有一個正確的領導核心,缺乏前瞻的戰略眼光。小農意識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承擔起打倒滿清政府,建立先進漢人政權的任務。

他們一開始就仇視漢族知識分子和漢族文化。起義軍所到之處,就搗毀孔廟和焚燒儒家書籍,欺負漢族知識分子,把這些人變成了他們的敵人。

太平天國的形勢剛剛好轉的時候,他們就開始陷入了內鬥。不僅是廣東人和廣西人之間鬥爭,連廣西人內部也出現了很多的矛盾。最後引發了天京事變,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被殺。在太平天國的高層領導隊伍內部,廣西人全部出局,廣東人洪秀全取得了全面勝利。這次事變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實力,並直接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失敗。

另一方面,天京事變的爆發還有一個非常大的負面效應,就是讓太平天國的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對於太平天國的理念,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從此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整體的戰鬥力大大削弱,甚至還出現了大量的叛逃現象。從這一刻起,太平天國就開始走下坡路,最後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因為太平天國內部沒有高級知識分子,所以很難制定出合理的外交政策,也很難取得西方列強的大力支持。

因為太平天國奉行的是拜上帝教,來源於西方的基督教。最開始,西方列強對太平天國還是抱有好感的,非常希望能夠和他們合作,甚至希望能夠幫助他們消滅滿清政府。

但是經過長期接觸,他們沒有辦法理解拜上帝教的教義,不明白為什麼天父天兄的弟弟是洪秀全,這是基督教文化裡邊根本沒有辦法接受的。

再往後,他們就發現太空天國根本就是一個邪教,也是一個非常野蠻的軍事組織,遠遠沒有滿清政府靠譜,最終他們又轉向了和滿清政府合作。

西方列強幫助湘軍和淮軍,組建了強大的軍隊,還派出了僱傭軍,協助他們鎮壓太平天國。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內政還是外交,不管是軍事還是文化,太平天國的制度建設都是非常落後的,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承擔起建設一個新中國的任務,連建立一個專制帝國的基礎都沒有,他們是根本沒有辦法取得最後勝利的。


新知傳習閣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軍事是政治的延伸。

我們知道,阿富汗是帝國墳場,為什麼納米比亞不是帝國墳場,當然非洲人朽木不可雕,最主要的是阿富含的地理位置重要,誰都不想讓誰佔領,一個大國打,別的大國就會在後面撐腰,如果沒有大國撐腰,就是啥大木,卡扎菲。

我想說的就是,所謂打仗就是打錢,兩方面打仗就像對著扔錢,誰的錢先輸光誰就下牌桌。


太平天國的戰鬥力遠強於清軍,湘軍,打的曾國藩好幾次要跳河自殺,為什麼會漸漸衰落,湘軍會越打越強。

清軍是一個政府,他有著自己的根據地,人與錢,損失可以源源不斷的補充,太平天國是什麼,是流寇,所謂的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搶,農民跟地主有什麼好平均的,就是搶地主。

地主是什麼?地主是職業經理人,錢在地主手裡是什麼?是資本,是運營,管理,產生社會財富的工具,在太平天國手裡是什麼,就是錢,買糧食買武器的東西。

太平天國,從金田到南京建立過根據地嗎?太平天國為什麼發展那麼快,主要靠暴力,搶地主的錢,搶農民的生存資料,靠摧毀平民賴以生存的一切,逼著農民跟他混,所以他才能快速興起。

太平天國有剛領嗎?有明確目標嗎?有實現理想的手段嗎?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大群裡流寇,到一個地方搶地主搶錢,燒光農民的房屋,逼農民參軍,這就相當於幾十萬的遊牧民族到處打獵活著,不覺得恐怖嗎?

後來定都天京之後,發展過生產,方針是什麼,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收穫歸聖庫,就是把農民變成農奴,用一種很確定的方式,得到一種很不確定的結果。

地主是需要有技術含量的,清政府是用一種不確定的方式,得到一種確定的結果,明面上地主是給自己種地,產生財富,但是通過稅收,徵借把這些財富轉化成為戰鬥力,而且是源源不斷的,太平天國呢?沒有把社會財富運轉起來源源不斷的產生的能力,或者這種能力底下,這就造成了最終的結果,太平天國沒有清有錢,持續的有錢。

戰場上幾乎都是太平天國在打勝,但是勝的不持續,打幾天沒有糧食了,打幾天後勤跟不上了,而曾國藩是邊打邊敗,邊敗邊學,能夠把他的戰略一直的推進。

就像兩個高手,甲每次都贏,但殺不死乙,乙每次都輸,但在向自己的戰略一點一點的推進,慢慢的靠著源源不斷的財力與兵力,在摸索中強大起來


百悅軒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沒錯,太平天國比較像樣的是他的軍制,但也只侷限於陸軍。你的意思清朝沒有猛將?清朝作戰不勇猛?清朝軍隊紀律不嚴明?要是光靠這些就能勝利,那也太簡單了。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革命,政治性的,軍事不過是政治的延伸,如果要想勝利,必須在政治上勝利,而政治上勝利的根本就是人心,只有取得人心,軍事才能勝利,政治才能成功。



讓我們來看下太平天國運動能取得哪些人心吧,他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他反清,因為滿清是部族統治,他反清能爭取到漢人的支持,因為滿清統治的腐敗性,他反清能爭取到漢人農民的支持,好,他的主體有了,就是漢人農民。



我們再來看看他的問題。他宣揚拜上帝教,利用宗教來進行統治,而我們中國幾千年來,說句實話,不習慣這種統治,這種宗教形式的統治在中國從未成功過,如果他成功了,就是幾千年中國文明全失敗了。他否定和打擊中國所有的文化,重點反對儒教,儒教是講忠孝的,他反對的就是這個,如果他成功了,那就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全失敗了。



他的這些特點把他能團結到的人又推到敵對一方了,實際上,太平天國和滿清的戰爭由民族戰爭變成了拜上帝教和儒教的戰爭,在中國,你認為誰能贏?




清軍設立江北大營,江南大營,他攻破這倆大營,破了清軍再設,石達開出走,清軍圍追堵截,誓死跟你幹到底,追你一萬里也要幹掉你,你真的覺得這只是簡單的戰爭?當時清軍要是敗了,就得天天拜上帝,不能拜父母祖宗了,所以太平軍猛,清軍更猛,而且基本上剿滅太平天國的清軍都是漢人士大夫階層領導的地方漢人團練,所以這是一場文化的較量,你覺得那個拜上帝教有希望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