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人腦袋是扁長的,中國人腦袋是圓的?

黑龍江的一顆草


這個問題我正好擅長。本質上問的應該是東亞人種和北歐人種的頭顱差別。



(北歐人頭骨↑)

東亞人種僅指中國、日韓。馬來西亞之類就屬於南亞人種了。作為東亞人種,我們普遍腦門寬大,腦顱圓,顴骨凸,鼻樑低,下頜骨顯得寬而平,國字臉多。


而北歐人種則普遍腦門窄,枕骨凸出,顴骨不大,鼻樑高,鼻腔開口巨大,下頜骨尖而窄,瓜子臉多。

同一物種形態有所差異,主要原因就是進化中出現了“地理隔離”導致的“生殖隔離”,長期(幾百萬年)處於不同的進化環境,造就了同一物種不同的外貌特徵,所有動物都一樣。

走出非洲的原始人類很快遍佈全球,在不同的環境中拼搏求生。其中,遷至東亞的一枝在北緯37度附近的溫帶環境定居,他們生活區域巨大,與更北、更南的族群有廣泛的基因交流。他們的食物主要是溫帶叢林、溼地的植物根莖和一些動物性食物。因為食性雜,需要進食富含纖維的根莖,所以我們祖先的咀嚼肌很發達,造成了供咀嚼肌附著的下頜骨較寬,顱骨側面較為凸出(頭比較圓),牙齒也更大;而溫帶氣候使我們不用預熱吸入的空氣,造成我們的鼻腔較小,鼻樑隨之降低。



北歐人種進化的環境則完全不同。酷寒中的植物太過粗糙,他們幾乎僅以動物為食,高蛋白低纖維的食物使他們不用保留強大的咀嚼肌。故而,下額和頭顱側面也不用連接那麼多肌肉,所以它們變得窄小了。為了適應低氣溫,他們需要儘量減少暴露的頭部的表面積以延緩散熱,所以他們頭顱更小些,體毛退化程度輕一些。為了防止凍傷氣道,他們需要血管豐富的巨大鼻腔給吸入的空氣加熱,所以他們鼻樑高挺。而光照不足和與尼安德特人(已滅絕)的混血,又使他們擁有了白色皮膚和渾身強壯肌肉的特徵。



中國人與北歐人的差異就是這麼形成的。我們各自擁有不同的特徵,這是進化中為適應進化環境做出的妥協,沒有優劣之分。“黃種白種”之分是歐洲種族主義者為了證明自己高人一等自創的概念,毫無意義。

我是科學愛好者章北海,拋棄繁複的計算公式,拒絕無聊的堆砌數據,科學,其實也挺好玩的。


復活的章北海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因多樣性,印度歐洲和非洲一片廣大區域人種交流比較活躍,而且非洲是人類發源地,這些區域的人種都具有一些特點,就是鼻子大,耳朵眼睛胳膊腿都比東亞東南亞的人要修長和大,當然這個可能也和飲食氣候有一定關係。


用戶493989798548


有一個經常演神劇的人 就是你所羨慕的扁長臉/馬臉!


真相從來就簡單


生存的自然環境進化的


手機用戶6188302686


千百年來,在地理、氣候環境影響下進化而來


CJ1144


這和嬰兒時睡覺姿勢有關係。


聽風觀雨15533519


難道是地球吸引力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