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電商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你怎麼看?

高麗允


社交電商會成為下一個電商發展趨勢,但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社交電商是什麼?

很多人想到社交電商,第一個念頭就是微信上面賣東西,做微商,或者像拼多多一樣。在微信生態上不斷傳播、裂變商品信息,這也算是“社交電商”沒錯,但這只是社交電商的初態化,我所說的未來趨勢中的社交電商,不是這麼簡單的靠流量和裂變產生成交,更多的是靠內容,靠個人IP,靠社群,靠多平臺運營所構成的社交電商。

先說一下目前流量平臺和電商的發展狀況以及趨勢。

獲取信息渠道增多,流量趨於分散

要說流量之王,微信是當之無愧的,擁有10億高活躍用戶的微信,利用社交和內容,擁有巨大的商業變現機會。不過,近期微信卻開始走下坡路,朋友圈、公眾號的打開率不斷下降,特別是公眾號,據最新統計,公眾號目前整體打開率不足5%,除了少數的頭部大號,其他中小號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流量去哪了呢?去了其他內容平臺,例如頭條、百度、一點資訊等,特別是頭條,採用興趣推薦的信息分發機制,正在快速蠶食微信的流量。


目前來說,用戶獲取內容和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微信的信息主陣地——公眾號和朋友圈的模式已逐漸讓用戶感到厭倦,信息流模式成為主流,各種信息流內容平臺讓流量趨於分散,未來這種趨勢還會繼續加強,整個互聯網流量將呈現“多中心”化,不再是一兩家獨大的局面。

內容多樣化,短視頻和直播漸成主流

今年最火的內容平臺,除了今日頭條,就是抖音了,抖音火起來的速度簡直是互聯網史無前例的,影響力之大也令人咋舌,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抖音上流傳的歌曲,抖音熱門視頻出現過的商品立馬成為爆款,大街小巷都可以看見很多人在拍抖音,甚至各種抖音走紅的教程也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鏈,抖音稱之為近兩年的現象級產品,一點都不過分。

國內的兩大短視頻巨頭——抖音和快手,已經成為人們觀看和上傳小視頻的主要陣地,百度、騰訊、阿里都有意在短視頻領域分一杯羹,但目前來看,由於進入的時機太晚,他們都無法動搖抖音和快手的地位。特別是騰訊,直接把微視植入朋友圈,都無法得到很好的效果。

直播領域也是,鬥魚和虎牙得到騰訊的鉅額投資後,已經成為國內互聯網直播領域的老大哥,當時直播領域“百花齊放”的現象逐漸消失,其他中小型的直播平臺紛紛失去了色彩。同時,直播領域經過不斷的規範後,目前已經趨於成熟,形成一個完善的商業模式,很多網紅都藉助直播平臺來帶貨,效果都很不錯。

以前的內容形式多以圖文為主,現在短視頻和直播興起,讓用戶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形式,而這兩個領域由於是新興領域,頭部平臺與其他領域又不一樣,這也加強了上面第一點所說的流量分散趨勢。

社交圈層化逐漸明顯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微信現在除了微商,大家使用朋友圈的頻率相對於以前都大大降低了,那哪個功能使用頻率高了起來?是微信群。現在很多微信用戶的信息來源都來自於微信群,同時,各種微信群的分類和運營也開始專業起來,興趣、業務、同事、同學、朋友、活動等,都能建立一個群,很多做社群和微商等業務的人也有專業的運營人員在群內定時發佈內容,互動,維護秩序。別小看微信群,我認為目前微信群這個功能還有相當大的潛力沒被髮掘,雖然形式簡單,但本質十分直接——多人、移動端、高頻,實時共享,這些因素已經足夠,加上微信小程序不斷髮展,使得群的更多功能可以通過第三方小程序來滿足,一個群,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小生態。

那這意味著什麼呢?社交的圈層化日益明顯。我們已經過了接收大量朋友、大量信息轟炸的時代,現在整個信息環境都是過載的狀態,大家產生了信息疲憊,這時候,大家更需要的是縮小信息吸收圈,優化信息來源渠道,這種情況下,自然會選擇一個信息篩選渠道,信息流推薦是一個,圈層化社交是一個,一個是機器自動根據你的喜好來推薦內容,一個是讓你的朋友圈或泛朋友圈來為你篩選信息。機器篩選的事情我們無法干預,所以圈層社交就成為大多數人的主動選擇。

目前,除了微信群,也有其他圈層社交產品逐漸受歡迎,像小紅圈、知識星球等,都是在圈層社交的道路上進行探索。


以上三點,要說明什麼?

流量分散,內容形式多樣化,社交圈層化,都指向一個趨勢:未來將會在多平臺形成無數個人小中心流量點,每個流量點會聚集一群粉絲,每個流量點都有自己的領域和獨特的價值。

如果你想在互聯網上形成自己的圈子和影響力,讓多個平臺的流量點形成合力,那打造個人IP就成為重中之重。回到題目,如果把這個趨勢與電商關聯起來,意味著未來電商將會建立在個人IP上,粉絲通過認同你的人,你的內容,你的價值觀,來與你互動,來購買你的商品,而你也不斷通過內容產出、社群運營等,逐漸強化你的個人IP,讓你的“小中心”慢慢擴大。這就是未來的社交電商。

那麼,做好社交電商,需要什麼?

持續的優質內容產出能力

不管你是做什麼類型的商品,你都要能圍繞你的商品,以各種形式產出相關的內容,如果再細分這種能力,可以分為內容、線索的創意和多形式內容製作能力。比如通過賣紅酒,通過紅酒的故事、歷史、趣聞等,用不同的創意和寫法,吸引對紅酒感興趣的人,時間一長,粉絲也自然而然把你和紅酒聯繫起來。同時,你不僅要會寫,還要會拍,會剪輯,甚至會直播,把你的內容通過不同的載體,在不同的渠道發佈以讓你的影響力形成合力。


社群運營能力

通過生產內容,你已經有一定量的粉絲了,接下來,就要思考如何運營粉絲,如何與粉絲互動,如何建立自己的小圈子,如何提高粉絲的粘性和認可度。所以,社群運營能力就十分重要,通過各種話題的討論,與粉絲產生的各種故事,來不斷強化和擴大小圈子的影響力。你可以定期發起話題討論,可以在各種節日給粉絲髮紅包,可以定期解答粉絲疑問,可以制定各種大家都認可的社群規則,總之這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每個社群的風格都不一樣,需要自己慢慢摸索。

商務拓展能力

多社群、跨平臺、跨界合作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自己的社群和個人IP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需要和其他人一起合作,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多抬頭看看世界,多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多思考總結規律,才能更好地瞭解未來的趨勢,抓住機會,順應趨勢,事半功倍。

大家加油。



科技扯談官


關注我,獲取更多深度解讀


目前來看,這個傾向並不明顯,電商直播、短視頻導購倒是有望成為下一個流量增長極。


電商廣告會破壞社交生態

社交電商其實是個偽概念,因為從流量需求上看,電商平臺的流量都是有購物需求的,哪怕此刻逛淘寶的消費者並沒有明確自己想買什麼,但他逛著淘寶,就一定是想購物的。

而社交平臺如微博、微信的流量則並沒有購物需求,他們的訴求是娛樂以及泛娛樂,因此所謂的社交電商,則是在社交平臺發賣貨廣告,它的轉化非常有限,不感興趣的用戶會自動跳過,少數感興趣的能成功轉化。


非常典型的一點就是拼多多的微信鏈接,在微信群裡瘋狂轉發,不感興趣的人會非常厭惡,感興趣的人順著鏈接直接購買。

拼多多之所以這麼火,並不是因為它戳中了社交電商的概念,而是因為它依附在微信的社交鏈上,在微信10億用戶中病毒式傳播,將有購物需求的用戶有效轉化。微信10億用戶的流量池太誘人,拼多多通過微信以及其他外部投放渠道轉化了3億,已經令其他電商平臺眼紅不已了。


並且阿里入股的微博,各個渠道里掛滿了淘寶商品,也並沒有吹起什麼社交電商的風口。微博用戶依然會反感排斥這些無處不在的廣告和鏈接,但是張大奕、雪梨等淘寶網紅在微博上發上新產品圖,傳播效果依然很好。

可見電商廣告會破壞社交生態,社交生態中,圖文軟廣的傳播較好。


直播、短視頻轉化效果好

在雙十一之前,首屆快手電商節低調開啟,紅人散打哥,當日營業額高達1.6億元。其他頭部紅人也有不俗的帶貨能力,賣得紅紅火火。


此外,淘寶、蘑菇街等電商平臺也早早上線了直播功能,就是因為看到了直播賣貨的前景,說白了,電商平臺的直播本身就是為了更好的展示商品,刺激消費。


而快手、抖音這類短視頻的帶貨能力也十分驚人。首先,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比較閒,他就是來看看好玩的東西打發時間的,平臺給他推薦有趣的短視頻,順便植入一些帶貨廣告,也不會過於引發用戶反感。

其次,短視頻能很好地展示產品,用戶瀏覽的過程中不自覺種草,這就是潛在客戶可以引導轉化。

所以,短視頻平臺也成了電商產品聚集地。抖音粉絲過8000即可開通商品櫥窗,可以賣貨,據說短視頻轉化率不錯。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社交電商平臺目前整體表現,比如拼多多、雲集、環球捕手、小電鋪、花生日記、創客雲商、食享會等,尤其是幾個月前拼多多在一片不看好中,被3億用戶捧紅上市了,僅僅只用了3年時間。一時間社交電商議論紛紛,但理性的通過2018雙十一數據可以看到,拼多多僅佔全網銷售額的3%,阿里系、京東、網易等大流量平臺還是佔據主導優勢。

傳統的電商是人找貨,找完東西付款後就結束,復購的幾率都很少。而社交電商是人驅動人的互動購物,通過分享購物、內容創作、應用場景豐富,用戶粘性很高。所以社交電商的崛起也不是偶然。

社交電商今年這幾個月也許是個高頻詞,其實類似的還有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等許多詞,你在你現在的圈子裡沒有聽過的,如果就品牌或者企業來尋找突破口,並非完全跟風走,也跟不起。還是需要企業根據特點,做好符合自身優勢的規劃,風口浪尖的行業風險其實也極大,入坑須謹慎啊!


小彩虹看跨境電商


從傳統電商到社交電商,有人認為這是流量紅利結束的必然結果,所以認為社交電商將取代傳統電商,開啟一個全新時代。我不這樣看,社交電商的崛起,更多是源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普及。或者說,隨著5G時代的到來,還會有新的業態與新的物種繼續爆發,社交電商只是發展進程中的一頁。

從現階段情況來看,傳統電商也在加大力度拓展社交化工具,包括微信、微博、短視頻、直播等社交手段,都在商業交易環節裡滲透著。與此同時,社交電商在品牌營銷、供應鏈管理、用戶體驗等環節上又在借鑑傳統電商的經驗。兩者之間,或多或少有“融合”的趨勢。

不管未來的趨勢是什麼,商業本質沒有變化。品牌與品質,效率與體驗,永遠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誰是最後的王者,也看是否在這些方面笑到最後。



莫問劍出鞘


我認為,看待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角度去思考:

增長率放緩的原因在哪裡?

如題幹所言,雙11的成交額是增長率放緩了,並非負增長。既然還在增長,就說明還是正需求。為什麼需求的反映程度不如以前了,有幾個方面:

1、是不是消費者對於類似的促銷活動已經麻木了?雙11到現在已經開展了10年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雖然還是滿懷期待,但大家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瘋狂。何況,套路太多了,雙11買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比平日便宜。

2、促銷的力度是否真的到位了?雙11是一次節日狂歡,本質上是一次消耗未來銷量的集中促銷。消費者為什麼願意囤貨,願意提前購物(或者等到雙11才買),就是貪個便宜。既然這樣,你促銷的力度,是不是真夠吸引人了?

3、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大家對於促銷是否還像以前那樣熱情?更多的消費者追求品質、品牌,而不是便宜多少。

以上,可能都是增長率放緩的因素。不能因為增長率放緩了,就直接考慮是不是傳統電商平臺不行了。而是應該思考,這樣一個促銷活動,是否還有市場吸引力?

社交電商,是新業態還是新渠道?

藉助社交互動進行產品的分享、傳播、引導購買,從本質上講,就是口碑營銷的一種方式。我可能會因為一個朋友的推介,或者一個大V、一個公眾號的推薦,我就購買某個產品了。因為我對他們的信賴,而正好我又需要這個產品。

通過社交平臺,改善了過去只能人有了需求,然後去搜索產品的單向模式。它可以通過社交渠道,藉助大數據,或者好友關係,分享、呈現到潛在用戶的眼前(類似於一次廣告)。

所以,我更願意把社交電商看做是傳統電商的一個補充,而並非顛覆。

以上,說得不對的地方,請海涵。歡迎關注,歡迎留下評論,一起聊聊唄。謝謝。


互聯者說


所謂社交電商,是很難成為突破口的。因為同一個時期的消費力度。主要取決於消費的群體有多少人,可以消費的人越多,消費力度越大……

目前國內雙十一增長率放緩,無非還是消費群體的原因。前幾年雙十一爆發,消費群體就是十幾億中國人。因為歷史上計劃生育的原因,中國新增人口率太低,說明可消費人群主體沒有增多。

再加上現有消費主體對雙十一感冒的程度已經達到瓶頸,今年的經濟不好,大家兜裡的錢都不寬裕。。所以就算是社交電商也不會成為突破口,因為消費主體沒有增加,變了的只是方法。

鄙人但是覺得,目前計劃生育取消,全國全面放開二胎算是一個辦法。再加上目前的繳稅政策。這兩個辦法可以是突破口。

一,讓以後可消費的主體增加。二,讓現有的消費主體兜裡的錢多一點。這兩個辦法不錯……


秦晨琦


      社交電商會是下一個風口嗎?場景化社交電商是大勢所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傳統式的電商網址網店模式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更多的互聯網平臺式電商已經在積極的嘗試打造互聯網生態鏈條,努力更加有效的使人們在購物中有更多的參與感與獲得感。不再是過去強推式的呈現,廣告為王、流量為王的時代也漸行漸遠。

        社交電商這一概念的,社交是前置,電商是實質。目前很多互聯網品牌產品或者稱之為網紅品牌都在積極深度耕耘電商平臺的基礎上,加大品牌體驗店的投入,在我看來這不是互聯網轉向實體,而是在現有基礎上努力的嘗試打造社交化大娛樂購物圈。互聯網品牌與傳統的實體品牌,都在努力進行融合,也都陸續推出了傾向於社交化、族群化的線上品牌論壇和線下的品牌俱樂部式體驗店。關於社交化發展,汽車領域尤為明顯,最近一年經常有我所使用的品牌汽車商邀請參與汽車自駕遊或汽車賽,組織品牌支持者們旅遊、交流、座談、分享自己與車的故事,家庭成員與車的趣事。這才能從某種意義上叫社交化營銷,口碑營銷,社交的實質是交互,是人與人、人與物產生的情感與故事。我是一個擼貓族,一個鏟屎官,我與我家貓咪有各種各樣的趣事,說不完道不清,她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的家人、朋友也都與我的貓咪有著不錯的友誼與搞笑的故事,她是我的家庭成員,就像我的手腳一樣,自然、融洽。對於寵物店來說,貓咪就是社交核心,可以讓愛貓的人分享種種趣事。對貓咪不瞭解或者貓咪恐懼者,可能也會因為我與貓咪的故事捧腹大笑或者贊一個可愛等種種可能場景。電商,也不是普遍意義上的互聯網上的商家,電商,將更加趨向於電與商的有機結合,如果在互聯網上如狂轟亂炸或或利用大數據精準展示式的超級網址連接加廣告語,互聯網體驗感就猶如現實版的保險推銷或狂轟濫炸式的電話營銷,總是讓你無奈又惱火。          小編心目中的社交電商是類似於優質的美食博主曬曬今天做了什麼、去哪裡、吃了什麼、口感如何、又夾雜著生活中的趣事與感悟,又或者旅遊博主曬曬今天在哪裡,心情如何、路上遇到了什麼、景色如何、自家孩子喜歡哪個小動物或者老了以後就在這個城市養老等等,那是一個活色生香的場景,總能讓看的你我融入其中。這些例子只是比較鮮明,其小編想表達的含義也在其中。社交電商,實質是社交化,場景化,請不要誤解為植入式廣告類。也許未來的社交電商,就猶如你我可以融入其中的電影,體驗化、感受化。小編更設想以後的社交電商,會實現VR技術,社交電商的路很長很長。

       當然,這只是小編關於社交電商的一點看法與猜想,文中如有表述不當或錯誤,請評論或聯繫我探討更正。希望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在高速發展的科技技術與用戶體驗需求上,發展越來越好。



我吃草稿箱


感謝頭條官方的邀請

騰訊為社交(娛樂)而生,阿里為電商(商業)而生,騰訊+阿里=玩商時代®,言簡意賅,簡單到極致也是一種壁壘——張小龍


玩界薈


社交電商成為風口是必然的趨勢,雖然社交電商這個概念很大,但是開放式的模式對於產品的推廣和品牌的擴撒都是加速的。而且傳統行業近年來的不景氣,依託社交用戶做載體,把原本的實體成本通過網絡放大


九86


社交電商一直都存在,只是在平臺電商增速放緩以後逐漸被人提起,社交電商就是脫離平臺,品牌經營者與消費者形成自己的圈子。它的規模和影響肯定無法與平臺電商對比。但是未來的增長還是很可觀的。其核心原因是平臺的流量越來越貴,品牌運營者沒有歸屬感,平臺的任何規則變化都會影響他們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