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村、屯(生產隊)走進城市的那些人都混得怎麼樣了?

用戶馭手


從田埂邁進大上海的泥腿子

二舅是個文盲,只能識得幾個簡單的字。也能歪歪扭扭的寫出自己的名字。

二舅人很聰明,也能吃得苦。二舅有一手很好的泥工手藝,農閒時幫人家砌砌房子 ,壘壘鍋灶。

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後,二舅帶著簡單的行李去了上海打工。

初到上海二眼一抹黑,在普陀區一個叫東新村的城中村,借了一間民房落下了腳。那個時候的東新村,到處是低矮近乎破舊的民宅,二舅的泥瓦工手藝在這裡有了施展的機會。

二舅人實誠,慢慢的找他修房子蓋屋的人多了起來。二舅開始尋找幫手,網羅了十幾個都是從鄉下來的手藝人,組建了一個小工程隊。

二舅負責在外面攬活,他選了一個手藝好,人老實的負責領人施工。一年下來收入到也令自己吃驚,居然有萬把塊的進帳。要知道那個時候上海一個國營廠的工人年收入也不足三千元,就這樣做了幾年,工程隊也擴大到三十幾人。

一個偶然的機會,二舅接了一個居委會翻建的活。二舅親自盯在工地上,抓進度抓質量,提前交付了工程。

居委會主任見二舅能幹,便有心搞一個三產,組建了一個建築公司讓二舅負責,工程隊原班人馬均被招納建築公司旗下

,工程均由街道負責招攬,二舅負責施工。從此工程隊進入了一個質的飛躍,二舅的收入也有了量的大提升。持續了大約有七八年,二舅己不再是泥腿子二舅。二舅深知沒有文化的苦,將先後大學畢業的一兒一女送去美國留學。又在上海普陀區給自己,和自己的一雙兒女分別添置了一套住房。

機會往往只肯給予青睞她的人,上海某區街道辦計劃拆除擴建,街道辦只佔用三層樓面,其餘七層建築商擁有四十年的使用權,前題是所有費用均由建築商出資。

精明的二叔得知這個消息,使出渾身解數拿下了這個項目,除去給街道的三層辦公樓,餘下七層全部裝修成高檔白領公寓對外出租,目前二舅仍在做作包租公。


拍客蘇州


改革開放以後,大批人湧入城鎮,開啟了打工路,創業路,等等。

我們那個村,走出去的人沒有特厲害的,就有兩三個在縣城裡當官。畢業後,基本上都出去了,搞啥的都有。

先說說好的,好的有幾個也就是當個小官,要麼在外面的工廠或者啥地方做管理。我一個叔,差不多現在34左右,他是算我們那打工出去很早的一批,而他也能吃苦,在一個廠做了十幾年,現在被派到國外去做管理技術那些了,一個月兩三萬吧,一年下來有五十萬那樣,我是很羨慕了哈哈。再說說創業的,我們那都是一個姓的,而且都住的近,所以關係都還可以,創業的基本沒成功的,買機器,養雞,開礦等等,都賠了,反正是沒創業成功的。


再說說差的,我們村裡人上學的時候都喜歡當霸王,在鎮上上初中,就數我們村最出名,我記得剛上初一的時候,學校老大就是我家門口的一個,每個星期和他一起走去學校,在學校門口都一大幫人等他,那時候覺得很牛逼。後來呢,他去敲詐了,結果就是被抓,坐了一年牢,不過他現在混的也挺好,出來以後,家人掏錢給他買去當兵,消除檔案找關係,現在一直在西門那邊吧,也算不錯了。

還有幾個扛霸子,出去打工也不收斂,被人砍死在外,屍體都找不到了。還有一個我覺得牛逼的,我一個同學哥哥,他十七歲一個人在廣州打工,08年的時候,去敲詐勒索,本來人家給了他20萬,他花完了不收斂,又去敲詐那個人,這次要五十萬,結果那次被抓住,判了18年,現在還沒有出來。


最後的總結,就是啥人都有,但是成功的基本沒有。


陰陽兩極天


這個因人而異,但是大概率上來說有知識,受過教育的人大多生活過得中上游或者上游。

也有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過的好的,不過很少。

舉幾個例子:

我外婆生了5個兒女,三個考學出來,前幾年包分配。

我舅是個警察,娶我舅媽是外貿公司的(前些年外貿公司很好的),有房有車生活中上游。

我小姨是個護士,在醫院工作,我小姨夫是銀行的,有房有車,生活中上游。

我另一個姨早幾年下崗,自己依託企業搞電視遙控器,因為有知識比別人看的遠早早就賺了一筆,後炒股,生活優渥。

我同學凡是通過上學走出農村的,大多在我們這裡有房有車,生活中游。

有一個同學學習不好,上了技校,出來售賣手機,後自己開公司,有房有車資產幾百萬,不過今年他說生意不好做。

還有一個初中同學初三打架被學校開除,後自己來城裡做裝修,賣涼皮,做各種小生意,很能吃苦。零幾年時賺過上百萬,因為不會理財,後又賠光。今年開了一家賣早餐的飯館,生意馬馬虎虎。沒有買房,目前在農村蓋房。

還有一位同學,北大畢業,目前在廣東開了家投資公司,朋友圈嗮的照片大多是國外,歐美或者高檔餐廳等富人生活的區域。


謝汶青


我,生活在一個交通算便利的小村莊,也不能說是小村莊,和周圍幾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來說,我的家鄉有幾千人,很繁榮。這裡的人們以種地為生,然而家中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在煤礦打工。有段時間是周圍十里八村人人羨慕的富裕地方。然而礦業資源漸漸殆盡,水源也沒有了。這裡年長的人們靠著幾分薄地維持生活,年輕的人在外求學求職。我的同學們在外打拼的有許多,一個同學自小家境貧寒,他在工地做小工,機緣巧合做了小包工頭,現在名下也有了千萬資產,每每見他都是志得意滿的情景。想來樹挪死人挪活這句話是對的,若是一直死守家鄉這資源,現在也說不準是怎樣。


修羅星


我們那附近就業機會少,年輕人基本都進過城。最好的是從汽車修理學徒做起,最後開了4s店,買了幾套房。大部分是踏踏實實工作,學個一技之長,有學修車的,學廚師的,學理髮的。讀過大學的有的在教書,有的在企業或工廠裡踏踏實實工作,最後一級級提升。我覺得我們起點低,都是憑自己本事在努力工作。沒必要去比較。也希望家鄉的父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讓我們這些遊子能放下負擔,在家鄉得到真正的休憩。近幾年歸鄉的年輕人多了些。有的回鄉教書,有的競選村幹,有的搞養殖,有的搞建築。我覺得他們才是真正對家鄉有用的人。村裡有了年輕人才有活力,才有希望。他們提高了鄉村的教學質量,帶領農民致富。遠親不如近鄰,在有些時候對我們父母來講,他們比遠在他鄉的兒女還可靠。


檸檬樹下喝茶


我家早先在城鄉結合部,八十年代中期,國家開始徵地,那個時候人不知賠償,國家以每戶一個城市名額就徵用了生產隊大部分土地,說實話,那時的城市戶口還是比較吃香的。

進城的都是年青人,政府都給安排了工作,都是一些小工廠,到了九十年代,這些人無一例外的都下崗了,成了無業遊民。

因為,這些人都沒有什麼文化,又沒有技術,做生意沒本錢,日子過的都非常的不如意。他們大都靠幾百塊錢的失地農民補償金生活,住著安居房。

如果,沒有文化,沒有手藝,缺少資金,對農民來說,進城沒有什麼前途。還不如呼吸著新鮮空氣,吃著沒有汙染的食物,過農村的田園生活。


江湖酒泉


都混的不錯,我叔在銀行做高管,還有一個叔天津石油公司的高管,我堂弟市國土局上班,我親妹是教師,我堂哥在長沙有自己的公司,我另外一個堂哥懷化聯通公司的高管,這告訴我了讀了大學就是不一樣,而我只能每天伺候著一群牲口


小建養殖場


一、通過考大學中專後進城的,擁有一定學歷和技能,基本生活無憂,大齡結婚,各種壓力大,供房,職場,上有老下有少。二、在初中高中時就綴學的,遇上發達地區用工高潮,腦子靈活的基本擺脫一線工人命運,走上中高層崗位或小老闆。混得差的:車間工人,泥水活,返鄉種田。


農村二代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努力工作的,有思想、有追求的,現在混的就很好,年薪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很多

混吃等死的,一年有有五萬就牛逼的不行(▼皿▼#)。

年紀輕輕,無論是怎麼樣的,都得好好努力。

努力不一定有收穫!

不努力一定沒有收穫!


洣浠浠


通過自己的努力都過得很好,有的都已經成為老闆,有的在職場中獲得了高度名譽,他們在業務時間都刻苦學習,科普自己,從小小職員成為強大的技術人員,老闆級人物也從小小的跑腿到今天的成就,整體都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