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沒有評上,你怎麼看?

用戶3933248822300



對“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評上高級了,而一線教師聘不上”,談一點看法,我想應該是這樣一種情況:

有一些老師評上高級職稱後才到了後勤才開校車接送學生。如果一直在後勤工作或開校車接學生是聘不上高級職稱的。除非兼課。只要兼課就是以一線教師的資格參評。

至於評上高級職稱到後勤工作或開校車接孩子仍然拿高級職稱工資的問題,我想全國各地都是一樣,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高級職稱就基本上是終身制。

現行的職稱制度,一般情況下,一線教師評上高級職稱後就50開外了,應該是摸爬滾打過來的,評上高級職稱是給了一個名份,得到了認可。再加上有的老師體弱多病,沒幾年該退休了,到後勤工作,離開三尺講臺,應該是人之常情,都是要從這個時候過的。


一線中青年教師評上高級職稱的,一般情況是高學歷,高能力,學校裡脫穎而出的骨幹教師。這些教師可以說是如日中天,正是出成績不服人的時候,你讓他到後勤工作人家都不會去。

績效工資的分配用得合理能起到調劑作用。即多勞多得。到後勤工作拿得少。高級職稱教師在一線工作,要比干後勤掙得多。

學校裡出現後勤工作開校車的教師是高級教師,而一線教師夠資格的卻聘不上的現象的確是事實。而且是一時無法改變的事實。
歡迎您加入討論留言,謝謝網友點贊關注!


赤橙黃綠青藍紫518


按照職稱評審制度,這種情形是不應該存在的,因為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沒有任教科目,沒有班主任經歷,是不符合晉升職稱條件的。

但是,事實上,這種情況在學校裡有狠常見,這就是職稱評審中存在的問題。有些老師直接把原因推到校長頭上,校長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作為老師,就沒有責任嗎?

沒有任課的老師,沒有班主任經歷的老師,民主測評時,是怎麼通過的?民主測評環節,是教師對評審老師的“評審”,可以說是第一關,但是通過了,這跟普通老師不能說沒有一點關係吧?

有問題抱怨,找責任推向他人,這是現在人的通病。校長對於不符合條件的老師不把關,如果我們老師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民主測評一定是過不了關,過不了這一關,就談不上晉升!

題主說的這個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這些後勤、接送校車的老師,是晉升職稱後,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勝任教學工作,被調劑到這位工勤崗位上的。

這種情況,個人覺得應該可以理解,畢竟,現在學校崗位設置不是很科學,在這方面沒有明確的硬性的規定。學校對於老教師的一點照顧,也無可厚非。人總是要老的,老教師的今天,就是年輕教師的明天!


教師妹子一枝花


這個現象看似很滑稽,但是卻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似乎還不是個別現象,因為很多學校的後勤部門幹活的,確實都是高級教師。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

一是這些老師是評上高級後去後勤的。有些老師確實是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勝任教學崗位才去後勤部門的。也有的老師,一評上高級職稱就開始找各種原因不代課而去了後勤部門。總而言之,如果你在學校門口看到一個接送校車的老師,他並不是學校聘的保安,很可能是學校的高級教師。

二是有些老師確實是沒幹幾天老師甚至沒真正上個講臺而後來被評上了高級教師。這是在教師職稱評聘不完善、不全面、不透明、不科學的情況下,有些老師鑽了教師評聘的空子造成的,這種情況在前些年似乎比較普遍,隨著教師評聘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這種現象也基本不會存在了,當然這和學校的管理有很大關係。

教師職稱關係到每個老師的切實利益,也關係到學校的凝聚力,當一個學校的職稱評聘不公平不合理的時候,這個學校也很難談發展了。


贏在高三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制定的出發點是為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可實際實行過程中卻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年輕教師覺得努力和奮鬥沒有奔頭,逐漸喪失了積極性,而年齡較大的教師覺得已經為教育事業奮鬥了大半輩子,應該順理成章的評上職稱。可見現階段的教師職稱到了需要改革的階段了,畢竟年輕教師都會變老,而年老的教師都年輕過,他們都為教育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可喜的是國家已經將教師職稱改革提上了正軌,2017年3月10日,人社部就召開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部署會議,對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會議明確,要完善評價標準,堅持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職業操守,突出對創新能力的評價,突出對工作實績的考核,特別是在論文、外語、計算機水平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向基層一線傾斜。會議還明確,5年內爭取完成所有系列職稱制度改革任務。這對於教師來說是巨大的利好消息,相信在當和國家的重視下,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很快會全面鋪開,徹底解決現在的尷尬局面。


zhang方程式


教師評職稱的問題歷來都是教師們爭論的焦點,很多教師認為在職稱評聘過程中存在不公平現象,由於職稱制度設計及具體的評聘方案存在缺陷,的確出現了一些有違教師職稱制度設立初衷的現象。


有人說: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都聘上高級職稱了,但一線教師卻沒有評上。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後勤老師和接送校車的老師也是屬於從事教育工作,為教育事業做貢獻的。筆者猜測,這些後勤教師和接送校車的教師應該是年齡比較大的,學校考慮到論資排輩、教師年齡等多方面因素,給予這些教師評上高級職稱。

不可否認,一線教師的工作任務繁重,也為當前學校教育的發展和學生學習的付出正處於進行時,但這並不代表所有職稱就應該全部優先一線教師。對於那些從一線教學崗位上退下來的,如今從事後勤工作的老教師也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他們當初也是在一線教學崗位上無私付出過,不能因為現在推出一線教學崗位,就直接否定他們之前所作出的貢獻。因此,在職稱評聘過程中給予他們一定的政策傾斜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如果在職稱評聘過程中,因為部分人的利用人際實力或者其他因素左右了正常的職稱評聘程序及結果,使得極少數不在一線崗位的教師獲聘高級職稱教師,這種做法肯定是不符合職稱評聘要求的,也必須將這種獲聘高級職稱的教師進行處理或者將職稱去除。


綜合來講,職稱評聘的確應該讓一線教學崗位的教師處於優先位置,這應該是大方向,但不能因為過度向一線教師政策傾斜,而忽視了一些退居二線的老教師,如果這樣必定會傷害老教師們的感情,是他們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否定情緒。


東愛雨小公


大多數老師都曾經在教學一線工作過的,他們在拼命的時候,這些眼紅的老師也許正在讀小學幼兒園吧!

現在那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師年老了,力不從心了,所以從事他們力所能及的工作,大家應該體諒他們、尊敬他們才對。

這些患紅眼病的所謂老師在此羨慕嫉妒恨,真讓人看不起!我就在想,這些所謂老師以後老了,應該是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吧!

歡迎這些屬兔子的所謂老師來噴!


拈花微笑90736436


若問我的看法,我首先感覺氣憤,因為根本沒有這種可能性!純屬造謠搞事。

或許許多人,包括學校的許多老師,都不全面瞭解職評的相關政策規定、評審組織機構設置、評審工作流程。以及監督公示機制。

高級教師申報評審條件,中央文件有具體條文規定:本科以上學歷;任一級教師5年以上;在一級刋物發表過論文,或主持參與地市級學術活動,或地市級優秀教師,或縣區級骨幹教師;5年內年度師德考評2次優等。以上各條,都要有文本材料證明,缺1不可。這就是所謂的硬件。還有“軟件“,通常主要是教學實績,要有學校年級的近年教學質量分析的表格證明。

學校職評組由各學科掌門教師組成,校級領導僅佔1人,並主要負責會務工作。高級教師由學校職評組評審通過之後,必須報地市級專家評審委員會審核,材料證明文件不全的,不會予以通過。

職評有監督公示機制,以保證公平、公開、公正。申報人首先要報名申請,申請人名單彙總後,由學校職評組初審,明顯不合條件的,連填申報表的機會都沒有。學校職評組和地市級專家審核通過之後,有15天的公示期,將評上高級教師的名單張榜公示,有問題和意見的,可向學校黨政領導、教育局相關機構和縣區人市局舉報。有造假問題的,必須重新評審。

由於有上述嚴格把控,根本不可能有從事後勤工作和接送校車的職工評上高級。就象炊事班的班長不可能當上校官或將軍一樣。

教師職評,主要向一線教師傾斜,尤其是高級職稱,一般決不會考慮後勤人員,甚至行政領導也要往後排。筆者認識一位省級示範高中的副校長,年近花甲,尚未評上高級,很是煩惱尷尬。


華中小隱


首先,我想說教育是平等的,學校的運轉離不開任何一個人;學校裡有一輩子沒上過一線而評上高級的,也有一輩子在一線而沒評上高級的,至於原因,呵呵,我不說,你來說吧!

其次,看看網友們的此事的看法:

1 後勤老師和校車老師評上高級,這要麼是假新聞,要麼就是人家在做後勤老師和校車老師前已經取得了卓越成績,有啥不服的,你把業績幹出來啊,現在的職稱評定有明確的硬條件,誰達到都可以申報啊,而且從學校、縣區、市、省人事部門層層審核,那不是哪個學校領導說給誰就給誰的,所以把抱怨發牢騷的時間都用在怎麼多幹工作,比如噹噹班主任,幹好工作,出點業績,為自己職稱評定創造條件吧,如果你硬條件達不到,給你名額你也評不上。

2 把青年破格除外,能評上高級的差不多五十了,你讓五十歲的老教師能幹啥,沒有激情了,學生都不喜歡了,五十多的老師不是五十多的老大夫!

3 我今年四十,今年才到進中一,我都做好中一退休了,這輩子進高級已沒戲了,說多了又遭人閒,似乎就是個祥林嫂!

4 正常應該!校車老師會在校車裡輔導學生,後勤老師會在學生買飯時輔導學生!

5 應該先把他們評上高級,後勤有高職稱正常,但都近退休了,裡面好多老師過去一線,親自出題,刻卷,改卷,有時搞到天亮,為了高考出成績還是很苦的;

6 職稱在崗時可以拿相應的職稱工資,不在崗就不應該再拿。其他行業也是。我們企業就是,不在崗了,不承認職稱工資。

7 別亂噴,沒有這些老教師的堅守,好多學校都倒閉了,還有你們年輕人的崗位嗎?知足吧,小年輕們,有了崗位,還想評高職稱,還想讓老教師排在你們後面評嗎?人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誰年輕不是學校的主力啊!老教師評職後就已經過了主力的年代的年代了。自然去後勤了,年輕人別抱怨了,你們也會老的。

8 多年來,凡是不教書的,沒有資格評高稱。這是個硬行規定!但去年本校也評了一個,太奇怪了呵!名額有限,沒評上很正常,慢慢來!


遊戲大咖王


你知道什麼叫麻木?什麼是當仁不讓?制度與政策制定者往往是學校的中層或者學校的領導,他們的目標,我們不能認為是錯誤的,但是誰不為自己呢,所以說制定了許多政策性的東西,都是為了自己。公平從來就是停留在紙面上的一個文字。

讓那些抱怨自己能積上職稱的人,進入到學校的領導崗位,在制定職稱評聘相關方案的時候,你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這沒有對與錯的說法,只是人的本性,畢竟只有那麼幾個名額,它關係到家庭的收入,關係到家庭的環境。

大的環境不改革,我們有理由相信所謂的職稱評審,下層人員普通老師的抱怨永遠是沒有效果的,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認,如果你放開心態,把職稱當做另類的一些情況來對待的話,我想你的心情將會更加好一些,不要斤斤計較,說到這兒有幾個人能做到嗎?我有一句話是總結性的,也就是每個人都在為之拼搏,而職稱卻只有那麼幾個,最終職稱會變成把我們的教育拖入申通的一個原因。前段時間網絡上不是公佈了一個大學教授從進入學校時一直到現在就以教學為自己的樂趣,從來不考慮職稱評審的事情嗎大家可以找找看一看。

職稱是所有一線老師在教育教學生涯中的痛,是我們每一個人跨不去的坎,我們都在盼望改革。


杜宜城老師


哎。大多數一線授課的老師都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想要評定職稱你得熬些年頭。總不能你剛上班,就可以進職稱吧。那樣的話,豈不是亂了套。那些後勤等的老師,他們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也是一樣,多年拼搏之後,最終評上了職稱。年齡大了,教不了課,自然去後勤了。不管什麼事,都是得有個緣由。你不能一概而論。做出不負責任的言論。憤青可以。但也得有情理。對不。小編。

而且。評定職稱是有硬性規定的,比如你獲得過多少獎勵。取得過什麼成果。職教多少年等等。各個學校選出之後,還要報到教育局審核,人事局審批。有的地方,還得上區委常委會研究,行成會議紀要。

因為每次評定,都是有名額限制的。不是說你報上去了,上面就會讓你通過。這就像學生。不是你參加了考試,就一定會考上大學一樣。評定職稱也是一樣,總有人比你獲得的榮譽多。評定的時候自然排在你前面。那些沒評上的人,也不是傻子。都會去查詢個究竟的。

不是像你們那樣,學校校長說了算,校長一卡章,財政局就給你漲工資?那是不可能的,在區管幹部中,學校的校長,就是個小癟三而已。根本就排不上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