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救世主”,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一夜

解密俄羅斯戰鬥民族的軍事傳統、戰略思維和民族性格。

探討一流軍隊建設之道!

“軍中三劍客”將陸續刊發《我在伏龍芝學軍事》一書中的精彩章節,敬請關注與留言討論!

第二節:“世上沒有救世主”

公路兩旁是一個個高大、明亮的廣告牌和一些大小不一的建築物。一路上, 薩沙很熱情,告訴我們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北京飯店。”我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車外,只見路邊有一棟三四 樓層高的建築,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閃爍,上面有一個很大的“РЕСТОРАН ПЕКИН”的俄文字樣。“莫斯科有一些中國人開辦的餐廳、飯店,但從規模、 歷史和影響上都無法與北京飯店相比,這裡儘管價格挺高,但口味絕妙,是有地位有錢的俄羅斯人的最愛。”我們邊看邊聽著薩沙的介紹。在國外見到與中國有關的東西,自然感到十分親切。

“學院快到了,還有一站地。”薩沙提示著我們,“這是莫斯科內環大道。瞧, 右面的大樓是美國大使館,左面是新阿爾巴特街,再往前就是俄羅斯外交部大樓和著名的“老阿爾巴特”步行文化街。”就在大家左右張望的時候,汽車在一個紅綠燈處向右轉了彎,沒一會兒就進入一條衚衕,在一棟樓前停了下來。

“目的地到了!這兒就是你們的家。”薩沙說。 就這樣,我們從中國來到了俄羅斯,來到了世界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

八九個小時的工夫,我們生活的環境一下全變了。下午還聽著總部首長“為國家爭光”“為軍隊添彩”的鼓勵,在機場與首長和戰友們揮手告別,深夜就置身於一個全新、陌生的空間。一切都變得那麼快,朦朦朧朧的,讓人沒有時間琢磨細想。

卸完行李,我們已是滿身大汗,很想衝個澡,好好休息一下。於是,我們便問薩沙:“中國軍官在這兒是怎麼一個住法?”

伏龍芝軍事學院辦公教學主樓

“學院已經安排好了。”薩沙回答說,“除學員組長一人一套住房之外,其他軍官兩人一套(квартира)。” “兩人一套?!”我們心想:俄方有沒有搞錯?這與我們出國前所聽到的學院住房狀況有不小的差距。可又一想,初來乍到也許不瞭解人家的情況,先看看再說,免得鬧出什麼笑話。

於是,我的兩三位同學前去看了幾套住房,回來對我們說:“簡直不像話! 留給我們多數人的套房是一間臥室,一間廚房,一間衛生間,臥室 10 平方米左右、擺著兩張床和一張 2 米長的桌子,太擁擠了!兩人怎麼學習呢?”

我們的軍事留學已不是 20 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軍官的全額免費學習,而是有中俄兩軍協議規定的有償培訓。第一年為預科,每人每月學費、房費和水電費共 1000 多美元,第二、第三年專業學習階段的學費則高達兩三千美元(依據使用槍炮彈藥消耗、駕駛坦克步戰車等摩托小時油耗等不同)。預科階段以學外語為主,每人每月千餘美元費用已經很多了,相當於在莫斯科其他地方大學留學一學期或莫斯科、聖彼得堡之外城市多數高校一學年的費用總和。我們在國內聽取情況介紹,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住房條件最好,寬敞明亮,一人一套住房,現在怎麼會出現兩人一套的情況呢?是不是學院擅自更改了兩國軍方達成的協議?!

“世上沒有救世主”,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一夜

暫時不住!

薩沙看出我們的不悅,連忙解釋說:“今年新來的外國軍官學員很多,這所學員公寓樓已經全部安排滿了。”接著,他又補充道:“這個住房方案,是根據我們國防部與中國國防部所達成的協議確定的。”

薩沙只好做點安撫工作。他很辛苦,一直陪伴著我們。 大家想到了大使館。可已經深更半夜,使館值班人員也解決不了軍事問題。專管軍事留學事宜的武官助理又去了聖彼得堡,因為去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留學的幾位同學週轉入學更需要他。而薩沙也找不到學院主管領導,據說都在郊外別墅度週末。這時,我想起了一位接機人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世上沒有救世主!”

夜深人靜。偌大的公寓樓一層大廳空蕩蕩的,顯得多少有些冷清。 一個不眠之夜,天亮後,身心疲憊的大家覺得這樣苦熬下去也不是辦法,便一邊發著牢騷,一邊住進了學院事先給我們指定的住房,但感覺事情蹊蹺, 需要搞清真相。

原來,這裡面既有中方談判人員缺乏經驗、與俄方簽署的協議內容不明確、 國內人員不太瞭解實情等原因,也有俄方學院因為得不到一分中國軍官培訓經費而缺少積極性的緣故。當時,中國軍事留學生的學習、住宿等費用全部都由國內解放軍總部機關統一匯給俄國防部國際合作總局,但國際合作總局卻不給 學院劃撥任何留學生培訓經費。實際上,中國軍事留學生成了學院向俄國防部索要經費撥款的籌碼。

“世上沒有救世主”,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一夜

從左至右:學院主樓、留學生和俄軍學員公寓樓

留學生公寓樓

俗話說,好事多磨。經過中方多次交涉、中俄雙方有關部門多次協商,住房問題終於在我們入學半年之後陸續得到了解決。學院從俄國防部國際合作總局爭取到了部分經費,把大多數中國軍官學員的住房重新調整為一人一間(комната),五六人共用一個大的公用廚房,併為我們的房間專門購置了全套歐式傢俱,牆上鋪了壁紙、地板門窗裝飾一新。儘管如此, 每當想起到學院第一天的不眠之夜,心裡總有說不出的滋味。

我們都是當兵的,吃住再簡陋也都能對付,不會因為小小的住房問題而影響學習,但我們竭力爭取和維護的是中國人的尊嚴、 權利, 不能讓國內納稅人的心血錢付諸東流。外交上最講究平等,聯想到中國承擔外訓任 務的軍事院校和地方高校都是把最好的住房、教學設施和文體場所提供給外國留學生,為他們提供吃住行一流保障,與我們在國外遭遇的 這種情形形成如此反差,讓人不能不有所感嘆和思考。

“世上沒有救世主”,伏龍芝軍事學院第一夜

(未完待續)

郝智慧,祖籍內蒙古赤峰、出生於遼寧大連。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研究員,居住於北京海淀。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俄羅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2006年8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工作。主要研究國家安全戰略、軍事戰略、世界智庫和俄羅斯軍隊等問題。

《我在伏龍芝學軍事》由現代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文轉發自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