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歷史?

大海無量之葵花寶典


歷史無法還原,也無法穿越,我們所知道的歷史,來源於史書的記載,考古發現的驗證。

歷史的官方記載者史稱史官,史官的任免是由當時的統治者決定的,史官的記載必須體現統治者的意志。


《史記》是我國古代優秀史籍,司馬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知。即使優秀如司馬遷這樣的歷史記錄者,在遭遇宮刑的情況下,還能完整的還原歷史實際嗎?

況且,在李陵投降匈奴事件的記載上,司馬遷本身就參雜著自己的感情、意識。這也是司馬遷遭遇宮刑的起因。

在近代史上,長期以來,張少帥不抵抗,丟失東北的歷史責任大都歸於蔣公的授意。好在,有此歷史結論時,真正的歷史經歷者還在世。少帥晚年回憶錄中,道出的真相是不抵抗是少帥自己的決定!

歷史是由人書寫的,能夠書寫歷史的往往都是歷史中的勝利者,所記載的歷史史實必然體現著人的意志、情感。

只有考古驗證了的,才能還原真正的歷史。我們所看到的歷史大多是閹割了的歷史。


三體之外


一直都想說說中國歷史有到底真假有多少,今天我把這寫出來大家討論討論。中國歷史的哪些部份是真,哪些部分是假,在不同的年代是不一樣的,中國歷史悠久年,我們從頭說起。

一、三皇時代:

三皇:燧人、伏羲、神農(神話型)

神話的產物,不管是哪個版本,都是虛構的,沒有一點點真實的東西。

二、炎黃時代:

上面炎帝、下面黃帝(傳說型)
炎帝和神農是同一人,但可以看成兩個時期


傳說中的人物,從炎帝到大禹一共900年,才有15個首領(當然各種版本不一樣,也有12個首領的)平均一個人當首領60年,這可能嗎?難道說古代人的壽命有那麼長嗎?所以這樣的傳說也沒有一個是真的,連主要人物都是假的,所有的事件當然也是編的,我認為連大禹治水這樣的故事都是編的,一切都是傳言。

三、夏商時代:

大禹治水、商湯滅夏(沒有任何證據)。 (最大事件和人物都難以確定有無)



夏朝一共529年(各版本不一樣也有471年的)商朝年限是554代,這都是大約數據,一個連年代數據都是大約數,夏有大王19人;商有大王31人,有很多連名字都沒有的王,特別是夏529年才19個王,一個人當了27年,問問他們能活到27歲嗎?這是個文化斷層的時代,青銅器和甲骨文的大多數現在都認不出來,所以除長那些王的名字是真的以外,就靠出土發現,具體的事件主要是靠猜測,包括當時的國家大小、戰役、大多靠想像。

四、周朝(西周、春秋戰國)







周王是有,事件存疑

周朝文字、和貨幣都比較成形了,很多記載也比較明確了,對王的記載應該沒有任何問題了,但是其他的記載有很大的水份,特別是西周,有很多王公貴族的名字都是不存在的,連烽火戲諸侯這樣的大事件我都認為沒有發生過的可能性非常大,褒姒是個傳說中的人物,連存在的可能性都存疑。到了春秋時代對王的記載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前期時許多大臣也是不存在的,許多戰役是不存在的,像重耳在各個國家流患記載的也不會有多少是真實的,到後期戰國時代,應該說大多數高級別的大臣是真的。許多大的事件存在率較高,但也有一些是根據需要寫出來的,但是所有的細節全是司馬遷的想像。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春秋戰國大多數是從史記中得知的,史記是司馬遷根據前代的編年體,通過十三年的各地走訪寫成的紀傳體史書,所以他記載的事件是真實性會高一些的,但是事件中的細節全是傳說與想像。

五、秦漢時期

封狼居胥(事件是真、細節是編的)

秦漢時期文化統一、國家統一了,這更有助於歷史的統一性,編史就有國家統一編纂,雖然也經過許多戰亂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穩定,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犯圍的瞭解去完成編纂歷史,所以秦漢時期的大部份時間內的歷史事件是真實的,當然一些國家要隱滿的除外,當然關於皇宮內發生的事件假的就比較多了,而且在是非方面所用的手法就比較豐富,所以事情是發生了,但許多對與錯無法分辨而且各自的陣營,挑對自己有利的來寫,所以秦漢歷史在細節描述中應該大多數是假的。

六、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時代,

五胡亂華(事件是有、但記載混亂)

這四百年來一直動盪,皇帝不停換,朝代改了又改,有時能同時擁有十幾個國家一起存在,國家一直在戰亂中,誰都沒有時間去編纂歷史,所以這段時間的歷史比較混亂,假事件太多,具體的內容更是假的。

七、唐、宋、元、明、清前期

玄武門之變和趙匡胤死的時間都是真的,具體的細節假的

這段時期人類文明已經有了巨大的變化,連各縣都有各自的縣誌,大戶人家家族有族譜,有專門的記事人員,這些年代記載著大量的歷史信息,連一些小事件都有記錄,我認為大事件基本是真的發生過、縣令以上的官員記載應該都是屬實,如果參照家族譜的歷史假的會多一些,歷史事件的細節和對話假的有8、90%。

現代:

事件談話內容基本是真,只是解釋各有不同

只要能記錄到國家史冊上的事件全是發生過的,高級別的細節和對話因為有做會議記錄及現場記者等,應該都是真的,只是各國對事件的描述不一樣。


蕭逸45


歷史真相是我們讀歷史,研究歷史所孜孜追求的,但是許多時候我們會發現,有時候我們會離歷史真相很遠,那麼究竟存不存在所謂真實的歷史呢?如果歷史有不真實的情況,究竟是怎麼造成的呢?

真實的歷史是一定存在的,只是人們在後來書寫和記載歷史的時候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不符合歷史真相的情況。而這當中既有人們故意所為的因素,也有一些不是人的主觀意志所能左右的原因。

歷史事件的構成因素是十分多元的,要完全認識歷史真相則要把握每一個面相的歷史,這對於後來的人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因為不是每一個歷史事件或者某個具體的歷史人物都會留下所有的相關資料,這是有非常大的難度的。比如我們現在好像認為對於匈奴的歷史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實際上在匈奴歷史的相關敘述中我們缺少一個重要的材料,那就是匈奴本民族的語言的史料,匈奴語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保留下來,這就對於我們認識和理解匈奴歷史造成了遺憾。

當然,人為的對歷史進行修改是造成我們無法完全認知歷史真相的又一個重要原因。西方某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曾經說過,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誠然,在歷史長河當中,很多人是這樣對待歷史的。特別是一些歷史的勝利者在取得政權後,通常會通過修史的行為對前朝進行侮辱,比如唐朝對於隋朝的歷史書寫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有些從事歷史研究的學者也會附和當權者對歷史進行有意識的篡改。

所以,要認識歷史的真相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青年史學家


歷史是不是真正的歷史?

真的歷史是什麼樣子?我們常常這樣思考。

拿個例子來說

商紂王(帝辛),我們熟知的歷史中將其視為十惡不赦之徒,然而,今天我們對帝辛的瞭解卻發現似乎有些不一樣。

帝辛在繼承帝位以後,重農興商,開擴疆土,廣泛傳播中原地區的文化,對於中國發展起到了有利的作用,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但由窮兵黷武,導致國內空虛,被北方的周部落打擊於是被滅國,導致周朝成為天下之主。

之後的周,為了體現自己的正義性就追加了紂王20多大罪,春秋戰國又追加20多條,漢代再次追加20餘條,這些是真是假我們大概也說不清楚。但歷史是有兩面性卻是絕對的。

很多時候,我們看歷史,是從史書上看來的,但史書就能代表真正的歷史了麼?似乎也不好說。畢竟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它本來就不純是一個客觀的東西,這些人們根據對祖輩們留下來的手稿,遺物,遺址等文物進行研究後,用人們所得到的結果描述出來的一種對過去事物的總結往往帶有一定的個人主義,所以,準確度也沒有標準,畢竟誰也沒有經歷過那些朝代,只能依據一些“記載”來進行推測。

先不說借鑑的“記載”是否具公正,就連現代的歷史研究人員自己在描述歷史事件時也或多或少的會帶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我們也不能盡信歷史,也是隻能作為借鑑罷了。





關河南望


中國的歷史以前是真是假咱不瞭解。

1、我瞭解的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這段歷史是真實。

2. 抗日戰爭是國共合作,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把日本軍國主義趕出了中國。

3, 解放戰爭中,毛主席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堅苦的環境中,經2萬5000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吃的是草根皮帶,在延安的窯洞裡指揮著千軍萬馬,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

4,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敗了美帝國主義,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弱犯我,我必犯人。多沒堅強有理的話語,讓全國人民永遠記住這段歷史。


用戶64544178374


不請自來,我也時常在考慮這個問題,歷史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歷史?歷史是人寫的,那就避免不了會有一些自己的感情在裡面,好比我們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也只是從古人的記載上了解到的,但是近期看一下雜誌,根據現在的考古,秦始皇只是把民間的書收起來,為了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把民間的書收到皇宮去了。我們去了解歷史,是根據古人的記載和考古發掘,會有考古發掘和歷史記載對應不上的現象,都說事實勝於雄辯,那就要根據考古發掘去改變我們以前對歷史的認識。歷史肯定是真實發生的,但是在記錄歷史的過程中是否有人篡改,那就不一定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和一些技術的進步,相信歷史會盡可能全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笑心亦逍遙


歷史,意指過去發生過的事實。我們無法穿越時光,回到過去,親眼目睹曾經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只能通過前人所留的史書中的記述加以瞭解。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兩句話,‘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而,很多人便不願意去相信史書中所記述的歷史,寧願去相信野史、秘史甚至是傳說故事。更有甚者,還妄圖全盤否認、顛覆史書中記敘的事實的存在。

這兩句話所說的真的是事實嗎?史書中的記載真的就虛假、不可信嗎?

要知道,記錄歷史的,只有史官和史家兩種。但描述相關人事的,尚有小說家、陰謀家等諸多抱有不同目的人群。

不願意相信史書中記載的歷史的人,很多或許就是出於對這些人的錯誤認知。

他們覺得史官受職於朝廷,自然要聽命於皇權,做出些違心之事。

卻不知道史官是有風骨,有操守的。聞名者如太史公司馬遷,受漢武帝腐刑;陳壽,與諸葛亮因其父,有私仇。但在《史記》和《三國志》中,並未對二者有詆損之處。


不知名者,如春秋時期的齊國史官。當時的齊國大夫崔杼殺死了齊莊公,史官記‘崔杼弒其君’,被殺。他的兩個弟弟又如此記錄,也相繼被殺。到了他的第三個弟弟,依舊如此記錄,崔杼也只好作罷。

史官制史,其嚴謹,其克難,毋庸置疑。

史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代表作是《春秋》。他們的用心,他們的嚴謹,絲毫不必史官遜色。

而所謂的野史、秘史,與史家並無任何關係。


歷史天天談


不請自來

好多身邊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真正的歷史是不存在的。

因為歷史是人記述的,自然是存在一些主觀感情感,這是無法避免的。同時又因為一些史料的缺失或存在不真實的可能性,所以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在不同的版本里又是有所不同的,就如劉邦和項籍,在不同的史書裡對二人的描寫也有所不同。

其次,有很多“史書”記述並不真實,如《世說新語》。

當然,大多數歷史的記錄者都在盡力的把一個真正的歷史呈現在大家面前,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崔杼弒君這件事就是以他們的性命換來的。

文末,致敬那些記述歷史的人


攻心定南馬幼常


“歷史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歷史”這個問題問得好!

在我個人看來,是不可否認的。從古至今每個國家每個地區每個時代都有他們歷代的發展歷程。現在的很多人都在研究歷史方面並且從事於歷史文化行業,這就說明大家都對歷史有很大的興趣想要了解那個時代的發展。


當然有的時候在現代商業化過度發展帶來的影響,很多的電視劇本為了吸引觀眾的興趣,來獲得很大的投資收益。比如甄嬛傳雖然劇本很不錯,播出後都傳播到了國外,但是不得不說它跟歷史上的甄嬛也是不相同的,還有最近播出的[獨孤天下,其中的劇情等也跟歷史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時候電視劇對歷史的改變也會深刻影響觀眾對歷史的認識。


南山北海的西柚姑娘


首先,這個問題就是偽問題。因為它把“歷史”和我們通常瞭解“歷史”的方式混為一談。在回答“真不真實”的時候,我們應該先自問“歷史是什麼?”在我看來“歷史是過去發生一切事情的總和”,它是混沌、巨量的信息,這樣的信息是不可描述的,而為了讓它可描述,人類對它進行了篩選和整理,這樣的方式就是人類整理選取史料的過程。而既然有選取,就會有主觀的色彩,甚至連史料本身的主客觀都會被人懷疑,例如著名的歷史學家娜塔莉•澤蒙•戴維斯所著的《檔案中的虛構》就質疑了被大多數歷史學家採用為史料的檔案的可信度。而我們想問的“真實”問題其實是指我們所讀到的歷史著作是否是真實的,是否有歪曲,而這就取決於寫作者的立場和態度。在人類歷史上,因為利益、權力、價值立場等原因而故意歪曲的歷史著作數不勝數。所以在閱讀這些著作的時候我們要清醒,這是文字史料建造的大廈,但它永遠不能等同歷史本身。歷史本身並沒有“真實”、“虛假”的判斷屬性,它是客觀中立的時間產物,所以這個問題是偽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