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嗎?為什麼?

非常茴香豆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為斬草除根,也殺死了自己的10個侄子。太子妃鄭觀音和齊王妃楊氏在一日之內失去了丈夫和兒子,失去了依靠和未來。

後來,李世民強納貌美弟妹楊氏,並生下一子李明,而才貌雙全的鄭觀音卻孤獨終老,那麼李世民為何沒有納鄭觀音呢?


是不是鄭觀音不夠貌美?並不是,鄭觀音才貌雙全,端莊大氣,墓誌記載:“淑韻娉婷,明月皎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風泛桃李之蹊。”任何美好的詞彙放在她身上似乎都不為過。

是不是鄭觀音比李世民大很多?也不是,鄭觀音出生於599年,和李世民同歲或者小一歲。

是不是因為長嫂如母?也不是,鄭觀音嫁到李家要麼和長孫皇后嫁到李家是同一年,要麼在長孫皇后之後。也就是說,早年喪母的李世民並未得到鄭觀音的特殊照顧,也就培養不出那樣的感情來。

其實,李世民不納鄭觀音是基於政治考量的。而且鄭觀音也不肯屈就。


首先,鄭觀音的太子妃身份決定了其特殊性。如果沒有李世民的政變,李建成就是未來的大唐皇帝,而鄭觀音就是未來的皇后,母儀天下。李世民殺死兄弟,逼父親李淵下臺本就為人詬病,這成了他人生的汙點,他極力淡化這個汙點,試圖證明他是迫不得已的,他是被逼的。他又怎麼敢再納了曾經的太子妃,餘生他只會把她軟禁起來,供她錦衣玉食的生活,以示他的仁慈,也表示他登基的合法性。

而楊氏做為齊王妃,李世民即便納了她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指摘,反而能籠絡楊氏背後的楊家。但即便是楊氏,也是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的很多年才納了過來。

再者,鄭觀音背後的滎陽鄭氏。滎陽鄭氏是當時的五姓七望之一的貴族世家,如何處置鄭觀音,李世民必須慎之又慎,否則就會傷了世家大族的心,而這樣的大家族又是極為注重禮教的。鄭觀音能被李淵選為太子妃,本身就說明了太子妃家世之貴重,這樣的鄭觀音,先不說鄭家會不會同意,李世民若強納過來要放在什麼位置?


最後一點,鄭觀音的孃家背景和曾經的太子妃身份決定了她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過完下半生。而她顯然不願意成為李世民的妃子,墓誌記載鄭觀音:“罕御芳鉛,獨莊情於禮訓。”說明鄭觀音是一個端莊大氣、恪守禮教之人,並且滎陽鄭氏的背景決定了她從小所受到的教育都是頂尖的,品性自然沒話說,而且她和李建成即便不是很恩愛,也是有感情的,李世民殺了她的丈夫、她的兒子,她沒有辦法報仇,但也絕不會做他的女人,況且,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她很可能懷有身孕,雖然是個女兒,但也是她餘生唯一的撫慰。

玄武門之變後,她被軟禁在了宮中,在那裡度過了五十年的時光,雖有錦衣玉食,卻不是她的所愛,平生節儉的她從來都不愛華服、不喜胭脂水粉,獨愛讀書。而宮中多有禁忌,行動多有限制。

676年,78歲的鄭觀音在長樂門內去世。在第5女歸德縣主宅內出殯。


蕭曉四姑娘


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那就是李淵跟楊廣的關係。李淵從血緣上看是楊廣的親表哥,李淵在造反以前的爵位就是唐公,李世民得叫楊廣表叔,楊廣的女兒楊氏是李世民的表妹,這足以說明問題之所在了。

李世民與楊氏交情莫逆,有史實記載顯示李世民與楊氏本來就是青梅竹馬的戀人,還是初戀,只是因為政治聯姻的關係李世民不得不迎娶長孫氏與長孫氏結盟。後來李元吉又因為政治元素陰差陽錯的娶了楊氏,這讓李世民很是遺憾。

在史實記載中,李世民在射死李建成的時候一點也不手軟,但是在對殺李元吉的時候卻手軟猶豫了反而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這李世民之所以會猶豫就是因為掛記楊氏,這殺李建成是既定目標,但是李元吉既是親弟弟又是自己初戀的老公,好在尉遲恭及時趕到射殺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由此可見,在殺了李元吉以後,李世民趁機接盤娶了楊氏實乃水到渠成。而他長嫂跟他本身就沒有這方面的感情積澱,自然不會娶他。


優己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殺死李建成、李元吉家的所有男丁,並將他倆妻妾幾乎囊為己有。但有一個除外,那就是李世民的嫂子鄭觀音。莫非是鄭觀音年老色衰,無才無德!非也,鄭觀音的才貌只在楊氏之上,不在楊氏之下。那麼,好色的李世民為何放過衣袂飄飄的鄭觀音?

李世民的母親死的很早,雖然父親妻妾成群,但真正關心李世民者寥寥無幾。李淵沒有起兵前,三個從小失去母愛的兄弟,一定是相依為命。鄭觀音嫁給李建成後,作為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鄭觀音少不了關心這兩個打小沒有母親的兄弟。李元吉能夠忠心耿耿跟著李建成,可以說和正觀音的關愛密不可分。而李世民也從鄭觀音的體貼呵護中感受到母愛,感受到幸福,從內心對鄭觀音存有敬仰之情。這種情感使李世民不能也不願,把曾經視作母親的鄭觀音佔為己有。

鄭觀音是太子妃乃天下盡人皆知,她的聰明賢惠也是無人不曉。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幌子,就是李建成淫亂後宮。如果他再把鄭觀音攬入懷中,那自己不就是李建成第二嗎!李世民在好色,也不至於糊塗如此。放過鄭觀音一馬,不僅能為兵變正名,更能顯示自己的大度與仁慈。

可憐鄭觀音年紀輕輕就喪夫喪子,在孤獨悽苦中,她目睹李世民的駕崩,看到長孫無忌的覆滅,見證了武則天的崛起,直到八十歲才走完痛苦的一生。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國色天香,是個男人都心動,李世民對她覬覦已久,後來甚至欲立她為皇后;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屬於端莊大氣型,李世民不納她,更多是出於政治考慮。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殺了十個親侄子以絕後患,後又逼迫老爹李淵退位。面對太子和齊王眾多女眷,李世民大多將其納入後宮,其中兩個絕世美人——齊王妃楊氏和太子妃鄭觀音最為引人注目。

齊王妃楊氏為何被李世民納入宮中,且倍受寵幸,為其生下一子,還險些被封皇后?其中原因,應有三點。

首先,因為楊氏天生麗質。

史載楊氏“玉貌雪膚,眉目如畫”,是個絕代麗人,天生尤物,所以才能嫁給齊王李元吉當了王妃。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年輕女眷大多被李世民納入後宮,最美的楊氏更不可能放過。野史傳說李元吉在世時,李世民便已覬覦楊氏,甚至有兩人私下偷情,早已劈腿的說法。


其次,因為社會風氣開放。

隋唐時期,三綱五常這套束縛人性的倫理體系還未形成,寡婦再嫁十分普遍,唐代皇室有胡人血統,不提倡什麼貞潔烈女,只要男女兩情相悅,就可以光明正大在一起,何況是皇帝。

再次,此乃歷史悠久的傳統。

自古以來的戰爭中,被征服一方往往連人帶財都成了勝利一方的戰利品,女人作為最重要的戰利品(可以繁衍生命),被勝利一方收入囊中的現象十分常見,直到近現代也是如此。另外,兄弟相互繼承各自的妻子,也是從古至今普遍存在的傳統習慣。


據《新唐書》記載,楊氏入宮後備受李世民寵愛,但似乎沒有明確封號,宮內都稱其為巢妃,她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死,李世民想立楊氏為皇后,但遭到魏徵等人強烈反對,只好作罷。

太子妃鄭觀音端莊大方,無長孫皇后類似,為何未被李世民愛屋及烏,納入後宮?答案是出於政治因素考慮。

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20歲成為太子妃,她溫婉柔和,端莊大方,是一心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與李世民的長孫皇后頗有幾分類似。


玄武門之變後,鄭觀音成了可憐的寡婦,28歲的她頗具成熟風情,惹人憐愛,風流多情的李世民很想把她據為己有,但考慮到自己已經霸佔了齊王妃,再接盤太子妃實在過分,因此便放過鄭觀音一馬,反而對她十分照顧。

此後,鄭觀音一人孀居50年,獨立撫養自己的女兒,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才薨於長樂門內,享年78歲。至於在此期間,李世民與鄭觀音是否曾有私情,不得而知,但李世民至少沒有公開將其納入後宮。


後世之人往往以此為由批判李世民亂倫好色,甚至捏造髒唐臭漢之說,實屬無聊之舉。相對其他朝代將罪人的女眷罰為官妓或奴婢,李世民接盤的做法不失為最具人性的選擇。

正是:男人雖死,美女無罪;殺之可惜,閒著浪費;空房守寡,於心不忍;收歸己有,不失雙贏。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玄武門之變後,嫂子鄭觀音對李世民是個有點棘手的人物,李世民當時可沒閒心考慮把嫂子鄭觀音納入自己後宮。玄武門之變時,鄭觀音很可能正懷有身孕,要是後面生下個男孩的話,李世民怎麼處置會很傷腦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成功發動玄武門事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被殺,皇帝李淵隨後將一切權力交予李世民。

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和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共10人隨後全部被殺。這10人年齡都不大,最大的可能就十來歲,最小的可能還是嬰兒。

要注意的是,這次清算只涉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不涉及女兒。一般情況下,過於幼小的男孩也不會被殺。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畢竟是政變上位,而李建成是合法的太子,太子齊王的兒子還在的話很容易被政敵作為旗幟聚集反對力量,李世民需要清除一切可能的隱患。

同時,李世民也是向追隨自己發動玄武門政變的下屬做交代。太子齊王的兒子不死,理論上還是李家皇室的王爺。有王爺和自己有殺父之仇,尉遲敬德等玄武門事變的積極分子也會睡不安穩。

鄭觀音的墓誌中比較隱晦的提到,玄武門之變時,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本人正懷有身孕。古代沒有B超技術,也不能提前確定是男孩還是女孩。如果鄭觀音生了個男孩,對李世民也是一道難題。玄武門事變過去幾個月後再去殺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也過於殘忍了,但不殺的話,也是一個隱患,對下屬也不好交代。

所幸的是,鄭觀音之後生的是女孩,李建成的第五個女兒。對李世民來說,這也是個最好的結果,不用去做比較艱難的選擇。

李世民納弟媳楊氏應該是玄武門之變後比較衝動之下的行為,有一定不好的政治影響。李世民是個很理性的政治人物,玄武門之變後的政治處理都非常合理,避免了大的動亂。歷史上有很多政變成功但處理不好後續問題無法坐穩位置的案例。到鄭觀音生下女兒已經有幾個月時間,李世民不會節外生枝給自己製造新的政治麻煩。

玄武門之變時,鄭觀音只有27歲。鄭觀音的墓誌中,也大幅描繪了鄭觀音年輕時的美貌。作為美女的吸引力,鄭觀音此時肯定還有。玄武門事變後,鄭觀音寡居撫養女兒,一直到五十年後才去世,比李世民活的更久的多。


仁勇校尉


其實這非常正常,因為李世民不是好色之徒,而楊氏也不是其他人所說的那樣傾國傾城,簡單來說這一場婚姻就是帶有政治性的。楊氏的兩次婚姻,一次嫁給李元吉、一次嫁給李世民,其實都是帶有很強的政治性的,李家需要獲得楊家的支持。因為楊家作為當時的關中世家大族,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李唐初期必須拉攏他們。

而李建成的妻子影響力遠不如楊氏,況且當時李建成是太子的身份,李世民自然不會做出納嫂的舉動,如果做了,那就是讓天下人都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並且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大開殺戒,將李建成的兒子全部處死了,如此情況之下,鄭氏怎麼可能願意嫁給這個深仇大恨者。

再有鄭氏雖然被特赦,但是最後依舊是被逼死了,也就是說李世民早已經下了殺心,鄭氏其實也在其中。因為畢竟李建成是太子,這是李世民所無法改變的,李世民能夠做的就是除掉所有潛在的威脅,因為玄武門之變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太子的黨羽還是沒有被肅清。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實在是非常出色,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宮廷政變,可以說本來李建成是有機會扳倒李世民的,但是十分可惜的是李建成缺乏那種破釜沉舟的魄力。簡單的來說李建成就算成功誅殺了李世民,也不敢直接廢掉李淵,如此李元吉就將成為最大的贏家,李世民就是看透了這一點,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給收拾了。


小司馬遷論史


唐朝,是一個開放的朝代。這裡的開放,指的是李氏皇族的“性開放”。所以,有髒唐一說。

縱觀唐朝一代,禮教崩潰,不拘禮法、不重貞潔,屢屢上演有違禮制的事情:奪弟媳、淫庶母、霸兒媳、公主再嫁等好戲。

唐太宗李世民在殺死兄弟李元吉後,迎娶弟媳楊珪媚;唐高中李治在當太子時就和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娘(即武則天)偷情,繼位後便將武則天納入後宮;唐玄宗李隆基則和兒子爭女人,將兒媳婦楊玉環納為自己的貴妃;武則天掌權以後,和自己女兒公然包養男寵、淫亂宮闈;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很孝順,竟然將自己的面首送給母親武則天。

而且,公主再嫁,在當時也是成了風氣。

《新唐書·公主傳》載,唐代公主再嫁的達二十三人:計有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肅宗女一。其中三次嫁人的有四人。

李世民納了弟妹楊氏,而沒有納嫂子鄭觀音,主要是考慮到鄭觀音太子妃的名份。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李世民還殺死了自己的十個侄子,也就是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兒子們。之後,逼迫李淵讓位給自己。

按照成王敗寇理論,李世民可以收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留下來的女人。這也是為了安撫這些女人身後代表的家族勢力。但是,李世民唯獨沒有收鄭觀音。因為,鄭觀音有一個身份“太子妃”。太子妃就是未來的皇后,要母儀天下的人。有這個政治身份在,李世民是不敢娶的。

李世民不娶鄭觀音,不是因為鄭觀音是滎陽鄭氏家族的人,屬於山東世族。唐朝開國時,得到了關隴集團的鼎力支持,關隴集團勢力龐大,威脅皇權。李世民即位以後,需要拉攏山東門閥氏族來打壓關隴門閥貴族(軍事貴族),提高皇權地位。但是,鄭觀音的身份太敏感,所以,他沒有通過娶鄭觀音,來拉攏山東貴族。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禁止再嫁

首先李世民根本就沒有納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為妃,不僅史書沒有明確記載李世民有沒有納楊氏為妃,還和當時的法令有關。從隋朝開始,就有規定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之後覺禁止再嫁。唐朝則是規定了王妃、公主、縣主有子者夫死不能再嫁。而李元吉的老婆楊氏和李元吉是有子的,所以按律是不能再嫁的。很顯然李世民也是遵守了這個律法的。同理,李建成的太子妃也是有李建成的子嗣,所以也只能替李建成守寡。而武則天則是鑽了沒有後代的這個空子。



立後風波

史書上記載楊氏受到李世民的寵愛,在長孫皇后死後還想立其為後,被魏徵禁止了。下面來分析分析這個記載的真實性。

第一,前面也說了,楊氏已經是夫死不能再嫁,所以李世民一直沒有納楊氏為妃。如果說李世民可以打擦邊球納妃子不屬於女子再嫁,但皇后更是正妻,則更不可能了。這點李世民是知道的。

第二,既然這麼恩愛,那麼為何只有一個兒子出生?皇帝喜歡哪個女人多一點,看看他和那個女人的後代有多少就知道啦。若是李世民真的這麼喜歡楊氏,貪戀其美色,為何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在至少貞觀八年之後才出生,還是唯一一個孩子。


第三,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思念,相比較史書只記載了楊氏的短短几個字,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思念則是記載的更多一些。若是李世民真的這麼喜歡楊氏,史書上記載的應該更多一些。

第四,繼承人的問題,楊氏若是真的受到李世民的喜歡,那麼她的兒子就是下任皇帝的熱門人選之一,當時李承乾為何只和李泰來爭奪皇位?

通過這幾點疑問,在下認為李世民應該沒有那麼寵愛楊氏,到底是報復還是可憐其居多,我想應該是可憐居多吧,不然也不會傳出立後風波一事了。



這樣說來李世民都沒有納楊氏,更何況要去納他的嫂子呢?不過李世民還是讓其衣食無憂的生活了下去。


淡看天上月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並於政變中殺死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讓他們的妃子成為了寡婦。

不久後,李淵宣佈退位,李世民繼位,成為皇帝的李世民立馬納了李元吉的王妃楊氏為妃,卻沒有再對李建成的太子妃鄭觀音下手,一直讓很多人感到不解,這是什麼原因呢?



是鄭長的不好看嗎?鄭觀音能成為太子妃,容貌自然不會差,有記載也稱鄭長的韶姿婉娩、端莊大方,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氣質,而且當時的鄭觀音也才二十八歲,還年輕。所以鄭的容貌還是相當不錯的。


他沒納鄭觀音可能只是因為他對鄭沒有那麼喜歡。畢竟不是長的好看,就是能打動李世民的,鄭觀音可能只不過不是李世民喜歡的類型而已。

李世民喜歡的類型是那種漂亮又性感的,比如像楊氏那樣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正因為楊氏符合他的口味,他在一見到楊氏後,才會立馬被楊氏深深吸引,對其相當喜愛,甚至拉下老臉來納了楊氏,在長孫皇后去世後,他還曾一度想立楊氏為皇后。

對於楊氏,他是太寵愛了,所以當時忍不住要納她為妃。而鄭觀音不是他的菜,他沒必要再拉下老臉再去納鄭觀音。

而且若納鄭觀音為妃,李世民將受到更多世人的指責。鄭觀音可是太子李建成的正室,是原來的太子妃,按正常程序她應該成為皇后母儀天下的,她的地位太特殊了。

在此之前李世民殺了兄弟,納了一個楊氏,名氣已經夠臭了,他的形象傷不起了,他也不敢再納一個鄭觀音了。


其實他只納楊氏也是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的,楊氏出生於弘農楊氏,是當時重臣楊恭仁、楊師道兄弟的從侄女,納了楊氏則可以與楊氏家族拉進關係,獲取他們的支持,讓自己收益。這就好比三國時期劉備納寡婦吳氏是一樣的道理,吳氏是蜀漢重臣吳懿之妹。


夏目歷史君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曰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把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了,不管李世民多麼英明偉大,風垂萬代殺兄滅弟屠侄的行為是饒不過去的坎兒。太子和齊王的女眷留下來,按著當時的法律犯人家屬是要做為官妓的。這官乎到皇家的臉面。李世民還是把齊王妃楊氏收了生個兒子叫李明,這在如今道德標準衡量是喪失人倫的,可是放到一千多年前是很正常的一件是。李世民的妻子和母親都是鮮卑人,李世民本人有點胡人血統從其俗是正常的。草原上民族風俗大同小異,崇拜強者。一般父親死了他的長子有權繼承父親一切財產包括父親的小老婆。"朝為始祖母,幕為長孫婦”就是很好寫照。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再於生個兒子伊屠智牙師後死了,王昭君從胡俗又做了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復株累的媳婦,兩個人生治了十多年養活兩個女兒須當卜次和於當卜次。所以李世民取弟妻楊氏不算過失。李家是關隴貴族,門閥關念強,楊氏非尋長之女,親朋故舊不是凡品,做官的大有人在,楊氏跟李士民地位尊貴,在女人無話語權時代是最好歸宿。李建成太子妃鄭觀音十六歲嫁給太子,二十一歲成太子妃,位極人臣,二十八歲飛來橫禍距母儀天下僅一步之遙。鄭觀音出身名門望族受過良好教育,相貌和氣質異於常人。孤獨生活五十年口去世。內心非常大凜然不可侵犯,出於個人良心,奪兄之位妻嫂實在是不當採的事情,非人君所為,所以李世民供養鄭觀音算是一種ShU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