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導讀:收捕野蜂蜂團是我們喜歡養蜂的朋友們都喜歡做的事情,不管是新養蜂的朋友還是有養蜂經驗的朋友,

很多人只要收捕到野生蜂團,過箱之後往往都會增加一個動作,那就是給巢門上防逃片,主要就是為了避免蜂王帶著蜜蜂飛走。其實從蜜蜂的習性上來說,這種方法並不科學,甚至有可能白白浪費了一個蜂群。那麼在我們收捕野生蜂團的時候,如何不用防逃片也可以留住蜜蜂呢?還是從蜜蜂的習性入手。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一、為什麼收捕野生蜂團上防逃片不科學?

  • 第一:常規的蜜蜂分蜂

很多朋友都只知道蜜蜂會分蜂,但是蜜蜂分蜂究竟是處女王分走還是老王分走很多朋友都沒有弄明白。實際上,正常情況下蜜蜂發生自然分蜂都是老王分蜂,一般在王臺封蓋以後的幾天老王帶著一部分的蜜蜂離開蜂巢重新安家,在離開的時候蜂團會在原來的巢穴附近進行結團,此時被我們看到了,我們就有可能收捕到。這是常規下的蜜蜂自然分蜂模式。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 第二:特殊的蜜蜂分蜂

從上面的常規蜜蜂分蜂模式我們可以發現,其實蜜蜂分出去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也就是說,分出去的是一隻產卵王,但是蜜蜂分蜂並不是都是一分為二後就穩定下來,在特殊情況下會出現連續分蜂,尤其是野外的蜜蜂,由於沒有被人工干預,一般蜂群都比較大,出現連續分蜂的可能也比較大,這樣的蜂群更加容易出現工蜂護臺,在短時間多次分蜂。由於時間的原因,連續分蜂中會出現處女王分蜂。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 第三:不能上防逃片的原因

到了這裡可能很多朋友都發現了問題,如果我們收捕到的是一個產卵王蜂群,顯然我們上防逃片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我們收捕到的是一個處女王蜂群,我們上了防逃片處女王就無法交尾,而處女王長期不交尾的結果就是處女王產卵,發生孤雌生殖現象,有經驗的養蜂人可能還能及時發現或者晚點發現,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整個蜂群報廢了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收捕到處女王蜂群,很顯然我們上防逃片很可能導致處女王無法交尾,這種方法顯然是不科學的。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二、不上防逃片,有什麼辦法來儘量避免分蜂不會飛走呢?

  • 第一:環境要求

其實這點在蜂部落看來比較多餘,如果我們選擇的環境有問題,就算上了防逃片蜜蜂也比較難安靜。所以環境是我們首先要選擇的,一般包含了蜂箱沒有異味,放置蜂箱的位置安靜,背風向陽,沒有在當地經常颳風的風口上、落山的太陽不會直射等。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 第二:距離要求

如果我們收捕的蜂群距離我們飼養的地點很近,先將蜂群放到5公里以外飼養半個月左右,讓蜂群中的蜜蜂更替,然後搬回來。

  • 第三:在蜂群中提供幼蟲脾

這點大家都動,工蜂不認子脾,幼蟲脾可以穩定工蜂情緒,加上我們的飼料獎勵,空間隔離,蜂群很快會安靜下來。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三、如何區分分蜂團是處女王蜂團還是產卵王蜂團

如果我們單從蜂王的外形來區分,實際上並不好區分,老王我們可以通過身體上的絨毛來區分,但是自然分蜂的蜂王卻未必就是老王,所以這種方法也只能是做一個參考那麼究竟該怎麼區分呢?有兩種方法。

  • 第一:看蜂團的大小

一般而言,如果蜂團只經歷過一次分蜂,往往分蜂團都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分蜂團來進行判斷,如果蜂團大,說明是產卵王的可能性高,可以上防逃片,如果蜂團很小,那就需要小心了,很有可能裡面的蜂王是一隻處女王。

收捕分蜂蜂團,上防逃片並不科學,老蜂農告訴你正確的處理方法

  • 第二:看雄蜂多少

只要是自然分蜂,一般蜂群中的雄蜂都是預先培育的,如果是老王分蜂,往往蜂團中不會有雄蜂或者極少,但是如果是處女王分蜂,由於處女王沒有經過交尾,必然需要帶著“老公”走,所以處女王分蜂的蜂團中含有大量的雄蜂,如果是這樣的蜂團,收捕回家以後千萬不能上防逃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冒犯,敬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