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01

之前在朋友圈看過一個視頻,視頻裡的中年男子,坐在路邊崩潰大哭:

我難受得很,我爸爸得癌症了,做了4次化療,病情沒有減輕。

我就是今天喝點酒,我發洩發洩,處理下我的心情。

我爸小時候對我好得很,我現在也為人父母了,我今天趁著家人沒在,我才在這哭呢。家人在,我回家不敢哭。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在家人面前不敢表露的辛酸,他終究忍不住在四下無人的街邊,痛哭發洩。

想起遲子建說的,一個傷痛著的人置身一個陌生的環境是幸福的,因為你不必在熟悉的人和風景面前故作堅強,你完全可以放縱地流淚。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習慣在人前把自己偽裝成身披鎧甲的鬥士,把所有的脆弱和煩惱都深埋心底,流露情緒變得小心翼翼。

即使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表面上也不動聲色,正常地說笑、打鬧、社交,裝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就像白巖松說的,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常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

每個人看起來都一副堅不可摧,歲月靜好的樣子。

把情緒調成靜音,成為了一個成年人的自我修養。

可是,成年人也有脆弱流淚的權利,悲傷也需要被看見。

當世界不允許你哭泣時,自己更要學會如何與情緒相處。

撐不住的時候,請學會發洩,讓自己舒服;悲傷的時候,請允許自己哭,痛快哭過的人,才會走得更堅定。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02

情緒掩藏得過於深的人,不是沒有情緒,只是習慣性壓抑情緒,看似什麼都可以,什麼都說好。

他們小心翼翼地活著,避免給其他人惹麻煩,裝作包容大方,表達出來的情緒都是經過修飾的。

然而,情緒得不到處理,內心的怪獸就只是暫時被困住,還在一天天長大,終有一天衝破牢籠。

電影《以怒制怒》的男主人公戴夫,在別人看來,他完全是一個正常人,一個好好先生。

但在他的女友看來,他是一個自卑的人,總是把憤怒發洩在自己身上。

發現問題後,她尋求醫生雷德爾的幫助。

德雷爾不斷用語言和行為來刺激戴夫,但戴夫的底線似乎深不可測。

直到在女友被別人搶走的刺激下,戴夫再也無法忍受。他勇敢地在上萬人面前表達了對女友的愛,釋放了內心的情緒。

於是,他終於擺脫了自我憤怒的困擾,也不再逃避真實的自己。

情緒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處理,就容易鬱結於心,走上極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裡提到,被壓抑的情感並不會消失,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反而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有些精神疾病就是這樣造成的。若是一味壓抑,不能把憤懣情緒加以昇華,自我評價將日趨低落。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對於情緒而言也是如此。

養生專家佟彤說,很多人生氣之後沒發火,別人看著挺平靜的,其實心裡暗潮湧動,這種人雖然不擾民,但最後會轉為肝鬱,成為致病的心結。所以,最高的境界是不生氣,其次是有氣宣洩出來,有火發出來,最差的才是看似平靜實際自我煎熬

因此,與其把情緒調靜音,不如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為情緒找到出口,合理宣洩。

每種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都是生活的底色,都應該得到正視。

把所有美好的、悲涼的、積極的、負面的情緒,都轉化成自己需要的能量,這樣的人生才是完善的。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03

我們這個社會太強調要積極樂觀,不能頹廢,於是很多人選擇喜怒不形於色。

堅持太久,想發個朋友圈發洩一下,卻擔心有人說自己矯情;

偶爾想找人傾訴,坦誠自己的脆弱,又害怕得不到理解;

即使找了朋友聊聊,也無從說起,到最後連自己都覺得,這是無病呻吟……

很多時候,因為不合時宜、顧慮太多,想發洩的情緒沒有發洩,想抱怨的事情也憋了回去,內心所有的波瀾,都以一句雲淡風輕的“我沒事”輕輕帶過。

後來的我們,慢慢都學會了把情緒調成靜音,自己默默消化——不髮狀態,不找朋友聊天,也不會顯露在臉上。

誠然,控制不合時宜的脾氣是一個人的修養。但是,情緒仍然需要通過其他的渠道紓解。

好的生命,不是完美的,而是完善的,擁有一套良好的自我循環系統,壞情緒有出口,悲傷時有寄託。

自我調節,有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方法——找到一件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的事

美食、綠植、運動、寫作,在心情低落時,這些事能夠帶來成就感和愉悅感,幫助自己放空。

據說,某個部長向林肯抱怨受到一位少將的侮辱,林肯建議對方寫一封尖酸刻薄的罵信作為回敬。

信寫好了,部長準備把信寄出去,林肯阻止了他。

林肯解釋,我生氣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寫信就是為了解氣。如果你還不爽,那就再寫,寫到舒服為止。

寫信,就是林肯發洩情緒的方式。

清代作家李漁也說,予無他癖,唯有著書。憂籍以消,怒籍以釋。

生活不斷給我們打擊,而這些疏解情緒的方法就是我們拯救自己的良藥。

這也許比尋求安慰和傾訴更有效,因為人的一生,遇到理解是奢侈的事情,能夠救贖你的,最終還是你自己。

我們講究克己、為別人著想,但凡事過猶不及,不要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也不要什麼事情都照單全收。

蔡康永說,所謂的高情商,就是我們承認自己是一個有情緒的人,也接受別人是有情緒的人

承認情緒的存在,也學會合理表達情緒。

帶有情緒的一個人,才是有真實而豐富的。

真正厲害的人,早就把情緒給戒了

04

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傷害、妨礙我們的並不是事情本身,也不是他人。我們如何看持這些事是另一回事,給我們帶來傷害的往往是我們對事情的態度和反應

同樣的,傷害我們的也不是情緒,因為情緒是一時的,傷害我們的恰恰是,我們不允許有不好的情緒,不允許自己流露半點脆弱。

我們要允許自己有情緒,不刻意去做任何改變。

同時也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不那麼玻璃心,不因為一點小事就擾亂自己。

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說,在所謂的人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我們大多數煩惱,都不是生存危機,情緒會來也會走,生活最終會推著我們向前。

給自己多點時間和耐心,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