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作業非常拖拉,總是一邊玩一邊寫,怎麼辦?

哈嘍萌萌噠


放學回到家,該寫作業了。寫兩分鐘作業,拿起橡皮玩了五分鐘;媽媽提醒後,放下橡皮寫了三行字,出去上了個廁所;又寫了五分鐘,捧起盤子開始吃水果,順便到客廳看看金魚,十分鐘過去了;好不容易寫完語文作業,拿出數學草稿本,卻畫起了植物大戰殭屍……

半小時的作業量,兩小時才完成!

每到這時,媽媽都需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平和一些,深呼吸再深呼吸,默唸“親生的,親生的,不能打”。

偶爾調節不到位,逼急了就選擇武力解決問題。可結果呢,情況並沒有好轉,孩子的磨磨蹭蹭反而變本加厲。

或許很多媽媽都會感嘆,陪娃寫作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修行。

也難怪一夜間,朋友圈都開始了砸鍋賣鐵倒貼甩賣娃的大行動:結婚送車送房,包辦酒席,禮金全給孩子!唯一的要求,現在就接走,讓娃趕緊把作業給寫了!!!

就連出自《戰國策》裡的成語都有了新的釋義“遠交近攻”

釋義: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TA都很難。

造成這樣的現狀,真的是孩子天生性子慢嗎?真的是孩子不聰明嗎?真的是孩子不喜歡學習嗎?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上面場景中孩子的行為,分析一下會發現,孩子明明有充足的時間,但做一件事情毫無條理,也沒有時間順序的概念,這樣效率自然不高。

根本問題,在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

時間管理出了問題,會發生什麼?

1.孩子吃飯磨蹭,睡覺磨蹭,寫作業拖拉,不能按時完成,從小就不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會直接影響到上課專注聽課的能力,學習成績自然也就會一落千丈。

最重要的是,如果孩子長期處於一種沒有“時間”意識的狀態,直接就會導致拖延症,孩子年齡越大,越難改變。

2.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的孩子,將來成年以後,幾乎很難在工作上取得成績,有的甚至一生都一事無成。在這個瞬息萬變快節奏的社會,做什麼事情,都得講究效率和時間節點。

在學校,老師通過學習成績來評判孩子,到了社會上,大家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度和結果,來看待人的能力。如果總是不能按時完成任務,只能不斷被後來者居上,最終落入被淘汰的命運,成為一個靠苦力掙錢的普通人。

3.缺乏時間觀念的成年人,生活上更容易一片混亂,晚上熬夜不睡覺,早晨不能按時起床,和朋友約會不能按時赴約,答應別人的事總是要拖延。有多少人願意跟這樣的人合作,或者成為朋友呢?

時間管理能力,不僅影響孩子當下的學習生活,還將影響一生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的時間觀念,與自身的時間知覺密切相關。所謂時間知覺,是指人對事情發生的順序性(時間順序)和持續性(時間距離)的直覺反應。

這樣的直覺反應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隨著孩子生活經驗的累積而發展,大部分孩子的時間知覺在3歲左右才開始萌芽。因此,在孩子幼年時期,儘早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就顯得尤其重要。


有譜爸媽


這個問題是很多家庭都普遍面臨的問題,解決孩子作業拖拉的問題,刻不容緩,但也要沉著冷靜。

首先,時間觀念。孩子作業拖拉,主要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觀念。我家大寶的同學家長就曾將跟我抱怨,孩子作業寫到半夜11點,我大吃一驚。寫作業需要家長給孩子一個時間限制,看作業多少,限定不同的時間段。孩子有了緊迫感,寫作業會快很多。但是,切記一點,不能恐嚇。



其次,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就拿孩子做作業來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裡一點要保持安靜,不能孩子做作業,家長看電視或者看手機。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做作業是孩子完成一天所學,複習鞏固的時候,需要保持安靜,才能集中精力。



再次,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摒棄焦慮。家長若表現出來焦慮,就會轉化成孩子的焦慮。繼而大家都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裡,無法自拔。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基石。


餘爭的世界


大家早上好,我是耘夢澤侯老師,今天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孩子做作業非常拖拉,總是一邊玩一邊寫,怎麼辦?

今天呢,我就結合我們家孩子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狀態,就和大家簡單分享。


個人認為形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1、孩子做作業的時間沒有明確,具體用多長時間做完作業。

2、老師佈置的作業太難,導致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大,不能專心治治學習。

3、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可能是多動症的原因而形成的。


那我們該如何改善呢?今天也和大家重點分享三種方法:

1、給孩子制定學習目標,標記出固定的學習時間,讓孩子有種緊迫感。

2、遇到作業題太難的時候,家長在適當的情況下給於幫助,這樣孩子也不會感到有太大的壓力。

3、定期帶孩子參加體檢,這樣一來,有助於幫助孩子檢查身體,保證孩子身體健康。

如果有學習方法問題,可以關注我,我會持續分享更多。。


耘夢澤智慧創新中心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期間,也是有這種不好的習慣。總是一邊玩,一邊寫,作業拖拉到你懷疑人生。



對於孩子的這個壞習慣,我們做父母的一開始是哄著孩子寫,後來是幫著孩子寫,到最後不哄不幫孩子就是不寫……

有幾次,孩子做作業到夜裡11點,搞得孩子跳,父母叫。到第二天早上孩子起不來,上學差點遲到。

這一下我警覺起來,心想,如果孩子長此以往,這個壞習慣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於是,我痛下決心,要改掉孩子的這個作業拖拉的習慣。


作業拖拉的根源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沒有時間觀念是作業拖拉的根源。孩子不知道他的作業應該在多少時間內完成。所以,作業開始的時候,他會依照自己的興趣,先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電視。與父母說些與作業不相關的事情。

但是他突然發現時間已經不早了的時候,就會一邊做,一邊埋怨,因此,也耽誤了做作業的時間。

因此,要幫助孩子建立時間觀念,教會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作業時間。

如果孩子習慣了,作業的速度一定會有一個提高。



2,專心做作業也是加快做作業的速度保證

我家孩子因為是奶奶帶大的,所以一些不好的習慣的養成和老人的溺愛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

比如,一邊做作業,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等。

因此,不論孩子有多麼好的理由,我是堅決關掉電視。而且有獎有罰。如果作業提前幾分鐘,我就獎勵孩子作業後看電視的時間幾分鐘。如果沒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側減掉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不過,作業必須正確,字跡必須公正。如果第二天作業有錯誤的地方,處罰照舊。

所以,孩子的做作業的速度和正確度都得到了提高。



3,無論你通過什麼方式來加快孩子的作業速度,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

沒有興趣的學習,無論你才取什麼措施,都不會有好的結果。而且,過於嚴苛的管束,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因此,陪伴孩子學習,耐心為孩子解讀不懂的作業,也是我在仔細為孩子做的。

中國有句古話:上行下效。孩子眼中的父母愛學習,碰到不懂得也在努力鑽研,那麼孩子必定會效仿父母。

這一點上我是深有體會到的。

因此,孩子到了小學快畢業的時候,各門功課在班級和級部都是名列前茅。由於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孩子輕鬆的上了大學,在大學期間,由於孩子的各項成績都非常優秀,大二下學期,就被學校推薦參加了與國外大學學生互換的項目,出國留學了!



因此,孩子作業拖拉並不是大問題。大的問題是我們做父母是否有睿智發現和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我的經驗可以幫到你,請我我點一下贊。謝謝!


秋荷聽雨


可以說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碰到,也比較措手無措,因為孩子天性好玩。孩子做作業時,只要一沒家長在旁邊督促,就容易玩其他,寫作業就會拖拉。那應該怎麼辦呢?這裡有幾點建議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養孩子的專一能力。孩子好動、好玩相信很多家長深有體會,孩子做事也經常是三分熱度。做作業時經常坐不住,不是玩會玩具就是吃點零食,要不就是看會動畫,這也使得孩子寫作業拖拉。 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做些專注的小遊戲遊戲訓練。比如和孩子約定認真看書20分鐘或者寫作業20分鐘,可以讓孩子自由安排20-30分鐘去玩。或者在吃飯時,不能變吃變看電視。滿足約定就給孩子獎勵。孩子實際很容易滿足的,每天訓練一點,就可以慢慢改善。記得不要趕鴨子上架,要循序漸進的引導。

二、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很多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經常玩得廢寢忘食,而對覺得不好玩的東西容易不理不睬。寫作業孩子會感覺枯燥無聊 ,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玩跟學習上的遊戲,比如成語接龍、數獨等。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和孩子聊聊學校發生的有趣事情。孩子和大人分享快樂的事情,他也會感到驕傲。


三、讓孩子學會安排時間。孩子還處於發育階段,對時間概念還不是很瞭解,容易玩遊戲或者看電視而忘記時間吃飯,早上起來得家長叫。 家長可以嚴格控制孩子的作息時間,按時吃飯,按時起床。不要讓孩子過多接觸手機等電子產品,到點就要然孩子睡覺,早上按時叫起床,不要讓他睡懶覺。讓孩子有計劃的安排時間,比如什麼時候看電視,什麼時候寫作業之類的。平時也要和孩子去外面走走,接觸大自然。

總之就是要好好引導孩子。更多中小學生的問題可以關注“簡易邏輯記憶”。


簡易數學邏輯


孩子做作業非常拖拉,總是一邊玩一邊寫,怎麼辦?

孩子總是喜歡玩的,只要有玩的機會都玩,就是不做作業。

對每個孩子的情況是有所不同的,最有效的招數是樹榜樣,

榜樣的力量。還有有效的幾招:

日時間表:

我們得教他如何正確使用時間,把玩的時間、做作業的時間和做其他的事情的時間,還有休息時間,做個時間安排,和孩子一起商定,具體化、督導執行。

幫助檢查:

檢查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告訴他有困難可以找你解決學習問題,看孩子是否可以獨立完成作業。對應的是:準時睡覺,預習——專心聽講——複習的——作業。和老師溝通課堂表現,確認具體情況。

清理玩具:

將所有玩具收集入箱,桌面上不放玩具。看不見就好點。

陪伴督導:

在孩子身邊,他做作業,你讀書,隨時糾正錯誤和給出幫助,不管教是不可以的,耐心不生氣。

這招殺傷力蠻大,小孩子到好辦些,大了點,就是有信任不信任的問題。

養成習慣:

1、課前預習;2、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3、課前複習;4、獨立完成作業;5、閱讀課外書籍;6、錯題分析集;7、每天寫日記。8、運動和有藝術愛好。


蝸牛


憤怒

懸樑


清揚有儀


你的問題提的非常好。因為這是一個在小學生當中普遍存在而又令爸爸媽媽頭疼不已的問題。現在發現並及時糾正真的還算不晚,一旦習慣成自然,再要改過來那可真稱得上難於上青天了。如果再把這個毛病帶入到初高中,成績越來越差幾乎會成為一種必然。這勢必影響會到將來的升學就業,以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知道愛玩是任何一個正常孩子的天性。絕對不讓孩子玩耍既是不人道的,也是不現實的。那麼到底該如何解決寫作業時學與玩這對似乎不可調和的矛盾呢?且聽清風老師一一道來。

第一,要在家裡努力營造一種相對安靜的學習氛圍。

1.有條件的家庭最好能給孩子闢出一塊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在書房裡,書桌上所有的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通通都要收起來,比如零食、 玩具、飾物等。因為這些東西更易吸引孩子的眼球,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2.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爸爸媽媽吃完飯後,就會邊看電視邊聊天。或者拿起手機就放不下,孩子必然有樣學樣。如果父母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喜歡閱讀和寫作,呆在家裡總是安安靜靜地看書學習。孩子也會慢慢的靜下心來,專注於學習。

3.我們知道所謂的考試也不過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一次量稍大一點的作業而已

。這就要求孩子在平時寫作業的時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儘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不去求助於任何人獨立地完成作業。這些道理一定要給孩子講清楚。所以遇到孩子難以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先讓她想一想,再想想,而不能因為嫌孩子煩,自己先失去了耐心,乾脆包辦代替。

第二,要有一定的獎懲管理辦法。

我說得獎絕不是普遍意義上的金錢或物資上的獎勵。而懲罰我也反對粗暴的打罵式教育。如果那樣還可能造成孩子價值觀的扭曲。以為學習寫作業是和這些東西掛鉤的。所以興趣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要讓孩子在學習中體驗到收穫知識的樂趣。讓寫作業變成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比如獎勵可以是答應孩子,如果能在規定時間又快又好完成作業,爸爸媽媽就陪她玩喜歡的遊戲,而且時間會比拖拖拉拉完成要長許多。而懲罰則是要求他(他)洗好自己的一件衣服或收拾好自己的屋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也希望頭條的好朋友們能提供更多更好的辦法,以讓更多的家長和孩子們受益。


清風散晚霞


寫作業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平時家長可以有意識的訓練孩子單位時間內的專注程度,這裡就提供一個小方法和語言注意

比如,可以使用最近很流行的番茄鍾方式。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在短時間內提高注意力。具體的做法就是把鬧鐘先設置25分鐘的學習時間,然後再設置5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個時間段可以根據孩子年紀大小做適當的調整。有的孩子剛開始確實坐不了那麼長時間,那就可以縮短成15分鐘就可以休息,慢慢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延長和調整。

那語言上呢,當孩子一旦做到就跟上肯定和鼓勵,這能讓孩子看到,自己也是有能力去專注做事情的,慢慢下來,孩子就會逐步的養成從短時間注意到比較能夠在長時間裡提高注意力的能力了。

家長不要急於求成,這個過程中孩子一沒有做到,自己不耐煩就去訓斥孩子,這對孩子習慣的養成也是不利的。同類的回答我已經回答過很多次,我希望家長們和孩子一樣,學習一個新的技能從小事開始做起,慢慢自己做到,再幫助孩子做到,同時也肯定自己的堅持。一個方法一個啟發反覆堅持的使用,這樣長久下去才能看到效果。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孩子寫作業拖拉對於我來說也是件非常頭疼的事,一邊玩,一邊寫,作業質量還不好,在糾正的過程中發現,家長陪伴寫作業是非常好的辦法,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錯誤,一方面也是親子交流的機會。

也可以告訴孩子你在規定時間內寫完作業,並在完成後給與一定的獎勵,可以讓你隨便玩,也是讓孩子專注於寫作業的一個好辦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注意力只有幾分鐘,雖然拖拉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但是經過引導、教育還是很好糾正的。


心疼的豬


我的答案是: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是熱點也是難點,家長的願望無非是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認真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沒有百度也沒查知乎,僅就教師以及家長的身份和題主以及各位家長談點個人的經驗、看法和大家交流。


看到問題、正視問題、尋找辦法、努力實施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程序。對於正處在習慣養成階段的小學生這個問題尤為重要,千萬不可簡單粗暴,不可簡單粗暴,不可簡單粗暴!但我們又不是專家一遇到問題就能找出合理而且有效的辦法,但我們應該看到學生這樣的情況家長當時都在做什麼呢?

孩子做作業時,我們在旁邊聊天?還是看電視?還是打麻將?還是做家務?不要說別人的孩子怎樣怎樣,這時就要放下手機,放下手頭的一切事務陪著孩子,和你有沒有學問能不能幫孩子講解習題無關。對,就是陪著(她)!可交流不絮叨,多傾聽少說話,有耐心不責罵!可以交流學習、學校裡的事情以及上課的情況等等,不交流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越是低年級的孩子精力集中時間越短,但最低要陪半個小時以上,高年級兩個小時以上。


就這一點,恐怕能做到的就不多吧,畢竟家長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但教育子女是父母的第一大責任!能夠連續做一週孩子就會習慣了,能夠做40天以上孩子的習慣基本就養成了。這樣還能進一步增進和子女的心靈距離,有什麼話也會和家長交流,等到初中高中孩子有什麼話都不和家長說了什麼都晚了!

孩子教育的成功是家庭最大的成功,家長責無旁貸,讓我們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