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埃爾多安的反美行為,美國會對其實施斬首行動嗎?

幸福地帶2


其實美國對埃爾多安實施斬首行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軍事政變,暗殺等多種手段都用上了。只不過美國的斬首行動都失敗了。美國對於影響自身利益者總會不擇手段,這個是公開的秘密。埃爾多安被譽為中東強人,其有著自己的雄心,希望將土耳其打造成為中東強國。

美國希望土耳其成為自己的棋子,幫助美國獨霸中東,當然不希望土耳其做大做強。土耳其的野心特別是埃爾多安的野心與美國利益是嚴重衝突的,所以美國一直想把其除掉。在美國的策劃下土耳其發生了軍事政變,但是埃爾多安幸運的躲過一劫。

遭遇美國政變威脅之後,埃爾多安就與美國有了敵視,在一些問題上就開始不再遵從美國利益。在敘利亞庫爾德問題上,土耳其甚至不惜直接武力威脅美國,體現了埃爾多安的強硬。中間根據報道,埃爾多安還遭遇了多次暗殺行動,但都被土耳其化解。所以說美軍的斬首行動已經實施。


深度軍備


太誇張了吧,埃爾多安是反美分子?還要遭受美國的斬首行動?土總統絕不是什麼反美鬥士,美國也絕不是二愣子。

其實連普京都不算真心反美,只是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單邊制裁,對於美國的民主體制和來自美國的善意還是心領神會。否則也不會頂著壓力兩次首腦會談,也不會共同探討敘利亞危機和烏克蘭問題,也不會繼續以低廉價格增加售賣火箭發動機。

不要把政治家的開誠佈公,理解為暴力攻擊;

不要把政治家的直截了當,理解為無可挽回';

不要把政治家的嬉笑怒罵,理解為輕蔑和不尊重;

更不要把政治家的預言和設想,理解為'最終的動機和目的。

土耳其可以有一萬個理由恨特朗普,但也有一萬個理由說服自己離不開美國。正如埃爾多安一方面在國內金融危機面前,大罵美國搞“經濟政變”,而另一方與美國友好協商,即將在曼比季開展聯合巡邏。

與此同時,美國也不會太在意和計較土耳其的口頭威脅,因為那就是政客的'嘴臉,不會造成實質性傷害。美國還需要土耳其在黑海大門口'站好崗,在俄羅斯伊朗聯盟裡摻摻沙子,在中東扮演好自己的一條搶。



新文化街男孩


當然不會了,即使在美國眼中的“敵對國家”,特朗普政府目前也沒有對這些國家實施“斬首行動”,更不用說土耳其這樣一個“非敵對國家”了。

美土關係惡化始於2017年5月。當時埃爾多安飛往美國會見特朗普。但是土耳其安保人員卻被拍下在土耳其使館附近毆打抗議者。自此以後,美土關係每況愈下。

“布倫森事件”則為兩國關係火上澆油。原本特朗普團隊已經和土耳其達成協議,美國方面將釋放一名與哈馬斯有聯繫的土耳其女性,換取圖土耳其釋放美國牧師布倫森。

但是,當這名女性今年7月15日被釋放後,埃爾多安卻出爾反爾,並沒有釋放布倫森,引發特朗普勃然大怒。8月10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土耳其的鋼鋁加徵雙倍關稅。

除了布倫森這一核心問題外,美國還對土耳其從俄羅斯手裡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頗有微詞。

不過,美土關係暴露出的是北約內部的更大問題。作為北約成員國,美土矛盾長期未解,這一方面暴露出北約已經難以發揮彌合成員國分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對待俄羅斯的問題上,北約早已不是鐵板一塊。


以上是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關注!


臨冬大俠客


對埃爾多安實施斬首,目前是不可能發生的。前面排隊的人比較多,輪不到埃爾多安。川普最不爽的幾個人,比如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伊朗宗教領袖哈梅內、伊朗總統魯哈尼,都還沒有被斬首的跡象。埃爾多安的作死程度還不夠,川普又信奉嘴炮治國。目前川普在軍事上的懲罰比較輕微,只是勒令扣壓土耳其的F-35而已。

圖一:埃爾多安:軍隊我已經清洗過了,川普你的間諜可是得再培養一輪啊。

很多人以為美軍橫行世界,到處當警察,就以為美國對斬首這件事用的很普遍,其實並不是。美國總統對斬首這件事情是相當慎重的,國會壓力和民眾壓力都很大,不是總統一個人想斬就能斬。萬一斬首不成蝕把米,呵呵,那就不光是笑柄了,在野黨早就要揭竿了,就算不啟動彈劾總統的程序,川普想連任的戲是肯定沒有了。

我們回頭看看美軍斬首的歷史吧。1986年美軍發動黃金峽谷行動,空襲利比亞,重要的一個空襲目標就是卡扎菲本人。希望通過炸死卡大佐,一舉改變利比亞局勢。只是卡大佐命好,當時沒有在住所,逃過一劫僅受輕傷。這次行動顯然算不上成功的斬首,並沒有達到以空襲推翻卡大佐政權的目的。

圖二:埃爾多安牢牢掌握軍權。

斬首這件事情隨機性很大,成功除了要制定計劃,更要看運氣。斬首這件事屬於典型的結果比過程重要,過程再完美,沒有達到惟一的結果,依然是失敗的渣渣行動。1986年美軍空襲的規模可以說是很大,150多架戰機,3艘航母,可以說不用斬首,發動滅國之戰都夠了,儘管美軍取得了很大戰果,炸癱了利比亞的防空力量,但是並沒有達到目的。

成功的斬首也有,比如美軍抓獲薩達姆。但是我們要清楚是什麼情況下才成功的。1990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敗,但依然保有強大的軍力,薩達姆依然牢牢控制政權。在這種情況下發動斬首是不明智的,很難得到確切情報,也很難一擊成功。但是在2003年就不一樣了,薩達姆的大清國已經完了,薩達姆眾叛親離變成孤家寡人。沒有軍隊也沒有反間諜機構保護他。美軍這時斬首就不需要多大運氣了,牛刀殺雞穩當得很。

圖三:1986年黃金峽谷行動,美軍的作戰幾乎是完美的,除了沒炸死卡扎菲。結果就是白扯,卡大佐的政權得以續命。

從上面的回顧就能看出來。埃爾多安並沒有跟卡大佐一樣作死,發動恐怖襲擊並一再挑戰美國的底線,而且埃爾多安牢牢地控制著土耳其政權和軍權。土耳其的防空能力和軍隊戰力遠遠超過卡大佐統治的利比亞。美軍不可能把斬首這件事當成擲骰子的兒戲,一旦對埃爾多安斬首不成,必然會把土耳其推向極端主義,並向俄羅斯靠攏,那時就不是談判能解決的局面了。


厲兵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還是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埃爾多安做為美國的盟友會突然和美國翻臉,首先是美國一手主導了2016年土耳其軍事政變,由於俄羅斯的通風報信埃爾多安躲過了被斬首的命運,在他離開酒店不久武裝直升機呼嘯而至,所以不是美國沒實施斬首行動,只能說沒成功,其次由於美國的中東戰略一直在扶持要求獨立的庫爾德人,這是土耳其的底線更是紅線一定不容觸碰,所以土耳其與美國鬧得不可開交,但是美國還會不會繼續對土耳其進行打壓甚至進行斬首行動這可咱們今天略說一二。


第一,美國為什麼要將埃爾多安趕下臺,咱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國家“以色列”,
在中東要說哪一個國家可以影響美國那一定是以色列,五次中東戰爭讓以色列認識到鐵板一塊的阿拉伯聯盟遲早會威脅到他自身生存,所以以色列在中東下了一盤大旗,曾經的參戰國埃及(穆巴拉克病死)、伊拉克(薩達姆垮臺)、利比亞(卡扎菲慘死)、敘利亞(戰火紛飛)、巴勒斯坦(至今無法建國),與其作對的國家基本都沒有好的結果,有人會說這和土耳其有啥關係人家五次中東戰爭都沒參加,但是土耳其國內的“庫爾德人”是以色列擾亂中東的最後一步,那就是庫爾德人建國。如果建國成立,那庫爾德人就是插在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的一把尖刀,阿拉伯世界將會陷入長期內耗只有這樣以色列才可高枕無憂。


第二美國需要一個順從的土耳其而不是一個強硬的土耳其,土耳其在埃爾多安統治下,當初的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一點點被拾起,在國際事物中也一改為美國馬首是瞻的態度,特別是對待庫爾德人更是趨於強硬,雖然和美國同是北約盟國,但是在庫爾德人這個問題上表現的越來越與美國背道而馳,所以美國選擇了放棄埃爾多安,誰知埃爾多安早有防備,更是在俄國人的通風報信下躲過了一劫,但是美國顯然不會輕易放過埃爾多安,後續的一段時間土耳其要承擔相當大的壓力。


第三,以色列很可能會借刀殺人,最終結果了伊朗現在中東的形式可用一個“亂”字概括全部,但是在以色列眼裡只有中東越亂他才會越安全,現在俄羅斯、土耳其、伊朗、所組建的同盟顯然是以色列接受不了的,所以以色列在美國的力量一定會遊說美國政府給土耳其更大的壓力,有人會說你說的太誇張了吧,明明是美國想控制中東,以色列只是做了些火上澆油的事情,其實事實恰恰相反,現在的美國早就掌握了世界的能源市場,他現在完全可以作為太上皇,直接利用沙特在歐派克的話語權控制全世界的能源價格,經濟制裁輕鬆的就可以讓俄羅斯和伊朗臣服,完全沒必要往死裡逼伊朗,但是現實的結果就是美國完全就是要滅掉伊朗,為什麼?就是因為以色列自身的危機感,所以在中東美國實質就是在被以色列牽著鼻子走。



第四,說了這麼多好像和埃爾多安沒啥關係?看了前面的分析我們就知道了,埃爾多安在中東的角色實質就是一個配角,他唯一阻擋的就是以色列希望庫爾德人建國的這步棋,當初如果土耳其政變成功,庫爾德人現在最起碼會在敘利亞境內自治做為政變交易土耳其也只會表面抗拒一下,但是以色列顯然低估了埃爾多安的政治頭腦和土耳其內部有識之士,如果庫爾德人建國對土耳其的安定繁榮必將帶來巨大威脅,所以在國家底線面前埃爾多安選擇了抗爭。


最後,以色列不準巴勒斯坦建國是為了自己,支持庫爾德人建國是為了生存!對於一個曾經被迫害的民族我們發自內心的表示“同情”但是為了自己不在經受苦難,而是把苦難轉嫁到其他民族身上,這又何成不是一種“殘忍”當初一戰的法爾賽條約法國赤裸裸的羞辱了德國,結果呢,希望以色列迷途知返!


世界淺談


要不是美國先背地裡陰了埃爾多安,他也不會像現在這般偏向俄羅斯、反對美國。

如今美國與土耳其或者說特朗普與埃爾多安之間的矛盾都要從兩年前發生在土耳其的未遂政變講起。在那之前,土耳其因為身處北約的關係,與美國交好,在很多問題上是反對俄羅斯、反對普京的。但是在這起未遂政變後,土耳其的外交政策發生了大的轉變。

因為,埃爾多安發現這起未遂政變背後有美國參與的影子——至今土耳其還堅稱是流亡美國的土耳其神職人員居倫策劃發動了政變,並且獲得了美國的支持。而埃爾多安當時之所以能夠力挽狂瀾,是俄羅斯的情報部門提前獲知了消息並通報給了埃爾多安。

試想一下,一個你以為是好兄弟的國家在背後插了你一刀、一個你以為勢不兩立的國家在關鍵時刻救了你一命,事到如今,肯定是對後者涕零感激。

所以,美國應該也自知理虧。埃爾多安發發脾氣與牢騷也正常,但是無奈他碰上了“愛無理取鬧且強硬的”特朗普,兩國緊張關係持續激化。

美國下一步會發動斬首行動麼?絕對不會。

第一, 沒必要,美國的手段有很多。美國祭出經濟大棒就已經把土耳其打到半死,現在土耳其的經濟已瀕臨崩潰,民怨沸騰,這都是美國製裁所引發的。僅僅這些,已經夠埃爾多安折騰的了,失去了民心的總統還能當下去?

第二, 不划算,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兒不能幹。美國想除掉埃爾多安並不難,可是除掉之後呢?萬一事情做得不周密挑起了土耳其民眾的憤怒、萬一美國支持的人並沒有當選、萬一還是埃爾多安的親信上臺,這不就是引火上身麼。

所以,斬首行動不會在土耳其發生。


小溪解局


首先,埃爾多安是迫於美國製裁之下的強力反擊,還算不上堅決反美,就眼前的局勢而言,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基礎,煽動國內的民粹主義,其核心目的不過是防止土國內反對派勢力乘機做大且為美國所用。通過埃爾多安向美國的多次喊話就知道,他其實是希望美國能夠平等對待盟友,那樣以來土耳其很可能與美重歸於好!



目前為止,雙方尤其是美國人的目的並沒有達到,再說也缺乏臺階可以下。短期內的鬥爭也是難免的。


其實,美土之間鬥而不破才是主流,同為北約成員國又是半個世紀以來的戰略盟友。美國自從在敘利亞扶植反對派勢力失敗後,就更加寄希望於庫爾德人,而土耳其則視大力“剿滅”敘利亞北部庫爾德人武裝為目標。這與美國的戰略利益有所衝突,恐怕也是美土矛盾的核心。而非一個美國籍牧師布倫森那麼簡單。

就土耳其貨幣里拉暴跌來看,埃爾多安認為是美國向其發起的“經濟戰”,甚至可以說有推翻埃爾多安現政權的目的。這也正是埃爾多安最擔憂的地方。因此,他才要迫不及待地與俄羅斯聯合以求自保!



但是,美國就算是要推翻埃爾多安,也不會採取“斬首行動”,因為那樣做不僅於事無補,還會激起整個北約成員國的反對。你想啊,對一個北約成員國首腦進行斬首,意味著得罪整個北約。也會讓歐洲盟友寒心的!現如今,法德兩國都已紛紛向土耳其伸出援助之手,並表示希望土耳其的繁榮穩定。


因此,美國完全沒必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再說了美國的極限施壓方法很多,包括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已經將土耳其逼到絕境。其貨幣里拉崩盤就是最好的證明!何況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個搞交易的高手,他心知肚明的是恰到好處即可,絕不能讓俄土徹底聯合。這樣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如果有可能的話,美國當然希望能扶植一個親美的土耳其政權,以幫助自己在中東對付伊朗。甚至還有解決敘利亞問題。


東震木


美國對埃爾多安實施"斬首"行動,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借刀殺人"扶植反政府派別,收買高級將領,搞暗殺或暗中支持政變是中央情報局的特長。

埃爾多安在擔任總理和總統期間以歐盟與北約為基礎,大肆人為的操縱匯率,以求里拉利益最大化。美國一般睜支眼,閉支眼。

埃爾多安極力的向歐洲中等收入國家靠攏,符合美國遏制俄羅斯的戰略利益,美國北約將最先進的武器裝備提供給土耳其,目標很明確就利用土耳其的地緣優勢,和與俄羅斯歷史恩怨,配合北約遏制俄羅斯在黑海地中海海域的軍事行動。

沒想到埃爾多安,在任土耳其總理期間搞內閣制,大權在握。當選土耳其總統後又搞總統制,而且不務政業,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敘利亞,妄圖在中東地區,恢復奧斯曼帝國榮光,嚴重違反了美國中東利益。

很快,引起美國不耐煩,之所以暗中支持軍方發動反政府政變,因為,軍事政變是最乾淨利落拔掉埃爾多安這棵釘子的。可是,令美國沒想到的是普京總統,捷足先登救下埃爾多安。

究竟怎樣對待埃爾多安,美國還要看土耳其形勢的發展。

謝謝各位




快樂老張


按照目前情況應該不會,也不會成功。

之前土耳其政變可以算一次斬首行動,只能埃爾多安群眾基礎好,運氣好,軍隊依然對埃爾多安負責。歸國的埃爾多安自己對土耳其親美勢力進行了大清洗,目前埃爾多安基本上集權成功。

目前埃爾多安土耳其還是北約成員,並沒有側底和美國決裂,但是埃爾多安打擊庫爾德人,配合俄敘聯軍打擊恐怖分子,的確美國中東計劃的攔路虎。

美國金融戰對土耳其傷害很大到並不致命,再說有卡塔爾,俄羅斯,兔子明裡暗裡支持,再加上土耳其地理位置,歐盟做決定也得要三思而後行,不然土耳其打開難民閘門,德國,法國又得亂上一陣子。

目前埃爾多安類似於土耳其的蘇丹,國內還有美國的因吉利克基地。再加上俄羅斯,卡塔爾,兔子,歐盟等等的支持,估計美國不會玩所謂斬首行動。





一介布衣411


很明顯,不會。

當前土耳其與美國確實不對付,不管是敘利亞問題,還是被土耳其逮捕的美國牧師,還是土耳其居倫運動領導人問題,土耳其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系統問題,美土可以說當前有很多矛盾。然而,不管怎麼說,美國與土耳其畢竟是北約旗下的盟友,兩國關係還沒有到完全破裂的地步。因此,目前討論美國會不會對埃爾多安進行斬首,可以說有點太過聳人聽聞。


回顧美國與其盟友打交道的歷史,可以發現,美國對待與自己不合拍甚至矛盾重重的盟友,或說盟友領導人,一般採取軟手段,而非軍事手段。如在戴高樂時期,法國曾積極尋求獨立自主外交,在諸多問題上不向美國看齊,甚至對著幹,但美國並未因此就對戴高樂進行斬首。如巴基斯坦在反恐問題上一直難令美國滿意,美國的做法是各種施壓,包括暫停軍事援助等,但並未對巴基斯坦領導人實施斬首。當然,如果美國對盟友領導人極度不滿,可能會採取一些上不了檯面的陰謀詭計,將對方領導人趕下臺,但一般不會進行斬首。土耳其領導人埃爾多安也是一樣,美國此前曾支持土耳其軍方的未遂軍事政變,試圖將埃爾多安推翻,但只是在政治上將其打倒,而非肉體上消滅。


可以想象,如果美國對埃爾多安斬首,那麼性質就變了,不僅會引發土耳其民眾的反美情緒,還會因引發其他盟友的恐慌,甚至導致盟友分崩離析。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對埃爾多安實施斬首的可能性非常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