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 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古巴導彈危機的結果讓蘇聯很沒面子,不管後來美國有沒有偷偷的把導彈從土耳其撤出,明面上蘇聯的尊嚴都丟掉了,甚至還深深的傷害了古巴人的心,在美國嚴陣以待,誓死維護自己權益的一系列動作後,赫魯曉夫迅速向肯尼迪示弱,在得到美國的回覆後,立刻把在古巴的導彈拆卸打包運回蘇聯,連卡斯特羅都顧不上了。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為什麼“鋼鐵洪流”蘇聯會這麼容易就認慫?這還要從蘇聯的經濟開始說起,赫魯曉夫當政後,開始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和進行平反工作外,在經濟上,赫魯曉夫也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長期以來,蘇聯只重視重工業,而忽視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導致蘇聯經濟產生嚴重問題。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蘇聯在1952年時宣佈穀物產量達到了13000萬噸,實際上只生產了9千多萬噸糧食,產量開始變低,到時候魯曉夫還鼓動了30多萬志願者來到東部墾荒,這個對外宣稱是超級強國的蘇聯,實際內部危機重重,哪怕是在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國力達到最強大的時候,也只有美國的60%,所以當蘇聯面對美國的圍困,赫魯曉夫甚至蘇聯根本都耗不起雙方對峙時間越長,對於蘇聯來說,損耗也就越大,赫魯曉夫很怕禍起蕭牆,但是又不敢真的和美國開戰,最不得已只能退出。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等方式,把那些破敗的盟國的經濟都給恢復了起來,包括日本、韓國、西歐等國的經濟都在戰後得到了飛速發展,成為經濟強國。在整個冷戰期間,美國除了法國戴高樂不太搞的定,其他西方國家均在美國的絕對掌控之中。蘇聯戰後經濟一塌糊塗,中東歐的小弟們經濟得不到有效發展,還經常被蘇聯剪羊毛,入侵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交惡,後來蘇聯剛一解體,小弟們統統奔向西方。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美洲向來是美國人的後院,美國人也只喜歡和蘇聯在亞歐大陸上進行博弈,眼瞅著蘇聯導彈跑到自己家門口,自然是雷霆大怒。肯尼迪雖然年輕,但在這事兒上也牛氣沖天,直接把古巴圍的跟鐵桶一般,搞封鎖,要求蘇聯撤導彈,不然就開打吧。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在千鈞一髮之刻,蘇聯人拋下了古巴,和美國妥協了,美國人也賣了蘇聯一個面子,撤出了土耳其的導彈,但從此古巴就被封鎖+制裁幾十年,成了美蘇爭霸的犧牲品。蘇聯的海軍實力不行,捍衛不了古巴,無法阻止美國的艦隊。二戰後,美國海軍就一直是全球最強悍的海軍力量,從航母戰鬥群到核潛艇,震懾世界各大洋。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蘇聯重點發展的軍事力量是陸軍和空軍,尤其是戰略空軍和遠程空軍,重點發展空降兵,因此蘇聯的直升機規模和運輸機規模一直比美國要大,蘇聯的空降兵戰鬥力很強,是機械化的空降兵,原因就在於蘇聯國土廣大,橫亙在亞歐世界島的最北端,幾乎全球的軍事政治熱點地區和資源產地都在蘇聯邊境附近,比如中東西亞地區、南亞地區、東亞地區、東歐地區等,蘇聯觸手可及,因此也一直沒有過於發展海軍力量。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為什麼是蘇聯認慫美國這麼有底氣?

蘇聯不光沒有航母,連大型艦艇都很缺乏,在運送導彈到古巴的路途中,蘇聯也僅僅派出了四艘潛艇護航。而美國為了應對此時,竟然出動了8艘航母,2艘巡洋艦,118艘驅逐艦和13艘潛艇,還有大批的艦載機隨時待命,而這僅僅是美國大西洋海軍的大部分兵力。在這個情況下,蘇聯即使派出所有的艦隊力量去古巴水域,也是無功而返,赫魯曉夫理智做了理性的判斷。迄今為止,古巴導彈危機仍然被認為是人類存亡的最危險時刻,它差點兒釀成熱核戰爭,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當年也是提心吊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