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棄物理成趨勢,物理學界很心塞,如果讓你再考一次你會選物理麼?

每日一點攝影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筆者首先就新高考對物理學科影響的現狀發表一些簡單看法。

新高考模式為“3+3”,在語數英三門必考科目之外再從理、化、生、史、地、政這幾科中任選三科。與原來的理綜和文綜想比,這種新模式使學生對考試科目的選擇更加自由,但也帶來了很多弊端。為了考高分,多數學生會傾向於選擇相對簡單或自己擅長的科目,導致像物理這樣相對較難的科目遭遇了空前的冷門。儘管如此,但筆者認為棄物理現象只是暫時的,並不意味著棄物理會成為新高考的大趨勢。

一方面,大學的專業對選考科目範圍有限制,很多專業都要求學生必須選考物理,尤其是理工類專業。而國內高校現有的專業設置中,理工類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更重要的是,國內一流大學的一些文科專業也將物理列為必考科目。如果學生不選物理作為考試科目,就基本意味著專業選擇受到了限制,甚至因此與自己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雖然有部分學校對選考科目沒有明確限制,但學生進入該校學習理科專業仍要學習物理,如果在高中沒有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礎,不僅學習大學物理會很吃力,對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會大打折扣。可見,學生棄考物理,從報考志願和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都不是明智的選擇。有了前車之鑑,後面幾年的考生在選擇科目時就會更加慎重。

另一方面,學生棄考物理的現象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對此,教育部的最新規定是19類專業必考物理。應說明的是,這只是教育部指引劃定的一條底線,各高校在後續設置選考科目時,將會有更多專業涉及到物理。因此筆者認為,在後續幾年的高考中,物理學科不僅不會被放棄,而且會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理科的忠實愛好者,如果有幸再有一次機會參加高考,筆者仍會選考物理,無怨無悔。


愛吃檸檬的Judy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放棄物理?不可能~也不存在!

老一輩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我們來回憶一下,高中主要學的幾門課: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

首先你得承認,歷史、政治、語文、地理你得好好學,這是你畢業之後,和別人聊天不露怯的根源之一。一堆人尤其是和新朋友、新同事坐在一起,如果你滿口只能說些明星、八卦之類的話,你會被大家所鄙夷的。要是再說個貽笑大方的話,那更是會成為笑柄。

接著,數學和英語,也是你未來的加分項。尤其是你想考研、考博、出國,這兩項也是必須甚至最優先學好的。

說到最後,彷彿物理很不重要了?

不,首先選物理最簡單啊。

我自己就是從江蘇出來的考生,物理幾乎是諸多學科裡最不需要花時間的科目。力學、光學、電學以及一些相對論的初步概念,都是淺嘗輒止的東西,可以說,高中的物理,在你做好受力分析後、學好電和磁,就學好了一半兒。既然不難,還能拉開差距,為何不學呢?

其次,物理是建立科學思維的基礎。

高中的諸多課程裡,物理以及政治裡的哲學部分,是能潛移默化影響你一輩子的。很多人會說理科思維,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這兩門課給予你的。

所以,如果再選一次,我必定先選物理,其他再說。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高考生紛紛拋棄物理,當然是件很可悲的事情。物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關乎科學與工業發展,甚至關乎民族競爭力。但這也是必然,對於考生個體來說,這甚至是一種理性行為——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高考作為許多人的人生重要關卡,分數當然最重要,考上理想的大學當然最重要,選擇難度最高的物理,很可能影響分數,影響錄取。你作為考生,你選高大上的理想,還是選眼前的分數?

如果真的想讓物理成為更多考生的選擇,必須要做的是制度上的調整。按照現在的制度,棄考最難的物理,先爭取考個好學校,會是大多數人的理性選擇。你可以說他們功利,但只要是寄希望於高考改變命運的人,有幾個敢不功利?

不過話說回來,物理被許多人放棄,除了高考這關的難度係數之外,還有就業問題。不少中國人對專業的理解往往只關注當下,一窩蜂報所謂的熱門專業。前段時間有文章說“你所報考的專業,十年後多半會消亡”,並非危言聳聽,但大多數人或許無法理解。正因為只關注當下,所以基礎學科一直不被重視,許多人往往有“讀數學只能做數學老師”,“學物理只能做研究”的觀念。

但以歐美為參照的話,就會發現最熱門的學科永遠是基礎學科,物理學就是其一。而未來技術的進步會加劇這一現象。

物理學有哪些就業方向?太多了,除了鑽研學術和相關企業外,還有很多其他出路,比如兼修金融,然後去金融機構做高大上的量化分析。

如果高考制度能夠有所調整,給學生更廣的選擇空間,不再因為某個學科相對較難而被捨棄,那麼物理學也許會是未來最吃香的專業之一,畢竟,基礎學科在未來的就業範圍才是最廣泛的。


葉克飛


其實吧,作為一個物生班的高三學生,物理真心不想學,為什麼呢?

一、舊知識越來越複雜

高考一輪複習,老師講的東西感覺比上新課還複雜,很多東西在對照以前的筆記複習時,總會發現以前的東西根本不夠用,黑板上的板書全是新知識,上課一臉懵逼,感覺高一高二物理課白上了。

二、教材編寫不合理

將蘇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進行對比,不難發現,人教版教材編寫更加符合高中生口味,課本區塊特色明顯,知識點切入點較低,易於理解,隨後安排的內容又能很好地將知識過渡到一個新高度,有利於開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反觀蘇教版物理教材,簡直是一本教師用書,一般物理老師一眼就能看懂,因為物理老師的物理素養都是比較好的,理解書上的內容真是小菜一碟,但是學生不一樣,學生接觸物理一直到高考結束才不到5年,相比於物理教師,學生的物理素養低了可不止一點半點。

三、 學生對物理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大家都聽過,只要有興趣去學,基本上不可能學不好。就像我,對生物興趣很大,所以我生物成績一直不賴,然而我對數學和物理極低的興趣使得我這兩門怎麼都學不好,學不好就考不好,考不好就更不想學,不想學就渴望高考能棄物理,這樣就更學不好,是個惡性循環。

四、結尾

物理真的很重要(雖然在我心裡遠遠沒有生物地位高)。很多高校要求的A+ B, A+ . A中,那個等級要求高的往往是物理,了。在現代社會生活、文化教育中,生物學一直是受到物理和化學排擠的,可以說,如果不是化學對於學生的要求非常高,肯定沒有多少學校會將生物作為選修科目之一來分班


MF47667472


1.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賦分制導致棄物理。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前提賦予40分基礎分,再以級差3分共分21個等級,按報考人數以正態分佈比例賦分。考生基數越少賦高分越難。物理相對其它學科難度大,優秀學生選擇物理,中等及一下學生選擇物理甚少。優秀學生之間互相競爭,雖卷面分數高,也得分個等級,這樣會導致卷面分高賦分也會低。弄的優秀學生也不願選物理了。這都是賦分制帶給物理的災難。

2.對理工科重視,才有今日中國的發展。物理幾乎是所有技術的支撐,理解所有自然現象的基礎。對於任何一門理工科,如果不懂物理,必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假如因為制度或者反智主義盛行,導致我國真正的理工科人才後繼乏力,我們完整的工業體系還能存在嗎?又怎麼談國家實力?

假如再考一次我是會選物理的,我相信其他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會借鑑浙江上海的不足做調整,不會讓理工科人才流失。當然老師也得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讓教師和物理學科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喜歡物理,讓我們的學生不要再覺得物理難學。



知對知錯學物理


作為高考改革的第二屆學生,對高考改革深有感觸。浙江高考改革的模式將文綜理綜改為七選三,並實行賦分模式,按照學生的排名來決定分數,譬如如果你原始分數只有80,但排名全省第一,那麼你就是100分。並且和英語內有兩次考試的機會。這裡我就不過多的介紹政策的了內容。就說他的利弊。首先採取賦分的制度之後,對於最高層次的學生來說拉小了差距,本來如果你實力強可以考滿分,即使人家不是滿分,但最後分數都是滿分,這對最高層次的學生其實是不利的,但是對於稍微弱一些的同學來說確是福音,即使有差距,但是你們和最高的同學=分數是一樣的,而且和後面的同學分數拉開較大,並且兩次機會給了失誤的可能,來衝擊高分。但正是這種多次考試的模式,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兩次學考,兩次選考以及最後的高考一共五次考試,有些在外校考試的學生就得為自己的吃飯住宿考慮,而且也給學校的課業安排造成了一定困擾,搞得學生和老師家長十分的疲憊。而且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種模式容易使人趨利避害,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可以取得高分又進一步拉小了選考科目的差距,但很明顯,選擇理科的人數明顯少於文科人數,尤其是物理科目,由於競爭的激烈,很多學生放放棄物理。希望選擇其他科目來減小差距,這樣的做法對於個人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有 是不對的,物理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如果這樣下去肯定會讓全民的科學素養下降。並且我認為英語的分數過高,培養學習能力是教育的最基礎的目的,但是在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的培養,如果一味的只是為了單純的高考而學習,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八分之琪


聽到這個消息,我覺得太好了,因為我的孩子,語文、數學、物理這三科,都相當好。大家都不選擇物理的時候,我的孩子相對優勢就很突出,他的競爭就會少一點,真的感激這個社會。想當年諸葛村姑自己高考的時候,物理考了98分(滿分一百分),語文不及格,導致落榜,現在我的孩子應該不會這樣了,有點羨慕嫉妒恨。

物理是技術的根基,不過物理學習相當難,沒有堅實的數學基礎,語文基礎,估計連題目都看不懂,有了我這個後盾,經常利用作圖法引導孩子,他對物理的理解能力非同一般,想現在的他已經預習大學物理部分了。

今天的孩子,學習任務很重,家長普遍不把他們當人看,只是把他們當成計算機,什麼都想讓他們學一點,結果什麼都學不好。更多的是,有的孩子根本不想學習,他們從事藝術,體育,武術,手工藝,可能更有出息,生活會更輕鬆,然而他們屈服於自己父母的淫威,不得不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拼命廝殺。我的一個親戚孩子,放棄了兩次大專錄取,已經復讀第三次了,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腦子是不是秀逗了?


其實我瞭解這個表侄子,他喜歡的是音樂,笛子吹得非常棒,還喜歡下棋,可他父母是公務員,見不得孩子從事這些職業,認為上不了檯面,因為沒有文憑,無法考公務員了,給他們丟了面子,愣是把孩子拉向萬劫不復,恭喜他們家。(我的孩子告訴我,他絕對不會去復讀,他很瞭解歷史,他說人生,不能有太多如果,我很欣慰。)


所以啊,不管別人如何選擇,我都認為物理是很好的學科,可以展開無窮想象,工作波瀾不驚,十分呵護自己孩子的性格。


諸葛村姑


作為一名工科畢業生,而且又從事工科教學九年,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新高考的的改革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所有的科目在幾年時間裡都是平等的,必須通過認真考核才能通過,並且平時的所有學習記錄都作為進入大學的重要依據。只有在最後高考的時候選擇相對順手的科目計分。起碼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會是偏科的非健全學生。

物理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尋找規律的科學,起碼在高中階段是拒絕猜測的。學好物理的基本條件就是做大量的實驗,對基本的物理現象進行驗證,然後通過統計的數據總結出規律,對照現有的知識找出實驗存在的問題。

但是目前的教學很簡單,就是讓學生去記公式和規律,然後大量做題,可是物理真心不是這樣學的。我在高中階段的時候,學校硬件條件還可以,每一次的實驗都會親手做,記錄數據,總結規律,班裡的同學基本都是抄我的實驗報告。因為一些原因,很少聽課基本靠自學,也從來不請教老師問題,每次測驗物理成績幾乎都是第一。

不是我有多聰明,是因為當掌握了實驗過程,然後學會逐步把這個過程推演到實際問題中,當遇見實際問題的時候就很容易找到規律,然後用相應的公式進行計算,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物理對於很多人來講很抽象,但是卻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客觀規律,在生產和生活當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理工科在大學教育裡覆蓋範圍是比較廣的,高中物理都學不好,大學物理怎麼辦?後面還有工程力學(分為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這些專項性的物理學科目,都算是專業基礎課。

現代的教學手段多種多樣,有些不好做的實驗也可以通過教學模擬軟件進行,如果還是學不會,學生負小部分責任,學校負大部分責任。

題目裡的資深教師不知道什麼水平,物理是比較難,但是對於高中生來說,思維活躍程度和創造性都處於高峰期,高中物理的難度對他們來說是合適的,說不上難,只是教學方法需要改進而已,因材施教喊了很多年了,不知道有多少學校做到了。

那種題海戰術確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於這種需要掌握規律的學科來說,就是浪費紙張,浪費孩子們的青春。現在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先別怪孩子們,請考慮一下自己做到了多少吧。


包大人說


高考確實改了,我就是目前的親歷者,是第一代小白鼠。

我不希望看到那些不是親歷者的人過來東扯西扯誤導觀眾,因為你要知道物理並沒有被棄考。

整個北京市,選擇物理的遠遠多於選擇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的,什麼叫做被棄考?文科不好不選文科的大有人在,但我很少見過物理不好就不選物理的同學。選擇物理是趨勢,也是未來競爭的籌碼,沒人會放棄,也沒人敢放棄。

倒是去年北京的中考改革使文科成了優選,讓許多學生上了高一之後發現自己的理科跟不上文科又開始變難,尤其發現了理科對於高考專業的影響而去課外班惡補,這是中考改革的缺憾。教育部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中考就改成9科全考了。


燕過傾巢


若我再參加高考也不會選物理。為什麼呢?就現在這高考選擇方案的設置,選擇物理的考生有點吃虧。因物理學科的學習,在所有高考選擇科目中是最難學的,要求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很高,許多學生雖然認真學習,也不容易學懂,特別是大多數理科成績較好的女生,表現更加突出。由於比較難學,高考又考不出好成績,顯然總分就不如其它科目總分高。



所以,多數同學選擇時,就不選擇物理,就造成了高考放棄物理。但物理科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如航天飛機,宇宙飛船,核能核艇等領域,需要大量的物理專業高科技人才,需要大量的優秀學生報考物理專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又要體現高考公平性,物理高考可以命題稍易點,若考生考試分數低的話,也可以根據物理專業招生的人數,將物理成績摺合成其它學科相當的分數。這樣選擇高考參加物理考試的學生不吃虧,這也是對高考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的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