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人收頭髮,有人賣頭髮,收走的頭髮都用來做什麼?

用戶58093066990


這幾年,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了公路,也安了網絡,以前經常漏雨的瓦房也不見了,公路兩旁多是兩層、三層的樓房,超市也開到了鄉村集市上,人們買東西也更加方便了。以前在村裡常見的挑貨郎也少了,就連以往冬季必來炸爆米花的小販也好久沒見了,少了吆喝聲的鄉村總覺得少了一些味道。

以前老家經常有人來收頭髮,一般都是外鄉人,騎著一輛老式自行車,車後座掛著兩個布袋子,車把上掛著一個喇叭,邊走邊吆喝:“賣辮子咯,收頭髮咯”,走過十字路口停一會,看到有長辮子的人,無論年齡多大,都會問一句:“賣辮子不?髮質好的加錢,你這辮子能賣三、四百,要不要過來看看。”

那時候,農村裡面有長頭髮的女孩,一般都會在母親的強迫下賣掉辮子,記得有一次,剛放學回家,小娟的媽媽叫她過去,讓賣辮子的人看看給多少錢,我也跟著走過去,看到一位中年男人,把小娟的頭髮用手捋順,放在手上感受一下重量,說:“給300塊錢。”小娟媽說:“之前有個人來收給400都沒賣,這又長了半年你才給300,算了不賣了。”看到小娟媽媽要走,收辮子的人立刻攔著,最後雙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小娟留了4年的辮子賣了430元。

對於那時來說,這430元可是一大筆錢,原來頭髮這麼值錢,不過收頭髮的人下手也挺“重”,拿把剪刀,直接就下手剪了,而且都是靠著髮根剪,等到剪完時,小娟的頭髮簡直比男孩子還要短,用現在的眼光看,真是完全沒有髮型設計而言,但是那天,村裡面的好多女孩都賣了頭髮,就連老人的頭髮也收。

看到那個小販收了那麼多頭髮,有人問:“你收頭髮幹嘛用?”小販說:“我要頭髮沒用,這些頭髮我還得賣出去,人家做成假髮再賣,看到電視劇里人的頭髮和鬍子沒,好多都是用這些回收的頭髮做的,還有一些玩具娃娃的頭髮也是用這真頭髮做的,咱收頭髮賺不了幾個錢,人家加工後再賣,一個假髮幾千,才是真賺錢。”

當初一度以為頭髮就只有這些用了,後來從網上看到收到的頭髮還可以賣給化工廠,提取氨基酸,因此也有一些謠言,說“黑心商販會把提出的氨基酸用作食用原料,製作醬油”,這是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此外現在一些人想從短髮變成長髮,又不想戴假髮,怎麼辦?這時候就可以選擇接發,使用的都是真頭髮,這些頭髮在使用前,都經過殺菌消毒處理,大家也可以放心。

之前鄰村就有一個收頭髮的,經常一把剪刀,一輛自行車外出收購辮子,聽人說,一年能掙30萬,他家是周圍幾個村最先蓋樓房,最先買車的。你賣過頭髮嗎?賣了多少錢?或者見過下鄉收頭髮的嗎?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山農老兵


說起收頭髮,大家一定不陌生,雖然社會發展到今天,但是“收頭髮、收長頭髮”的外地口音的喇叭仍然偶爾還能在村子裡聽到,他們起著摩托車,喇叭是標配,在村子裡的小路上馳騁,並吸引著很多人的注意,他們操著一口奇怪的外地音,見了長頭髮的女孩子便想方設法陶高價錢收回來...

記得小時候每次農村趕集的時候,都會有人騎著摩托車見到年輕的女孩子或者農村婦女就問要不要賣頭髮,當然價錢也和頭髮的長度有很大的關係,一把好的頭髮能賣上上千元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那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收回的假髮去了哪裡,又是用來幹什麼了呢?

其實這些回收的頭髮大多去了假髮廠,經過加工後變成了店裡售賣的假髮製品,電視和電影對這類假髮製品絕對是剛需,當然也有些為了趕時髦或者是為了遮蓋脫髮的尷尬,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也會出口到世界各地。

而這些操著外地口音的收假髮的“販子”大多數是來自安徽和河南,這兩個地方是中國的假髮集散地,因此從這裡流出散落全國各地收頭髮的販子也最多。

幾百元收走的頭髮經過加工售價可能高達幾千或者幾萬元,特別是在國外一些地區,接發之風盛行,為了滿足美,女性朋友可是十分捨得花錢的!


曉楠客棧


以前在農村生活,經常會碰到有人上門來收頭髮。很多農村婦女將自己養了多年的頭髮剪下來賣錢,或者換一點東西。

最開始的時候主要是以物換物的方式。收頭髮的人會隨身帶一些生活用品,比如說鍋碗瓢盆針頭線腦之類的。女人用自己的頭髮可以換這些生活物質。後來主要是以現金的方式來交易,一根長辮子可以花50到100元不等。一方面要看自己頭髮的長度,另外還要看頭髮的質量。

這些人換了頭髮以後,主要是用來製作假髮。比如說我們經常看到的古裝劇裡那些演員戴的髮套,很多都是由這些頭髮製作出來的。還有些人喜歡接發,這些頭髮主要也都是由農村收購回來。

另外在市面的各種假髮套,也都是由這些收購的頭髮製作而成。這種需求量很大。因此在農村地區有很多女人甚至長期蓄養自己的頭髮,等長長到一定程度以後,就剪下來賣給這些手頭髮的人。


農家許小河


農村經常有人上門收頭髮,你知道用來做什麼嗎?不止是做假髮,而且賣的價格不低。。

在農村有很多人專門到小山村裡面去收農村女孩的長頭髮,因為山裡的女孩頭髮都沒有燙過染過,所以相對來說髮質比較好,而且農村女孩一般都會留長頭髮,而且很多人留的特別長。

農村經常有人上門收頭髮,你知道用來做什麼嗎?不止是做假髮,而且賣的價格不低。。

一般農村的女孩的頭髮都是看長度跟髮質,一般都是幾十塊到幾百不等,那這些收頭髮的人收頭髮來幹嘛呢?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為什麼要花錢來收呢?貌似我們只知道會用來做假髮。

農村經常有人上門收頭髮,你知道用來做什麼嗎?不止是做假髮,而且賣的價格不低。。

沒錯他們可以用來做假髮,一個好的假髮價值不菲,而且還有什麼表演團也會專門找他們定製假髮。賣的很貴的哦。

但是其實他們還會把頭髮賣給化工廠,而且化工廠收頭髮的價格還不低,但是他們也不知道化工廠要頭髮來幹嘛,你們誰知道嗎?

喜歡的話歡迎點關注,也可以微博@五丈狐獲取更多內容。


五丈狐說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農業一點通

在以前,很多街邊的小販在街上收購頭髮,而且這些小販還會定點到到理髮店收購,這些頭髮到底有什麼用呢?

頭髮完整長度夠,品質好的當然可以用來做假髮和道具,但是在收購的過程中,短髮和碎髮又有什麼用呢?

頭髮和大豆一樣是富含氨基酸的,頭髮是可以用來製作工業用的氨基酸,不單單是人的毛髮,動物的毛髮,也會被收購上來製作工業氨基酸。

在以前大家對品牌意識淡薄的時候,也有非法廠家,在大豆價格高的時候,或者自己還沒有購買發酵設備的時候,利用毛髮製作的氨基酸液和鹽勾兌醬油(勾兌在時間上有優勢,正規的醬油廠要有設備豆類發酵,需要差不多6個月的時間)。

按照規定食用的醬油必須是豆製品,和糧食作物發出來的,如果用頭髮加工出來的配置的醬油,也叫毛髮水,是不被允許的,是違法的。


農業一點通


主要有以下幾個用途:做工業原料、製造假髮、接發材料等。

一、作為工業原料,製造氨基酸!

頭髮的主要成份是角質蛋白,約佔97%。而角質蛋白是由氨基酸所組成。

經回收後的頭髮經化學處理即用高濃度鹽酸進行水解後,可以分解出28種氨基酸,可以生產出大量的動物營養液和飼料添加劑,成為工業加工原料。

傳統上制醬油是以大豆蛋白髮酵製成,而頭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將其水解成氨基酸制醬油在技術上不是難題,而且可以節省大量大豆原料,節省成本。

但是,頭髮蛋白水解出的各種氨基酸的組成成分肯定與大豆蛋白水解出的各種氨基酸組成成分不一樣,這可能會影響醬油的風味。從科學理論上覺得頭髮醬油可以入口,但是我們可不想同時把塵土髒物、洗髮劑、香波、染髮劑之類統統一併入口。

據介紹,國家對醬油類產品的生產工藝和原料配置有強制性規定,以人頭髮作為醬油生產原料不符合相關規定。

二、作假髮,接發等。

接發是近期由歐洲引進的髮型技術,顧名思義,接發就是把頭髮接到自己的真頭髮上,瞬間達到從短髮到長的轉變,接發用的頭髮可以是假髮,也可以是真發。 

真發更加真實、柔順,方便做染、燙操作並且易於洗護,因此現在更為普遍使用。接發”的原理很簡單,就是把加工過的真人頭髮“嫁接”到本來的頭髮上。需要將頭髮分成若干個小區,然後一綹一綹的並在一起,是一種“慢工細活”。它可以滿足那些想把短髮變長、變厚、長髮不需焗彩色油就可達到挑染(Depart Dyeing)效果的年輕一族們的胃口。但是如果你的頭髮長度過短(標準的寸頭),那麼你可以去試試皮帶發,皮帶發相對於其他類型的接發而言,其所需的頭髮長度較為更短。

三、有效吸收油!

據糧油市場報瞭解,在2010年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件中,有美國民眾就發起收集頭髮活動。理髮店和美髮沙龍把頭髮裝進長絲襪裡,放到漏油的區域,用它們吸油。令人感到吃驚的是,1磅(453.59克)頭髮竟能吸收1加侖(3.79升)石油。

總的來說,被回收的頭髮的主要用途就是前兩種。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1.01


糧油市場報








我不喜歡賣掉頭髮


楓橋夜泊閩


我在農村長大,也見過收頭髮的,不過現在直接去農村收的好像比較少了,一般都是在理髮店裡收了。那麼人家把收來的頭髮去做什麼呢?

第一、做成假髮和假的鬍子!沒錯,就是拿真的頭髮去做成假髮和假的鬍子。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影視、綜藝都很火爆的時代,明星演員有時候是很需要假髮來完成劇中人物的刻畫,而且有時候他們用的假髮還都價值不菲!所以有時候感覺咱們賣的太便宜了!

第二、頭髮有工業上的價值!就是來提取氨基酸,大家都知道頭髮本身富含氨基酸,所以說也是很有用的!

第三、製作兒童玩具用!比如說像娃娃之類的兒童玩具,為了讓娃娃看起來更逼真,也會用人的頭髮去做娃娃的頭髮辮。

我知道的大概就這麼多,歡迎大家和我分享你們的知識。





老徐聊脫髮


我國的頭髮走向,很大一部分是出囗,它的價格也是大起大落。我家族就有做頭髮生意的,他回意說八零年前二十公分到七十公分以上,由原來的一百多元降到平均三十多元一斤。原因國際形勢不穩定(海灣戰爭)當時本錢倍沒了。

全國各地頭髮一般會由三個地方加工成半成品,在由天津港出口。三個地方抱括:山東鄄城,河南許昌,安徽太和。

用途:假髮用的不多,大部分用於軍火,頭髮的燃點相當高,越長燃點越高。當然我也是聽傳言,也不可信。


不一樣的我201705


賣給非洲黑叔叔做假髮咯,哈哈!這是真的~

請看人民日報新聞報道《邵陽外貿何以逆襲(樣本·觀察地方經濟新亮點)》

湖南邵陽,既不沿海,也不沿邊,經濟欠發達。然而就是這個中部省份的城市,在全球經濟艱難復甦、全國進出口放緩的背景下,連續兩年出現超過40%的進出口增長。2014年,邵陽市進出口額達到8.4億美元,同比增長42.4%,高出湖南全省19.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9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進出口總額達8.79億美元,同比增長46.5%,增速比全省和全國分別高44.8和54.6個百分點。拉動邵陽外貿總量逆勢增長的,是一些“不起眼”的產業。

經濟形勢再不好,需求永遠都存在——

頭髮製品成為出口“硬通貨”

年底將近,在邵陽市陽光發品有限公司的車間裡,近800名工人正緊鑼密鼓地加工生產。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辦公樓裡,公司董事長黃永祥已經同美國客商達成了2016年產品出口的初步意向。他們加工出口的產品有點特殊,是用天然頭髮製作的假髮。



在黃永祥的車間裡,從世界各地收購來的頭髮被按照長度、質地等標準進行分揀,並按重量整齊地進行擺放。按照他的說法,頭髮也是一種自然資源。雖然收集頭髮需要較大的人力成本,但天然頭髮還是具有人工合成纖維無法取代的優勢。雖然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但對頭髮製品的需求有增無減,尤其黑人群體對發製品消費頻率高,消費週期短,幾乎成為了一種生活必需品。去年,僅陽光發品一家的出口額就達到6000萬美元,今年這個數字將提高到8000萬—9000萬美元。“隨著非洲經濟的發展,頭髮製品也將擁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黃永祥說。




過去收頭髮的邵陽人,僅僅是懷揣一把剪刀、一個口袋走世界。收來的頭髮90%要銷往國內外其他企業進行加工生產,處於頭髮產業鏈低端。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邵陽逐步建立了發製品生產企業1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70餘家,產品也從假髮擴展到了發條、髮套、髮飾等。以陽光發品、美麗來發品、鴻泰工藝品為龍頭的發製品企業投入4億多元研發資金,成立了發製品技術研究中心,獲得各種專利150多項,擁有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馳名商標。

如今邵陽的發製品產業,已經從走街串巷“收頭髮”,向外地企業“賣頭髮”,升級到了集上游收集、中游加工、下游出口銷售的全渠道生產。不僅大大提高了頭髮產品的附加值,而且還為當地帶來了鉅額的出口。今年前三季度,邵陽市出口人發製品2.08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一倍,佔全市同期出口總值的26%。作為生活“必需品”的頭髮,成為了邵陽出口的“硬通貨”。

另外,除了湖南邵陽,河南許昌也是中國假髮產業集中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