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真的有那麼難造嗎?為什麼我們國家沒有出名的相機品牌?

戴口罩的蚊子0610


也不是造不出來,因為造相機涉及的領域是非常多的,相機最難的是光學系統,這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寬廣,我國在光學技術研究領域比較落後。

特別是我國的民用光學的鏡片,研發相對落後,造是不出來的,就算造出也未必達到人家的成像水平。

首先你沒原始材料和技術,鏡頭中的螢石鏡片是一種特殊材料,我們國家是沒有原材料的,也生產不出來,有錢也買不到,因為人家不賣。

再跟你科普一下這個螢石鏡片,由於自然界中純淨的大塊螢石很少存在,在國內極少,或者說根本沒有,並且其物理特性,硬度較低,易劃傷,導致加工不易,因此使得采用螢石鏡片的鏡頭造價極其高昂,異常珍貴,屬於稀有石材。

相機光是鏡片的材料和研發都夠你幹好幾年,鏡頭的研發成本大到你無法想象,造相機前期是沒有盈利,從研發到發佈,加上一個團隊的研發經費不是一般公司所能承受得起的。

造相機沒有成熟的技術和龐大的資金,風險是非常大的,也沒有人願意去這樣做,搞不好相機還沒賣出去,公司就已經倒閉。就比如說支付寶,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自己研發,比如說大疆,為什麼其他國家不自己造,道理是一樣的。

因為市場已經有成熟的產品和用戶,你很難分到一杯羹。



人像圖庫


中國照相機行業其實在上世紀80年代已經同日本的差距縮小很多,基本上不存在什麼技術瓶頸,由於一場照相機技術的一次革命,一下子把交卷時代的照相機通通淘汰了,第二天鋪天蓋地的數碼相機佔領了市場,國內相機廠連一點準備都沒有,在數碼技術及產業這一塊,國內幾大照相機廠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一下子翻不了身,全軍覆滅,再想趕上日本幾乎不可能,紛紛倒閉關門,連臺灣香港的傳統相機廠及亞洲最大的相機廠上海照相機總廠也無一倖免,這就是慘痛歷史。


JSCSJ


相機並不難造,難得是其核心的技術。

中國做為一個農業大國,前幾十年一直在致力於解決溫飽問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現在,專門搞研發,充實國防建設,加強部隊的武裝力量。補足自身的短板,打鐵還需腰桿硬啊。

相機做為一個記錄美好回憶的工具,其鏡頭等核心技術都在日本索尼,韓國三星手中。也有可能朋友不明白為什麼日本和三星為什在這方面強一點?因為,這兩個國家都屬於輕工業發達國家,國土面積有限,想要增加收入,就只能多元化,多方面發展,要不國力會衰退啊。從早做,一直做,時間久了,經驗也就多一些。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咱們國家的企業也會隨著祖國的強大也慢慢強大起來。就像咱們的高鐵世界領先,咱們的造島填沙世界第一,還有咱們的航母建造速度等等,

為咱們祖國驕傲,為咱們是中國人更驕傲,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灰太郎先生


1985年,美能達推出全球第一款自動對焦單反相機,然而,自動對焦模塊是美國Honeywell公司,於83年在全球範圍註冊了專利權,但它沒宣傳,所以別人如果不查也不知道。美能達賣了幾年後,美國人跳出來打官司,美能達為此賠償了了1.25億美元,從此一蹶不振,直至被索尼收購。之後,所有的自動對焦相機制造公司,都只能乖乖交專利費。那些傳統相機公司沒有辦法,要嘛自殺,要嘛交過路費。所以現在從零開始去投資相機生產研發,除非腦子有病。


張永春737



九零後老紳士


還是市場有限所致,手持倆手機的平常的很,既便有大把時間的退休老年人背個單反的也是少之有少,這才事實!另外萬元以下的所謂入門級單反拍攝效果連個紅米也趕不上早以是個不爭自事實,單反的操作系統數據線更是一成不變,落後到不能再落後



青島小武房產


比較難,這是個實際問題,但是也不是絕對的,現在國產鏡頭三陽已經有一些鏡頭開始生產了。關鍵問題是現在整個世界都是一個產業鏈,這個領域一向不是我們的專長,雖然我們號稱世界工廠,但也不是每一種物品都是我們自己生產,否則其他國家還有什麼活路?


影色泊菩


不是難不難的問題,民營企業首先考慮的就是市場問題,市場就這麼點,已經被瓜分得乾乾淨淨,你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發,產品好不好是市場用戶說了算,總之一句話,風險太大,不值得去冒。


拾光Vision


造船不如買船,買船不如租船,這個混蛋邏輯,把我國薄弱工業技術打的一敗塗地,雪上加霜


用戶6738665404030


先別扯光學技術和傳感器這些精密科技 能完全獨立自主造出保底10萬次壽命的8000分之一秒快門的機械再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