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搶抓機遇實現城市轉型

山東省東營市因油而建、因油而興,工業發展具有明顯的資源型特徵。如何克服資源依賴,實現城市轉型發展?這是擺在東營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在山東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大背景下,東營市搶抓機遇,一方面提升傳統產業,一方面發展新興產業,佈局謀劃了“1+4+3+6”新舊動能轉換髮展體系,在積極培育石油化工、有色金屬、橡膠輪胎等一批“拳頭”產業,打好“優勢牌”的同時,拿出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新興“特色菜”,描繪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東營樣板。

“有中出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正崛起

在東營,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已然成勢。

東營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達6900萬噸,是全國地煉能力最大的市。按照山東省規劃,在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東營重點打造高端石化產業基地。

“我市對標國際先進,科學編制基地規劃,謀劃實施重點項目,著力發展200萬噸/年對二甲苯、120萬噸/年高品質己內酰胺、120萬噸/年乙烯等項目,總投資414.5億元,可新增主營業務收入700多億元。”東營市發改委負責同志介紹,東營累計開發石化產品260餘種,其中航空汽油、高吸水性樹脂、異戊橡膠等高端石化產品超過30個。

格局決定佈局,佈局決定全局。東營市還著力優化石化產業佈局,採取“1+N”模式統籌石化產業佈局,其中“1”,即高端臨港石化產業基地,打造市域北部沿海石化產業隆起帶。“N”,即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外,符合相應條件的若干重點化工企業園區。

目前,東營市新建化工企業全部在各專業化工園區佈局,其中在高端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建成投產化工企業26家,石油煉化企業4家,一次加工能力達到1580萬噸,連續五年被列入“中國化工園區20強”。全市280家危化生產企業已有242家集中到了產業園區。

2015年,東營市在山東省率先全面鋪開化工企業“評級評價”工作,在首次“評級評價”中,停產整頓甚至關停的企業佔比超過四分之一,淘汰石油煉化落後產能1607萬噸。去年以來,在對681家化工企業開展了以安全、環保、節能、質量為內容的“四評級一評價”工作基礎上,東營市加大企業整合力度,增強企業資信,正式獲准進口原油的企業13家,可使用進口原油3110萬噸/年。

經過多年努力,東營市蹚出了化工產業“長鏈條、短流程、高端化、高附加值、頂端整合”的發展之路,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同時,東營市創新高端石化產業基地建設模式,建成華東石油交易中心、黃河三角洲石油化工交易中心等新興業態商務平臺,提供成品油、燃料油等17個品種的一體化交易。配套設立了200億元的石化產業基金。東營港已經成為環渤海地區最大的油品及液體化工品特色港口,2017年原油成品油吞吐量達到5400萬噸。到2017年年底,東營市石化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888.3億元,同比增長27.8%,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7家,同比新增6家。

大項目引領,讓東營石化產業不斷邁向國家級。目前,由中海油總公司與山東省政府、東營市政府合作建設的500萬噸/年石化升級改造項目已完工,被國家發改委列為“2013—2017年全國成品油質量升級重點項目”。

“無中生有”:非油產業風生水起

東營市多年來大力發展非油產業,培育起橡膠輪胎及汽車配件、有色金屬、石油裝備等多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工業主導產業80%以上的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走出了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新路子。

國瓷功能材料公司是東營一家專攻高端陶瓷的企業。目前,該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電介質陶瓷材料佔有率接近三成,是蘋果、三星等公司的產品供應商,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最有潛力上市公司100強第6名。目前,國瓷功能材料公司已獲授權專利技術79項、發明專利28項,打破了美國、日本的國際行業壟斷。

以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東營一批新技術企業在產業發展中乘風破浪,不少成為行業領軍企業。裝備製造方面,石油裝備產業產值佔全國近三分之一,是中國最大的石油裝備製造基地。新能源產業方面,全市有風能、太陽能等4類新能源及裝備生產企業20餘家,其中,風能利用企業5家,總裝機容量196.5兆瓦,年發電量4億千瓦時。航空航天產業方面,中國商飛試飛中心東營基地二期項目奠基,成為商飛集團在上海以外地區建設的第一個試飛基地。

2017年,東營有111項新技術新產品項目列入省級創新計劃,均達到國內先進以上水平。科瑞集團等4家企業列入省重點培育做強大品牌企業,新大管業公司等7家企業列為省特色品牌培植企業。

此外,東營還加快“一池一庫一平臺”科技金融體系建設,設立了2000萬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和500萬元資金池。組建了13家產業技術研究院,啟動了石油裝備和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編制工作。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全市205家企業與49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等。

甘當“店小二”:服務成為競爭力

服務就是吸引力、競爭力和生產力。政府部門唯有俯身甘當“店小二”,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才能提升服務水平、創優發展環境,助力企業發展。

今年3月,東營全市政府服務大廳全面推開“一窗受理”審批服務模式,涉及47個部門的4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在這裡能一次性辦完,讓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

這是東營創優發展環境的縮影。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中,東營嚴格推行“先照後證”,推行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實現了一套材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

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東營不斷優化政務流程。目前已有494項審批服務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窗受理”。加快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實行“一網辦理”,東營市政府門戶網站與山東政務服務網東營網上政務大廳實現初步整合,市級行政許可事項可全程網辦率達到94.7%,縣區行政許可事項平均可全程網辦率達到76.8%。該市50個市直部門單位和各縣區陸續公佈“零跑腿”事項437項,“只跑一次”事項1262項。

為做好簡政放權“減法”,東營深化審批改革,加強目錄清單管理,先後編制了部門行政審批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公共服務清單,建立了動態調整機制,實現了“部門權力進清單,清單以外無權力”。據統計,自2013年以來,先後十批承接落實國家、省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共217項,按規定取消100項,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許可審批類別,項項到底到位,確保簡政放權含金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