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一些企業在東南亞投資建廠?

彼德潘安


為什麼要來東南亞投資?

公司要幹什麼?建立公司,進行各種生產和服務。建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掙錢,掙錢其實是掙得利潤,也就是擴大收入,降低成本兩件事。所以,在此用收入和成本兩方面進行個簡述:

收入方面:

- 東南亞市場廣大,發展潛力雄厚

舉個例子,有個朋友是做手機的,近兩年收入翻翻一樣的漲。C他說說,東南亞的受眾Apple 三星也買,但少,主要還是低端機,這就是一個誰進入的快,誰就能吃上的市場,必須要拼。我們剛進入的時候還是低端機,現在又開始逐步向智能機轉型,這一代代的淘汰型號和升級版本就是不斷更新的收入來源,是個很有活力的市場。現在華為、小米、vivo都進來了,都在搶。—— 這就是市場方面的誘惑。東南亞市場潛力大,除了手機外,各種生產生活用品都在更新換代擴大需求,對其他國家的生產商來說,都是機遇。相應的,這些公司在本地開始設立代表處、銷售機構等等,也有的開始轉移生產線。說起來,中國的很多產業去東南亞投資有現成優勢,在於國內產品曾經的發展路線和東南亞現在正在走的路線有相似性,我們有經驗,也有生產線,且都比較接近當地水平,可以嫁接。

- 基礎設施大投資大回報

其實上面說到了手機,那麼手機需要的電、網絡、基站、等等,都哪裡來?這些都是大工程,大項目,成為了很多投資者的爭奪之地。而且這些項目有個好處屬於回報現金流穩定,只要不爆發大規模戰爭災害,誰還不天天打個電話發個微信呢?

- 投資房地產,回報豐厚

不僅僅自己的產品賣得出去,自己投資建廠的回報本身就很高,這還不說商用房地產。當年一大批香港人在大陸發家,不僅是賣方市場造就了利潤表的成功,房地產市場(或者說土地地價)隨著經濟發展(通貨膨脹)而導致的高升也給資產負債表帶來了相當大的改善。現如今,經濟不好,一些客戶的生意本身已經不賺錢,但是自己腳下的土地已經翻了好幾番地價,相當的有回報。同樣的故事可以在東南亞再次上演—— 比如,越南政府批一塊土地給公司,公司廉價買入,開始搞建設生產,過些年,工業區轉變為商業區,土地價格上升,自己轉移就是一大筆收入。

- 三產發展趨勢迅猛

先從信息服務上說,手機改成了智能手機就可以看出一件事,互聯網已經到了移動端。這個過程老牌 發達國家走十幾年,但新興市場說來就來。速度之快難以想象。再說一例子,東南亞本來就服務業突出,不管是旅遊還是有色行業,都佔了GDP較大的比重,這裡面的很多產業升級轉型需要資本和管理,我們現成有錢,何樂不為? 所以出現了二產三產齊頭並進的情況。

成本方面

- 成本優勢是非常誘人的

土地價格我考證不到,改天問到了可以更新一下,但一定比現在的深圳地價低好多。關於人工方面我們的很多工廠的人工算上加班已經到了4000-5000左右,當然我的客戶普遍比較中等偏上,但這個水平也著實反映了工資再也不是能幾百塊一兩千搞定的了。但我一個柬埔寨的客戶說,那裡得人也就一百多美金一個月,非常便宜。柬埔寨都是紡織業,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需要很多人。在那裡生產能夠讓可變成本下降很多。

- 稅收、關稅成本的優惠

眾所周知美國今年貿易關稅政策影響了我國出口,估計這關稅政策影響不是幾年能改變的。而東南亞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投資,立法很多,還有很多國際條約,自己又有東盟,發正是通過多種稅收政策和措施鼓勵和促進國際投資。比如,越南制定了《外國投資法》、《外國投資法實施細則》《進出口稅法》等給予特別鼓勵投資地區的項目和特別鼓勵投資的項目4年免交所得稅及4後年減半徵收的優惠,還規定了滿足法定情形和條件免徵進口稅,5年內的虧損可從利潤中扣除等稅收優惠措施。越南還實行外國稅收減免政策等。 緬甸聯邦法及商業稅法廢除僅由本地企業享受的,關於產品生產及銷售的2%商業稅率的優惠政策。這就意味著外資企業也同樣享受產品生產及銷售的2%商業稅率的政策。

- 此外,還有協同效應

一個客戶在泰國建立了工廠,因為他的客戶是日本公司,提前去了泰國,我這個客戶屬於製造模具的公司,生產線邏輯上需要離下家很近,於是也去了泰國。這是一個被動的供應鏈生態的轉移。

總之,收入和成本這兩件事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 本來可能因為降低成本來投資的公司,慢慢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然後本地市場形成發展,外資公司開始直接服務本地市場。這兩大因素共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並帶動了外來投資的緊俏。

但是,東南亞不是一個均衡的地區,投資各國有各國的特色

再來個各國的圖表,順便說說弊端:

看看這波動大的,除了柬埔寨一貫的平穩而低水平,其他國家都很有“心跳”。這也能看出幾個問題:

- 各國水平不一,東南亞不是一個均衡的地方。

東南亞有什麼不好呢?政局動盪、基礎設施不好等等的問題就不多說了,晚上新聞聯播最後十分鐘看看也能知道。比較有意思的是人的素質,有答案說素質很好,這個嘛……

- 一個客戶在越南,工廠工人怎麼也教不會,一點也不勤奮。看慣了大陸工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後,這越南工廠的情況就成了災難。

- 執行力差的另外一個表現也可能是創造力太好。有一個客戶說,我們大陸的工人教給它幹什麼他幹什麼,東南亞的工人有的很有創造力,你告訴他從左邊,他一定要試試看右邊行不行……

- 柬埔寨的公司,所有的工人就喜歡收現金,收美金,然後立刻花掉,毫無存儲的念頭。往往是一號發了工資,三四號大吃一頓,然後就開始過苦日子。這樣的精神狀態怎麼能好好上班呢……

總之,點題一下,東南亞市場FDI增多成本低而產生的產業轉移是相當重要的原因,除此之外,當地市場拓展本身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從兩方面看才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讓你滿意。


大道007


這個屬於正常,當初我們也是承接了日本韓國臺灣的密集型產業,隨著人工成本的增加和產業升級,還有現在國家的環保政策,把一些高汙染低利潤高能耗的產業轉移出去這是好事,中國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跨入發達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