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聽濤】
文化表徵一個民族歷史長河的集體記憶,是民族性格的深沉持久書寫,是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的道義傳承。文化自信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精神支撐,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核心價值觀則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和建設重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就要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的民族性
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是民族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深厚底蘊,體現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內涵力量。這種文化自信是從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澱中走出來的文化長征,是從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自信,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統一體。
在世界古文明體系中,唯一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我們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那些既想加快發展又想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體現出了真正的文化感召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這是歷史的自信和文化價值的魅力,是對中國道路的堅持、中國製度的堅守、中國理論的堅信。
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的時代性
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是能夠為全球治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的深厚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於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歷史和現實都表明,構建具有強大感召力的核心價值觀,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國家長治久安”。這要求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堅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價值取向。
推動文化自信、價值觀自信,需要用好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用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力量,用好五千年曆史傳承的文化力量。用真理說服人,實踐催發人,文化引領人,價值塑造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深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力,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滋養。”堅定文化自信和厚植價值觀自信是一項鑄魂工程。新時代召喚偉大的精神和偉大自信,偉大的精神和自信為社會發展進步提供強大的價值動力和文化氛圍。
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和塑造中國形象,就是堅定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離不開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價值引領力及全球治理中制度性話語權的敘事能力,應體現出價值觀自信,這是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的統一性
文化自信與價值觀自信不可分割、有機統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涵的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公民價值準則三個層面相互貫通、實踐統一。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價值準則是國家價值目標與社會價值取向的基石,核心價值觀具有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德治善治功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將公民準則內化導向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現實踐行。核心價值觀承載積極進取的社會追求,要闡發好“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深刻理解歷史文化發展規律中富含的道義擔當、家國情懷和人文關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深度融合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中。我們要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中培育價值觀自信,在良法善治中用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提升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
中國共產黨的崇高性、純潔性體現在人民性立場,要將文化自信、價值觀自信與人民中心論統一起來,“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文化自信、價值觀自信要從廣大黨員幹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引領中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擁護中夯實。在物質越豐裕、社會越進步的時代,文化自信、價值觀自信尤為重要,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厚植價值觀自信,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矢志奮鬥。
(作者:趙愛龍,系甘肅省定西市委黨校講師;令小雄,系甘肅定西市委黨校副教授)
閱讀更多 光明日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