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吃的越少,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

蟲兒-飛飛-_


飯吃的越少,越不容易引起餐後血糖升高過快,但不代表對糖尿病控制越有利。因為糖尿病患者還需要預防低血糖,與高血糖(往往是長期危害)相比,低血糖的危害甚至更大,當血糖水平過低時,身體的激素水平和自主神經系統都會發生較大變化,出現頭暈、頭痛、心慌和出汗等不適症狀,嚴重的可致死亡。



此外,即使是糖尿病患者,也需要維持呼吸、心跳、脈搏和體溫等基本生命體徵,這些也都是需要消耗熱量的,也就是常說的維持基礎代謝所需要的能量,這部分每天也有1200千卡左右,甚至更多。

最後,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外,也需要保證基本的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攝入。長期吃的過少,血糖是不高了,但導致了各種營養不良,對身體也是沒好處的。

因此,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最主要的是穩定餐後血糖,同時保證身體基本的營養需求,胡吃海塞會導致餐後血糖上升過多過快,吃的過少又容易引發低血糖和營養不良,都是不推薦的。

正確的方法是,升高血糖過快的食物,比如主食,適當少吃一些,而且適當提高主食中的粗雜糧比例(相比精白米麵,粗雜糧升高血糖舒緩)。而不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以延緩其他食物血糖吸收的蔬菜和菌菇海藻類食物,則要適當多吃一些。肉蛋奶和大豆製品,本身營養價值高,適量食用也可以延緩胃排空,也要適量攝入,不能不吃。這樣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就既能穩定餐後血糖,又可以保證身體基本營養需求,對糖尿病控制才是最有益的。


營養科普趙之德


我先講個我同事母親故事。

我的同事母親60多歲,去年初發現糖尿病,主要是餐後高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曾高達17mmol/L。同事的外祖父和舅舅也是糖尿病,她的舅舅告訴她的母親,降糖藥損害腎臟,不能吃降糖藥,嚴格的飲食控制就可以了。於是她母親每天就是窩頭、窩頭、窩頭,吃得人都瘦了,最近經常頭暈。
他的舅舅糖尿病病史更長,飲食控制的更嚴格,按我同事的話說,現在已經瘦得“皮包骨”了。
我看她母親的檢查結果,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血脂很高,而且已經高了好幾年了。血肌酐低於正常值,尿蛋白陰性,尿酮體3+。已經糖尿病酮症了,因為沒有檢查血液的酸鹼度,還不能肯定是否有酸中毒。
糖(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最直接的熱量來源。當飢餓時,糖的供應不足,能量缺乏,人體就會“燃燒”脂肪來提供熱量。酮體就是脂肪的中間代謝產物,脂肪“燃燒”的越多,酮體也會產生的越多,大量的酮體蓄積就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等嚴重情況。糖尿病酮症是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之一,一般見於胰島素嚴重缺乏、糖尿病晚期、糖尿病人嚴重的感染和飢餓。她母親就屬於後一種情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經出現就應該積極治療,治療措施包括注射胰島素,大量補液,必要時碳酸氫鈉糾正酸中毒。我囑咐我的同事帶她的母親按照上述原則去處理,並且一定要加用他汀類降脂藥。
飲食控制、運動和藥物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三駕馬車”,飲食控制是糖尿病的重要治療措施,這一點毛病都沒有。
但是飲食控制不能取代藥物,而且飲食控制是平衡膳食,不等於飢餓治療,糖尿病人什麼都不敢吃是非常錯誤的。糖尿病人也需要營養,苛刻的飲食控制和過度的飢餓會導致營養缺乏,而且過度的飢餓引起的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併發症比糖尿病本身的危害還要大。
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不敢用藥,豈不知過度飢餓所帶來的問題比藥物的副作用要大得多。

李青大夫


不是的,雖然糖尿病要求控制主食,但也不是吃得越少就越好;不是吃得越少,就越對糖尿病的控制有利。

在醫院裡,糖尿病患者進多少主食,是需要通過了解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體力活動的多少等多方面來綜合計算,但是在生活中,這樣的做法未免就太繁瑣、太複雜了,我們需要將它簡單化:

一般情況下,一個體重60公斤的男性糖尿病患者,輕體力勞動的話,那麼他一天的主食量控制在5-6兩就可以,一般早晨2兩,午餐2兩,晚餐1-2兩,這裡的1兩2兩都是指生米、生面粉的重量,而不是熟食的量。

相仿的女性患者可以適當減少一些,一般特別肥胖的、體重特別大的男性,主食也不超過8兩(每天)。

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供給我們紅細胞與神經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雖然,水果中也會含碳水化合物,但水果仍不能完全代替主食,主食還是要適量吃,控量吃,而不是不吃,而不是越少越好。

殷殷期盼話健康 系 頭條號悟空問答 簽約作者,期待我的醫學科普,照亮您的健康之路!感謝您關注:殷殷期盼話健康!感謝您的點贊和評論、轉發


殷殷期盼話健康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由於沒有接受正規的糖尿病教育,所以在剛得糖尿病的時候,就為了控制血糖而少吃主食,這會產生兩種嚴重的後果:

(1) 單純少吃主食,其他食物正常攝入量。時間長了,身體不能獲得足夠的能量,導致體重丟失、營養不良等,進而導致併發症的提前發生。而且,消瘦的人比肥胖的人全因死亡率要高出好幾倍。所以,要正視不良的體重丟失現象、維持健康體重。

(2) 有些患者,雖然少吃了主食,但是為了填飽肚子,對葷菜等食物不加限制,這樣時間長了會造成能量過剩,導致肥胖、血脂升高等,也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概率。

所以,不能不科學的靠少吃主食來控制血糖。控制血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們歸根結底是為了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不能本末倒置,採取一些錯誤的控糖方法。

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看到就會回覆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註冊營養師宋明月老師提供

請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對糖尿病


某種意義上來說,減少主食中純大米或精緻麵食的攝入確實對控制血糖更有利,原因很容易懂,因為大米和麵食是由水稻、小麥而來,它們都是高澱粉物,澱粉分解後也就是糖類,而糖類就是導致血糖波動的“罪魁禍首”。

但這並不是說減少主食的攝入對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有利

,糖尿病人和普通人一樣,日常生活工作活動都需要足夠能量,而主食就是主要提供能量的來源。

如何改善主食呢,可以在純白大米中加入粗糧和雜豆類。粗糧例如燕麥、青稞、玉米、薯類等等,用一部分粗糧雜豆代替米和麵食能起到良好控制血糖的效果。

如果愛吃麵食的話儘量選用全麥麵粉、蕎麥麵食、雜糧粗糧麵食,或混入粗糧雜豆一起吃,如果只吃精緻麵食也對血糖平穩不利。

純米飯和精緻麵食由於顆粒細緻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其中分解出的糖分立刻就能被人體所利用,這樣一來血糖立馬就飆升上去了。

(精緻麵點)

因為粗糧和雜豆類都含有豐富膳食纖維,低聚糖,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和其他食物混雜的話就降低了消化速度,血糖就能夠更加平穩波動;低聚糖本來就是升糖慢熱量低的物質,也是對血糖非常友好的。

所以用粗糧或雜豆代替一部分大米精緻麵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

但一定要切忌是少吃米飯和精緻麵食(用部分粗糧雜豆代替主食)對糖尿病控制血糖有利,而不是少吃主食總量,少吃主食量肯定會造成能量不足,引起低血糖,而低血糖的話是更對糖尿病不利的徵兆。


王旭峰營養師




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想法,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並不是吃得越少,血糖控制得越好,而是要做到合理搭配,合理飲食,才能夠做到真正的對控制好血糖有幫助。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吃的合理呢?

第一食物要做到多樣化,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吃的食物越複雜,越多越好。

如果單一的這一餐,只吃饅頭,吃點鹹菜,或者是吃一碗飯,吃兩口菜,餐後血糖必定會很高,因為我們吃的只是碳水化合物,這些食物當胃腸道很容易升高血糖。

所以在吃的方面,無論是主食還是菜,都要越多越複雜越好。

特別是主食,糖尿病患者推薦餐餐有粗雜糧,粗雜糧的比例佔整個主食的1/3。

第二,在種類多樣的基礎上,要做到合理搭配。最佳的比例是一份飯,兩份菜。菜裡還要有蛋白質。

做菜要少油少鹽,每天有的攝入量要控制在30毫升,也就是做一頓飯一個人一羹匙的油的量。鹽的量要控制到每天小於六克,但是要記住,醬油、大醬都是鹽。

每天蔬菜的數量要保證大於一斤。魚禽肉蛋奶等蛋白質的食物要保證二到三兩。不吃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豆製品。

第三,要注意進餐的順序,在糖尿病飲食控制過程中進餐的順序很關鍵。先吃菜,再吃肉再吃飯,然後一口一口吃。

蔬菜和蛋白質食物能夠像柵欄一樣保護胃腸黏膜,不讓容易吸收的主食馬上被吸收,能夠保證餐後血糖不至於那麼高。

第四,放慢吃飯的速度,一定要記住四個字,細嚼慢嚥。

一口飯,最好要在咀嚼20多下以後再咽。


實在愛營養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雖然飯(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是血糖最直接最重要的來源,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制其攝入量,但是並不等於飯吃的越少越好。

主食吃的過少會導致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長期能量不夠用,不僅會造成慢性營養缺乏,還會導致急性酮血癥或低血糖。酮血癥是指血液中酮體(來自體內脂肪氧化分解)過多,並導致急性症狀,如嘔吐、昏迷等。低血糖則是由於血糖濃度過低,引起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所謂低血糖反應。這些都是很危險的情況,嚴重時會危及生命。

那麼糖尿病患者主食吃多少合適呢?普通糖尿病患者一天的主食量大約在半斤到八兩之間,這是一個大致的參考量,要根據體重、年齡、活動量等適當調整。如果體型較胖主食就吃的少一點,如果很瘦主食就吃的多一點,如果血糖很高不理想,就選擇少吃一點。

另外,主食粗細搭配降低餐後血糖,吃不同的主食,一餐後血糖水平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吃小米粥比大米粥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玉米麵粥又有比小米粥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吃全麥麵包比普通麵包有更低的餐後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要粗細搭配,越雜越好。

主食巧妙搭配降低餐後血糖,主食與魚肉蛋奶豆製品蔬菜等搭配食用也會使餐後血糖下降,比如單獨吃饅頭、米飯或者麵條餐後血糖明顯升高,如果再搭配肉類、魚蝦、蛋類、蔬菜等一起食用,餐後血糖的升高速度會大幅度降低。

作者:王興國,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遼寧省營養學會副會長;新浪微博醫療大V;中國營養科學傳播之星,從事臨床營養治療、營養培訓教學和營養科普傳播20餘年,出版《吃的百科》《長胎不長肉》等科普書籍20餘部。



糖尿病患者,必須十分注意飲食,對於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要注意儘量不吃。但是是不是吃得越少,血糖就控制的越好呢?非也。

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患者大多腹部比較肥胖,我們稱為蘋果型身材,糖尿病身材。這是因為人體重要的器官全部都在腹部,腹部肥胖的人會容易出現內臟是指超標的現象。內臟脂肪過多,身體代謝糖類所需要的胰島素就需要增多,長此以往,導致胰島素分泌異常,從而導致了糖尿病的發生。

所以,糖尿病患者減肥,控制攝入的總能量是必須的。

但是不是吃的越少,控制得越好,血糖就能控制得越好嗎?其實不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時候很容易到底低血糖,表現為頭暈、迷糊、噁心、眼花、乏力等症狀,這比單純的糖尿病患者危險性更大。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不能攝入遊離糖或者生糖指數大的食物。

食用低生糖指數的食物,例如蘋果、豆腐、豆乾、魔芋、鷹嘴豆、脫脂牛奶等

粗細糧配搭,大米白麵的生糖指數是很高的,所以儘量搭配鷹嘴豆、綠豆、蠶豆、燕麥等。

保證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儘量與粗雜糧聯合使用,例如午餐點粗糧陪牛肉、米飯配魚、麵包雞蛋等。

多吃蔬菜,蔬菜中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也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例如芹菜、韭菜、蒜苗、木耳等等。

一日五餐,上午、下午加餐,防止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王興國特訓班5期學員】


營養百事通


對於糖友們而言,如何吃?吃什麼?都是對控制病情極其重要的事情,很多糖友們會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控制血糖,只要是少吃,吃的越少就對於控糖會有極大的幫助。殊不知,控糖並非是少吃,而是要會吃,科學的吃。

糖尿病人如果進食過少,容易出現低血糖!

對抗高血糖是糖友們需要奮鬥一輩子的事情,需要打持久站。但是糖友們避免出現低血糖,這是分分鐘都不能放鬆警惕的。因為低血糖對於糖尿病人而言,更可怕。如果糖尿病人過度的少進食,特別容易出現低血糖,嚴重的會危機生命。

糖友病人如果進食過少,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對血糖控制更不利。

糖尿病人本來吸收營養物質就比健康人群要低,比如B族維生素糖尿病人的尿液中含量就高於健康人群。如果在進食過少,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糖尿病人就伴有消瘦的問題,進食過少無異於讓體重下降更快。

糖友要科學飲食,要會吃,而不是吃的越少對控制血糖越有利。

1.糖友科學進食的要點一是要按時吃飯,而且要做好加餐,不要暴飲暴食。建議三餐兩點。細嚼慢嚥不要讓一次吃撐,每餐控制在8分飽。

2.糖友的主食要粗細搭配,粗雜糧和薯類佔到主食的三分之一或者是二分之一。其它食物的選擇要選擇低GI的食物,食用後對血糖波動小的食物。

3.蔬菜類色彩豐富,對於葉子蔬菜和瓜茄類蔬菜食用量要保障,也可以適量多食用一些。其它類的蔬菜如胡蘿蔔、南瓜澱粉含量高的蔬菜要限制食用量而且食用時要減少主食。

4.水果的食用量要根據自己的血糖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如果血糖穩定,可以在兩餐間食用少量的水果。

5.飲食要清淡,少油少鹽。動物性的食物一是要控制食用量,二是要以瘦肉和白肉為主。豆製品也是糖尿病人補充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此外,糖友們一定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每日安排適量的運動。

總結就是,別指望著吃的越少就越能降血糖,還是要合理科學的飲食、結合治療、運動才是從根源上控制血糖的根基。


錢多多營養師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太過絕對。在糖尿病病人血糖的控制上,的確主食是一個重要的部分,限制主食的進食量,可以幫助有效控制血糖,但是並非越少越好。

我們所說的控制主食,少吃飯,其實確切應該說是糖尿病人一定要控制好米麵等精加工主食的進食量,因為大米和精加工的麵粉,使血糖飆升的速度可以像過山車一樣快。但是完全不吃主食也不對,糖尿病病人也需要足夠的能量來維持日常的生活活動。

對於糖尿病病人來說,需要控制主食,改善主食。單一的白米飯,和精面饅頭儘量少吃,可以在大米中加入一些粗糧和雜豆類。也可以食用薯類,芋頭,玉米等等這些來替代一部分主食。

糖尿病病人不適合吃太多精面,可以選擇雜麵,在打面時候加入豆子,高粱,蕎麥等等,做成混合的穀物面,這種面就更利於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平穩。如果你愛吃麵食,又血糖太高,那麼選擇雜糧麵粉,或者配合雜糧一起食用,要比單純吃精面和大米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