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藏新疆青海出來打工的這麼少,安徽河南四川出來的這麼多?

金生2018


我先說一下,我是新疆人,在上海打工,因為在新疆太安逸了,晝夜相差大,夏天天黑要到10點半左右,不像內地,所以節奏慢,但是那邊輕工業是比較發達的,大型收割機械設備不缺,無人機灌溉也有,只沒有像內地那樣有地鐵有高鐵。

而我來上海的原因不是因為家裡條件不好,而是我覺得那邊節奏好慢,感覺人呆久了人都要廢了,所以來上海的,這邊節奏快,喜歡這種感覺,只是出來見見世面而已。


流年似瑾亂了浮生


新疆漢族可以隨便到處走,不受宗教信仰的約束,到那裡就適應那裡的生活習慣,伊斯蘭教的想岀去其他非伊斯蘭教地區很困難,飲食上,生活習慣上太多的不適應,不像漢族人那樣跑遍全世界也能活得好好,去年即是17年曾經有個新疆的維族人把哈密瓜運到上海賣,他身邊帶十個饢餅,在上海十天,因為找不到清真寺,只能靠十個饢餅生活十天,岀一次遠門餓瘦幾斤,誰還敢岀遠門到非自己宗教的地區,所以為什麼宗教地區的人岀門少就是這個原因,這也說明為什麼新疆西藏人岀門較少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多富有,洽洽相反,底層農村的因為岀去打工,經商的渠道少了,岀遠門有諸多不便,賺錢機會,接觸社會富有鍇層的基數少,貧窮的也就不在少數了,並不是他們人口少就少岀門,河南,四川人口多就多岀門,在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動是很正常的,但新疆西藏並不是經濟發達地區,卻很少有人口流動到其它地方,這說明宗教才是最大的原因。


凰農騰飛


我是青海人,我08年到12年在天津和江蘇打工,12年底我就回來了,回來後我發現在家掙錢比在外打工容易還不受罪,在內地氣候炎熱潮溼,我在江蘇呆了三年受了三年的罪,夏天太熱受不了,冬天因為溼度大氣溫較低感覺比在青海還冷,在內地其實工資不是想象中的高,不過生活開支比較低,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吃飯的問題,青海以麵食為主而內地多是米飯為主,再一個是加班,我們青海人在生活節奏方面比較慢,受不了天天加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外地打工的收入比在家門口打工的收入低,這幾年我們青海發展的速度很快機會也很多,只要肯出力的話能有個很好的收入,所以去外面打工就沒有那個必要,反而是這幾年外地的來我們這發展的多,不管是打工的還是做生意的,現在街上你隨時都能碰到外地的人,許多人說自然資源豐富怎麼的,其實資源和我們一點聯繫都沒有,內地的人怎樣賺錢我們也是怎樣賺錢的,說少數民族有錢怎麼怎麼的也是不瞭解,那是少數,大多數人口還是靠自己雙手勞動吃飯的,沒有礦也沒有牛羊,只是外面的收入對於我們來說沒有了吸引力而已,最後說句實話,我們這裡攀比的風氣沒有內地厲害,這是最主要的,大家都比較容易滿足當前的生活,反正我也就一個小老百姓,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大家忙的時候我也忙,閒的時候去外面玩玩,給後代打下個好的基礎就行了,人生也就這麼點追求,來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活的灑脫一點,不想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拋家舍業。


上帝20591657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人口

西藏有331萬人,青海有593萬人,新疆就比較多了,有2398萬人,但這只是和青海西藏比 我們再來看看,安徽有6196萬人 河南有9532萬人,四川有8262萬人


安徽河南四川人口以及是碾壓西藏青海新疆了,尤其是西藏,可能你在四川找個市人口都比西藏多,人口多,競爭激烈,本地能提供的生存條件就不足以滿足眾多人口,許多人開始出去謀生

人口多的地方,自然教育醫療科研發展都有優勢,發展比較迅速,人的思想觀念變化快,從某一方面來說,更容易發現商機,頭腦靈活,就去不發達的地方掙錢


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的思想意識的問題,越靠近沿海地區的人,見多識廣,對於這個社會的發展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們外出能掙到錢,自然就出去了 長久的歷史因素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造就了有些地區人有一些可貴的精神,安徽人我不瞭解,四川人和河南人倒是瞭解很多,四川人去外面開飯館的多,而河南人在外幹什麼的都有,這兩個地方的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特別能吃苦,多艱難都能熬下來,真是讓人佩服


雲影徘徊旅行


新疆截止2017年年底人口總數2300萬左右,地域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可謂地廣人稀,其中漢族人佔總人口40%左右,還有其他47個少數名族佔了人口總數的60%左右。那麼這裡受教育程度不夠嗎?教育落後嗎?這裡的人思想封閉落後嗎?經濟落後嗎?當然不是,第六次人口普查,24省份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新疆位列第五名。這裡的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翻地,平整土地,播種,打藥,除草,收割,全是大型機械了,灌溉全是滴管設備,電閘一推就完成了,這幾年有些地區又開始用直升飛機噴灑農藥,說這些,大家會覺得我在吹牛,我只想說,原始的思維限制了你的想象!

再來說一說為什麼新疆人很少出去打工,因為新疆最不缺的就是工作崗位,薪資也不低於內地,所以每年都有大批的內地人到這裡打工。新疆的油田,西氣東輸,金礦,煤礦,大片的棉田,草場 ,旅遊業,有的是工資崗位,年收入早就步入或超過小康了,孩子上學已經實現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免費了,你說,他還用得著出去打工嗎?國內的,國外的,凡是中國人在吃的在用的,新疆都不缺,哪怕沿海的海鮮,照樣出現在新疆人的餐桌上。再就是去內地的新疆人有幾個是給別人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吧?試問這是為什麼?沒來過的有時間上網看看新疆的新聞,看看新疆的城市發展,搜一下,再發表自己的看法。就如下圖一個新疆朋友的家裡,看看家居陳設,是不是難以置信這是在新疆的某棟樓房裡?

至於安徽,河南,四川為什麼那麼多出來打工的?我認為是人口太多,本地沒有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試問,誰願意背井離鄉和親人分離出去打工?還是生活所迫吧。



名閣起名館


首先感謝頭條網友對我的信任並邀請回答本話題!關於“為什麼西藏、新疆、青海出來打工的這麼少,安徽、河南、四川出來的這麼多?”這一問題,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①解析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了解這六個省區的不同點,前者西藏、新疆和青海雖然兩區一省屬於不同概念,但都是民族、風情特色旅遊區為主成分,相對中部及四川而言文化習性存在天壤之別,說白了他們當中的少數民族更傾向於自己的圈子,對待沿海地區彷彿就是異域他鄉的感覺。在此前提下,藏、新、青三地外出打工者是少之又少。


②人口問題。
依據《2016年末全國各省份常住人口排行榜》數據顯示,西藏、新疆、青海總人口不足四千萬。而安徽、河南、四川三省總人口超過兩億四千萬,相比前者多出兩億人口,假設藏、新、青外出打工人口為10%,即不足四百萬。倘若徽、豫、川同樣有百分之十的人口外出打工,數量則是2400萬。

因此,西藏、新疆、青海給人的感覺是外出打工的較少。這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人口數量不多,如果這三個地方總人口有兩億,外出打工的人口數量不一定比河南、四川外出的少。


民間查訪專員


因為我去過西藏,所以我說一下西藏給我的感覺吧,其實西藏的物價特別的高,吃碗麵條都要十多塊錢,但是西藏人比較有錢,而且他們也捨得消費。其實,西藏,新疆,青海出來打工的人也並不少。只是可能在我們印象當中,或者是在我們的瞭解當中,從四川或者是河南這些省出來打工的人比較得多。其實每年有很多藏族還有青海地區的人都會去一些一線城市,特別是在成都呀之類的這樣的城市裡面生活打工。不過按照官方給出的數據表明,確實在四川,安徽和河南這些省份出來打工的人比較多,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國家政策的支持,像西藏還有青海他們的旅遊業都比較的發達,並且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所以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很高的補貼,他們基本上都不用出來務工就可以在家裡面享受到很好的政策。除此之外,其實這些地方的經濟發展也是非常好的,並不是我們心目中的那個樣子,可能在生產總值方面,他們的經濟確實要比一線城市或者是東部城市要稍微差一些,可是總的來說還是發展比較好的。


南充身邊事


這個問題提大了,單說新疆,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有“跑新疆”之說,新疆人口驟增,從幾百萬增到千多萬,加之國家號召各地支援邊疆青壯年,浩浩蕩蕩的影響,全國性的人口自動流入新疆,光在鐵道線上發生你想像不到的愛情故事就層出不窮。凡是到兵團的,下車就有飯吃,吃完飯就有活兒幹,幹了活就有工資,半年後你就是國家正式職工。十萬兵團戰士,到了文革時就成了二百多萬。“跑新疆”直到改開之初才漸漸消停。

新疆現在常住人口達兩千二百餘萬,與內地省市比,還是少之又之。改開後人口往沿海流城市流,但新疆很少,他不可能像五六千萬人口大省那樣,有過多的勞動力來支持流動。同時自身也是有相當的吸引力,吸收外來務工者,一般在工礦型的城市裡,外來人口都超過了常住人口很多。例如油城,本來只有不足二十萬人,現在已達四十多萬,這是最典型的例子,說明它的發展速度並不比沿海的速度慢。


大碗茶28065


因為西藏,青海,新疆地處偏遠之地,面積遼闊,人口稀少,如果本地人再出來打工,當地人口密度就更低了!

比如西藏120萬平方公里,才二百多萬人,每平方公里才兩個人。而且西藏地處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四千多米,平原地區的人口到了西藏會出現高原反應,短期居留還可以,長期居住,困難很大。像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的方法不適用於西藏,新疆的狀況比西藏好一些。沒聽說,內地人去新疆有什麼太嚴重的地域不適,但是冷啊,又幹又冷,對內地人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國家應該是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儘量支持當地人留在當地從事生產。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在內地看到少量的西藏、青海、新疆人。

而安徽,河南,四川就不同了,後兩個都是人口大省,人數逼近一個億,安徽少點,那也得六七千萬,人多地少,都留在本地,太浪費勞動力了,很多人就背井離鄉,去工商業發達的地方打工,目的地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還有一部分人去外地承包土地,成了種地專業戶。河南,安徽,山東的種地專業戶挺多的。


從2014年人口目的地分佈圖可以知道:川西,西藏,青海,新疆大部分人口流出都很小,一片空白,這就是東西部的差距吧。


燭光一點


我是廣西人,在廣東八年年,見過新疆人賣核桃,大棗,羊肉,也能相信他們是道地的新疆人。而且他們的標準話聽起來很優美,雖然不是如雷慣耳,卻纏綿動人。去年有個新疆的顧客和我買東西,走時說聲謝謝,普通的二個謝謝,那種口音,表達的口氣,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致於藏人,也不是見不到,只是不敢相信他們是道地的西藏人。因為他們做的買賣是狗皮膏藥.沒有一種被大眾廣泛能接受的生意。更使人第一印象不好,覺得太虛假,甚至覺得他們是某種漢人裝扮的。

所見的青海人,或者說沒有見到過。因為所見的青海人也是以藏族人的身份出現,從事的工作也與西藏出來的人差不多,所以難辨真偽,因為真正的藏族人出了在影視上見過,走在大街上的我卻不敢相信。

最後是蒙人,每年春節前後,搞羊毛服裝展銷的都是內蒙古人。這些人也卻得是漢人裝扮的,說話語音和口氣都和漢人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