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五年前,2013年央視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軍稱五年內小米營業額將超過格力。如果超過的話,雷軍希望董明珠能賠償自己一元錢。董明珠也不甘示弱,回應稱如果超過願意賠10億。如今,董明珠與小米雷軍的5年10億賭約已接近尾聲。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昨日,董明珠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稱,與雷軍的賭局已經基本勝出。董明珠還表示,其實與雷軍的賭局本身沒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董明珠去年12月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就相信格力會贏,但要不要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有一種激情。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雷軍真的輸了嗎?

11月19日,小米發佈第三季度財報,截止9月30日,小米總營收為1305億元,而格力為1487億元,仍有182億的差距。而在昨日的年會上,董明珠則表示,今年的9月份,格力已經完成了全年制定的目標。2018年全年的收入要比去年(1482.86億元)多出500億。也就是說要達到2000億元。那麼,雷軍真的輸了嗎?

從目前來看,格力處於領先的地位。但是,在第四季又是空調的淡季。在這一季度中,小米又遇上了雙11和雙12,必然對小米手機的銷量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因此,到底鹿死誰手?我們現在還不好斷定。

五年前,小米還沒上市,營收還在百億元徘徊,而作為上市公司的格力,全年營收已高達1200.43億元。平心而論,當時不少人為小米“捏了一把汗”。

格力盡管核心優勢在空調領域,但是雄心勃勃的董明珠顯然不滿意格力的單一業務格局,她要破局,要推進格力多元化。於是,格力做手機、造車,遺憾的是均以失敗告終;反觀小米

五年過去已成功上市,全年營收突破千億大關。雖說格力這幾年雖說也是一路高歌猛進,不斷在刷新自己的最高記錄,但小米憑著多元化及海外市場的表現、生態鏈以及新零售的增長和米粉的支持,如今的小米已不可同日而語,扛起步槍的小米,正在高速增長之路上奔跑。

2018年H1,手機銷售收入537億,佔總營收的67.5%;IoT與生活消費品銷售收入181億,佔比22.7%;互聯網服務收入72億,佔比9%。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從營收結構看,小米顯然不是純互聯網企業,但也不是純粹的手機廠商,更不是格力電器這樣的傳統家電製造商,其營收“含金量”更高。換言之,小米2000億營收比格力的3000億更有價值。

近日,小米還一口氣發佈了4大合作,在AI+IoT領域高調進軍商旅、汽車、家裝3大領域,還宣佈推出億元規模的基金,打造開發者激勵計劃。

雷軍表示,未來五年到十年,小米的核心戰略始終是AI+IoT。小米要比以前更加開放,把更多的人和設備有效地互聯在一起。同時,小米宣佈與宜家達成戰略合作,宜家的全線照明產品將入駐小米IoT平臺,宜家方面表示這是“第一次”與中國科技企業合作。

小米IoT雛形最早誕生於2014年,彼時其專門成立部門搞連接模組,其後又成立了小米生態鏈部,孵化投資IoT領域的創新創業公司。據瞭解,目前小米已投資和孵化了220家生態鏈企業,華米、雲米等均已獨立上市。

當然,到底誰輸誰贏?最終還是需要看兩者的年報數據。目前來看是格力略勝一籌,那麼接下來僅剩的四周衝刺時間,格力還能保持優勢嗎?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格力的多元化之路

昔日的董明珠曾宣言自己只涉足製冷空調領域,然而在時代的雕刻下,如今的格力漸漸開始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並在短短一兩年內插足小家電、手機、機器人、環保等眾多領域,近期又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製造。董明珠的邏輯是,10多年前格力也沒有空調的核心技術,現在已握有壓縮機、電機等核心技術,而這些技術已足夠支撐格力向冰箱、汽車等多元化產品擴張。

2015年,格力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上展示了光伏多聯機、智能窗簾、智能新風機和智能燈具等智能環保家居系統。並且宣佈正式進軍手機領域。雖然第一、二代格力手機飽受“低配高價”的爭議,而現在格力又推出第三代名為“色界”的手機,而且格力的智能家居生態閉環佈局就此展開。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2016年7月,董明珠說道:“在這裡向大家宣佈,格力電器從專業化的空調企業進入了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並在8月,格力電器擬130億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完成後,珠海銀隆將成為格力電器的全資子公司。

昨日,格力電器(000651)發佈公告透露,將出資30億元參與競購國際芯片巨頭,間接入股安世半導體。

格力的多元化戰略,就目前來看,已經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手機的海外銷量佔比越來越高,硬件獲客模式在印度這類國家的效果搞不好會打折扣。那麼這“十億賭約”誰輸誰贏呢?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十億賭約”誰能贏?

就像董明珠所說,其實與雷軍的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但雷軍、董明珠都說沒放棄,那麼賭約就還在繼續,究竟最後誰是贏家呢?我們拿出以下幾組數據讓雙方進行PK。

第一,論市值小米已超格力。互聯網模式的小米今年成功在港股上市。截止昨日收市,小米市值為3341億港元(大約2970億人民幣),超過了格力2267億人民幣的市值。

第二,論營收增長,年底勝負難料。目前來看,從兩家企業的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數據來看,格力處於領先的地位,小米的營業收入為1305億元,格力的營業收入為1487億元。

第三,小米在淨利潤上與格力相差甚遠。儘管小米營收上逼近格力,市值上超越格力,淨利潤與格力相比卻有很大差距。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淨利潤128.06億元,格力集團在成本控制方面佔優,小米經調整利潤則僅有38.16億元。

可以看出,小米和格力在這五年裡,在業績上“你追我趕”,誰勝出並不重要,而這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中都是當之無愧的王者,這兩家優秀的公司都為社會帶來豐厚回報。對賭協議只是一個激勵雙方鬥志的方式,它讓雙方在這五年裡更具有進取心和開拓創新精神。說實話,賭局結果不重要,它僅代表兩種模式之間的差異。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賭約已基本勝出 賭局毫無意義 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