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今年適逢改革開放40週年,為進一步推動PPP規範有序發展,探索中國PPP可持續發展之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擔任指導單位,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承辦,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中國高校PPP論壇協辦的第三屆中國PPP論壇於12月1日在清華大學隆重召開。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中國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郗永春,陝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杲,湖北省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永輝,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貿易司司長傑弗裡·漢密爾頓(Geoffrey Hamilton),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等出席了本次論壇。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主任王天義主持開幕式和上午主論壇;清華大學公管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永恆,大連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副部長、中國高校PPP論壇常務副秘書長宋金波主持下午主論壇。

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論壇現場


本屆論壇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主題,旨在前兩屆論壇成功舉辦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和回顧PPP建設成效,分享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促進各界交流與探討。論壇秉承立足中國實際、樹立全球視野、助力頂層設計的理念,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清華大學、中國光大銀行、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以及銀行、智庫、行業協會、國內國際諮詢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企業的400餘位嘉賓,圍繞創新投融資機制、PPP爭議解決、民企參與PPP之路、環保、醫養、區域開發等PPP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呈現了一場層次高、規模大、成果多、影響廣的PPP學術盛會。

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 陳旭


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致辭中表示,2016年4月,清華大學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原中國保監會,共同發起成立了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致力於打造成為PPP領域的國家級專業智庫,高端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交流中心。PPP研究中心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搭建高層次的PPP交流與合作平臺,推動中國PPP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陳旭說,中央的最新部署和要求,對PPP高質量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本屆中國PPP論壇主題定為“正本清源,規範發展”,就是要貫徹落實中央的最新指示和要求,搭建PPP領域政府部門、學術界、實踐界等各方的對話交流平臺,統一各界對PPP的最新認識,為中國PPP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陳旭結合清華PPP研究中心的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加強PPP理論研究。當前我國PPP領域的大量實踐創新和探索,急需理論層面的梳理總結和提煉,以便更好地指導PPP實踐。二是加強PPP專業人才培養。過去五年,我國PPP事業發展迅速,但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滯後,成為制約PPP事業發展的關鍵瓶頸。三是加強PPP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對話,促進中國PPP發展經驗和模式的國際推廣,為全球PPP實踐創新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


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在致辭時表示,中央前不久提出了“六個穩”的指導方針,PPP模式在穩投資、穩增長、穩預期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他就推動PPP健康發展提出了五個“心”:一是要穩心。要穩定投資者的信心,信心就來自於法律法規和治理體系的完善。二是提高參與方的熱心。要健全治理體系,激發各參與方的熱情。三是要擴大參與範圍,解決各投資方、特別是民營投資方的關心。沒有民營企業的參與,沒有他們的關心,PPP的發展會受到影響。四是要創新融資支持體系,助力各投資方動心。必須在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方面,為PPP資金的盤活、週轉和提高效益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五是要做好風險防控,使各投資方安心。要建立全生命週期的管理系統,從項目的投入、建設、運營、移交等整個生命週期不斷完善監管體制,創新監管手段,改進監管方式,健全監管法規,規範監管制度,讓更多的參與方能夠放心、安心的從事PPP的開發。

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韓志峰在致辭中表示,規範有序已經成為推進PPP模式持續健康發展的主基調。在如何規範有序發展PPP模式的建議中,他表示,一是要全面理解準確把握PPP模式的本質,即充分認識PPP項目的公共性、積極發揮PPP項目的創新性和合理把握PPP模式的商業性。二是要切實加強PPP參與方的行為規範。各方要客觀看待PPP模式的重要性,不能因為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而全盤否定PPP模式。當前中國在基礎設施補短板方面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需要充分發揮PPP模式的積極作用。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強PPP項目主要參與方的自律性、要堅守PPP項目的契約性。三是不斷提升PPP項目的管理水平。包括保持政策的精準適度性、嚴格把握PPP項目的合規性、加強PPP管理的協同性。韓志峰還介紹說,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正在配合司法部抓緊起草PPP條例,爭取儘快出臺,從而為PPP的規範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第三屆中國PPP論壇在京舉辦 聚焦“正本清源,規範發展”

中國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郗永春


中國銀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副主任郗永春在致辭時表示,中國銀保監會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保險資金參與PPP建設,實際上這也是保險資金這些年助力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國家戰略不斷探索的方向和內容。截至今年10月末,保險機構累計註冊基礎設施投資計劃2.35萬億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戰略。下一步,中國銀保監會將繼續積極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補短板的任務,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等方式,包括投資PPP項目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來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助力。

在主論壇環節,圍繞著PPP規範有序發展話題,嘉賓們展開了探討和交流。包括: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經濟合作與貿易司司長傑弗裡·漢密爾頓(Geoffrey Hamilton)發表了題為《聯合國框架下推動以人為本PPP》的演講。陝西省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長高杲對西安市PPP工作經驗進行了分享與探索,認為PPP模式的著眼點體現在規範管理、有序推廣和高效推進方面。湖北省荊州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永輝介紹了PPP模式的荊州實踐。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重點談到了當前我國PPP專業諮詢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對PPP項目的後評價進行了翔實的解讀。等等。

在本屆論壇期間,清華PPP研究中心還發布了中國城市PPP發展環境指數。該指數是清華PPP研究中心的一項重要理論成果,以國家公開發布的統計年鑑數據、官方網站數據、互聯網公開發布的信息為來源,以政府能力、財政保障、營商環境、發展需求等4個維度為評價框架,收集計算30個指標或公式,並經過標準化、加權、合成等數據處理,編制形成的衡量中國地級以上城市是否適合發展PPP項目以及PPP項目發展潛力的綜合性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